1990年我就开始给《云南老年报》写稿了,至今整整三十余年。记得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老年人也要补钙》,被编辑排在四版的头条。那时许多老年人缺乏保健常识,只知道婴儿要补钙,不知道老年人补钙的重要性。后来我又发表了一篇《有钙健康在,无钙病缠身》的文章。十几年间,我在《云南老年报》上前后发表了六十余篇科普文章。当年我们吕合煤矿退管办给每位离退休人员都订了一份《云南老年报》,作品发表后,煤矿的一百多名离退休人员都看到了我写的科普文章,夸我心思细,动脑筋,写得好,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1995年国庆节,我们煤矿的退休工人黄碧云因病到北京治疗,上火车时5000多元现金及物品被盗。病魔缠身、身无分文的他在异乡漂泊了12天,睡火车站,吃馒头,喝冷水,历尽艰辛万苦,靠一些好心人的施舍、帮助,才从北京回到昆明。我把他的心酸经历写成4000多字的纪实报道——《世上还是好人多》,寄给《云南老年报》,编辑部的编辑老师看了很快就给我回信,电话反复核对相关细节,最后文章得于用一个版面的篇幅全文刊出(这是极少有的名家待遇),又让我在《云南老年报》上露了一回脸。
三十多年前《云南老年报》一个星期才出一期,版式也没有现在美观新潮。去年的3月,我走进楚雄州图书馆,在报刊阅览室的百余种报纸中,看到一张五彩缤纷,颇有朝气的报纸,拿过来一看竟然是久违了的《云南老年报》。这张从过去的8开四版小报发展到如今8开八版的彩色报纸,版式设计新颖别致,图文并茂,色彩艳丽迷人,一眼看去就使人有一种清爽悦目的感觉。再细读内容,栏目设置别出心裁,文章短小精悍,贴近生活,期期精彩,篇篇耐读,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又引发了我投稿的兴致,在退休的第一年在“文化周刊”上发表了《吃白食》《腰杆疼》《春天吃花》《腊梅独放香自溢》等文章。
更令人感到温馨的是《云南老年报》的编辑们还是像三十多年前那样,坚持给每一位作者寄送样报,只要你有文章在老年报上发表,过不了三五天,一张有你文章的《云南老年报》就会寄到你手中(现在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不再给通讯员寄样报了,而《云南老年报》的编辑通联工作做得如此细致,我想所有为《云南老年报》写稿的作者都会像我一样感激你们的!)。
《云南老年报》从周报发展到周三报,从素报发展到彩印,订阅量年年攀升,每年还给订报的读者赠送一本适用的养生保健书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些成绩与老年报的全体采编人员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新的一年里,我衷心祝愿《云南老年报》越办越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