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吃得比我好,死得比我早
作者 普显宏 2025-02-02
原出处:彝族人网

关于吃,我是有些想法的:吃是一台讲究科学,不能太随便的事情,因为人吃饭,不是吃一顿两顿,一天两天,而是要吃一辈子!具体到一顿饭,是好是歹对我们的生命历程影响倒是微乎其微,但饮食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就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从这一点来说,一袋盐巴只不过一块多钱,但要是你每顿饭都多吃一点点,一辈子吃下去的盐巴就不算少了,要是由于你吃盐过重而致使心脑血管发生改变,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晚年需要天天吃药来维持身体健康,这样算下来,一袋盐巴的价钱其实也不菲。
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50127164434.jpg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吃,我自认为是有些悟性的。读书的时候学过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对微观世界(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卵等)就特别敏感。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吃罐头,就觉得十分奇怪:我们煮熟的饭菜,放置一两天就变馊腐烂了,可加工过的罐头就是能放一年半载不坏。我知道这是防腐剂在起作用,就想这种化学物质,要是到了肠胃里仍继续防腐怎么办?化学的东西就算无毒,吃多了对人体也会有害,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吃的氯化钠(盐巴)、油脂。在那贫困年代,人们都认为罐头是高级食品,能吃到已是很了不起的了,而我则认为这种食品(一年不坏)很可怕。二十年后,我终于听到了对它的另一个称呼:垃圾食品!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50127164447.jpg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很多年前,我对自己的饮食就作过评估:一千多块的工资,天天吃回锅肉绰绰有余,但人不能这样憨吃。同许多家庭一样,每到冬季,妻子都要买几百块钱的牛干巴、火腿肉,还要装上百元的香肠、豆腐肠。她认为这些肉食,一是吃起来方便,二是盐味足,吃着香,正合她的口味。但我是非常反对吃这些肉食的,又不好保管、打整,吃点新鲜肉多不好?这些肉食,一是盐分太重;二是腌制后均含有亚硝酸钠;三是贮存时间长了,脂肪酸败,有哈喇味,脂肪酸败其实就是变质,跟其他食物腐烂发霉是一个道理,但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照吃不误;四是经过煎炒之后,这些食物中氧化物、致癌物增多,营养丢失,味道虽美好,但吃得不科学,应尽量少吃。我就常劝妻子把买火腿、牛干巴、装豆腐肠的钱,变成吃新鲜肉的钱,变成吃水果的钱。现在,猪肉一般是不再吃了,相比之下还不如吃点羊肉、牛肉、狗肉好一些。到了1999年,我家的饮食中,吃水果的钱已大大超过了吃肉的钱。那些新鲜水果,富含各种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还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对身体大有裨益。到了2004年,我又从吃肉的钱中分一部分出来(一年大约300——500元),用来吃野生菌。吃野生菌的好处我是近几年才认识到的,过去我对野生菌太熟悉了,有些不以为然,以至它对人体的好处一点都感受不到。如今的我,知道吃野生菌对身体有三大好处:一、降低体内胆固醇;二、延缓人体衰老;三、提高机体免疫力。按理,人工种植的蘑菇与野生蘑菇从营养成分来比,几乎没有差别,吃时心理上没别要有芥蒂,多吃些定有好处。现在的我,肉食已经吃得很少,菜蔬品种增多,我统计了自己一个星期的饮食情况,每天进入我身体的食物,连水算上,有20——30种之多,已合乎膳食要求。下一步要实现的饮食计划是:保证一天一袋鲜奶或豆浆。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50127164528.jpg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细节决定你长命百岁,细节也催你上黄泉路。盐咸盐淡是细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是细节。我认识的一位老人,善良俭朴,天天帮儿子带孩子煮饭,炒菜中吃剩的油汤,没有人愿意吃,倒掉又觉得可惜,他就经常吃这种油汤拌饭,还觉得挺香挺合胃口哩,以至有一天引发了心肌梗死,抢救花去了8万多元,险些一命呜呼。我认识的一位主任,37岁,长得魁魁壮壮的,朴实且有才华。因为经常有应酬要喝酒,竟然喝出了胰腺炎。去年十·一黄金周,人们都去休闲旅游,他却因喝酒胰腺坏死,住进了医院,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二十多天,花去了17万元,还是匆匆到了另一个世界。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吃得比我好,死得比我早,英年早逝的悲剧我见得太多了。如果一个人活不到五十岁,那是他命不好,即生得不好;如果活不到六十岁,那是他吃得愚蠢,得了富贵病;如果活不到七十岁,那是他狂躁易怒,缺少宁静的心境。生命如一块玉石,重要的是有生活质量,吃是决定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个完美的生命质量应该是:生得好,寿命长,得病晚,死得快。生得好不仅是指长相好看,更主要是指遗传基因要好。我是个唯物主义者,过去从来不信“命”,认为那是封建迷信。现在的我很信“命”,可以说,除了外伤之类,人类大部分的疾病都能在其基因中找到答案,就连精神病人也能在其基因中找到病因。地球人都知道,基因是靠密码一代一代遗传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一辈子会得些什么病,这种疾病倾向早在娘胎里就已经先天注定,再加之后天的一些诱发因素,人就表现出了疾病。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50127164538.jpg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里,我要奉劝朋友们两句话。一是少吃肉,多锻炼。如今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锻炼身体的风气似乎还不及贫困年代。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但现代化使得人们走路的机会越来越少,毛病越来越多。在各种体育赛事上,中国人是拿了不少的世界冠军,但那是少数体育精英们的冠军,不能代替全民运动。到了2008年奥运会,仗着天时地利人和,想来我们会多有几块金牌进账。但在我看来,几十块金牌,对于泱泱十三亿人来说,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反正我不会因此认为中国民众的身体锻炼有本质的提高。二是少吃饭,多读书。我们有一位护士,小时候缺吃少穿的,如今收入高了,只要想吃的东西她都要买来尝一尝,说是要把过去的损失补回来。在吃的方面,我看许多人都有这种心态——及时行乐,喜欢下馆子,吃烧烤,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吃得脑满肠肥,有时吃饱喝足后还要到舞厅萧洒一番,这对身体有什么好?现在是读图时代,读书反倒成了稀奇事,战国思想家庄周教导我们: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壮胆。(这句话我篡改了一个字,古人的话未必就不能改?)改革改革,把人的胆子都改小了;下岗下岗,就像唐僧嘴里念出的紧箍咒,念得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饭碗都是捏在别人手心里,大家都怕没有饭吃,说到底胆小还是与读书少有关,多读些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50127164548.jpg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中,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说大名鼎鼎的满汉全席,八大菜系,就是各地数也数不清的风味小吃也令世界人民叹为观止。我等才疏学浅,只会写些通俗晓畅的文字,浅薄且狂妄,有人竟然有些许喜欢。在我看来,孔子的“民以食为天”,孟子的“食色,性也”,也只不过是些直杵杵的大白话而已,孟子的话甚至有些赤裸裸不怀好意,可他们一句“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宣告于天下,就流芳千古,成了圣人,伟人,思想家。而我等最多能写出“乡愁乡愁,一壶小酒,半瓶酱油”这样的顺口溜,实在有些惭愧。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50127164558.jpg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吃大喝无愧,亏待肚子有罪!革命就是请客吃饭!请吃,吃请,多么微妙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年头吃风就是这样:吃吃喝喝其乐融融和谐社会,还可促进消费。但你可想清楚了,烟酒是他人的,可肝肺胃是自己的。酒盅虽小淹死人,香烟虽细毒死人,我曾在黑板上写过这样一句话:淹死在酒杯中的人比淹死在大海中的人还要多!肥羹美味的钞票也许是别人的,可这健康的身体是自己的,不要搞得吃药的钱比吃饭的钱还多几倍,那就太可悲了;要是再落个“豺狗”、“腐败分子”的骂名,就更不值得了。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元旦,我在手机上看到一条与吃有关的荤段子,上联是:忆往昔,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孩子一帮,同仇敌忾,打倒国民党。下联是:看今朝,五粮液,王八汤,孩子一个,老婆一帮,举国上下,吃垮共产党。横批:与时俱进。荤段子搞笑,是鲜活的另类文学,如同美食、美酒、美女一样,在饭桌上增点情趣、气氛而已,大不必认真。再说,人家也并非毫无根据,胡编乱嚼。吃既然是一种文化,一种民俗,一种社会风气,那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也不是有谁看不顺眼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的,恐怕只有等它像我们人类的四肢一样慢慢演变进化了。e3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6年5月于吕合煤矿职工医院)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