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几棵老树,几句老话
作者 普显宏 2025-01-25
原出处:彝族人网

晚秋时节,南华县的几个本土作家从大智阁村委会响水河、见性山采风返回。县文联主席李天永说,老马村有几棵古树值得一看,于是车又拐进离公路不远的老马村。
iB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1nuotXzy6WWHYqnE622&690.jpgiB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马村的确有十多棵几个人才能围过来的古树,其中有七棵就在村子中心,都砌水泥台子保护着。我们来到的时候,树下有四五个老人在聊天或摘茶豆,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这种景象很多村子已难于见到。我问一老妪这种古树你们本地人叫什么树?她说茶树。我说这与我们平时喝茶的茶树不一样啊!她又说大茶树。我说我老家牟定县的村子里也有这种树,叫华丽茶树,有的地方又叫黄炼茶,我们写文章的人常写成黄连木,其实这种树与茶无关。因为这种黄连木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树龄特别长,千年不死,被民间视为吉祥的神树。现在这种黄连木值钱得很,那些绿化小区环境的房地产商,都喜欢种黄连木,两三米高的一棵黄连木就要几千元,上了些年纪的黄连木都要十几万元一棵。每年打春以后,这种华丽茶树(黄连木)就会发出嫩闪闪的树尖尖,小时候我们每天放学后都会去掐这华丽茶的树尖尖来吃,人们谓之为“茶”,应该是指那枝头上发出的嫩尖尖。到了秋天,这种华丽茶树还会结许多芝麻大小的茶籽,采回家可以榨油。只是茶籽在得高不容易采摘,结籽多的那枝就用刀砍,一棵华丽茶树的茶籽,也能榨出十多斤植物油呢。iB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1nuotXzy6WWI7Ug2v8b&690.jpgiB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老马村不大,在清代却出了一位进士,到山西省陵川做大官,故老马村在南华县龙川镇一带有些名气。曾有举人说叫“老马村”不雅,进士出身之地,怎么能叫老马村呢?建议改成“先生邑”,意为出文化人的地方。但终究民俗难改,至今几百年过去了,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老马村。iB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一村妇手上一边忙自己的活计,一边与我们闲聊,竟然说了几句蟠龙这一带的顺口溜:“老东湾的婆娘好,汉军屯的早饭早,大智阁的外来多,老马村的先生多。”我甚喜,忙重复一遍后把它记了下来。这种民间俚语,不到乡村,你在书斋里是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来的。再细问什么意思,她说老东湾在汉军屯对门,意思是老东湾村里的姑娘生得标致漂亮,娶来做老婆是福气。汉军屯是明洪武年间屯兵之地,村里人中午饭吃得早,一般十点就吃早饭了。大智阁的确是外来上门的人多;老马村则出读书人,与“先生邑”也算匹配。iB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001nuotXzy6WWIc2ZwD8b&690.jpgiB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年前,我们曾到蟠龙大罗邑村寻访郑和养父后裔飞尚武。前几天,飞尚武来到我上班的地方,说起民间归纳出来的这些顺口溜,他也笑了,说过去是有这些说法,并给我又补充了三条:丹凤邑,讲作好。丹凤邑过去叫黑蚂蚁,那座明代古桥黑蚂蚁桥有些历史,施为民、李天永和我去拍过影像,讲作好是能说会道的意思。大罗邑,生活好。大罗邑就是飞尚武他们那个村子,生活好即吃得好。东邑村,马牙草。东邑村过去又称多依村。多依是山上的一种野果子,我们又称野苹果,味酸似木瓜,过去我们乡下常用多依树来嫁接苹果,记得小时候秋天我们常摘些多依用来捂柿子。马牙草是长在水田里的一种野草,又叫水萝卜,意思是东邑村的人懒,水田里长草了都不管。iB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普显宏,云南牟定县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楚雄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小说集《一位血癌病患少女的日记》,散文集《美食如玉》《嘴巴的节日》《人生天地间》《相见不如怀念》,文艺批评集《磨刀石》《批评中长大》《乌鸦嘴》《〈镇南杂咏〉评注》,随笔集《普医生手记》《治未病》《荣枯一生》《鸡零集》《狗碎集》《郑和与南华》《艾芜研究札记》等27部。创作简历收录于《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辞典》《中国当代学者风采录》《楚雄彝族文学简史》等。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