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柳树村,一个或许平凡至极的名字,却因为一位农民兄弟,在我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坐落在楚雄市东华镇的怀抱中,融入了我的人生经历,如同一段美好记忆,镶嵌在我的心灵深处。
作者与李光和合影
二十五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段令人揪心的事故,这个柳树村一个叫李光和的农民兄弟,在栽秧犁田的时候,被一条疯牛的牛角高高挑起,摔到另一丘田中,腹部被刺穿,肝脏、胰脏被挑断,住进了楚雄州人民医院。这是州医院有史以来遇到的第一例胰腺重度损伤病例,病情十分危重,医生先后做了四次大手术,从5月20日,一直住院当年11月底,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医院一次次病危通知书如同冰冷的判决书,让这个家庭陷入绝望,精神濒临崩溃。那时还没有新农村合作医疗,看病没有如今的减免政策,巨额的医疗费用如同沉重的车轮,压垮了这个农村家庭。在第二、第三次手术的时候,还能勉强从亲戚朋友处借到一些钱应急,可到第四次需要做手术时,李光和已经瘦成了皮包骨,看样子人已经不行了,再也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们治病了。如果再筹不到医药费,病人剩下的一条路,就只能等死。
图为李光和当年第四次手术前的惨状
就在此时,我岳父李趾麟检查出直肠癌也住进了州人民医院,也让我知道了这位农民兄弟的不幸遭遇。在求助当地民政部门,团委、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还有电视台都毫无结果的情况下,我最终拿起手了中的笔,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帮这位沦落人一把。半夜,我在守护岳父的病榻上,写下了一篇新闻报道:《10岁女儿向妈妈诉求:你把我卖了,卖两万块钱,给我爸爸治病》,发表在我曾打工的《楚雄日报·周末》头版头条,立即引起了楚雄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震惊,从第二天起就有数十名素昧平生的群众陆续到楚雄州人民医院看望慰问李光和,并捐款捐物给他治病。这当中有原楚雄州州长普联和,楚雄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周崇文和他手下的100多名员工,还有一些学校的学生、农村信用社的员工也纷纷给李光和捐了款,共捐得人民币3.7万余元。也就是这笔钱,最终挽救了这位农民兄弟的生命。这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在当年的《楚雄日报·周末》上就连续刊登过5篇报道,其中有3篇是我写的,后来均被收录于《一叶知秋·楚雄日报周末优秀新闻作品选》一书出版。另有《救命的新闻报道》一稿则发表在《通讯员之友》上。
图为25年前《楚雄日报·周末》头版头条的报道
也就是这层原因,我和农民兄弟李光和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好朋友。之后曾两次到过他位于楚雄市东华镇柳树村的家中做客。这十多年来,我在南华县龙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医务、生活、写作都处于一种十分繁忙的状态,我们之间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今年临近春节,李光和打来电话,说他家要杀年猪了,请我们去他家东华柳树村吃杀猪饭。现在我退休了,回到楚雄安度晚年,也有了大把的时间,心中也想到现场看看当年自己一篇报道救下的这位农民兄弟的生存状态。
1月17日下午,冬日暖阳,我们驱车28公里,来到了东华镇柳树村。这里近十年来也和其它地方一样,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道路四通八达,开着导航,我们还是走错了路。现在的李光和身体强壮,体质比我还好,平时开着货车在楚雄城区拉建材,搬水泥、磁砖,甚至把冰箱背上六楼都不成问题。2011年1月1日,也就是我上次来东华柳树村李光和家吃杀猪饭的时候,回到煤矿后写了一篇博文:《荒凉·寂静·贫穷》,记下了我当时看到的一些情况。
一、楚雄东华是个相对宽阔的小坝子,算得上是楚雄市的米粮仓,路两边好多肥沃的田地都闲置着,大片大片的长满了枯草,有的田间还站着秋天枯死的苞谷杆,风一吹过哗哗作响,一爿平展展的坝子,一眼看去灰蒙蒙的,少有绿色,几乎看不到有人在田间劳作的身影。这次我们到东华柳树村,这种状况没有多少改观,撂荒的土地似乎更多,还有一些良田则被漂亮的洋房、道路所占领。
二、农村寂静。现在的农村,人少得可怜,走进一个村子,冷冷清清,静悄悄的,很难见到一个人,给人的感觉有点惊悚和恐怖。这次我们到柳树村,在村里巡视了一圈,只见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喂牛,情形比十多年前还严峻,都是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见不到身体强壮的年轻人,也不见了留守儿童。农村太寂静了,生活虽然富裕,却显得落寞,在外打工的、留守家中的,为了讨生活,都不容易。
三、农村贫穷,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相对于少数富裕户而言,与过去比当然是好多了。十年前我认为城乡差别还是有点大,大部分农民只是吃穿不愁,其他给人的整体感觉还是贫穷和落后。这次重返柳树村,农村贫穷落后的帽子似乎被甩进了太平洋,一进村,家家都是漂漂亮亮的独幢小洋房,十年前的那些大瓦房、小院落早已不见了,就连猪厩鸡厩都显得十分卫生。李光和家的洋房设计漂亮,面积有六百多平方,居住环境比我们城市居民还要宽敞舒适,院子里停着家庭轿车和农用车。不用说,这几年,乡村振兴,不少农民收入增加,财富日积月累,城乡差别逐渐在缩小,这是我最愿见到的景象。但仍有不少社会问题令人担忧:农村人口还在持续减少、种田面临后继无人、农村男女青年婚姻困难重重,孩子入托、入学被逼无奈……这些情况在落实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都应该得到重视,加以研究,进行化解,农村的明天才有可持续发展。
图为作者与李光和夫妇在柳树村家中合影
重返柳树村,我见证了乡村的巨变与繁荣,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希望与活力。然而,我们也应该头脑清醒,乡村振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才能化解各种矛盾与问题,让农村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