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显宏:重走茶马古道,共绘南华新篇
作者 普显宏 2024-08-24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八月的炽热阳光下,一场关于历史与文化的探寻之旅在南华县悄然启程。这是一场由南华县文联与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手打造的“重走茶马古道·观古镇南八景”文化活动,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行走,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一次对古老文明与红色精神的深刻致敬。
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66.jpg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道遗梦,马蹄声远

8月23日下午,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行人来到了沙桥镇于栖么村委会羊记冲,探访天申堂两千多年前的官道——秦五尺道。这条历尽沧桑、留下了无数人类文明信息的古道,承载着许多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动人的马帮故事。引马石上几厘米深的马蹄印仍有余温,寒光仿佛烙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这条古道,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倔强地延伸着,仿佛每一块石板都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马帮精神的永恒见证。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72.jpg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东南大学来南华挂职的李副县长与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沿着这古老的五尺道缓缓前行,每一步都仿佛在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时光的跨度,用心灵感受着古人行走在这条古道上的艰辛与执着。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71.jpg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军足迹,永恒丰碑

在沙桥天申堂这段古道上,不仅承载着马帮的故事,更有一段红色的记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的率领下,也曾沿着这条古道,穿越羊纪冲,进入祥云县境。如今,在古道之巅,一座高大的“红军长征过镇南纪念碑”和红军亭巍然矗立,它们静静地守望着这片红土地,讲述着那段不朽的传奇。我们沿着红军的足迹,重走红军路,每一步都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缅怀。站在山顶,俯瞰着这片曾经被战火洗礼过的土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与自豪。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70.jpg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才子遗风,豁达人生

随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海拔2500多米的苴力铺,在杨升庵折柳处,竭拜状元杨升庵,吟其《垂柳篇》。1528年春天,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杨升庵,因“大礼议”受嘉靖皇帝世宗廷杖,削去原籍后被贬谪流放到我们云南保山,路过沙桥天申堂苴力铺时留下了不朽之名篇《垂柳篇》。让众人感受一下当年杨状元在逆境中的人生际遇,强大我们的内心世界。体验一下扬状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豁达境界,使之成为我们面对人生挑战时的精神支柱。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69.jpg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缅公路,抗战生命线

接下来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到沙桥向阳冲考察天子庙坡尚存的36公里老滇缅公路。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滇缅公路成了全国军民抗战的生命通道,所有的海外援华物资,包括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石油、军火等,都必须通过滇缅公路,从我们脚下的天子庙坡抢运到昆明或重庆。看着天子庙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势险要,坡蜿蜒而上的这段老滇缅公路,我们又复走了一段。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第14航空队即飞虎队,在南华落过4架飞机,其中在海拔2698米的天子庙坡就落过3架,一架因迷雾撞山于天子庙坡龙箐梁子,机毁人亡;一架因迷失航向连降带停落在天子庙坡离滇缅公路3公里的地方,飞行员受伤;一架掉在天子庙坡东边瓦黑井村的山谷中……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67.jpg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镇风情,文旅新篇

民谣言:“沙桥豆腐吕合酒,镇南月琴家家有”。沙桥古镇是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一个交汇点,历史比龙川镇长,沙桥的历史文化底蕴远比县府所在地龙川悠远。古时这里设沙桥堡、沙桥驿,是一个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的地方,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调研活动结束后,大家围坐一堂,畅谈如何将地方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融入乡村振兴与文旅发展之中。借助东南大学的技术优势,我们有信心将南华的镇南八景、沙桥八景、雨露八景等独特景观宣传出去,使之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8.jpg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场探寻之旅中,我们不仅领略了南华的历史之美、文化之韵,更深刻感受到了那份流淌在血脉中的红色精神与民族情怀。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南华文旅发展的新篇章!Cm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