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祈福的火把节
火把节,如今,在我们那地方是提前个把月过的,也就是还没有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就过了。在我们彝族人中,过节也是同一个寨子还有不同的日子过。个中原因,我问过一些父老乡亲,他们大多说不出所以然来,大多是说:“遇到好日子就过罢了”。所谓火把节唱的:“富裕的人牛羊来过,贫贱的人有鸡就过,鳏夫就着荞馍馍来过,寡妇就着海椒水来过……”证实了火把节来历是相同的,火把节的热闹气氛也是相同的。我在故乡参加过火把节,那时整个寨子都同一天迎来火把节,分三天过完。
过火把节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这准备那。我们一帮小孩子,也忙着准备起了火把节用的材料,这要数“鞭拉”最引人注目。一些孩子采摘干蒿晒火把去了,他们把一捆捆的干蒿枝扎成了一捆捆的火把。我在一边动手把枫树嫩枝撇来剥皮,一边动手编鞭子。用手编得一丈长,再顺着搓一小节,等着到家了再加上一小节麻绳,搓好。为了能使“鞭拉”打响的炮声响得清脆,这是必须要加的。如此这般,一根“鞭拉”做成了。只等到火把节最后一天的下午,甩着响炮召集众人,前去供年轻人欢乐的集散地。
火把节这天,大人们一早就杀牛去了,到下午开始分肉。仓库平坝上按人头分,有的分得了牛肋巴、有的分得了肠肠肚肚、有的分得了牛头蹄杂。
到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把家里的牲畜赶到供人观看的场地来了。有赛马、有斗鸡、有斗羊……最让人心动的是选美活动。到第三天,火把节就算过完了,我所编的“鞭拉”应该派上用场。下午,谁家先吃完晚饭,谁家就从屋里由孩子点燃火把唱着歌出来。孩子们唱的大多是祈福的歌。我拿着“鞭拉”和点着火把的孩子们一起上路,我的“鞭拉”,声音清纯、响亮,一声声响彻整个山寨。火把在孩子手中燃烧,有的还跳入苞谷林里、土豆地里,嘴里念念有词:“烧啊烧,烧死昆虫,烧死瘟疫……”末了,火把应该拿到另一个专门放置的地方去。然后,男女青年、小孩伙伴、老汉老妪,聚集到集散地跳舞……歌舞晚会直跳到月亮升起来,甚至通宵达旦。
“如今,为什么不统一过火把节?而且过火把节时间也提前个把月?甚至同一个寨子的人为什么也不统一?”
“平时,也难聚在一起的呐!当然,主要是彝人历法上有问题,火把节的彝历算法是猪月下半月数九日,各地历算法肯定出差错了。”甲卡阿伍这样对我说。
正是谚语上说的:“七十种节日能漏掉,惟有火把节不能漏。”我参加过故乡传统的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是祈福的节日。
(原载:四川日报)
家谱:传给新世纪
一群彝人,在遥远而邻近的瓦来拉达,在家支头人俄尼月哈和俄尼衣其的统领中,从四面八方天南海北举家搬迁汇聚而来。成百上千年了,一代又一代,这群彝人,便在两位头人的操持中花上巨额的银子,买下了那深谷间东西横跨近十华里、南北纵长三十余华里的土地,开始了建设能够永久的家园。那片土地因此被取了个名称叫:俄尼巴嘎。然而,好景不长。正当田里稻穗抽花,坡上玉米出缨,牛羊开始长膘,一个丰收的季节已经伸手可及指日可待之际,灾难却降临在了俄尼巴嘎———瘟疫,可怕的瘟疫,灭绝人寰的瘟疫,席卷禽畜的瘟疫。一夜之间,人们间便已有人撒手西去,更多的人挣扎在了死亡的边缘,奄奄一息生力微弱……迷信的人们,在怨天尤人的解释中,群龙无首乱成了惊慌的牛群。末了,各自匆匆打点行装,纷纷仓皇逃离“俄尼巴嘎”山谷。从此,天各一方。从此,尽管在话语中满含着惋惜与无奈,但“俄尼巴嘎”只成为了人们口中短暂的回忆,稍时的自慰。数千年啊,漫长迢遥,再苦再难却也弹指一挥。一百年啊,实在太短暂但已经再丰富再充实不过。就在“月哈”这代人遭遇悲难的这个百年间,我们称之为“二十世纪”的这个百年间,像他们的先祖一样经受了悲难而
被悲难吞没了的他们,却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这代人成为了悲难的句号。就在他们的身后,久郁的天空终于再次降下了自天地形成以后的第二场红雪。那第一场红雪诞生了人以及人以外的万物生灵。这第二场红雪,却天翻地覆地改变了延续了数千年的悲难命运。他们的子孙,包括我在内,生活在了全新的世界。我们不再漂泊流离,我们不再被灾难肆意蹂躏而手无回天之力,我们拥有了真正意义上万象蒸蒸日上的家园,我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我们得到了心灵上的彻底解放与自由自在……二十世纪,就因为它让彝族人在自己数千年的浩荡历史中,经历了如此这般再伟大不过的变革,因此,二十世纪是那么地值得永远怀念。而我们在二十世纪中所得到了的,这样幸福的命运,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身上还在延续,并将直到永远。但现在,我们之所以珍惜和热爱,我们才满怀激情地耕耘与收藏。一个新的千年,一个新的百年,二十一世纪啊,不容我们迟疑不容我们作主地莅临!我,以及我们,所能做的又是什么?!“……月哈———沙马木———谷提……”我知道,这“月哈”之后的“谷提”是我。我也知道,这冗长的家谱将随我走向新世纪,然后在新世纪里由儿孙串了名再传向未来。串满悲难与欢乐的家谱啊,它可是:
一串记录着一段段人类追寻进步与文明、追寻和平与友爱的历史!记忆与见证之间,我们实在已经付出太多,我们还在付出!但我们充满激情与信心,面对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