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假第五天了,正是全国人民外出游赏祖国大好河山、普天同庆之时,我却没有顾得外出,上午参加本县一个篮球协会的成立仪式,然后赶赴了一个宴请。中午沙发上打了一会儿盹,下午便精神了一些。吃过晚饭,妻子说,你不是说这几天公母山朋友圈刷屏了想去看看吗,我们这会去噻。我一看时间,已经五点半了,虽然晚了一点,不过现在路好,四、五公里的路程不一会儿就到了,并且也可以与平时节假日里摩肩接踵的人群错峰自在地游玩,况且两个孩子在外读书国庆节也不在家,家里孩子没在难免“冷清”和无聊——便来了一个“说走就走”,两个人驱车来到了目的地。
公母山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圣地,因公山、母山形状分别酷似男女生殖器而得名,是千百年来生殖崇拜的灵地,是善男信女前来求神拜佛烧香化纸,祈祷保佑合家平安、子孙昌盛的圣地,更是近年来人们赏景游玩、放松心灵的一方净土。而由于县委政府正在围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公母山景区开展总投资2364余万元的景区项目建设一期工程,对包含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步道、廊亭、游客中心、监控系统的一系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基础进行改造升级和建设,所以这段时间公母山景区更是在朋友圈刷屏了。
在我看来,公母山可以称得上是盐源坝子边上造物主的一处神来之笔、鬼斧神工的秘境。它拥有特殊的外部地理环境,是藏匿于盐源坝子东南缘的巍峨名山柏林山西南脚下,犹如柏林山脚下的一块风水宝地、秘密去处;它东北面就是被当地人称为盐源坝子的川内第二大平原盐源盆地,距离盐源县城5公里,路边还有俗称“大水塘”的县城周边里最大的水库;在它的西南面,穿过莽莽苍苍、波澜起伏的小山脉,几公里不到就有一处同样风景独异的小地名为“五杆旗”的地方(“五杆”是我们当地的方言,是“五面”的意思,所以“五杆旗”就是“五面旗”,刀削般并立的五个“山体”,酷似五面旗帜,故名),不过要从对面的“柏林”(以前的一个乡镇)那边看过来才可以看见全貌,也只有对面才可以通路,因为如此,“五杆旗”这个名称和风景,即使盐源本地也很少有人知道和见过它“芳容”,而一些盐源的文人墨客则作过详细考察和描述。
我说公母山是盐源坝子边上造物主的一处神来之笔、鬼斧神工的秘境,不仅在于它处在一个如上所说的具有独特“外围地理环境”的地方,它还有一个非常独特之处是,整个景区四周高、中间低,外围高拔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内部陷落而草木葱茏、庙宇掩映其间,景观错落有致。它犹如一个人世间的秘密花园,把风雨尘埃、不干不净的东西挡之于外面,而把所有的美、所有的好,和最为纯和洁的东西藏于其中;它又似一个聚宝盆,把珍贵的东西揽在怀中、装在盆里、“保护”在里面;它更像一个不显山不露水养在盐源坝子西南面、巍峨柏林山脚下的羞涩少女,丰润而内敛地静处一方,内里却是风情万种、姿态万千,内心曼妙、横看成岭侧成峰。
我说公母山是盐源坝子边上造物主的一处神来之笔、鬼斧神工的秘境,还在于它不远不近,不大不小,刚刚好,恰到好处。相比于其它弘大壮伟的景点,它是小家碧玉式的,拥有与“闹市”形成强烈反差与对比的不远不近的地理距离,和幽静、雅致、独特怡人的环境,悠久深厚的信仰文化底蕴。在以前车辆不是那么方便的时候,人们从县城至此,刚好可以满足“一日游”的日程安排,并且可以骑行可以步行,或来回步行,或去往时步行回归时搭车,可以独往可以三三两两相互邀约而去,都是高兴而来尽兴而归。我相信,那种在“二月八”“三月三”等节日里大家或从乡下而来或从县城动身,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场面,是很多盐源人或定格在泛黄的镜框里,或刷屏在手机朋友圈的美好记忆。当然,现在有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之后也是如此,你可以驱车而往,也可以或单独或三五好友相互邀约步行而去,享受独自行走的自由畅快、产生于走路与谈笑间的快乐。反正,我还知道,有一次全县职工开展跑步竞赛,地点和线路选择的就是公母山,虽然大家都因为平时缺乏锻炼,跑得累的够呛,却也都兴高采烈,满足于这样的“景区路上的竞赛”。我还知道的是,现在,很多人来了外地的朋友或亲戚,都会带他们到公母山“一日游”,领略它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它给自己带来的心灵的涤荡。
盐源有两大声名远扬的景区:泸沽湖与公母山。相对而言,泸沽湖闻名遐迩,名气很大,面积较大,规模也较为“宏阔”,距离县城100多公里;而公母山的名气稍微逊色一些,景区范围面积小,距离县城近,只有几公里,比之泸沽湖和其它面积较大的景区,是属于“小家碧玉”式的。来到公母山的山门,我们可以看到,处在盐源盆地边缘、巍峨柏林山脚下的它,是一处四周高、中间凹陷的盆地式、“”盆景式”的风景区,在3平方公里的面积里,你可以站立在四周山脊的某一处举眼“一扫”它的全貌,一饱眼福,尽情领略它丰韵的体态。那一刻,你会非常明显地觉得,它就在你的脚下、眼下,而不是像一个庞然大物、一个游览几天几夜也游览不过来的景点、一个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暗恋对象——那么让人望而却步;你可以用你的眼睛、你的意念中的手一把就把它揽住、揽在怀里,犹如亲近就在你身边的恋人,如此真切可人。
这次国庆假期的傍晚游玩,让我对如上这样的感受尤其明显和突出。我们当时爬的山门右侧即公山那一边的“小高山”,它形似狮子头,我叫它狮子山。“落日余晖待你而归,春风十里我喜欢你”,当我们爬上去时,在天色渐晚的落日余晖中,远处小山脉的脉线龙行、曲折优美与近处小山包的陡然而立、个性独异形成对照、呼应和对望。随着小山脉的合围走势,让扫视了一圈的视线再回到“原点”,那一刻,晚风呼呼而吹,一划就划过山巅——它也似乎高处不胜寒,紧赶慢赶赶往应赶往之处,只是就如流水,划过了一些、后面紧接着又划来一些,所以一直是呼呼响着的,一直是有风在头发间、衣袂间、天空中划过的;晚风里、山巅上,人立高处,衣袂飘飘,头发飘飘,旁边一条不知是谁家跟随而来的宠物白狗,这样的情景勾画出一幅迷人的风景画。面前,是“盆景”一般、凹陷其中而错落有致的公母石、小山谷和庙宇、葱茏的古木,身后,是具有都市化气息、楼厦林立的县城,在这样的“起承转合”中,此时的情致,是情景交融,是心旷神怡,是仙风道骨,是飘飘欲仙,心灵远离了喧嚣、切断了烦忧、漂白了俗念,剩余的、装着的,便只是了清欢、雅致、超然与恬美。——当妻小心翼翼地拽着我的衣袖——那路比较陡险——和我一起下山而来,此时已是天色渐入“黑和暗”之际。但我们看到还有人迎面而来,上山顶——可见这山顶也是足够迷人的。
对于犹如盐源县城“后花园”一般的去处,这公母山的美当然不仅仅在于它的四围的美,它的“内部”、它的“内里”更有万种风情、万千姿态。这让我想起我来到城里读中学时第一次随全班同学春游公母山的情景,第一次见的兴奋与惊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庙宇,体态各异的高大佛像,陡峭而略显残破有了“历史”的水泥台阶,清凌凌的潺潺溪流,上了年纪的慈祥的女班主任老师,丰茂的草木和野炊的欢乐。——时隔将近30年了,那些画面与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犹如生命的画纸上抹不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有一次,是前几年的事,我们刚接了来自全国各地、应州委州政府邀请参加“网络大咖看凉山”活动的网络大V们吃过中午,因为还要赶往泸沽湖并且沿途安排参观的点位多,所以行程安排中在公母山景区就只是外围浏览,结果大咖们一看到公母山的景致,不顾作为网络大咖“见多识广”的骄傲和从西昌到此一路上的车马劳顿,而是要“下山”,去“一探公母山究竟”,弄得我们在那里等了他们半天,他们才呼哧呼哧气喘吁吁却又非常满足的回来了。
在外围高拔、内部凹陷而草木郁郁葱葱、庙宇掩映其间的景色中,最为显眼和出色的,当然就是公石、母石。公石和母石是公母山景区的“压舱石”“镇景区之宝”——公母山又因形似莲花开于其间,所以古称莲理山、莲花山。公石、母石形象栩栩如生,一高一低,一阳一阴两样具备且并立相隔不足几百米,此不为天下一大奇妙之景致乎?公山在高处,“高约40米,如破土春笋,阳刚挺拔,昂然兀立,赤条条直刺天穹”,母山位于景区第一层级的最低处,“高约100余米,底部较强,中部肥硕,峰顶略呈园形,中有天然裂缝到底部,形成一峡洞,可容1人悠悠穿过”。它们属丹霞地貌,均呈红褐色,两山遥相呼应,盎然成趣。据说自明就有建的报恩寺、玉皇殿、雷祖殿、送子殿及文昌宫掩映于林中,幽静的处所正适于僧侣道人诵经修禅、善男信女参禅问佛和远离尘世喧嚣寻得一时的心灵宁静。
对于公母山的匾额、诗词书法等文化,我未有研究,但是据一次我因写一篇关于盐源文化艺术概览和漫谈文章的需要而电话采访郭廷华老先生时,他提到,在公母山景区,我们至今依然还可以随处见到民末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才子张子谦留下的诸多书法诗词。可惜我在这方面没有研究,只有等日后有空了再专程去观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