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秀丽:《野场火把节》
作者 瓦秀丽 2020-01-0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火红火红的索玛花开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即将来临,火把节是彝族同胞的古老传统节日,我一直都对少数民族文化深感兴趣,决定趁假期去感受一下,朋友向我推荐了三个可去之处,它们离兴义都不太远。一个是鲁布革的鲁毗,另一个是晴隆的三宝,还有一个是兴仁的野场,野场距县城40公里,朋友说:“他之前到过那里采访,野场彝族村是省内最大的彝族聚居自然村寨,由大小野场两个自然村寨组成。至今还保持着传统的原生态习俗。1992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彝族吉巴达艺术之乡”。1996年中国峨眉电影制片厂专程前来拍摄了大野场彝族风情。那里才是真正的“阿妹戚托”发源地,阿妹戚托属无音乐伴奏的彝族婚俗舞蹈。火把节表演的节目都很原生态,演员都是村民们自发组成,原汁原味。不像官方举办的那样,花几十万请这个明星那个明星,其实就是去看人、没有多大意义,要去看火把节,一定要去大野场,那里会让你感受到纯真的彝族风情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我听了心动不已,盼望着那一天早点到来。
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六月二十四如约而至,早晨我和朋友驱车从兴义出发,一个小时就到了兴仁市。真巧!朋友的采访对象侯毅刚好就在兴仁市大山镇扶贫。他邀请我们一起去野场参加火把节活动。侯毅是公安部派驻兴仁市大山镇老里旗村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开车技术娴熟,游刃有余,在极窄的山路上会车也毫不费力,我很好奇长期居住在北京的他,怎么能在这逼窄、弯曲的山路上行驶,而且车速那么快,他说他老家是重庆的,这些山路和重庆的差不多。中午我们才到达目的地。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游人如织,人来车往,延绵不断,热闹非凡。寨里的男女老少穿上独具民族特色的彝族传统服饰,三三两两特别显眼,特别是青年姑娘,打扮得婀娜多姿,十分漂亮。她们头戴环绕多层,状如“大盘”的帽子,穿着以蓝色为主的,领口镶有五种颜色的条形花纹,袖口襟边有三色花纹镶边的大襟上衣,尤其是黑色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花边的图案以花、叶、树枝、日、月、彩虹等各种图案。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丰富多彩,有着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她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走在路上,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彝族小伙们身披黑色形似斗篷,长至膝盖之下,绣着民族图腾的披风,下端饰有长穗流苏,下身宽脚裤,脚穿用麻绳编织的草鞋。最突出的特征在其头上缠的头帕上,头帕用长约三尺的黑布或青布缠头,缠时必缠一根成锥状的有一个拇指粗的缠束立于前方,称作“英雄结”,有的缠绕红色、黄色的丝穗或彩线作为装饰。彝语称英雄结为“祝题”。又细又长的“英雄结”直竖于左前方,好像一只翱翔于天空的大雄鹰,彰显了男人的英勇威武。朋友告诉我:“英雄结”是彝族男子的标识性头饰特征。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英雄结”有所不同:青年男子的“英雄结”细长型,富有朝气,年老者的“英雄结”粗短型,老成持重。据悉,每年的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同胞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不单是祈福也是少男少女表达爱意传达情意的日子。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沿着一条向上的坡道,两边挤满了各种摊位,有各种水果,小吃 ,玩具。摊位上还有不少具有彝族特色的商品:帽子、上衣、围腰、绣花鞋、香包、钱包、挎包等,做工精美、五彩斑斓的图案显示着精深的刺绣技艺。这些独具彝族特色的产品,等待着买家的到来。几个年轻漂亮的彝族姑娘驻足摊位边。“老板,这个帽子给我拿一个试试”“这个香包好多钱?我要了!”“这条围腰好漂亮哦!帮我围一下。”……她们一边挑选着商品一边窃窃私语,一会儿打情骂俏 ,一会儿又低头含笑…彝族姑娘穿梭于人群中,希望在火把节上能物色到心爱郎君。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进寨门口,寨门用简易的两棵木柱,一块木板搭建而成,一条用红纸写的条幅高高的贴在木板上面,特别显眼,上面用彝文下面用汉语写着“野场彝家欢迎您”几个大字,我开玩笑说:把下面的汉字蒙住,哪个晓得上面那些弯弯拐拐的是字,以为是小娃娃画的鸡脚叉。朋友说:你可不要小瞧这些“鸡脚叉”,古彝文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而且可以说它代表着世界文字的一个重要起源。彝族还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他们历史悠久,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野场彝族特别注重古老的彝族语言和文字的传承,从小就教育身边的子女习彝文,说彝话,这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都是“双语”教学。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踏着铺满松针的路,闻到松针散发出的松脂的芳香。“为什么要铺松针呢?”我问朋友。“松树,在彝族人心中拥有着图腾一般的神圣地位,在路上铺松针,表示免灾消祸。有的还会在寨门口摆上用松针燃烧的火盆,客人要从预先摆好的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朋友边走边说。路上遇到兴仁市文联主席杨卿,我们一边走一边聊,杨主席告诉我他就是当地人,对彝族文化了解甚多,他说以前外人都叫他们“罗倮”,其实在彝语中“罗”音是“虎”“倮”音是“龙”,意思是说彝族是勇敢和强大的民族,但旧社会各民族之间缺乏交流,外人称彝族人为“倮倮族”有某些侮辱性。他还告诉我们:彝族每一个寨子边上都有一个“对歌台”。父母允许子女去唱歌,用歌声去交流爱情,但绝不允许子女在家里唱山歌 ,不像布依族那样可以在家里唱。彝族男女通过对歌情投意合后,男方就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男方至少要提起酒跑三回女方家才会答应,叫“三回九转”。女方必须要折磨男方,以表示女方的矜持,如果第一次男方家拿的酒,女方家就请寨人打开喝了,证明女方是有“问题”的,急需嫁出去,稍懂点的男方则会马上就撤退了。彝族有十个月为一年的历算,一个月有36天,加上火把节两天,过年三天一共是365天。彝历年,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彝语叫“枯识”按这历法计算,十月份为年终岁首,所以在农历的十月过年。彝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彝族年”、“补年节”、“火把节”等,尤以“火把节”盛况空前。杨卿说“火把节”相当于汉族的“情人节”。他对我们说起了关于彝族火把节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三宝彝族姑娘阿惹到大野场参加对歌比赛,认识了野场的彝族青年阿杜,俗话说:最爱住的地方是野场,最漂亮的是三宝的姑娘,小伙子一见面就被姑娘的美貌迷住了,姑娘也喜欢这个英俊勤劳的小伙子,他们用山歌来表情达意。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太阳要落不多高,脚踏门槛手叉腰;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晚要来妹家串,晚上关门莫上销。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喜鹊飞起四朵花,茅草盖房是我家;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心想留哥吃顿饭,又怕茅草挂头发。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江是江来河是河,想拿鲤鱼拿不着;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知功夫下不到,还是网脚栓不合。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大河发水小河清,大河小河同样清;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是网脚栓不合,是你哥哥不用心。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大山团团小山尖,月亮团圆绕山边;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月亮团圆十五六,我们团圆是今天。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毕小伙把姑娘约到一个僻静处向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姑娘拉起小伙的手,羞羞答答地重重的咬了一口。小伙子高兴得跳起来,这表明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他的爱。手被重咬后,他们便拿出自己心爱的东西作为“定情物”。姑娘送给小伙一个用彩布缝制、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不言而喻。小伙送给姑娘一对银手镯作为终身信物。心相通,情相连,两个不认识的人通过对歌相爱了。过不多久小伙就请媒人去姑娘家提亲,三宝与野场隔河相望,媒人一到姑娘家说起小伙父亲的名字,便遭到姑娘父母的极力反对,一问才知道原来两家是世仇,祖辈发下“互不通婚”的毒誓,长达百余年不许通婚。彝族男女虽恋爱自由,但婚姻缔结必须由父母做主,父母同意后再取八字,男家要向女家送聘礼,婚期要择吉日。由于双方父母的坚决反对,阿杜与阿惹没有办法在一起。阿惹每天背着打猪草的背箩,来到河边望着河对岸唱起了歌: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桃子秧秧清脆梨,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妹挨打因为你;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爹娘打我几十下,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眼泪不干就想你。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伙也在河的对面一边割草一边唱到: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条大路起灰尘,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天要过多少人;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了一个望一个,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是不见妹一人。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两个相爱之人难舍难分,他们决定私奔到阿杜在北盘江畔的一个远房亲戚家,并约定了时间在“小花江”见面。在约定的时间那一天野场寨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灾,彝族村寨依山而建,户户相连,由于都是连片木结构,造成火烧连营的态势,大多数寨子里都只有村民饮用水,达不到灭火救援要求,火势又比较猛烈,几百栋房屋全部烧毁,阿杜的亲人有的被烧死有的被烧伤,阿杜哭得撕心裂肺,强忍着悲痛把烧死的亲人埋掉,给烧伤的亲人治疗,过了十多天才想起与阿惹的约定。话说阿惹在约定的时候赶到“小花江”却不见阿杜的身影,焦急万分,又无可奈何。只好在江边等着心爱的情郎快点到来。饿了就吃从家里带来的荞麦饼,渴了就喝“小花江”里的水,等啊等,到第三天仍然不见阿杜的身影,唱到: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想哥想得病在身,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好比油干熄了灯;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针吃药医不好,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见哥一眼病断根。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晚来临,姑娘又担心又害怕,只好睡到大树上。姑娘由于害怕只好唱歌给自己壮胆,唱到: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堂屋点灯灯对灯,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昨晚等你到五更;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等到五更不见你,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眼泪汪汪吹熄灯。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第四天,吃的也没有了,由于山上是一片森林,常有很多狼虫虎豹出入这里。姑娘只好大着胆子到山上采野果充饥,这样勉强到了第七天仍然不见小伙子到来,姑娘又累又饿,不久就饿死在山上。阿杜一路狂奔花了一天一夜,筋疲力尽地赶到“小花江”,到处寻找阿惹,始终不见阿惹的身影,然后找啊找,终于在山上的一棵松树旁,看到了阿惹,阿惹已经饿死几天了。阿杜特别伤心,抱着阿惹的尸体大哭,哭后用手刨着泥土把阿惹埋葬在高高的松树下,并把他们定情的信物“荷包”取下来挂在松树枝上,然后在阿惹的坟前磕了三个头,随后纵深跳下滚滚的“小花江”。阿杜命不该绝,他跳下去后被大水冲到了岸边,被好心的打猎人救起,并带回家让妻子悉心照料,没过多久阿杜渐渐康复,好心的打猎人把他送回了家。回到野场的阿杜什么也记不起了,这样过了半年,一天阿杜割草从山上摔下来跌伤了头,伤好后,他突然清醒过来,记起了与阿惹相爱并私奔,还有把阿惹埋葬在“小花江”山上的事,他悲痛不已。于是请起寨里的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把阿惹的尸体从“小花江”抬回来,请祭师毕摩为阿惹念《送魂经》,按照彝族的丧葬习俗把心爱的妻子埋葬在自家的祖坟上,并在坟旁种植了一棵松树。阿杜每到夜晚都会去妻子的坟上哭诉思念,吹着阿惹生前喜欢的巴乌:“当我吹响了巴乌的时候,你知道吗?我告诉你,走轻点呀走轻点,就是碰落了树叶,也不要让它落在水面上,为的是保守秘密。如果阿妈往后不同意.那已经迟了,迟了呀,我俩的心已经让这巴乌紧紧连在一起了。”…那声音如怨、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悠扬飘荡、绵延回响,萦绕着对心爱姑娘的无限的遐思与牵念,那声音缓缓地飞升,飘遍大野场的山谷。村里面的人都以为阿杜疯了,这样过了半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一天阿杜在阿惹的坟前殉情了。这一天刚好是一年前他们约定私奔的日子。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一行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就来到了野场的露天广场,热闹的庆祝活动从早上就开始了,山头两边坐满了人,树林边,或站或坐或蹲,台下也是挤得水泄不通。文艺演出丰富多彩,具有彝族特色文化的文艺节目《山歌(木叶)合唱》吹木叶,即以一片树叶来吹奏乐曲,也是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音乐。《彝族情歌》《神鹰》舞蹈表演、《彝族小调》唢呐表演等,其独特的民族韵味和原生态的表演,把大家带入历史悠久、荡气回肠的彝族历史文化长河;由大山镇农商银行带来的小品《百姓银行,不忘初心》讲述了精准扶贫户如何申请特惠贷,如何对精准扶贫户孩子就读的帮扶等,宣传了一系列脱贫坚的优惠政策,博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鼓掌。外出打工者张合福独唱的《妈在家就在》那饱含深情的声音,唱哭了在外打工的人,许多妇女感动得泪眼婆娑。由兴仁市文联主席杨卿作词、梁清江作曲,曾在野场小学任校长的彝族小伙张合富独唱的《相约兴仁醉一场》: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漾你的柔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漫你的香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满坡薏苡绿了千年薏乡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陶醉你的景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舒爽你的凉;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约兴仁醉一场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喝出你的乐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舞动你的狂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山七月邀你闹歌场…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如夏日般热烈的呼唤,在广场的上空久久回荡。《阿妹戚托》舞蹈表演是整个节目中的最精彩的部分,“阿妹戚托”意为“姑娘出嫁舞”它是一种世代传承的原生态舞蹈。其“以足传情”的特殊表现形式,在无音乐伴奏的形式下,穿着节日盛装的彝族姑娘,凭着心灵感应,和着欢快的节拍,步调一致,整齐划一,配合默契,舞蹈始终以下肢动作为主。台下左右两边的彝族妇女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她们手牵着手跟着舞者一起跳起来。最后一项是《敬酒歌》、《留客歌》。彝族是个崇尚“酒”的民族,几乎家家酿酒,他们说:“所木拉九以,诺木支几以”(汉家以茶为敬,彝家以酒为尊)。热情好客的彝家姑娘们排着长队,双手各端着一碗香喷喷的米酒向台下的嘉宾走来,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她们边走边唱: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老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表妹喜欢不喜欢也要喝,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欢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词如彝人的性格一样,耿直爽快、简洁明了,一曲曲酒歌唱出了彝族同胞们豪爽好客的热情,他们把火一样的热情融进酒杯,嘉宾们也被这样的氛围感染了,喝了一杯又一杯。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幕降临,近千名观众将村里的活动,广场挤得水泄不通。人们翘首期盼的点火仪式开始了,由彝族毕摩(彝族民间祭司)举行了古老而庄重的祭火仪式,随后彝族青年男女点燃手中的火把绕场一周,彝族同胞们燃起熊熊篝火,点燃象征吉祥如意的火把,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和歌词,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九十年代中期由“山鹰组合”演唱的《七月火把节》风靡校园,作为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原创组合,他们的作品鼓舞、激励了一代人。那个时候我在兴义读师范,学校搞晚会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唱这首歌,可以说这首歌唱响了一个时代,唤醒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后来曾经在各种场合听到这首歌,但是到现场亲自感受,确实是不一样的。场面十分壮观,十分震撼!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群众和外来宾客,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外地的或本地的,他们与彝族同胞手牵着手围着熊熊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动感十足的音乐节奏将节日的欢乐氛围推向了高潮。火光将姑娘小伙的脸映得通红,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红红的焰火照红了人们的脸,照亮了广场的夜空,歌声,笑声,欢呼声汇成一片,在空中久久回荡。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渐渐熄灭,晚会结束了,我们也启程回家,夜空中,蜿蜒的山路被一辆辆车灯点亮,犹如一条闪闪发光的火龙盘绕在山腰,我转身望着渐渐远去的大野场,注目凝视着这一方彝族文化天地,想象着美丽的彝族姑娘和英俊的彝族小伙他们此时在哪里呢?中午那个买“荷包”的姑娘看中了谁?但我相信,阿杜阿惹的悲剧不会重演。一条条连接山里山外的便捷公路,缩短了山寨与外面的距离。近年来,彝家新寨、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一村一幼、推广普通话、9+3教育扶贫使彝族人们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婚姻不再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相爱的人一定不会再分离,他们会永远幸福快乐一辈子!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次火把节让我了解了野场彝族风情,看到了原生态的彝族歌舞表演,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演员,有的是外出打工者,还有的甚至不识字,他们在传承着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给了我别样的触动,让我体会了彝族同胞的豪爽热情的待客之道,是现代社会平日生活里感受不到的那种质朴纯真。通过杨卿老师了解了很多彝族文化与风俗,是我此次野场之行真正的收获,真是不虚此行。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瓦秀丽   笔名:阿瓦古丽 黔西南州作家协会会员 普安县青山小学教师 作品散见于《贵州文学》、《贵州宣传》、《万峰湖》、《万峰林》、《二十四道拐》、《普安文艺》等。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原载于《彝族人网》SM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曲比子拉 编辑: 曲比子拉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