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印象(组诗)

作者吉乃2007-11-17
原出处:《凉山文学》

越西印象(组诗)之一:零关古桥

看见你
在车水马龙的公路边
一滴滴流下
阳光下的悲伤 

听到你
在大山厚实的怀抱中
一声声回荡
骨子里的高昂

写下你
记忆深处商旅风尘依旧
昨日金戈
温柔的仰望

月色星云外
灯火的迷茫
马帮铁玲
慢慢皆无影踪

似一册穿越时空的史书
落在千年后
却在等待
你笑靥的重生

零关还守护在你身旁
一路风尘
又有谁倾听你俩
昨晚的私语

注:零关古桥---它是西南丝路古道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景观,又名“双石桥”、“零关桥”,与“灵关”二字相依相伴,系零关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古桥,建于明嘉靖年间,是由石条铺成,长约二三十米。横跨水观音流下来的水,石桥过往的人已很少了,因为旁边便是车来人往的公路桥。在桥边越西县人民政府立有石碑。


越西印象(组诗)之二:金马山

这是一座不高的山 

上面堆积了文昌帝的传说

幸好黑夜不太眷顾

阳光充足,淡淡的春意也是幽香

于是,它总是以神秘的辉煌

承载文昌故里的美誉

飞出金马山的文昌文化还能馈赠以春雨

一派传播者的现代气息流淌在它的古韵里

安然了黄土里的叮嘱,天空下的希冀

而它真的是座老山

这一座不高的山并没有尘土呀

你看鲜花绿草簇拥着

你看五谷杂粮长势正好

你看金马山上的人们挥着汗水在为他着绿衣

而我,只看到偶而有泪滴出

仿佛是浑浊的,也许是我的,也许是别人的……

    注:金马山---传说是文昌帝君的出生地,位于越西中所。据说山上曾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岁月的流失,极大部分也都随之消失。据说越西准备重建部分名胜古迹。相传文昌帝君于晋太康八年(287年)降于此“七十一化”后,乘金马而去,金马山便得此名。后人曾修“文昌祠”又名(梓潼)以志圣迹。

    文昌帝君---以张亚子为偶像的文昌不断被历代封建王朝褒封,从“相”而至“王”而至“帝君”,不断地被神化和神圣化,因而由文昌帝君而产生的文昌文化。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流传已久,其实思想文化早就已突破南北之地域限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是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典范。

    文昌文化---文昌文化的内容和外延都极其广远周备。具体地说,她饱含有文昌的经诰、文昌哲学、文昌诗文、文昌医学、文昌洞经音乐、文昌阳戏、文昌年画、文昌建筑、民族祭祀、文昌忠孝经等十多个大类。文昌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历史在政治思想,宗教哲学、意识形态、道德范畴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是经过历代的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等互相渗透、互相交织、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过程,逐渐形成的融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道德、民俗等成为一体的,具有系统性、广博性、复杂性、历史性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


越西印象(组诗)之三:土碉

突然,我的灵魂出壳 

迷糊中不辩方向的一味前去

也不知走了多久听到一个威严的声音

他豪气飞扬的说道:

不许动,土碉中伸出了一支黑洞洞的枪口

黑洞洞的枪口后是一片和谐

你看土碉的墙土是多么的沧桑和厚重

背负着能工巧匠们的智慧

你所看到的气势还有你所看不到的沧桑

在百年的后世将被人们都看到,哈哈哈……

终于,我在那狂笑中惊醒

睁开眼睛的瞬间我就被某种光给彻底征服

――啊!泥塑的历史是那么的古老

我已无言,因为我看到越西大地在笑

中国在笑,世界在笑,昨天今天未来都在笑

土碉在笑

他们铿锵有力异口同声的对我说――

他们的历史使命结束了


    注:土碉---以粘土夯筑外墙,木料隔楼房木板分间隔的碉房。中所镇里镇外沟边河旁都是碉楼,远看中所镇上高高矮矮错落有致的是碉楼。当地人告诉我,中所有几十座这样的碉楼,这是群碉之乡。二是墙体呈黄白色。这与其他许多地方不一样,这与中所特有的土质有关,这种土质好像粘性好,紧缩性不大,因而这里的碉自然开裂的不多。三是碉楼高。中所的碉楼一般都是十多米,有两层的也有三层的,中所人用泥土建起高高的泥碉,却是让人敬佩,这不仅是旧时防御的需要,同时说明中所人有着很高的建筑水平。碉楼多说明这里过去治安混乱,政局动荡。


越西印象(组诗)之四:城墙

我已记不清 
在你跟前多少次倾诉 
对着你的斑驳剥落和断面 
我的沧桑成为你的一块块青石 
看它们成为一座座房基 
或者一个个故事 
在梦里我转了一圈又一圈 
却始终不达尽头 
如我的人生路 
辉煌里布满层层坎坷 

有人说:你是这古城的守护神 
有人说:你是这古城的形象外套 
有人说:你是一只龟 
而我要说:你是越西人对文化 
诠释的一种精彩的智慧 

但,不论多年前还是多年后 
你依然是离我那么近,那么远 
我始终,将你无法读懂 
而残缺的你,始终如一个睿智的老人 
为每个经过你身边的人展示博爱的微笑 

注:城墙---越西古城的建筑,“身长651丈,周长4里3分。”外城全用青白两色条石,以糯米浆加石灰糊缝,精工嵌砌。城高1丈3尺,外加6尺高的城垛,共高1丈9尺。内城土筑,宽一丈余,墙顶宽广,可容3马并行。东南西北开小道城门。城门上设有炮台、更房。城内有东西南北4条大街,钟鼓楼居中。西街有小鼓动楼,居南北两条小街之中,南为文寿街,北为武曲街。城内街道布局严谨,共有4条大街;2条小街,10条巷。南门城外有一条长约400米的外南街。有寺庙20余处遍布城内外,规模宏大的为文庙和武庙。出北门有五谷寺、所恩寺(又称北街寺)。所有庙宇今已无存。民国29年(1940年),文庙地址划作国立越西实验小学校址(今城南小学),供奉孔子的大成殿至今尚存。


越西印象(组诗)之五:俄洛者俄

俄洛者俄,那里巍巍而遥远
我知道俄洛者俄述说着他的记忆
端坐在雪山之颠的一坐裸岩崩石
亘古的月亮和山下盛开的索玛花
都落进了一湾雪水之间
忽略季节,那支寒冷的风不曾停歇
不论迎向月亮抑或在月亮背面
俄洛者俄依然威严而壮阔 

俄洛者俄,这个被仰望的地方
我找不到春天诗语的描述
黄昏迎向落叶死亡的秋季
遥望远处的威巍和雪线
沉默,月亮和星星都出奇的安静与祥和
俄洛者俄啊,据说这里找不到天堂
只有角峰刃脊和层峦叠峰的铧头尖
还有一只飞越无望的鹰的孤鸣

六月飞雪的俄洛者俄嗅着漂浮的索玛花香而忧伤
请让思念幸福的泪水自由飞翔吧
长海,红海,南海,黑海从俄洛者俄走出的歌者
记忆着古冰川的梦语
唱着厚实而深情的俄洛者俄最初的声音
面对着月亮轻吟散漫的抒情

就这样吧,铧头尖继续端坐俄洛者俄的雪山之颠
行走的脚步不要止息灵魂
飞翔的翅羽在感受伟严而遥远的仰望
我要再次去找寻春天里的诗意

    注:远处的大山就是俄洛者俄!
    俄洛者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越西、甘洛、石绵三县的分界山脉,山体高大,宽厚雄浑,以凉山最高峰4791米的铧头尖为中心。
注:该组诗发表在《凉山文学》2007年第五期上。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收藏(0 推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