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滇西的国道上(组诗)

作者赵振王2008-11-28
原出处:彝族人网

遥望松山

怒山的炮位
以老鲁田为轴心
在怒江东岸
睁着眼睛
炮口上的冷笑
是十万远征军
特有的表情

1944年8月20日
抗日将士
用三吨TNT炸药
蒸熟
同时也抖散了
松山
这块坚硬的面包

松山大战
仅仅只是
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整个抗战史上
滇西大地升起的
一朵蘑菇云

战争的路
在怒江以西
断了
和平的通途
指引抗战将士
跨江而去
找回自己
曾经丢失的界碑

 

通联: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苏帕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赵振王
邮编:678315


走过707
 
707,很简单
只是老滇缅公路上
一颗公里桩
从昆明往西点数
到了怒江东岸
那个小地方
707公里
这个历程数
被作为一个地名
固定下来
引用了七十多年
 
707啊
承载了滇西抗战
国家和民族
存亡的大事情
从远征军出征回撤
防御到反攻
收复失地
707就是
身置最前沿的大后方
 
11集团军指挥部
传来发报的滴答声
成为那个特殊时期
最柔美的小夜曲
怒江对岸
死守松山的小鬼子
咬牙切齿地诅咒着
这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
和一个叫707的地名
 
抗战胜利60多年后
某一天
我穿过707
到怒山的制高点
那个被历史照片
记录下来的老鲁田
那管著名的大炮
伸在空中
清唱着军歌
 
那天
我在707期待
远离战争之后
一抹恬美的笑容
或者是动人的恋情
我认为707承载的
除了血雨腥风
还有血雨腥风之外
几多痴迷的爱情故事


龙陵县城,那座坚硬的碉堡

龙陵啊
一个县城
现代气息很浓
缤纷的霓虹
已经把六十多年前
密集的枪炮声
挤出滇西

日军的侵华罪证
成了省级文物
在龙陵县城
中心广场
被重点保护

我的心
整个民族的心
在那座
坚硬的碉堡前
碎过N次

六十多年前的祖国
虚弱得
守不住一道国门
滇西决堤
只有用怒江
挡住倭寇的铁蹄

侵略者
在美丽的松山
修筑工事
打战和掠夺
在我们的祖坟上
随意动土

彩云下的腾冲
成了焦土
明朝的石头城
被战争的烈焰
烧得焦糊
溶化了
不剩一根骨头

那个坚硬的碉堡里
卷缩过多少日军
堆积过多少弹壳
没有记载了
据说收复后的龙陵
在那个碉堡
四周的铜质弹壳
就像十几年
没有清理过的矿渣

矿渣
产生过热量
造福人类
弹壳的堆积
就是远征军将士
躯体的另一种呈现啊
常规战争中的军人
鲜血狂泻的时候
可以发电

战争过去了
军人拼杀的姿态
就成为特殊的文化
让作家和诗人
在鲜血
浸泡过的土地上
为炎黄子孙的血统
自以为是地唱赞歌

轻描淡写
或者浓墨重彩
都只是
一种纪念方式
文字的组合
只有依靠先烈
浓稠而滚烫的血
才能够粘合牢固啊

铲除这座碉堡
这个想法
不一定就是错的
但是
没有这个罪证
也就没有
我今天的这首诗歌


今日苏帕河

抗战时期
苏帕河
曾经喂肥过
龙潞游击队的战马
也洗亮了
抗日将士的大刀

苏帕河
傣语的本音
是洗菜
在洗菜的河上
现在由苏帕河人
在酿造光明

在苏帕河
随意就可以
聆听到昔日
西南丝绸古道
支路上
马帮动人的铃声
悠扬西去

在苏帕河
轻易就能够
捕捉到当年
抗日军民
英勇拼杀的身影
像森林一样
覆盖滇西大地

在到达
苏帕河的那一刻
就被涛声激励着
也被浪花拥簇着
更被如下的诗句
打动着――

茄子山
你把我筑成
一座大坝
储存火热青春

苏帕河
你把我打做
一个彩结
释放无尽热能

捧着浪花起舞
苏帕河人
舞动光明

枕着涛声入梦
苏帕河人
梦想成真

这样的诗
来自水电建设者
骨子深处
有着鲜血
烫人温度啊
完全可以暖热
初到苏帕河的人
怯怯的足迹

茄子山水库
悠闲的浪花
让光明
找到生产的出处
苏帕河
奔腾的水流
让光明
有了释放的末端

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
发最多的电
放最强的光
是今天的苏帕河人
回敬英烈最精彩的祝辞
最佳的祈祷方式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收藏(0 推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