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非遗之旅:探寻古老技艺的感官盛宴
作者 大美凉山 2024-10-21
原出处:微信公众号-凉山文旅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民族的记忆,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是时间长河中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想象一下,当你漫步在古老的村落,耳边是悠扬的古乐,眼前是匠心独运的手工艺品,鼻尖萦绕着传统美食的香气……这些美好瞬间,或许都是非遗给你带来的视觉、听觉、嗅觉的全方位体验。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邀您一起走进凉山,来一场非遗感官之旅,去看、去听、去品、去探寻,那些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古老技艺与文化精髓……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视觉盛宴,色彩斑斓的非遗之美

- 1 -

DM_20241017214056_011.pn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被誉为“绽放在指尖上的花朵”,已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技法粗犷,色彩浓烈,反映彝族人民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它是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符号。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典型纹样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绣品种过百,以花衣、套裙、马褂、包头、围腰、花裹背等为代表的绣品做工精细、构图精美、色彩艳丽、韵味十足。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体验地点

越西县呷古村“彝绣非遗工坊”、非遗体验馆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2 -

DM_20241017214056_025.pn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厚重的文化传承而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2014年,彝族服饰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f1.jpgDM_20241017214056_035.jp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色彩丰富多样,形款达数百种。历史上,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M_20241017214056_041.jp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的传统纹饰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动物、植物、山水、天象、日常生活用物、各种几何纹样等,常用的有火镰纹、羊角纹、鸡冠纹、蝴蝶纹、波浪纹、鸡肠纹、马牙纹等,包含万物,精良绝美。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体验地点

昭觉薇穆嘎扎非遗扶贫工坊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3 -

DM_20241017214056_049.pn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头戴银饰,环佩叮当,彝族人爱美,精美的银饰则是彝族人时尚的必备饰品。2008年,国务院公布“彝族银饰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千百年岁月,造就了彝族独特而精湛的制银技术,历经铸炼、吹烧、锻打、焊接、编结、洗涤、雕镂、镶嵌等20多道工序,各式各样的火纹、花鸟鱼虫纹都被赋予了手工的灵动。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f2.jpgDM_20241017214056_057.jp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体验地点

越西县普雄镇瓦曲村彝族银饰工坊、布拖县彝族手工银饰非遗扶贫工坊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4 -

DM_20241017214056_061.pn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漆器,堪称彝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早在2008年6月,国务院就公布了“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件看似普通的彝族漆器,按照传统制作流程,从生漆收割、胚胎挑选、胎体制作,到图文的绘制等需要50余道工序。匠人们拿起画笔,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勒于器皿之上,每一件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珍品。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体验地点

西昌市漆之光彝族漆器展示馆,越西县呷拖村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5 -

DM_20241017214056_071.pn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胎体白又细,绿釉美如玉。”如此溢美之词,描述的正是会理绿陶。2009年,会理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列入四川省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往今来,会理绿釉陶瓷品一直沿用天然矿物作原料,成品自然质朴、端庄典雅、清丽素雅,叩之有金属清脆的声响,是会理标志名片之一。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体验地点

会理绿陶博物馆、绿陶文化产业园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听觉盛宴,天籁之音的回响

彝族口弦

彝族口弦分竹制和铜制两类,簧片有2-5片不等,大凉山地区最常见的是铜制的三叶口弦。在彝族人的乐器史中,小小的口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更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2008年,口弦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f3.jp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毕摩音乐

毕摩音乐是毕摩在仪式活动中以诵和唱的方式来叙述故事、讲述历史、探究万物起源、塑造生活,表达志向和愿望的远古音乐艺术。2014年,毕摩音乐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f4.jp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阿都高腔

高腔彝语叫“央”或“央合”,是布拖彝族民间广为流传的民歌。布拖阿都高腔风格独特,其曲调高亢悠长,唱腔优美,节拍自由,韵味浓厚,颇具感染力,素有“彝族阿都高腔”的美称。“彝族阿都高腔”有着不同于其他彝区民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其主要特点是用假声歌唱,音区很高,声音高亮尖厉,风格粗犷而刚直。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f5.jp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月琴

彝族月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乐器,因形似月亮而得名。彝族人称月琴为“帕别”“弦子”“腔资”等。作为彝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月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情感,常在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演绎,也常在火把节、赛歌会等节日上演,在彝族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l3.jp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朵乐荷

“朵乐荷”又称“都火”,广泛流传于凉山布拖、普格等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朵乐荷”是火把节的传统节目,其歌舞全由女性表演,各打一把黄伞,一人领头领唱一句,众手连袂尾随重复一句,围圈行走歌唱。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dl2.jp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味觉盛宴,舌尖上的非遗记忆

在漫长的岁月里,凉山众多令人垂涎欲滴的非遗美食,沉淀着街巷的烟火气,传承着民族的历史和记忆,等待着每一位食客前来探寻。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fddd1.jpg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涨知识!听天籁!品美食!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信这次非遗之旅,将带给你别样的出游体验!8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由凉山文旅综合整理。
图片:用心拍凉山、曾金、越西文旅在线、小红书@山姆少食、丁冬华、凉山文艺、同程验客、凉山非遗、汤世航、杨里古、王平祥、阿克鸠射、曲木子撒、田明章、孙建生、邓涛、小红书@小格山月、马海木呷、李星。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