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记住来处,不忘归途。让我们心怀骄傲,长歌向远。”——品评关于西梅和西梅的“个人非遗藏品展”印象《纹路》
2023年9月26日,西昌火把广场艺术街区A区A9,一个叫西梅·见物的空间,《纹路》——西梅个人非遗藏品展举行。
受邀、闻讯前来的友人、游人、艺术界的朋友们,感动的目光久久停驻在每一件藏品上,似乎要在上面留下历史的一瞬间,亦或一刻钟的痕迹,又似乎想对这一空间里的传统物件,表达取之不竭的文化礼赞。
主办者:西梅
一个人,在一个远离主流沸腾的边远之地,悄然展出一堂流光溢彩的收藏展,以个人之见,窥世界之貌,融世界舞台,勇气可嘉,视野可嘉。一定意义上,一眼,就是世界。
在凉山,在西昌,在彝区,在文化艺术活动现场,现在的西梅,知名度在慢慢集聚,浸润,不是那种刻意为之或者礼节性褒奖的结果,而是久久为功之后的水到渠成和显山露水。
她最早做的是造型设计,后来涉猎服饰设计,服饰收藏,传统的,现代的,时尚的,都是原创,没有赝品和复制品,都在做传统和创新的接续者和推进者。
现代社会,一部分人,话多,事少,善空唱,最后唱空;一部分人,话少,做实事多,善于筑巢,最后成潮流,而且精彩的部分,往往是最后才呈现,实干兴邦,行稳致远,即是此意,西梅,是后者。
良好的口碑,来自于良好的心态和百日如一日的坚守,心态是做人做事的底板,坚守是对岁月和理想的终极回答。
西梅的人设,不是她自己设的,是周遭过后的人事收集了大量证据后,他们说的,她们说。
她一个小女子,因为家庭原因,书籍没来得及多翻几本,电影电视没有来得及多看几部,书画展也没机会过度观摩,但她在做的事,几乎都在涵盖这些领域,文艺是轻巧的,稳定扎实的创意和创作,才是最后的抒情。
回到西梅的“个人非遗藏品展”。那些被岁月安顿好后,再次被岁月摆上舞台的物件,从色泽和温度上考究,时间上,肯定都过了百岁。那些蒙尘的服饰、银饰、刺绣、皮具、毕摩绘画,以及鹰爪杯和三角包上,隐约可见百年前的阳光背后,那些踽踽独行的旅人和梦游般的祷词,闪烁其词之际,停留在了某一个段落,惊艳了原乡的路和时光。
超过百件的藏品,是“非遗”产品,也是“非遗”作品。大到有近两米的传统彝族服饰,小到可以收纳在手机壳里的纽扣,每一件藏品的纹路里,蕴藏的都是云卷云舒之后的云淡风轻和行云流水的历史回音。
“让我们记住来处,不忘归途。让我们心怀骄傲,长歌向远。”
很喜欢罗木果为《纹路》写的文案里的这句话,他还写到,“最初我们只是和天地自然连接在一起,用死生丈量彼此的灵魂,而后我们开始用衣物包裹自己,用配饰装点彼此,直到某一天,我们学会为这些物件上的修饰赋予意义,那些被我们创造出来的物件,就开始生出了美、进而有了温度,被这些美和温度陪伴的彝族人,也因此获得了超越生存的慰藉,一份贴身抵魂的治愈。”
在大凉山,在西昌,在一个小小的角落,能有幸看到如此精致而随心的百年藏品,是一种简约的福气,更是一种文脉相传的地域张力。
文字来源:凉报融媒,作者:米赢;图片来源:彝族人网,摄影: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