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王明贵著《彝学服务发展研究》出版
作者 刘靖林 王明灯 2021-12-24
原出处:毕节日报

毕节日报2021年12月24日讯(记者 刘靖林) 近日,研究民族文化如何服务发展的学术著作《彝学服务发展研究》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学术研究服务发展的一个新成果,作者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王明贵研究员。
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省彝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原毕节地区行署副专员王明灯为该专著撰写了题为《践行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的序言,指出“彝学理论创新与服务发展前景美好,彝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分契合,如何紧跟时代,深入研究,做出贡献,明贵先生带了一个好头,是值得效法的。”该书“通过彝学研究的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对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是践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一个具体行动。”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书分为“彝族历史简述”“调查研究基础”“成果转化案例”三个部分,共28万字,是作者近年来参与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和服务贵州省、毕节市发展的理论思考与成功实践的部分总结,有策划规划、经验提炼与理论思考,也有具体案例列举与分析,对指导乡村振兴等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附:

践行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彝学服务发展研究》序言

王明灯

看了王明贵先生《彝学服务发展研究》文集后我感到很高兴,这是其多年潜心研究的彝学理论力作,是一部践行理论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好书,值得一读。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发展,体现了国家需要、发展需要对学术的要求,也体现了研究人员服务国家、服务发展的情怀和担当,既是一个认识和实践双向契合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学术研究与服务发展双向契合共进的过程。彝族长期居住在祖国西南地区,参与开发了大西南这片美丽宽广的土地,为建设祖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彝族有自源性成熟文字体系,有丰富的彝文古籍,其中《西南彝志》等史籍巨著,记载了中国西南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历史过程。该文集通过彝学研究的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对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是践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一个具体行动。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彝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彝学发展进入了繁荣的新时期。彝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成果主要以学术成果为主,其他的应用成果相对较少。然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西南各地特别是有彝族居住地区的发展,往往与彝族研究密切相关,对彝学研究应用成果的需要,既具体又迫切。因此,彝学必须创新理念,从书斋学术走向广阔天地,从纯学术研究投身到社会服务中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要。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民族古籍工作在国家民委的领导下,提出了“救书、救人、救学科”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规划。国家民委批准成立了“滇川黔桂彝文古籍协作组”,对彝文古籍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协调、指导,在相关省区民族古籍工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各地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彝文古籍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版了《西南彝志》《滇彝古史》《勒俄特依》等影响很大的著作。进入新世纪,又相继整理和出版了《彝文典籍集成》《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等大型彝文古籍丛书。有关民族高校的彝语文专业、彝学专业招生工作顺利推进,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各种教材、工具书相继出版,整理出版的《通用彝文字典》《中国彝族大百科全书》《彝汉大词典》等,为彝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之后,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以旅游、金融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新时期的一个明显特征。旅游业作为绿色产业,在各地特别是市、县经济发展中显得十分重要。而旅游业的发展,与文化的支撑密不可分,各地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了解成为迫切的需求。在西南地区,彝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也成为本地的一个特色区域服务产业,受到高度重视。在贵州省规划的旅游文化线路中,彝族人口聚居较多的毕节被规划为彝族旅游文化线。201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颁布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这个国家层面的第一个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撑,相关7省区11个州市核心区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文化与产业被明确地结合在一起,激励了相关地方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彝族聚居和杂居地方,积极开发彝族文化产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彝族历史文化的了解,相关部门举行了各种培训,对助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到这一文化产业中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上所述均在此文集中有不同程度的概述。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贵先生曾经在中学、县政府办公室、民族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人大、地区(市)党委政策研究室和地方高校研究院工作,长期从事彝族历史文化与文学研究工作。他既是一位热心的彝族文化实践者,又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彝学研究专家,经常参加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等有关彝族历史文化的咨询、规划制订、方案拟定、讲座、培训、报告等,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建设规划的前期文化方案、旅游景点开发策划、各种文案的撰写。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时,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得到广泛认可。同时,邀请他担任顾问、咨询专家,聘任他主持、主笔撰写和拟定相关规划、方案、实施文案、各类文字工作的企业、社团逐渐增多。有的需要借鉴过往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具体的文案,这些东西就要反复提供。业内、外界知道情况的,也在不断来电、来函索取相关材料,体现出彝学创新成果服务发展的多元价值,也反映出这些社会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这既是理论研究努力的方向,也是服务实践转型的要求。据他介绍,出版这本文集,也是一些专家看了这些内容之后,建议把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典型案例等,加以归类,结集公开出版,提供给社会作为参考,于是就推出了这一文集。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成果,是作者应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完成的。其中明显的一条主线,就是基于对彝族历史、文化、文学研究的成果进行选择后,应用于不同的要求与需要。因此从总体上讲,是彝学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与其他学术研究成果最大的不同,就是作者发表、出版的其他成果重点在于问题的探讨、学理的探索,以搞清楚、搞明白为目的,注重于学术理论思考;而这些成果则有明确的应用目的,是把所知、所学、所思结合到具体的对象之中来,选择性地加以应用、开发,重在思考困难、解决问题、拿出对策,重在对未来没有出现而应该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事物进行规划、提供思想、指引路径、提出措施、分析前景等等。从学术研究转化为应用决策的过程中,可以认为,这些都是彝学研究的理念创新,是将研究成果从书斋转化到市场、到社会、到政府决策当中,发挥其除了理论探索、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之外的更为切实的作用,是其价值的提升、扩大、升值。例如“中国大方慕俄格古城”建设,先是由作者提出基本的文化规划方案,并提出相关古代建筑的历史依据和基本设想,再交由规划部门进行规划,再由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其中的“贵州宣慰府”建设完成后,即用于大型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的拍摄。作者主笔编写了《水西简史》,受命协调组织了服饰、习俗、军事、生产生活等6个历史文化服务组为拍摄服务,从剧本内容是否有违历史事实、拍摄期间服饰与道具的制作、后期制作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让这部电视剧的拍摄有扎实的历史文化支撑,成为有特色的爱国历史人物大片。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后,影响很大。接着,“慕俄格古城”很快被纳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支持建设的第一批项目,建设投资集团前来联系,拟在其周围进行投资开发。这体现了省、市、县决策的正确性,也体现了扎实有据的彝族文化支撑对产业开发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理论服务于实践,要以真实有据为其根本,脱离了历史与事实,就很难成功。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学研究成果服务发展,其理念的创新,要以真实为根基才能取得成功,而对于真实的追求,必须有扎实的基础材料,包括大量的彝文古籍和实地调查研究所得,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有了这些基础,还要掌握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特别是多元关注与多方投入的项目,更要照顾方方面面。任何一个项目的策划、规划、方案制定等,既要考虑政府的追求,又要考虑投资方对利益的追求,还要考虑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这几个方面都要照顾到,策划与方案等才能通过、实施,将来才有效益,才不被服务对象抛弃。能够把各种诉求融会贯通,在照顾到当前目标的同时又有长远的利益收获,这是很不容易的。由于作者既有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有多岗位的行政管理经验,同时又有长期坚持学术研究的优势,对各方面的需求掌握得比较好,能够把许多“道理”和“真理”糅合起来,把“本来就有”和“无中生有”融会贯通,满足各方需求,为此,才有不少项目操办者主动联系其做策划、方案、规划等。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总体上看,《彝学服务发展研究》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彝族历史简述。这是作为彝学研究与服务发展的总体的历史文化背景框架,对彝族历史作一个简要的介绍,特别是从彝族“自观”视角,给读者介绍了一些在公开的出版物上不容易找到的内容。这些内容更能够反映彝族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它提供出来的内涵往往不被外界熟知,因而是难能可贵的。第二部分:调查研究基础。这是着眼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探讨,有总体、全局性的规划纲要,也有具体的理论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其中有一些是前人所未有的新材料、前人所未道的新理念,这些文章都曾先后发表在有关报纸或杂志上,是针对某一问题或事物而开展的调查研究、理论探索,可作为实践中指导具体方案、规划、策划等的背景框架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成果转化案例。这里仅选择了作者主持、主笔的若干实务案例中的4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示范,展示彝学研究成果如何转化成为可操作、可实施的具体的方案、策划、咨询等。这部分内容较为具体,又与前面两个部分即历史文化、创新理念等是紧密相关的,没有前面的积淀与思考,就不能完成后面案例中具有彝族历史文化特色的方案与规划等。因此,看似联系较少的三个部分,从深层次上来说,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总体上体现的是“彝学理念创新服务发展”的主题。这就像水可以结成冰,凝成雪,也可以化为云,变为虹,但是它的基本性质还是水。本人深信,认真阅读该文集,有了彝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有了服务国家的主动作为,有了关注发展的积极思索,通过供需双方主观能动的相互碰撞、融合,就会不断凝结出新的科学理念,在不同的需求和条件下,就会在社会实践中结出丰硕的成果。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学理念创新与服务发展的前景美好,彝学研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分契合,如何紧跟时代,深入研究,作出奉献,明贵先生带了一个好头,是值得效法的。X1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