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租谱系》由云南省玉溪地区民委于1988年整理翻译出版。书中包括《尼租谱系》、《阿黑松》、《白夺书》、《吉纳》等四部彝文古籍。其内容涉及彝族历史、哲学、礼俗及谱系等,对彝族历史及彝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书中包括的四部彝文典籍中,第一部《尼租谱系》是新平县平甸乡尼租村方德学所珍藏本;是一部滇南地区的彝文连名谱牒手抄本。包括彝族对天地、人类起源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洪荒以前的连名谱,洪荒以后的连名谱以及后来的夫妻连名谱等,一直记到1956年才终止。成书年代和作者姓名不详,谱牒最后一次重新抄誊时间为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那以后只是在谱牒的后面续上死去的夫妻连名谱。记载方法类同于滇南其它谱牒。是由关于祖先起源的传说,祖宗迁居的路线,先祖父子连名谱,中世班辈夫妻连名谱,近现代姓氏夫妻连名谱以及死而断谱者的续名谱等组成。
图腾是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图腾谱上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男女长, 皆随宜野会,无有嫁娶,犹知识母,不复识父”的历史遗痕。作为母系社会时期历史遗痕的图腾,在连名谱系中有了记载。父子连名谱系的开始,是父系氏族社会确立的标志。随着姓氏的启用,谱系就以姓氏夫妻连名谱的形式来续谱,氏族的名称也由地名、图腾、姓氏综合起来称呼,如“方姓”图腾是“白勒”。总的说来,图腾是从人和自然物的特定关系的角度,而姓氏是从氏族的角度,综合区分宗族和血亲,作为避免近亲婚的鸿沟。《阿黑松》是一部记述丧葬仪式及程序的祭诵经。内容可分为:诉苦情篇;猜谜调;装硷后书;对唱调等四个部分。“诉苦情篇;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和对偶句,以示对死者的深情怀念和对死者不幸谢世的悲痛心情;“猜谜调”中用不少和谐的语言以示各自的水平和能力;“装殓后书”叙述了彝族装棺的习俗;“对唱调”叙述了彝族丧葬仪式的基本内容。此书原本写于光绪二十四年,作者同卜未署名,但在篇末注明是大寿村村尾一年责毕摩所写。《白夺书》是峨山县彝族毕摩李春富所珍藏的彝文手抄本,《白夺书》意为“山起书”。作者姓名及成书年代均无查考。本书以五盲句诗体的形式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山水地名和自然景物等,是一篇精美的文学作品。而《吉纳》一书则是著名的彝文典籍―《美查》中的一部分,属挽歌, 由毕摩为男死者吟唱,它跟妇女死者吟唱的挽歌《色渣》虽然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但都是为了将生者为死者祭献的物品告诉死者,让死者愉快的带其物品离开人间归宿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和那里的祖先生活在一起。
以上各部书虽然内容不同,但都讲到了彝族历史和谱系,故此书以《尼租谱系》篇命名,本书在神话中融合了彝族历史、哲学、礼俗等诸方面的丰富内容,为有关学者研究彝学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尼租谱系》1989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