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立三、陈英先生主编的《滇川黔桂彝文字集》,日前由云、贵、川三家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包括音标、字符、义项、音序检字表、笔画检字表、序等共计355万字,实乃聚沙成塔、汇川成海之皇皇巨著。全书分为八卷;1、云南禄劝、武定卷,搜集彝文18588个,义项4000多条;2、云南宣卷,搜集彝文4000多个,义项1230多条;3、云南红河、玉溪卷,搜集彝文16140个,义项5298条;4,云南石林卷,搜集彝文2644个,义项2086条;5、云南弥勒卷,搜集彝文5531个,义项2699条;6、贵州卷,搜集彝文17650个;7、广西卷,搜集彝文1133个,义项1185条;8、四川卷,搜集彝文21360个,义项3200多条。单就彝文而言就有87000多字,确实是洋洋大观之巨著。
《滇川黔桂彝文字集》的编纂由滇川黔桂彝文协作组完成,最早动议于1987年的西昌会议,历时10年,到1996年始成定稿。又越8年,到2004年,始得出书,其间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探寻彝文最早的字书编纂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从布塔欧柔开始编写直到清代才停止的乌撒彝区著名毕摩世家唐布阿侯氏的《唐布字典》。法国人保禄?维亚尔编纂于1905年出版的彝文法文对照本《法罗字典》为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彝文字典。嗣后,各地曾先后编辑过一些不同形式的字汇字典,云南有《禄劝彝文》、《禄劝彝文单字》,楚雄有《彝文字典》,《元阳古彝文同音字典》,《红河彝文字词初稿》,《彝汉简明词典》,《彝汉对照小字典》,《彝文字集》;四川有《彝文单字汇集》,《彝文经籍字汇》,《新编彝文字汇》,贵州有《彝文字典》,《简明彝汉字典》;广西有《广西隆林彝文字集》;北京有《滇川黔桂彝文比较》等。这些字汇字典为编纂新本字集字典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于种种原因,四川与滇黔桂彝文字形并不完全相同。为实现彝文“书同文”的目标,四省区通力协作要编出一部超方言彝文字典。有了上述基础之后,在遵循“固定字形字义、各按方言念读的原则下,把记录彝区共同词语的字和不同方言特有的字以及彝文古籍中记载古代人、事、时、地、物的本义字(不包括同音混用字),一是用于深层次研究、整理彝文古籍,二是用作彝族语言学、文字学、训诂学、声韵学、方言学和经济、历史、文化、哲学等各系列学科研究的工具书的功用目的,又进一步广泛搜集彝文古籍抄本和金石木刻彝文文字进行谨慎的选择,编纂了超方言的《滇川黔桂彝文字典》。这部字典于1996年完成,包括字符、音标、释义等共86万字,2001年由云、贵、川三家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可以说,这部字典正是后来出版的字集的精华;而字集则是为编纂字典搜集到的彝字总汇,因此,这部字集就有了求多存异、汇川成海的明显特色。
求多存异,就是把所有能找到的字都罗致入集,不怕重复,尽量避免遗漏。如此则一是同音异形字多,例如贵州卷hi13音之字,仅只表达“胃”之音者,其异形字就有140个。二是同音异义字多,例如四川卷mu33音之字,有267个字,其异义达90之多;bu33音之字,有245个字,其异义也有9个。这也正好反映出彝文同音通用字多和同音假借字多以及毕摩传抄经籍时随意增减笔画的情况和特点。
汇川成海,则是在原有字集字典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广泛搜集滇川黔桂著名毕摩的藏书中彝文字和金石彝文等充实进来,分八卷共87000多个彝文字,加上释义等有355万字,超过并包容了此前的任何一部彝文字书。
为使字集易于检索,编者采取了以音统字,以字统意的编纂方式,加大了音序检字表的份量,以一音统若干字为主,使众多的异体字和同音假借字都能统摄于一个读音之下。
当然,由于该字集收罗的广泛性和包容的全面性,难免存在文字重复的问题,但它仍然是一部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料和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