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支系尼苏颇传统生育习俗及其现状浅析
作者 龙倮贵 2009-02-27
原出处:彝学网

编者按:“尼苏”为滇南彝族人的自称,尼苏语属于彝语南部方言。“尼”为黑色博大之意思。“苏”为“生命,活着,群落”之意。

内容摘要:本文从实地调查所悉材料出发,参阅有关汉文史料和彝文文献记载,全面地阐述了滇南彝族支系尼苏颇传统繁杂的求子习俗活动仪式和功利目的,也全面阐述了整个生育过程中生男生女的判断方法、胎教内容、对胎儿发育情况的认识、分娩习俗、胎盘脐带的处理方法、喂初乳习俗、报喜贺生习俗、剃胎发习俗、取名习俗与方法、生育禁忌、孕妇产妇饮食习惯及变迁。
关键词:彝族支系;支系;尼苏颇;求子习俗;生育习俗;现状调查。

彝族支系尼苏颇,主要居住在滇南建水、石屏、红河、元阳、金平、个旧、蒙自、绿春、元江、峨山、新平、玉溪等红河中游(元江)流域南北两岸的广大地区及思茅、墨江、江城、景东、牟定、易门、双柏等市县,是云南石屏、建水的土著民族。彝族支系尼苏颇,同彝族支系其他支系及其他兄弟民族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灿烂而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整个社会普遍重视个体成员生命全程中的人生仪礼文化,这些人生关节上的特定仪式所导引出的人生民俗事象是其丰富而复杂,如吉祥神秘的诞生礼、庄严肃穆的成年礼、热烈多彩多姿的婚嫁礼、隆重复杂纷纭的丧葬礼。彝族支系尼苏颇的诞生礼不象成年礼、婚嫁礼、丧葬礼那么庄严肃穆、热烈多彩、隆重繁杂,但也具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彝族支系尼苏颇诞生礼仪,是人生仪礼的开端,是人生仪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求子习俗和生育习俗两大部份内容。现笔者根据实地调查所悉材料为基础,整理成拙文,以期有关专家学者及同行者们赐教和斧正。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求子习俗

胡朴安先生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说:“中秋乡村愚妇,有夜分秋取圆瓜,谓之摸秋,兆生子。”彝族支系尼苏颇求子习俗不象胡先生的记述,但也不外乎如下几种:一是婚仪中祈子,二是祭观音菩萨求子,三是祭护寨神求子,四是修路搭桥求子,五是拜巨石求子等等,下面分别叙之,以飨读者。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婚仪中祈子寓意

彝族支系尼苏颇,在一年四季中,不是随时都可以说亲婚嫁的。一般是秋末春初阶段进行。这种习惯约定俗成已久,但无法考究始于何年何时。他们为何要把秋末春初阶段定为说亲婚嫁的呢?其实这里蕴藏着神秘的求子祈子寓意。他们的历代先民往往以类比的方法认识自然物和人的自身。他们经常看到山野的植物和田地里的农作物庄稼,到了秋天果实累累,且成熟收获,认为人的自身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段时间男女最成熟,而且籽(子)最多最饱满,受孕的机会最多最大。冬天是农作物留种藏籽的季节,同样人也是养精贮卵的季节。春天是万物苏醒,新生命诞生的季节,同理,人也是经整个冬天养精贮卵,到春天可孕育新生命的诞生。其实,秋末春初是彝族支系尼苏颇农闲心闲的时期,秋末前收割农忙季节,春初后进入农耕播种农忙季节。这秋末春初里还有几个传统节日,如“十月祭祖节”、“冬月二十四年节”或“腊月二十四年节”、春节、祭护寨神节(农历正月第一轮丑牛日),祭风、祭火、祭天地、祭山神庙都在这一阶段进行。这阶段中说亲婚嫁,自然无疑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男人精子最成熟最多也是在秋末,精子最旺盛、生命力最强也是春天。这与山野植物和田地里农作物生长和收获同工异曲,一脉相承。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尼苏颇婚嫁宴请宾客时,按过去的传统饮食习俗,有数种食品非上桌不可。如魔芋豆腐、柴花(树胡子)、豆芽、茨菇、生旺子(生白旺)等。每种食品都赋予蕴意着特定的意涵。婚嫁宴席上有魔芋豆腐,认为新娘身体健壮,阴唇肥厚,具有较强的性欲和生育能力;柴花(树胡子)表示新婚夫妻阴毛旺盛,具有较强的生育能力。豆芽、茨菇、生旺子(生白旺)的寓意更清楚明白,豆芽表示象征籽种已复苏,将萌发成新的生命的个体,祝愿新婚夫妇早生贵子;茨菇表示象征男子赤裸裸的外生殖器(阴茎),新婚男子具有较强的性欲和生育能力;生旺子(生白旺)表示象征女性的月经,新婚女子已月经来潮,具备了生育能力。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婚礼上大闹新郎时,姨妹们备一碗带壳的花生和一只独筷,即叫“姐夫独筷拈花生”。据说,不闹独筷拈花生,新婚夫妇不会早生贵子。独筷拈花生就是男子外生殖器和新娘交合的象征。大闹新娘时,伙子们备一碗豆芽、一碗魔芋豆腐、一碗猪生血、一碗肥肉、一碗未去芽的茨菇、一碗柴花(树胡子)等,其寓意以上已谈及,在此不再赘述。据说,要是不用这几种菜闹新娘,新娘不会生儿育女。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新郎陪郎和新娘伴娘来到新郎正房门前,新郎的一姑姑手持一个有五谷、五金碎片等葫芦站在那儿,口中念念有词,举起葫芦“啪”地砸在新郎新娘的脚下。彝族支系崇拜葫芦,以葫芦为图腾崇拜,葫芦传人种的神话传说也是脍炙人口,孺幼皆知。结婚时砸葫芦,就是祝愿新婚夫妻早生贵子,早抱子女,且子孙满堂的含义。因为葫芦是人类早期的食物,而且葫芦呈圆形,腹大似母腹,腹内籽多,既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形,又是生殖旺、多产多育的象征,也象征着母体,象征着繁育人类的子宫和母体的生殖力。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祭观音菩萨求子习俗

彝族支系尼苏颇祭观音菩萨求子习俗及祭山神庙求子习俗,很早就盛行。据彝文文献《王维礼传奇》中记载: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古的时候,有个纯阳府(彝族支系传说中的古代诚名),住着一家富人。富家是姓王,名字叫良周,良周一家人,共有三兄弟。金银装满箱,绸缎装满柜,粮食堆满仓,牛羊关满厩。良周三兄弟,良周三兄弟,结婚满九年,万物都有了,家财有万贯,唯独无儿女。三兄弟聚会,回忆古人言,修庙补大路,会生儿和女。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于是良周三兄弟先后去东西南北修路搭桥、建庙、修井,但仍不见妻怀孕,因而又议再修一幢大庙,庙里塑起神像,每三日虔诚地祭拜一次神灵: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磕头祈神灵,神灵赐儿女,各赐予一子。三兄弟之言,传到了天上,天上策格兹(彝族支系传说中的最高神),派沙生(策格兹的大臣)查看,沙生到人间,装扮成黎民,去良周家,查看三兄弟。沙生返回天,禀报策格兹,良周三兄弟,大路修四条,大桥搭四座,修庙塑神像。天君策格兹,拿三个仙桃,交给了沙生,沙生去分桃。熟桃给大媳,生桃给二媳,紫桃给小媳。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妯娌三女梦吃仙桃后,妊娠身孕。又《莫荷若尺若》中记载:传说莫哈里和渣沙树虽家财万贯,但到不惑之年,尚未一男半女,因此两人结拜到土地庙跪地盟誓求子: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若生儿子,我也生儿子,两子长大了,同去上学堂;你若生女儿,我也生女儿,两女长大了,同去绣花房;一个生儿子,一个生女儿,儿女这一对,长大配夫妻,我俩结亲家。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晚,莫哈里妻梦见龙儿进家有妊娠,渣沙树妻梦见凤凰入屋有妊娠。九月后,哈里妻产下一子叫莫荷,沙树妻产下一女叫娓叶。时值今日,远的不说,仅红河县彝族支系尼苏颇地区为例,在二月初二祭土地庙、三月初九祭观音庙、三月十五祭杨泗庙,八月初二祭山神庙等活动中,婚后久不育的夫妻或育而不能养大的夫妻,在信男善女的带领下,抱大阉鸡、或大红公鸡、猪头等祭牲到祠庙求子祈子的甚多。正如《云南少数民族生葬志》中所言:“彝族支系认为妇女生孩子是天神送的,所以妇女不育就要祭山神,请毕摩念《祭山神经》。”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祭护寨神求子习俗

彝族支系尼苏颇,逢正月第一轮丑牛日祭护寨神树活动中,经主持人和寨长老们准许,婚后久不育或育而不能养大的夫妻,备大阉鸡或大红公鸡、或猪头及酒、糯米饭到护寨神树磕头拜祭护寨神树祈子求子。但女子只能在护寨神树禁区外磕头拜祭护寨神树。届时主持人代表护寨神取一猪蹄走出禁区外赠予磕头拜祭的女子,女子用衣襟虔诚地接好猪蹄,以示护寨神赐予龙子龙孙。拜祭者男子可直到护寨神树前磕头祈子,主持人代表护寨神取一截染有猪鲜血肠子赐予拜祭祈子者,以示护寨神赐了龙女龙孙。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修路搭桥祈子习俗

彝族支系尼苏颇,婚后久不育或育而不能养大的夫妻,备大红公鸡及酒饭,择一处修路搭桥许愿祈求神灵赐一男半女。如果日后许愿果真灵验,许愿者不但要还愿,而且所生孩子取名时,一定要带“路”或“桥”字,甚至终身祭拜,其子孙后代视此路此桥为图腾,加于崇拜。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拜巨石祈子习俗

拜巨石或怪石祈子,与修路搭桥许愿祈子同,日后许愿果真灵验,也要还愿,所生孩子取名一定要带“石”字,其子孙后代视此石为图腾,加于祭拜。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尼苏颇祈子求子习俗,除以上提及外,还有婚后久不育或育而不能养大的夫妻,同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多子多女者商量,经过一定的仪式,借养一子女,以示招娣盼子,日后真的生了一男半女,所生孩子取名一定要带“借”字。至于借养的子女,留去自由,不得干涉。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尼苏颇求子祈子习俗名目繁多,其功利目的在于人口的增殖繁育。这些习俗起于何时,暂无法考证。从其活动的内容看,或发端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时期,或因汉文化、佛教的影响而发端的。总而言之,因受几千年来“多子多福”、“人生一世,无后为大”等封建人伦思想观念之影响,把原始的朴素的求子祈子习俗活动引向极顶,形成名目繁多而庞杂的求子形式和方法。对某些多子植物如葫芦的崇拜,是乞子祈子的一种追忆。又如某些食物的崇拜,因为它们象征着生殖器官和增殖繁育的寓意,还有对某种神秘力量如观音庙、土地庙、护寨神的崇拜,认为人生儿育女是某种神秘力量给予的或者两性交合之后,在神秘力量的再作用下才能生儿育女。他们并不知道女人受孕妊娠是由于两性交合精子与卵子结合的结果,于是整个生育过程都充满了神秘力量的作用的缘由也在此。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生育习俗

彝族支系尼苏颇的生育习俗,应包括孕期习俗、分娩习俗、报喜贺生习俗、取名习俗、孕妇产妇饮食、孕妇产妇禁忌等。下面分别述之: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孕期习俗

彝族支系尼苏颇女子怀孕,在异性前,晚辈对长辈说“永娘”(粘儿),即她身上已粘了儿;或说“不是她一个身子了。”间接或同性同辈间说“永补”(背儿),即她已经背负儿了。一般不直接说“怀孕”一词。彝族支系尼苏颇的思想观念中,女子怀孕是一件大喜事,但对孕妇而言,从受孕那一天起,身体开始发生反应,或头晕、眼花,或恶心、干呕吐,或乏力、懒动。在这“九月怀胎,苦处无人知”的孕期,全家人及娘家的心情均又喜又忧,尤为头胎,若顺产,一切皆吉;若万一不顺产,则不堪想象。因此,孕妇都能得到家人力所能及的优待和照顾,夫家与娘家为了使孕妇顺产,便四处行善积德,修路补桥,尽量不做亏心事。亲人此举,孕妇因自己和胎儿受到重视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这非常有利于孕妇的心理健康和胎儿的健康发育。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对孕妇要求的禁忌也不少。如:孕妇与孕妇之夫不能参加丧葬礼,特别是非正常死亡者的丧葬礼,否则认为会给胎儿带来不吉;一般情况下,孕妇不能参加宗教祭祀活动,否则认为对神灵不敬,会触怒神灵,给胎儿带来不幸,导致胎儿发育不全、难产等;孕妇不得与人争吵,不得到声响巨大惊心的地方去,以免惊动胎儿,家中保持安定,不得乱敲板壁、动床铺、移家具、钉钉子、镌石头等;孕妇不能接触果树,否则认为来年果树将不再结果实,若孕妇爬果树或采摘果实,果树不但不再结果实,甚至将会枯死;孕妇不能食用未阉割过的猪肉,也不能吃羊肉,否则认为胎儿会得老母猪疯和羊羔疯(癫痫病);孕妇一般不到产妇家,否则认为孕妇在无意识间会把产妇的乳汁偷走或踩断;孕妇禁吃双生果,生有骈指(趾)肉、缺嘴秃耳、脚跛手秃的肉,否则认为生畸形儿、有骈儿、生理缺残儿等;孕妇与孕妇禁同坐一条凳和同睡一张床,否则认为生下的孩子互相冲克而成冤家对头;禁吃老鹰肉和乌鸦肉,否则认为将生产的婴儿会生老鹰疮而亡和黑不溜秋。以上这些禁忌对孕妇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被认为不洁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能参加祭祀集会、不能到声响巨大惊心的地方,则对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孕期生男生女的判断。他们传统观念认为,妇女生男生女并不仅仅是一个生理问题,而是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它关系着一个家族和家庭是否能够延续,是否能使祖先的灵牌前烧香点灯火不灭。也就是说,关系到一个集团的社会存在和繁衍发展的问题。而生男生女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家族、家庭的荣辱兴衰。因此,早在求子仪式中就有测男女贵贱的插曲。在许多彝族支系尼苏颇地区,孕妇生男生女的判断,是由孕妇饮食和胎儿的动向及孕妇的形态来预测生男生女的。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孕妇嗜食酸,宫中怀金花(女孩);孕妇嗜食甜,宫中怀银花(男孩)。胎儿左边动,怀的是银花;胎儿右边动,怀的是金花。孕妇腰弯者,腹中怀女婴;孕妇腰直者,腹中怀男孩。但汉史《礼祀·王制》载:“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但大凡民间大多以男左女右的规则来区分预测男女性别,彝族支系尼苏颇预测胎儿性别也运用了这种规则和观念。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胎教。汉贾谊《新书》云:“胎教之道,书玉版,藏之金匣,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又云:“……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而不倔,虽怒不詈,胎教之谓也。”彝族支系尼苏颇胎教尚未明确的说法,只是有孕妇食野外的珍禽兽肉,婴儿出生长大后,胆大脚手快。孕期要求行坐端正,心理乐观向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多做针线活,多看花,唱歌谣,心情抒畅。这样婴儿长大聪明、勤劳、灵巧。禁唱情歌,出言不逊,行房频频,否则认为婴儿长大一定是寻花问柳的浪荡公子,或披头散发、袒胸露背的女子。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彝族支系尼苏颇对胎儿发育的认识,彝文古籍里早有详细记载: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门运生降,地门运未生。××与××,婚配成夫妻,一夜语不谐,二夜语相合,三夜通言语,四夜披毡交,五夜情爱浓,六夜春心动,七夜身贴身,八夜同枕衾,九夜互抱交。……一月如秋水,二月尖草叶,三月如青蛙,四月如蝾螈,五月山壁虎,六月成人形,七月母体存,八月母气并,九月母怀胞。(马学良:《追悼歌》,载《云南彝族支系礼俗研究文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独有偶,彝文文献《母父恩情篇》中也记载了有关胎儿的发育知识方面: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上一露珠,慢慢往下落,落在父肩上,父肩停一时,后入父体内,父身怀三月。有朝一夜晚,父手抱母腰,母手搂父腰,父母身贴身,露珠(精液)入母体。一月如秋露,二月如蝌蚪,三月如蛤蚧,四月如青蛙,五月如蛇蜥,六月现人形,七月能蹬转,八月同母存,九月离母腹,坠地来世上。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与当今人体生育研究资料表明相一致,“睾丸内精24个小时均生殖,排出的精子是3个月前产生的。”(《养精攒精不利受孕》,载《云南人口报》1996年4月1日第1版),可说是彝族支系先民“父身怀三月”的孕育科学理论。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分娩习俗

彝族支系尼苏颇妇女分娩之前,一般没有特殊的保胎措施,孕期仍参加体力劳动。临近分娩有的还下地做活计,因而常有妇女在地里或路上分娩,抱着孩子回家的。山区农村的彝族支系尼苏颇妇女分娩,一般都不到医院去分娩,就在自己的家中生产。按照古老的风俗,对临产前的孕妇必须实行隔离,严禁到他人家里玩,必在丈夫家属于自己的卧室里生产。按他们的古规习俗,女子禁在娘家生产,否则认为不吉利,要遭到娘家及村人的严厉谴责,甚至受罚;离异女子或非婚女子分娩时,只能在娘家村外草地或草坪上临时搭建一简陋的草棚内生产,满百日后,才能回娘家。否则,违者要出物出钱,全族出动,请来毕摩杀母猪母狗,横扫寨内村里的邪气。民间还有“人可到处死,人不可乱生。”、“只有生错人,没有死错人。”之说,认为人老病故,都有一定的福气,给后人或他人留下一定的福气,于是可以随时随地死。而人不能到处生产,生在他家他屋里是抢人家的碗饭和福禄。且猪厩里是猪,狗窝里是狗,生在他人家里是他人的子女。无论在何地生产,旁边都要烧火,也没有专门的接生婆,由自家的老人或请邻居有经验的妇女助生接生。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尼苏颇妇女分娩的方式较为特别,一般不在床上躺着生产,而是在卧室的地板上,烧一塘火,铺一床草席,在草席上卧着生产,或躺着生产,或者把尿屎式把孕妇抱起,辅助生产。孩子生下地后,待胎盘自然脱落,方才捡起婴儿。若胎盘尚未完全脱落,不论婴儿如何啼哭,都不捡起婴儿。如果遇难产,则服用麂子羔(带胎儿麂子的胎衣),村人猎获带胎儿的麂子时,将麂子胎晒干备用,遇难产时,取一小块烧化研成粉沫服下,据说效果快。或者其家人要敬灶神。如果本村就有毕摩,就请毕摩来念《敬灶神经》,念毕,毕摩用二三两重的鹅卵石放在火里烧红,然后摘一把柏枝叶,放在水瓢里,水瓢盛半瓢清冷水,把烧红的鹅卵石放在瓢水中,水蒸气就升腾起来,柏权香味满屋飘香,还要在难产妇的头上绕三转,这时产妇吸这柏枝香味最多。尔后,毕摩从灶心中取一小块土,煨水给产妇喝下,不到半个时辰,就可产下婴儿,十分见效。家人谢酬毕摩,实际上柏枝香味,特别是烧过多年的灶心土,是十分神速的催产之药。有的到祠庙里燃香拜祭,祈求产妇顺产,母子平安。有的叫一个孩儿来,在产妇房门,连叫“弟弟你出来,世上什么好吃好穿等着你”等。据说,这样也遇难为易。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婴儿落地后,立即能呱呱啼哭者为最好最吉。如果婴儿哭不出声音来,助产妇或接生婆取一个金属器物如锄头、犁铧等,在婴儿的旁边敲击,迫使婴儿哭出声音来。彝族支系尼苏颇认为婴儿落地最先哭啼的三声有特别的涵义。据说,第一声告诉天地,他已经来到这光明精彩的世界;第二声告诉寨神、宅神、屋神及历代祖妣,他已经来到人间,祈求它们保佑自己茁壮成长;第三声告诉爷奶、父母,恳请他们快快抱他起来,他要拥有足够的粮畜,享寿百年。他们传统观念认为,婴儿来到世上最先啼哭的三声,与其一生的吉凶祸福有关。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婴儿生下地,接生的妇女把婴儿的脐带绕在自己的脚拇趾上,用原先备好的一片锋利的竹片把脐带割断,禁用金属刀,否则认为金属刀只用来杀牲割肉,用金属刀割断脐带等于杀牲,割断了母子情,还会发炎化浓生疮。实际上金属刀特别是铁刀因尚未消毒,且铁易生锈,容易感染伤口发炎的缘故。然后用温开水为婴儿洗净污血和阴血,不然将来孩子的皮肤不好。洗净婴儿后,先用父母的旧衣服等包起来,念诵数句吉祥之词,随即在婴儿脑门心上用手象征性地划一下,表示家里增加了一成员。彝族支系尼苏颇有一个古规,孩子未出世前,不兴甚至禁备好婴儿的小衣小裤及屎布尿片等,等孩子下地后再来料理这一切。生第二胎,可用第一胎用过的衣物及屎布尿片。对于胎盘的处理,因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方式。元阳县彝族支系尼苏颇,男婴胎盘埋于门槛脚,以示男儿守家守财;女婴胎盘埋于门外,表示女儿总有一天要出嫁。红河县彝族支系尼苏颇,男婴胎盘先用灶灰搓干,以防腐臭,然后埋入堂屋左边的中柱脚或堂屋门左边的门槛脚,以示男儿为家中的顶梁柱;女婴胎盘用灶灰搓干后,埋入堂屋门右边的门槛脚,以示女儿长大要嫁人。有的地方,埋好之后,一连数几天,要在其上烧火,以防虫子去咬食。还有的用柴火把胎盘烧干甚至烧成灰后,方才掩埋。也有扒开火塘,掘出一个小洞,把胎盘埋入其洞,盖上热灰,仍烧火塘。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尼苏颇产妇的月子期,头胎和家庭富有劳力者及生活富裕者,一般为一百天,少则四轮四十九天。月子期间,产妇的床搭于靠火塘的地方,便于取暖。床铺要搭成斜坡状,头高脚低。睡觉时就像斜靠于床上似的,以便于排出体内的脏物恶露,容易恢复体力。月子期间的产妇不仅隔离居室,而且饮食也隔离。旧时炊具只用土锅,现已大多改观。认为铁锅有铁气、铁锈对产妇和婴儿的健康不利。以生蒸饭为主食,以鸡肉、鸡蛋为主菜,禁吃绿菜、豆芽、碗豆,不能吃水果,不能饮生水,不能吃羊牛肉,认为吃了这些东西,会导致乳汁分泌少、牙病、腰酸腿痛、得风湿病等,影响母婴身体恢复。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影响了母婴的营养平衡,严重影响了母婴的身体健康。这些错误认识有的已改观,如旧时不吃猪肉猪油、鲤鱼等,现已大多食用。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尼苏颇认为对婴儿来说,婴名十分重要。婴儿刚落地就要取个非正式的婴名,就等于给婴儿事先放了一个记号。他们认为,如果婴儿无名字,就如同一件无主的事物,谁都可以拿去。他们为什么要取婴名,这里面有一个故事: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外出的男人,因无法投宿睡于一棵树的树洞内,到了半夜时分,只听一个野鬼来约树神去给婴儿取名字,取名叫“九岁到,砍碓嘴,被豹咬”,天亮后,这个男人赶回自家,看见老婆生下一个男婴。他半喜半忧,喜的是自己有了个儿子,忧的是怕鬼神给自己儿子取了个不吉利之名。以后的日子里,他时时留心观察。到了孩子会说话时,开口学语就喊“砍碓嘴、砍碓嘴”。这个男人心里感到十分奇怪,想试一试鬼神取的名字或凶或吉,当孩子长大九岁时,做爸爸的就背上猎枪带着孩子到山上,让孩子持刀砍碓嘴,正当孩子要砍好一个碓嘴时,一只豹子突然出现在其子背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顾不得思考,举起猎枪就把豹子打死了,孩子看见死豹高兴得欢叫起来,用手去摸豹牙锋利不锋利。这一摸,孩子的手指被豹牙划开一个大口子,流血不止,死在豹尸面前,眼看面前的事实,这个男人相信了野鬼取的名字不吉利,以后的人们怕野鬼给自己的婴儿抢先取上一个不吉利的名字,以防野鬼钻空子。若来给婴儿取名,孩子就养不大了。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此,接生婆一时叫不出什么名字,就根据婴儿的性别或审美心理随便叫一个。若女婴就叫“栽秧人”或“金花”;男婴就叫“挖田人”或“银花”。这本身并非名字,以后还要正式杀鸡取名。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婴儿出生后的三天内,除了自家人外禁忌他人进家入屋。在自家门头横挂一条黄泡刺和笋叶剪成的咒人像,以防恶鬼魔怪进家入屋作祟母婴;或门头横挂一束树枝,男左女右,以忌生人出进产妇家门,特别是孕妇,怕“踩断”乳线。这三天内,给婴儿穿一套曾给狗穿过的白土布缝制的婴服,以此避邪气鬼怪。据说,如果不给婴儿穿狗衣服,魔鬼随时来索取此婴儿灵魂。穿上狗衣服后,以示此婴儿不洁净而鬼神都不要了。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此同时,彝族支系尼苏颇产妇给婴儿喂初乳时,产妇先用温水洗净自己的乳头,然后用一把木梳象征性地往下梳三下乳头,以示乳头和母体内的祸邪被梳出,即边梳边念诵几句有关这方面的词: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体内的祸邪,体内的祸害,快离开这里。祸邪你不走,祸害你不去,黑亮的木梳,要梳死你们。今日是吉日,现在是吉时,我要喂母乳,乳神护我儿,育神佑我儿,儿女快速长。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念毕,开始给婴儿喂母乳。梳乳头之俗,其实是因过去由于他们生活落后,婴儿吃了不干净的母乳之后,得疾病,甚至夭折,误认为是乳头和乳汁中有祸邪祸害所致。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报喜贺生习俗

彝族支系尼苏颇产妇生产婴儿后的第三天之早,做父亲的要抱鸡提酒到岳父母或郎舅家报喜,生男孩抱母鸡,生女孩抱公鸡。岳父母或郎舅家一看便知其女生的是男孩或女孩。可元阳县彝族支系尼苏颇地区却相反,生男孩抱公鸡去报喜,生女孩抱母鸡去报喜。岳父母或郎舅收下女婿抱来的鸡后,抱来的是公鸡换成母鸡或母鸡换成公鸡送给女婿抱回自家饲养,不准杀吃。报喜后,岳母或舅母就备办煮好的白酒一坛,婴儿的背单一床,尿布一整套,衣服一套,数百个鸡蛋。一般头胎,背单用五色丝线绣得很标致,或绣白云飞龙,或绣青山虎啸,或绣山间花朵,或绣飞鸟珍禽等。女婿家要做一套衣服答谢岳母或舅母。与此同时,三亲六戚、亲朋好友闻讯产妇生产后,都陆续备红糖、鸡蛋、小母鸡前来道喜贺生。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剃胎发习俗

彝族支系尼苏颇剃胎发,是婴儿从母体出世后,满三十日或满百日时,自家人择一吉日行剃胎发仪式。一般择初三、初四、初六、初七、初九、初十、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九、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等属龙、属蛇、属虎、属牛、属羊日为剃胎发吉日。届时,当太阳照到自家院子时,婴儿父母把婴儿抱到院子里,婴儿之祖父或外公,用一把锋利的剃发刀或剪刀,边剃(剪)边说“快长大,头发如松毛粗而多,像锅烟子一样黑亮。”剃毕洗净婴儿头,婴儿之祖父或外公给孙子或外孙一二元钱币和一只小手镯,以示对婴儿的祝福。剃下来的胎发不能乱丢。昔日有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有一家人,给婴儿剃胎发时,剃下来的胎发乱丢,让风吹日晒雨淋,且人踩畜踏,结果婴儿长大成人后天天叫头痛。后请毕摩占卦,说是胎发乱丢所致。因此后人剃胎发甚至以后每一次剃发剪发都不乱丢,用一块布或一张纸包好,放在自家门后的墙缝里。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剃胎发当晚,婴儿家父母在家里杀鸡宰鸭,宴请亲朋好友及邻居对门的长老。贫困人家若无鸡鸭可杀宴请外人,但也要煮一对鸡鸭蛋,以示庆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剃胎发仪式渐渐消失,只有偏僻的农村山区少数人家仍行此仪礼。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取名礼俗

彝族支系尼苏颇对新生婴儿的取名。从时间上说,男女有别,女婴则出生后的第七天取名,男婴则是出生后的第九天取名。这是他们传统人体学思想,认为女性只有七根肋骨,男性只有九根肋骨,不到七天或九天,婴儿的骨骼还尚未长全,还不能视为人。在去世归祖丧葬中同样有用女七男九的祭牲猪、羊、牛肋骨祭奠亡灵之俗。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取名这天,主人家杀一只大红公鸡,做一席或数席丰盛的宴席,邀请家族中的长老,舅家和婴儿父母的兄弟姐妹,邻居好友等赴宴,席间由婴儿家的最长者来取名。取名后再由取名者将一节3~5?长的有拇指般粗的松枝,一破为两半,作卜具占卜(俗称“松木卜”),两剖面朝下或朝上都认为取名不吉利,需重取名占问。反之,一剖面朝上,另一剖面朝下,则认为取名吉利,婴儿的名字也就定了下来。这种取名方法一定要做到出现吉象,不然就得反复取名,直到吉象出现为止。取定名后,婴儿之母还要抱着婴儿对众长老磕头讨福,长老要赐给婴儿出生礼如钱币或衣物,并致以最美好吉祥的祝愿。如果因生活十分贫困,无力操办酒席的婴儿家庭,虽不邀请族中长老,邻居好友及舅家,但也得煮一枚鸡蛋履行这个取名仪式。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还有踩生者取名、祭护寨神报喜取名、养子女取名、搭桥取名、能人取名、拜石取名及盗名等方式方法。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踩生者取名。婴儿出生后第一个闯入婴儿家大门者称为踩生者。未进入大门,而在大门外问话、借物、办事者不能视为踩生。踩生的是否需要其给婴儿取名,由婴儿父母决定。若需要,踩生者必应邀前往给婴儿取名。若踩生者为孩童,由其父母代替。仪式与以上同。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护寨神报喜取名。男婴出生后的第一次祭护寨神,向其神报喜。报喜后由主祭人或主祭人委托的寨长给婴儿取名。届时,男婴父亲身背婴儿,带着一只煮熟大红公鸡,一壶酒,一甑糯米饭,前往护寨神报喜,并磕头祈名,主祭人或主祭人委托的寨老饮过酒后给婴儿取名,并向婴儿祝福。这种取名方法大多是祭拜护寨神祈子所生婴儿家庭。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养子女取名。无论是买来领养的孩童,或者讨来领养的遗孤,或拾来领养的弃子,养父母须在3~9天内给养子女取名。仪式与第一种取名方法同。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搭桥取名。根据毕摩或锁斋(师娘)占卦,需积德行善取名的家庭,要搭桥或铺路,邀人给婴儿赐名。其仪式:取名这天,婴儿家杀一只大红公鸡,蒸一甑糯饭,备酒菜,点三炷香火,邀约同宗门第数人到村外的路上,择一地搭桥或铺路,完工后,摆祭等候回村进寨的人,谁第一个回村进寨,不论民族、性别、年龄,甚至神经不正常、耳聋眼瞎脚的生理残缺者也不例外,邀请到家给孩儿赐名。被邀者若特殊情况,不能应邀到家给孩儿取名,应就地举行取名仪式。取名过后,吃饱喝足,孩儿家应包送糯饭和一鸡腿给取名者带回家。翌年,择一吉日,取名者带上一套新衣和首饰等礼物,到被取名者家送给孩儿,从此,两家正式建立干亲家关系。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均互邀往来,被取名的孩童直称取名者为阿爸或阿妈,并逢年过节拿祭品去取名者家祭拜。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能人取名。他们传统思想观念认为,官人、毕摩、工匠是人世间的三大能人,历来深受人们的尊崇。特别认为经能人取名的孩儿以增添福份,增加福禄。因此,根据毕摩占卦,需延请一种能人取名的孩儿家庭,要设法邀请某种能人到家为自己孩儿取名。仪式与第一种取名法同,但规模比它小。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盗名。根据毕摩占卦,孩儿需盗名。孩儿父母择一赶集日,备装有糯饭和一熟鸡腿的竹筒到集市上盗名。方法是:将竹筒盖打开,一听到他人呼唤名字,就悄悄地应即一声,速即把竹筒盖盖上,牢记听到的他人名返家,象征性地取一点糯饭和鸡腿肉喂孩儿,意为偷到名字,并附在孩儿身上。从此,将偷来之名为孩儿正名。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拜石取名以上已提及,在此不再论述。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彝族支系尼苏颇取名的规律和特点及男女择字法有异,而且男女名字末字有别。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时类。按婴儿的生年、生日、生时择十二生肖之一字“黑(鼠)”、“纽(牛)”、“弄(虎)”、“堂(兔)”、“倮(龙)”、“申(蛇)”、“莫(马)”、“哈(绵羊)”、“努(猴)”“元(鸡)”、“启(狗)”、“微(猪)”等作婴儿名的首字。但此类取名较含混,难以确认其字所指的是生年生日或生时。如笔者名字,兔年龙日生叫倮贵。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崇祖尊老类。婴儿出生时,曾祖父母或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健在,并其取的名,一般带有“雅”(曾祖),或“元(爷),或”普(外公),“朋”(外婆),且是婴儿名的首字。此外,直接以婴儿出生时家庭中曾祖父、祖父母、或父亲的岁数命名,如六十发、八十五、五十八等,但此种取名方法也较含混,除自家外,很难确认是曾祖父母、祖父母或父亲的岁数。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地类。按婴儿的出生地取名。有“咪”(田地)、“戴”(森林)、“伯”(山)、“觉”(路)、“鲁”(路)、“国”(门、园子)、“的”(门槛)等。有“咪”字婴儿名首字者说明其出生在田地间,“觉”字婴儿名首字者说明其出生在路。依次类推。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遗腹子类。婴儿出生时,其父已去世,取婴儿名时要以“赤”字作为婴儿名的首字,说明其为遗腹子。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养子类。对讨养和拾养子女取名,首字一般用“作”(讨或要)、“梭”(寻找)、“改”(拾、捡),说明其为讨来的或要来的或拾来的养子女。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日月星辰类。按婴儿出生时家人看到的日或月,或星辰取名,首字一般带“吉”(日)、“合”(月)、“真”(星)者,说明其为日出或月出,或星现以后出生的。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生异常类。按婴儿出生时异常现象取名。首字一般带有“奔”(脐带)、“本”(骈)、“雄”(双胞胎)者,说明其出生时脐带绕脖或绕肩、有骈指或骈趾、为双胞胎。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敬官崇师崇匠类。经毕摩或锁斋(师娘)占卦指点,由某种人给婴儿取名,凡首字带有“紫”(官人)、“崩”(毕摩)、“司”(老师)、“格”(匠)者,说明其为官人,毕摩、老师、匠人取的名。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宗教类。按举行一定宗教仪式取名。一是系多胎夭折,经毕摩或锁斋指点,在某些特定地点生产,即树生、石生、桥生类,首字带有“鲁”(石)、“则”或“投”(桥)、“觉”(路)、“喜”(树)为此类取名法。二是经毕摩占卦,需举行驱鬼,退邪仪式取名的,首字带有“推”(驱)、“德”(除)、“周”(撵)者为此类取名法。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排行法。按婴儿出生和排行取名,首字带有“恩”(老大)、“勒”(老二)、“甲”(老三)、“仲”(老四)、“来”(幺)者为此类取名法。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是彝族支系尼苏颇首字取名法,而末字取名法男女有别,闻其名末字就知是男是女。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性类。一般有:“发”(多繁衍后代),“文”(坚实、牢固),“索”(富有、幸福、美满),“额”(颂、赞),“周”(产、增),“布”(壮实),“博”(宝贝、高照),“斗”(撮),“甲”(生或在)、“古”(把家)、“八”(产育、繁衍),等等。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性类。一般有:“依”(洁净、洁白),“讷”(芽),“能”(温柔、善良),“娓”(花),“松”(棉),“伯”(花蕾、芽苞),“祖”(串或束),“补”(枝),“则”(姐),“鹧”(秀美)、“明”(油)、“卑”(弱),等等。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女通用类。一般有:“尺”(丑),“求”(根或笨),“果”(瘦)。“埃”(小),“脚”(讨),等等。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生育禁忌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支系尼苏颇孕妇禁忌大多已在前面提及,产妇禁忌也在前面阐述了少部分,在这着重叙述产妇禁忌: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产妇不满百日禁忌参加别人家的婚丧礼,即使自己的父母亲、兄弟姐妹亡故,也不能前往吊丧祭奠,否则认为对婴儿不利。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产妇不满百日禁去挑水、参加祭祀活动,否则认为对母婴不利。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产妇不满百日禁与丈夫同床同房,认为产妇身子还尚未干净,否则认为婴儿长大作风不正派。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有的地方产妇不满30天,不得出门,更不能同他人讲话。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忌讳说自己婴儿漂亮,只能说可爱或丑陋。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女子生产后,产妇再也不能编辫垂下、戴公鸡帽等,头发只能绾于头顶,否则认为伤自己的兄弟姐妹。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此,还有婴儿未正式取名前,禁止抱出门外。婴儿背出村寨时,额头上要擦点锅烟子烟,表示孩子是有主的人,或肮脏,鬼神不能来要;或者衣服上缝上狗毛、配戴狗牙,以示肮脏,鬼神不敢来要。妻子生产,丈夫回避。他人前来贺生时,禁送独蛋。家人女子在家生产,家人男子不得饮酒,不得炒刺鼻的食物,更不得邀友请客酗酒,不得动土破土,更不挖翻、挑粪便。若饮酒吃饭,则认为将生产的婴儿之福禄已被食用,婴儿生下并以后就无吃福了;若动土除粪则认为将出生婴儿掘坟坑、抹粪便。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现状调查

彝族支系尼苏颇地区同全国各地一样,由于文化生活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居住在城镇及其郊区的彝族支系尼苏颇地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求子和生育习俗,正在波击,甚至影响到农村山区。主要表现在: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大多城镇及其郊区且受过一定教育的彝族支系尼苏颇夫妻,婚后久不育者一般都不去祠庙求子,到医院检查的多。即使有的不愿去祠庙求子,但在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大的促使下,既去祠庙求子,又到医院检查,双管齐下。当然,文化生活落后的地区,到祠庙求子的多,到医院检查的少。每逢阳春三月,红河、元阳、建水、石屏的彝族支系尼苏颇婚后不育者或难娶上媳妇者,成群集队地到红河岸边杨泗庙求子或寻配偶的不少。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相信封建迷信的人越来越少,产妇遇难产大多速送医院生产,母婴生病大多去医院治疗,而不再延请毕摩或锁斋(师娘)驱鬼除魔祭祀活动。然而边僻地区,很有一大部分仍相信毕摩或锁斋(师娘)的职能活动,导致母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是头胎生育一般到医院生产,或请山村女医生接生,甚至受过教育的女子,到妇幼保健院(站)胎检,以免流产、难产。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是不论城镇或农村山区,孕妇和产妇及婴儿的饮食大大改观,从单一向丰富的发展趋势。如不吃水果、猪油、猪肉之类已改观,甚至婴儿不到百日不喂食物之俗,满三天后视婴儿欲食能力、发育情况,开始喂食物如米粉、葡萄糖、奶粉等。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是产妇不满百日不梳头不洗澡之俗已改观。现大多产妇前二十天后,一般都梳头洗澡,甚至早晚清洗肛门和阴门及乳头,保持清洁卫生。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是多子多福思想观念已基本改变。现大多数彝族支系尼苏颇不愿多生孩子,知道儿多母苦的现实,甚至有的生了一个孩子就到有关部门办理独生子女证。这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限制及其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密切相关。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是取名习俗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如除家长取名、请能人取名两种仪式外,其余取名仪式日趋减少,特别是踩生者、养子取名仪式基本上开始绝迹。取名用字从三个字或四个字改用两个字的甚多,且直接取用汉字的越来越多,因而从名字上很难寻找到彝族支系的痕迹。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彝族支系尼苏颇长期与汉族交往,由于汉族老大哥的影响,在城镇及其郊区、公路交通发达的彝族支系尼苏颇村寨,有的操办请满月客、周岁客及抓周、过生日活动等。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束语

前人指出:只要这地球上还有生命,还有人类,种族,族人的繁衍发展,人类自身的生产就是一个永恒和经久不衰的主题。同样,彝族支系尼苏颇只要生活在这块红土地上,他们族人的繁衍发展,他们自身的生产也就是一个持久永恒的主题。时值今日,族人后生对生育和生命的神秘之谜,比过去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回顾历史,千百年来,愚昧和无知,给他们的妇女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演出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民族思想文化的提高,笔者相信,传统的求子风俗会越过功利的目的,成为一种审美的娱乐和游戏形式,甚至成为历史的代名词,人们相互之间纯净的祝福。与此同时,生育习俗越来越科学化和合理化。mG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1]杨六金.彝族支系尼苏颇生礼仪[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2]元阳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彝族.元阳民俗.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
[3]杨知勇、秦家华、李子贤编.彝族.云南少数民族生葬志.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
[4]吴格言.中国古代求子习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

本文系 “红河流域社会发展国际论坛”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文字来源:彝学网。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
8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