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尼声乐作品中的民族性特征——以高映华的两首声乐作品为例
作者 ​马利蕊 2024-04-25
原出处:《黄河之声》2022年3期
摘要:云南省石林县彝族主要由彝族支系黑彝、撒尼和阿细组成。而撒尼支系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撒尼人喜欢音乐,无论是日常劳作还是仪式庆典,都少不了音乐的存在。而作为撒尼人的作曲家高映华,通过儿时的熏陶和专业作曲的学习,几十年来创作了不少有关于彝族撒尼支系的音乐。笔者将对高映华老师所作的两首声乐作品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彝族撒尼支系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性特征。
关键词:高映华;撒尼音乐特征;创作分析

schanghu-423.jpg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被誉为“歌舞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鬼斧神工的自然环境下塑造的彝族撒尼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而撒尼音乐给人以欢快愉悦、热情奔放之感。高映华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林彝族撒尼人,在经过专业作曲写作的学习后写出了不少民族风格浓郁的优秀作品。《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和《我对阿诗玛喊一声》是高映华声乐作品中极富有民族风格的代表作。本文将通过对这两首优秀作品的详细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实地田野调查总结出彝族撒尼支系的鲜明音乐形象。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高映华的创作之路及作品简述

(一)高映华简介

高映华于1947年农历3月12日出生于石林一个普通彝族撒尼人山寨。小时候,作为一个“小撒尼人”①正时逢解放时期,他的整个孩童时期都处在充满石林撒尼风味的民族民间歌舞音乐当中。他又被人称为“石林之子”。儿时的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著名的石林彝族撒尼作曲家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高映华在年仅13岁时离开了家乡和亲人,作为彝族撒尼人第一代音乐艺术专业学生考入云南艺术学院附中音乐专业初中班读书,他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民族音乐家,也是自此开始了他学习作曲进而创作作品的成就之路。五年后,作为国家想要培养的为数不多的云南少数民族高级音乐人才,保送他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作曲专业进行学习。又五年后,从事音乐创作工作的他正式调入云南省歌舞团。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映华的创作涉及了声乐、器乐、管弦乐、交响乐以及电影、电视音乐等多重领域。他的作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又不失结构的严谨和精炼恰当的音乐语言。他的代表作品有声乐作品《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交响叙事诗小提琴与乐队《阿诗玛》;笛子二重奏《欢乐的山寨》;钢琴独奏云南彝族民歌主题《彝乡组曲》;交响组曲《火把节素描——东方狂欢节》。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两首声乐作品简述

《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是高映华于1972年5月创作的,当时正值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30周年,国务院文化组成立了革命歌曲征集领导小组并向全国征集革命歌曲。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本省词曲作家创作应征,通过几轮筛选之后,歌曲《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作为其中之一入选了《战地新歌》②第一集。这首作品由何少林作词、高映华作曲。作品播出后轰动全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其主要内容是歌颂撒尼人民砥砺前行、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豪迈情怀。歌词中将毛主席比喻为太阳,表达了彝族撒尼人民对共产党、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诗玛》是流传于石林地区的一部非常著名的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这部动人心弦的民族史诗也使得今天的撒尼人久负盛名。长诗主要描写了一对撒尼年轻人阿诗玛和阿黑追求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和民族性格,塑造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阿诗玛民族形象。阿诗玛也早已成为美丽的撒尼姑娘的代名词。《我对阿诗玛喊一声》同样是由何少林作词、高映华作曲。通过对阿诗玛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词、曲作家对于撒尼的深刻情感。对阿诗玛“喊一声”,似是作者将如今艰苦奋斗的撒尼人与民族史诗中性格坚毅的阿诗玛建立了沟通的桥梁,阿诗玛的形象永远存在于每一位撒尼人的心中。歌词中“我们再不是苦难的撒尼人”、“我们永远是幸福的撒尼人”表达了作者对撒尼幸福的憧憬与美好的向往。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撒尼歌曲中的三部性结构

声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规划,往往是作曲家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和情绪的表达进行设计的。高映华老师虽是出身于石林一个普通的山寨,但他与很多当地民间艺人最大的不同则是他有过系统学习作曲的经历。所以在他的作品当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鲜明体现,更有学院派规范化作曲的身影。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再现单三部曲式。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曲为♭E宫五声调式。引子1-5小节停在主和弦上,A乐段是第6小节至第27小节,A乐段有a、a¹、b三个乐句,a乐句有7小节,半终止停在主和弦上,a¹乐句是a的平行乐句,旋律声部停在徵音上,b乐句出现新材料,共8小节完满终止停在K46-D7-T上,28-29小节是在钢伴部分设计了主和弦的持续。第30小节-33小节是A段与B段间的间奏部分,这四小节以节奏的预示引出了B乐段。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乐段有c、d、d¹三个乐句。c乐句8小节停在属上,d句和d¹乐句为平行乐句最后完满终止停在D7-T上。B乐段后的间奏是58-62小节。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钢琴织体采用全区开头引子的织体进行过渡,引出再现段A¹段。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¹再现段是63-84小节,和A乐段的不同之处有两个。一是再现段钢伴的织体更为丰富,尤其是再现段刚开始的时候。二是再现段声乐旋律在最后两小节由A段小字二组的G、E和小字一组的B组成的大切分变化为低八度的大切分,并在83小节的最后半拍加入三连音节奏。这样的设计变化是为了推出尾声在较高音区的持续。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尾声从85小节开始至全曲结束,整体在小字二组的音区进行旋律设计。以高昂的情绪结束全曲。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并列结构的单三部曲式

《我对阿诗玛喊一声》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并列单三部曲式。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曲为♭E宫五声调式。引子1-4小节停在主和弦上。A乐段是第5小节至第12小节,A乐段有a、a¹两个乐句,a乐句有4小节,半终止停在属上,a¹乐句是a的平行乐句,4小节完满终止停在D-T上。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乐段有b、c两个乐句。b乐句4小节停在属上,c乐句带有两小节的扩充,最后完满终止停在D-T上。B乐段后是两小节的间奏,这里以热情欢快的节奏引出C乐段。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乐段有d、e两个乐句。d乐句4小节停在主上,e乐句4小节完满终止停在D-T上。紧随其后从33小节开始是C乐段的补充,直至56小节完满终止停在D-T上。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尾声从57小节开始至全曲结束。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民族性特征的鲜明体现

(一)以do、mi、sol为骨干音的大三弦舞音乐

石林大三弦的弹跳形式也被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大三弦舞是一种五拍子的舞蹈,它是由男人背着大三弦,男女对跳,边弹边跳,节奏较为明快。唢呐、笛子、哨子都可作为大三弦舞的配器。大三弦节奏主要以XX XX XXX XX、XX XX XXXX X以及带有切分节奏的五拍子为主。曲调骨干音为do、mi、sol三个音。常以do-sol、do-mi这样的纯五度和大三度的形式存在。大三弦的弹跳形式是撒尼人灵魂式的舞蹈,是最传统的民间歌舞乐。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旋律设计主要就是以首调唱为do、mi、sol三个音为骨干音展开。由于作曲家采用♭E宫五声调式作为全曲主调,故do、mi、sol则为宫、角、徵,并兼以五声调式其他两个音商和羽完成旋律写作。首段开头用首调唱为do-sol-mi-do的音高排列方式来唱“太阳”两个字,既突出了大三弦的旋律特征,又起到了开头确立♭E宫五声调式的调性特点。紧随其后的8-9小节旋律走向呈下行趋势,依旧落在宫音上。可以发现,无论A乐段还是B乐段,do、mi、sol的强调和商、羽音以各种外音的形式出现,均将大三弦这鲜明的民族特点融入进作品当中。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对阿诗玛喊一声》的旋律设计同样是以首调唱为do、mi、sol三个音为骨干音展开的。整个A段除do、mi、sol外没有任何其他音的出现。B段的商音和羽音也仅少量的出现在弱拍,C段和尾声亦是。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一字多音、先扬后抑的音调特点

“撒尼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东南部方言撒尼土语”③。通过实地采访和音、视频的研究,笔者发现撒尼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的一个常见音调特点是先扬后抑。在这两首作品当中,作曲家很巧妙地运用了撒尼语这一特征,在专业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加入鲜明的民族元素。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的A段开头,以两小节为一单位,“太阳”、“照亮”、“圭山”等词语均为一字多音,并且在A乐段中,音调特点均为先扬后抑,节奏特点均为先紧后松,这样的旋律设计体现了作曲家将撒尼人说话的语调特点融入到了旋律的设计当中。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乐段虽然在情绪、节奏和音型等方面与A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属于撒尼人的语调特点依旧存在。c句开头“撒尼”、“心向”等词仍体现了先扬后抑的鲜明特点。由于情绪的变化,作曲家通过对节奏的改变再加上独有的音调设计,使得B乐段的氛围立刻变得热情、激动起来。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对阿诗玛喊一声》A段中“水”、“如”、“一”;B段中“忧伤”、“泪痕”;C段中“杜”、“翠”等词,均为一字多音的设计。a句和a¹句的音调设计是先扬后抑,节奏特点也为先紧后松,两句虽为平行乐句,但显而易见a句句尾是“扬”,a¹句句末是“抑”。包括B乐段和C乐段内部的两个对比乐句,同样有这样的特点。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极富有撒尼民族风味的衬词

彝族撒尼支系的民歌,常有“赛啰塞”、“嗯噜哎”等衬词的运用。比如民歌《阿诗玛》中的歌词“山上啦黄栗树,(切罗赛)女儿啦阿诗玛(罗切赛)头上啦红艳艳(切罗赛)腰上啦穿的蓝(切罗赛)”④。作曲家利用彝族撒尼民歌这一特点,在原有的歌词基础上加入具有撒尼风格特点的衬词,使得歌曲的民族性特征更加鲜明。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中,加入衬词的比如有A段开头,“太阳”后加了“哩”;B段d、d¹句最后都加上了衬词“哎”;尾声利用衬词“哎洛哩哎啊塞洛里赛”推动情绪,更是对情绪的表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对阿诗玛喊一声》A段中的“呦”、B段中的“啊”、以及C段补充中的“塞洛里赛罗”,当作曲家把这些有撒尼民歌风格特点的衬词有机地加入到作品当中,就使得整个声乐作品的民族性特点更加鲜明起来。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以宫调式为主的调式调性特点

石林地区的彝族撒尼音乐曲调骨干音为do、mi、sol,常有宫、角调式两类,宫调式居多。例如路南县圭山区的民歌《阿诗玛》就是F宫五声调式。而许多当代作曲家在创作有关于彝族撒尼音乐作品时,也常常运用具有撒尼民族特色的宫调式作为全曲的主调。比如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E宫调式;钢琴曲《撒尼幻想曲》的主调亦是♭E宫调式;民族管弦乐合奏《山寨的节日》的主调为D宫调式。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文所研究的两首高映华声乐作品均为♭E宫五声调式。这就使得这两首现代音乐作品与彝族撒尼支系的民族音乐调式特点遥相呼应。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语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通过对《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和《我对阿诗玛喊一声》两首声乐作品的详细分析,以及结合笔者前往石林撒尼地区的田野调查,深刻总结出研究彝族撒尼支系音乐的意义。首先可以总结得到彝族撒尼支系的音乐特征:第一是以do、mi、sol为骨干音的大三弦舞蹈音乐;第二是一字多音、先扬后抑的音调特点;第三是彝族撒尼民族风味衬词的有效添加;第四是以宫调式为主的调式调性特点。其次,经过对彝族撒尼民族音乐的学习与研究,丰富了中国当代音乐的创作素材,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拓展了民族音乐创作的技法。最后,通过观看有关于石林地区的视频发现,非常值得用心去保护与传承的民族文化却在当代年轻人的意识中逐渐被忽视。保护民族艺术珍宝刻不容缓,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wM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
① 李丕臻.高映华作品音乐会隆重举行[J].民族音乐,2008,(03).
②《战地新歌》是根据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战地黄花分外香”而题名为《战地新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创作歌曲选集》,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而编,由国务院文化组向全国征集新创作的革命歌曲,并从中选编出版。
③ 尤伟琼.云南民族识别研究[D].云南大学,2012.
④ 张兴荣.云南原生态民族音乐[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16,9:48-49.

原载:《黄河之声》2022年3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源:彝族人网。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