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边彝族婚嫁歌的类别与功能
作者 ​陈练 2024-01-31
原出处:《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摘要:四川峨边彝族婚嫁歌是我国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彝族的婚姻习俗、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等紧密相连,不仅展现了峨边彝族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音乐,也体现了峨边彝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音乐学、社会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峨边彝族婚嫁歌的类别与功能做了较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四川峨边;彝族婚嫁歌;彝族文化

hunjia1.jpg

(峨边彝族婚嫁中的泼水习俗,图片来自搜狐号-椒江旅游)

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人口9830327人(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所得),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彝族的分支,在四川乐山境内的峨边县有一部分彝族同胞,他们世代在此耕种劳作、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婚嫁歌作为风俗类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较多、内容丰富、风格淳朴,与人民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密切相关,至今,在四川峨边彝族人民传统的婚俗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尽管如此,很少有学者对该地婚嫁歌进行全面的研究。笔者根据峨边彝族婚嫁歌的表演特点、表现内容、社会功用及演唱群体等,将其类别分为:哭嫁歌、玩耍歌和婚礼歌;根据彝族婚嫁歌的实用性,将其功能总结为: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和宣泄功能。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679199319592079.png

(峨边彝族婚礼上的对歌,图片来自乐山文化馆)

一、峨边彝族婚嫁歌的类别

(一)哭嫁歌

哭嫁歌是指婚嫁期间姑娘所唱的歌,峨边彝语称“里惹尔”①。哭嫁歌由女性演唱,其演唱内容与婚嫁活动关系密切,即演唱姑娘出嫁时对身世的回忆、对亲人的眷恋、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担心等内容。这类歌在婚礼前一周左右,即“婚前聚耍”期间演唱。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哭嫁歌的哭嫁形式一般有两种:“哭中带唱”或“只唱不哭”。“哭中带唱”指歌唱的人一边流眼泪一边歌唱,即哭中有唱,唱中有哭,感情真切;“只唱不哭”指歌唱的人只唱歌而不哭泣,正所谓“长歌当哭”,其婉转、悲伤的音调往往催人泪下。彝族婚礼对家族来说是件喜事,众亲友的到来更多的是为了制造一种热闹气氛,因而,除了新娘即将离别家人的那一刻姐妹们常哭成一团唱歌曲《留住》以外,在婚礼前期多采用后一种哭嫁形式,即“只唱不哭”。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哭嫁歌反映的具体内容来看,有反映奴隶制度下妇女悲惨生活的,有控诉包办、买卖婚姻制度的,有诉说女儿成长过程和父母养育之恩的,有留恋少女生活而不愿出嫁的等等。常见的哭嫁歌有《妈妈的女儿》《留住》《婚姻自己做主》《思念阿果》《埋怨婆家》《女儿只有走了》《舅舅的礼物最珍贵》《想念妈妈》和《我爱我的妈妈》等,其中最典型的《妈妈的女儿》[2]59(9见词例1)和《留住》(见词例2)是峨边彝族婚嫁过程中必唱的曲目。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词例1: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妈妈的女儿,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说高山自由,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山未必自由,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脉长绵绵,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上牛羊才自由;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说草原才快乐,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草原未必真快乐,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阔的草原,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百鸟欢唱才快乐……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妈妈的女儿》是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传统婚嫁歌,为新娘或姐妹们在婚前聚耍时所唱。歌声婉转,低沉,诉说了妇女一生的酸甜苦辣和离别父母、离别亲友、离别家乡的凄苦与哀伤,表达了妇女向往自由而平等的婚姻生活。然而在奴隶社会制度下,妇女地位卑微,如同“牲口”一样可以自由买卖,她们的婚姻自己不能做主,只能任由家族摆布。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词例2: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座的亲爱的妈妈们,快来送送女儿吧!女儿要走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座的尊敬的父亲们,快来送送女儿吧!女儿要走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座的思念的哥哥们,快来送送女儿吧!女儿要走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座的的亲朋好友们,快来送送女儿吧!女儿要走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佐新尔译词)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留住》是一首抒情性的传统婚嫁歌,为姑嫂、姐妹们在新娘要离开家门时所唱。歌声悲切、低沉,诉说了新娘与亲人难舍难分的心情和不愿出嫁的愿望。在新娘被男方家人背走时的那一刻,姑娘们和新娘往往哭成一团演唱这首歌曲。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笔者收集的婚嫁歌来看,峨边各彝区都有以《留住》命名的歌曲,歌词大同小异,均表达了姑娘是带着一种恐惧、痛苦的心理来想象未来的婚姻生活,因而多是反映她们不愿出嫁,要求父母、亲人把她们留下来的内容。其曲调已有相当稳定的格式和形式。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玩耍歌

玩耍歌是指婚嫁期间人们玩耍时所唱的歌,峨边彝语称“伙格”。玩耍歌男女均可唱,其演唱内容与婚嫁活动关系不大,一般为社会现象、历史传说和生活见闻等内容。这类歌曲在婚前“聚耍”期间和婚礼期间都可唱。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常见的玩耍歌曲目有《金戒指和银镯子》(见词例3)、《甘嫫阿妞》(见词例4)、《汗罗木干》、《去看名山》、《一起游玩》、《在哪个路口相会》、《聚会歌》和《寻找》等。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词例3: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银质好打成银镯子,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质好打成金戒指。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银镯子用了九两九钱九分九厘银,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戒指用了五两五钱五分五厘金。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糟糕啦!统统不见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恨被山边那家的两个妇人偷走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文富译词)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戒指和银镯子》是一首反映社会现象的玩耍歌,也是奴隶社会时期峨边彝族家支间常年“打冤家”的真实写照。歌中描述了为了一枚金戒指和一枚银镯子引发的家支与家支间的战争。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词例4: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禽鸟之王孔雀美,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翠羽闪光彩缤纷;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孔雀真正幸福哦,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它的自由在林中。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说漂亮是幸福,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妞漂亮却遭殃,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怜真可怜……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嫫阿妞》是一首优美的长诗婚嫁歌,被峨边人民视为彝族诗歌中的瑰宝。歌曲讲叙了美丽而聪慧的峨边彝族姑娘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故事。峨边民间歌手大多能演唱此歌,但因歌词内容十分庞大(据当地人说完整演唱需要一个多小时),大多歌手往往只能演唱其中一部分。从收集的数首《甘嫫阿妞》来看,曲调和歌词内容大同小异,旋律起伏不大,音域较窄,叙事性很强。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上述传统的“玩耍歌”以外,还有一部分歌曲是峨边彝族解放后创作的。这类歌曲大多反映了彝区人民的新生活,如反映人们劳动生活情景的《竹叶青青》,表现彝汉人民团结友爱的《团结歌》,歌颂党和人民的《月琴为什么会唱歌》(见词例5)等。其中既有本地人创作的,也有邻近彝区传过来的。如《月琴为什么会唱歌》是由马边(乐山市另一个彝族自治县)流传到峨边的歌曲。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词例5: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月琴为什么会唱歌?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那布斯沙词②会唱歌。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手指为什么会唱歌?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凉山的风光美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的风光为什么这样美?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大地光辉照彝乡……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婚礼歌

婚礼歌是指婚礼期间男方与女方在迎亲与送亲中所唱的歌,峨边彝语称“佐”。婚礼歌男女均可唱,其内容十分丰富。根据婚礼歌的演唱者和用途,婚嫁歌可分为嫁女歌和娶亲歌。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嫁女歌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嫁女歌是指女方家嫁女时所唱的歌,峨边彝语称“欧佐初”。嫁女歌由女性演唱,内容直接与女方“嫁女”活动有关。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婚礼的前一天,当男方(迎亲者)到达女方家以后,女方选派两名女歌手,采用对歌的形式唱“嫁女歌”,是作为男性对歌的“引子”而存在,如下面这首《嫁女歌》(见词例6)。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词例6: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欢聚在一起,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高兴兴嫁女儿,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悦的心情难表达,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来为大家唱两句: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年十二月,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月三十天,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晚日子最美好,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亲朋好友来祝福,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儿将要出嫁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贝史根尔译词)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类歌曲叙事性强,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较平稳,且多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不同的歌词内容,根据字调的走向和词拍的轻重可在润腔上做即兴处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方歌手的对歌是婚礼特定场合之下的固定演唱形式。据当地人说,嫁女歌只能由女方的两名女歌手来“开场”,之后男性歌手才能演唱下面的“娶亲歌”,它即为一个必经程序。即使在少女的“换裙仪式”中,嫁女歌的演唱也是一个重要的仪式程序。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娶亲歌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娶亲歌是指男方家娶亲时所唱的歌,峨边彝语称“佐”。娶亲歌由男性演唱,其内容最为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演唱的程序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唱客套内容,即主客方(在新娘家时迎亲者为客,在新郎家时送亲者为客)互相问候、客套,如女方歌手唱《问候歌》(见词例7)和男方歌手唱《答谢歌》(见词例8)。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词例7: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方: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方的贵客啊!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夜无比美好,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上无云好飞雁,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上没石好迎亲……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文富译词)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词例8: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方: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尊敬的主人,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接亲队,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起程于家乡,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来之初,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畜兴旺,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粮食丰收,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平安……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文富译词)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正式比歌,带有比赛性质。这一阶段的比赛内容既有根据对方的提问即兴作答的,也有展示歌手见多识广的。而《婚姻的来历》、《舅舅的来历》、《抢亲的来历》、《酒的来源》和《服饰的来源》等歌曲中所唱的事物来历或起源,以及开天辟地、万物诞生、洪水泛滥、民族迁徙、家支械斗、古侯和曲涅谱系等历史传说和社会现象,是传统比歌仪式中常见的内容。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歌手在演唱以上三种类型的婚嫁歌都有这样的特点:声音圆润流畅、发声轻松自如,即使旋律到了声区低(有时低至g———c1)听众也没有乏味、沉闷之感。这与彝族语言自身的特点对发声方法的影响有关,如婚嫁歌的开头和结尾经常有带鼻音的衬词,歌手以微弱的鼻音起唱可以使其演唱时喉头放得很松,迅速找到较高的发声位置,产生丰富的头腔泛音,从而达到声音流畅、圆润的效果。正因如此,在婚嫁场合对歌时,一对歌手要唱二十分钟左右才换下一对歌手,两对歌手一直轮流演唱下去,从下午黄昏唱至天明,如果是“婚前聚耍”时的对歌,一部分歌手往往要连续演唱一周左右,即使这样,歌手的嗓音也无疲劳、沙哑的感觉。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峨边彝族婚嫁歌的功能

恩格斯曾指出:人的婚姻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2]同时,田耀农先生在《陕北礼俗音乐的考察与研究》一书中也强调“音乐是礼俗的外在形式和传达手段,礼俗是音乐的内在规定和传达对象”,“礼俗与音乐相互依存、相互决定,但礼俗毕竟是可以脱离音乐而独立存在的,因而是第一性的;音乐则不能脱离礼俗而存在,因而是第二性的”。[3]240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笔者认为,就四川峨边彝族婚嫁歌而言,它的本质功能在于其实用性。透过婚嫁歌的种种实用性功能,我们才更能全面地认识其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归纳起来,四川彝族婚嫁歌的实用性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社会功能

仪式是社会的、集体的活动,人们举行婚礼的社会目的就是要把婚姻大事公之于众,得到众人的认可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可以说来参加婚礼的人数越多,对婚姻的约束力就越大。[4]126正因如此,婚礼仪式与婚嫁歌便在此方面发挥了它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峨边彝族婚嫁歌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主要为: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加强家支间及家支内部的社会关系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的家族观念很强。他们希望自己的家支人多势大,通过家支外婚,以婚姻为纽带建立更多的亲戚关系,扩大本家的势力。于是婚礼仪式活动就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同时,与男方家或女方家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邻居也会来参加这样的喜庆活动。在融洽的气氛中以对歌的形式展示家族双方的见识、才智和品行,以此显示出各家支的实力。通过主客方一问一答的演唱,互相夸耀、赞美对方,彼此拉进了距离,营造了一种和谐、喜庆的气氛。在对歌的开始部分往往采用客套和问候的语句,而在以后的对歌中就逐渐加强比赛性质的内容,如猜谜语、比见识、背家支谱系、背本民族起源等。尽管如此,最后的输赢并没有实质性的奖惩,输者往往会在对歌结束时敬赢者一杯酒,以表“愿赌服输”的诚意。在整个过程中,人们是轻松的、愉快的,可以随意喝酒、抽烟,也可听歌、学歌和评歌。这样的婚嫁仪式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接触的机会,加强了家支间、家支内部的情感联系,起到了沟通家庭、家族和社会关系的作用。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宣扬婚姻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5]52在彝族奴隶制度下,奴隶主不仅在生产资料上占有统治地位,在精神上也占有统治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意愿也会渗透在社会的各种集体仪式活动之中。在婚礼活动中,统治者把婚姻制度予以“合理”化、神圣化,以蒙蔽人们的眼睛,奴化人们的思想,从而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一个彝族女性从订婚到成婚的整个过程,都是在社会婚姻制度和神灵意志的干涉下完成的。包办、买卖及等级内婚等婚姻制度,不仅表现在风俗仪式中,如择偶的标准、订婚时的占卜等环节,也体现在婚嫁歌曲中,如《妞妞的烦恼》中唱到的:“说亲上门问阿达③,阿达把头摇,嫁女父虽能做主,聘礼还要弟兄谈”,“门不当,户不对,这门亲事不相配……送来金子用碗装,妞妞不能嫁。腰缠万贯也不嫁,牛养成群也不嫁”(马文富译词)等等。可见统治者用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婚姻制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很深。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教育功能

在一些书籍、文字不是很普遍的少数民族家庭中,长辈对后代的教育除了口头教诲和行为模式以外,村落社会或亲族社会中的各种集体活动,特别是各种礼仪活动的场合,就成了人们传授社会习俗,进行社会化教育的课堂。[6]179彝族虽在很早就有了文字,但并没有广泛地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往往只能以口头的形式,通过集体活动的交流或风俗民歌中的叙事性内容等来接受教育。四川峨边彝族婚嫁歌就以这种方式,起着宣传传统道德、传播文化知识和传承民族艺术等作用。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宣传传统道德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母舅为大和尊卑有序等是彝族的传统道德思想。在“哭嫁歌”中,除了反映妇女对不幸婚姻的诅咒、憎恨及埋怨父母包办婚姻的事实外,还有一部分是反映出嫁妇女对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愧疚及思念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日子,如《舅舅啊大舅》、《想念妈妈》等歌曲。同时,“天上雷公大,地下母舅大”的“母舅为大”的母权社会遗留思想在婚嫁歌中大量存在。除此之外,在婚礼仪式的待人接物中,人们很讲究尊卑有序的传统道德。婚礼活动给青年后辈提供这样一个学习、了解传统道德和礼仪规则的机会。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传播文化知识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去,峨边彝族环境闭塞,交通不便,人们亲身到外面长见识的机会相对很少。人们大多通过听歌手们的传唱,间接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这点来说,一个优秀的歌手能起到了传播生活见闻、历史文化的作用。如表现人们到外地游玩的见闻及感受的,《看名山》、《一起去外面》和《天下名山》等歌曲。尤其在“娶亲歌”的演唱中,歌手们经常比赛见识,如自己见过或听说过哪些江河湖海、名山大川、生活现象和英雄人物等。对听众来说,哪位歌手的知识越丰富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婚礼对歌中获胜的机会也更多。再如唱颂祖辈光荣历史的歌,《谁是英雄》中唱到:“我是著名的爷爷的儿孙,我是著名的父亲的儿子,曾经拉拢大山做房子,曾经调解无数大纠纷,曾经引来大海灌良田……”(贝史根尔译词)等。总之,歌手在演唱这些婚嫁歌时,客观上向听众传播了历史文化知识,让听众增长了见识、接受了教育。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传承民族艺术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在重要的场合,人们喜欢穿上平时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既是人们对活动的尊重也是她们展示手艺的机会(民族服装基本用手工制作)。在婚礼过程中,新娘也要多次更换表明不同身份的服装和头饰。色彩艳丽、图案别致、做工讲究的婚礼服饰,是彝族工艺水平的体现。人们不仅在现场观摩、评赏服饰的做工,还创作成了一部分婚嫁歌,如在《美丽的服饰》、《买回嫁妆》和《买嫁妆给女儿》等歌曲中,鲜艳漂亮的民族服饰得到了人们的赞美和肯定。可以说,彝族传统婚礼为传承和发展了本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嫁歌的教育功能在客观上帮助人们培养了更健康、更符合社会规范的传统道德习惯,帮助人们学会了多种生产和生活知识,了解了祖辈的丰功伟绩、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宣泄功能

“人类社会生活中,个体的生物本能在群体中必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无论是肉体行为压抑,还是心理压抑,对人来说都是一种破坏性力量,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宣泄,一旦积郁起来集中爆发,其后果不堪设想。有的民俗就是应这种需要产生的”。[7]31婚嫁歌作为依附于婚姻习俗的一种歌唱艺术,除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外,还有宣泄情绪、交流情感的实用功能。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音乐能直达人的潜意识,最有利于宣泄内心的积郁。在大量的婚嫁歌中,以抒情音调为主并结合一定叙事情节的“哭嫁歌”、“玩耍歌”几乎占到了一大半,歌曲均表达了妇女对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控诉,对苦难婚姻生活的抱怨,离别父母亲人时的悲伤心情以及对新娘的赞美,以及对新娘未来生活的祝愿等内容。不论歌曲的内容怎样,都从某种角度反映出妇女出嫁时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父母、亲人的依恋,也有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新娘身份的恐惧和担忧。如一些哀怨、低婉,让人荡气回肠的哭嫁歌:《妈妈的女儿》、《留住》、《天鹅》和《想念阿果》等。但是结婚毕竟是件喜事,此时姐妹们也要为新娘送来欢乐和祝福,如演唱《布谷鸟》等旋律优美、情绪欢快的歌曲。不管歌曲的内容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不管音乐的曲调是哀怨的还是欢悦的,在歌声中,众人的积极参与、共同命运引起的共鸣,都可使新娘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宣泄,从而达到个体抒发情怀、与众人交流情感的目的。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合上述,婚嫁歌的实用功能是伴随婚嫁仪式实现的,并非由音乐独自完成,是与各项婚嫁仪式活动紧密配合从而达到它的实用目的的。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纵观四川峨边彝族的历史,解放前的峨边彝族还停留在奴隶制度阶段。作为彝族人民长期形成的婚姻形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等意识形态却很难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完全改变。因而,峨边彝族传统婚嫁歌在展现其独具特色、风格淳朴的一面时,也带有很强的历史社会特性。pU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
① 文中彝语译音均由峨边民族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贝史根尔翻译。
②“那布斯沙词”指男子。
③“阿达”指父亲。

参考文献:
[1]峨边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峨边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2]向国平.“哭嫁”俗源浅说[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33).
[3]田耀农.陕北礼俗音乐的考察与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简史[M].刘小幸,李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1995.
[6]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乐山师范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S0965)
原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4);文字来源:四川社会科学在线。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