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细的先基》作为彝族阿细民众日常生活艺术化和艺术化生活结合的活态精神产物,它自然流淌于广大民众口耳之间代代相传,成为民众自身固有的一种艺术化生活叙事。本文通过列举史诗中的叙述故事,指出史诗有着自己鲜明的超现实主义语境的叙事个性和美学特征,隐含着彝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彝族固有的根骨溯源的神圣文学叙事传统,浓缩和凝聚了该民族独特的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
关键词: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超现实主义;语境
一、《阿细的先基》简介
《阿细的先基》是彝族支系阿细族的史诗,萌发于原始社会时期,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千百年来流传在云南弥勒西山一带的阿细族人民的口头上。“先基”是阿细语“sei ji”的译音,为“歌”之意,是这一作品诗歌和曲调的总称。用“先基”调唱的传统的诗歌,内容上基本是固定的,系统的,它产生于阿细人的传统社会中,与阿细人民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娱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深深地烙上阿细人的民族文化记忆和民族历史痕迹,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诗。
“先基”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最古的时候”和“男女说合成一家”,形式上保留着较为古老的风貌,内容异常广阔,结构极其庞大,保存了大量的神话和传说,反映了先民早期思想状况和认识水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既有现实主义基础,又有着浪漫主义的灵魂。
二、史诗中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叙述
史诗《阿细的先基》中主要情节,以“开天辟地”“神造彝人”“兄妹婚配成夫妻”“瓜藏世间万物”“最早盘庄稼的人”“男神和女神放任虎、狗和蜂王”为主要情节,奠定整组作品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神话基调。通过史诗中叙述关于自然万物的来源及人类的产生等情节,结合云南特有的动植物生态景观,重现阿细先民的生活图景。
同时,史诗从劳动创造世界,肯定劳动人民价值的角度出发,歌颂劳动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依照原始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叙述内容,把整个过程集中化和神圣化。
(一)《开天辟地》。《阿细的先基》创世部分是史诗的重点——《最古的时候》就是来解释阿细先民对于天地万物生成的解释。这部分内容描述天地日月怎样形成,动物怎么产生,描绘出充满神秘色彩的天神创世图。
史诗中对造天地有详细叙述,“那团团的地铺在三个大鱼身上,鸡啄鱼眼睛的时候,鱼会跳起来,地便跟着震动”,“天上的银龙神把银链子放下了,让阿托去栓鱼”,“鱼栓好了,鱼跳不起来了,地也就稳了”。
(二)《神造彝人》。史诗中,关于人类起源倾向于“神造说”。神灵造了天地万物后,又创造出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强调上天造人与爱人,并希望人与自然万物能够平等共生、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史诗中,人类陆续经历了四代:蚂蚁瞎眼睛代、蚂蚱直眼睛代、蟋蟀横眼睛代、筷子横眼睛代(作为现代人的我们)。
这里的神造人类,是指造出第一代人即蚂蚁瞎眼睛代。“走到太阳下的黄土山,山顶有一张黄桌子,在桌子上,要造男人了”,“走到月亮下的白土山,山顶上有一张白桌子,在桌子上,要造女人了”,“造人的那个时候,是属虎的那一年,属虎那一月,属虎那一日,属虎那一时”,“造人的男神阿热,造人的女神阿咪,吹他们一口气,那对泥人啊,就能点头了”,“蚂蚁瞎子这代人,就这样造出来了”。
(三)《兄妹婚配成夫妻》。在第三代人类(蟋蟀横眼睛代)一齐在洪水中淹死了后,只剩下了小儿子和小姑娘,他们走了三个月零三天的路,看不见一个人。于是天上的金龙神飞来对兄妹说,“你们两个嘛,要做一家了,如果不成一家,如果不配婚,这个世间就没有人了。”起初兄妹二人不敢答应,在他们看到各自的石磨滚下山合拢、针和线抛出去连接等情景后,在天上的金龙男神和金龙女神的劝说下,才最终配成了夫妻。
爱情是少数民族史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部史诗。在此部史诗中,阿细族的青年男女间的恋情,多通过即景生情的对歌为发展线索。通过唱“先基”测验对方的智力,也有他们对各自生活经历的叙述和对各种对现实生活的见解,抒发了细腻的情感,反映出阿细先民纯真的爱情。
(四)《瓜藏世间万物》。“兄妹两个人,拿了一把刀,把瓜剖成四瓣,这个大瓜啊,世间万物就藏得住呐”。“第一瓣瓜里边,藏着很多人,眼睛是横的,像筷子一样”;“第二瓣瓜里边,藏着很多野物,老虎豹子、野鸡菁鸡”;“第三瓣瓜里边,藏着许多花种”;“第四瓣里边,藏着许多牲口,山羊绵羊,大狗小狗都有了”。
(五)《最早盘庄稼的人》。在《阿细的先基》中,男女对唱过程中提到一件事情,“黄石头里面住着最早盘庄稼的人”,“蜜蜂有兄弟姐妹四个,成天成夜嗡嗡叫”,因为“他们是初次盘庄稼”。四只蜜蜂分别到东边的红树、南边的黄树、西边的黑树、北边的白树去盘庄稼。他们没有脚,便用翅膀飞;没有刀,便把嘴当刀使;没有口袋,就用肚子装。“世间的人们啊,不会做活计,便与蜜蜂学”。
《阿细的先基》中最突出的是赞美劳动,通过阿细人民在劳动实践中勤劳质朴的性格,并且谦虚地向动物学习的特点,来反映阿细人的美好品德。构成了田园劳动中一派自然和谐、欣欣向荣的场景,表达出先民试图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进取精神和始终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
(六)《男神和女神放任虎、狗和蜂王》。尼吉莫麻列男神和尼吉莫麻娜女神放纵自己养的虎、狗和蜂王。虎把太阳吃完了,只剩下太阳的妻子;狗把月亮吃完了,只剩下月亮的儿子波撇;蜂王把星星快吃完了,只剩下一颗启明星。
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画面特点和语境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出现之际,其画面特点便被定义为与“拼贴”“超现实对象组合”“梦幻”“自动主义”有关,意在体现出一种悖理的、异样的存在图像,來改变那些进入叙述正常的符合人们通常理解下一般意义的生活场景。
超現实主义画面语境指在人们熟悉的视觉符号中切下一个横截面,然后在文化堆积中抽离出破碎的标志物,将其通过特有的方式排列和组合,成为另外一种非同于寻常状态的表达。
《阿细的先基》是远古时期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长期以来学者们从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宗教等角度对神话作出过各种解释,认为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对自然的理论和想象的探求,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宗教仪式有密切关系,是原始信仰的残留物。无论是何种方式定义和解读,都未触及史诗的一些现象和特点,未能对史诗的艺术特点作出全面的、本质的、准确的概括。
《阿细的先基》的文本中很多情节还原成画面语言时,如“神造彝人和万物”“会跳起来的大地”“兄妹婚配成夫妻”“瓜藏世间万物”“最早盘庄稼的人”“男神和女神放任虎、狗和蜂王”等情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实中是无法考量的,但是从超现实主义画面语境的角度来分析,结合我们对先民对于天地崇拜和敬畏、对图腾的依托和对平安幸福生活憧憬的了解不难看出,《阿细的先基》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以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由于受当时认识水平低下的影响,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这部由远古族群的人们集体创造并且流传下来,叙述人类原始时代或人类演化初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并具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色彩的、具有超现实主义画面特征的史诗,才更加生动而合理。
符合了超现实主义中纯粹精神自动性的特征,通过口头的、书面的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此时思想的照实记录,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
如果我们认定史诗是对生活的反映和表现,那么史诗的基本特征便应该是描述性的,而描述性的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缺乏创造的。但史诗的语言,更像一些漂浮在生活现象之上的颜色,它们不仅仅是修饰生活,同样创造出只在语言中发生的人与世界的幻象。《阿细的先基》中,把语言作为描述的工具,却又在虚构中创造出来的价值本相。正如海德格尔指出的:“通向语言的道路要让人们经验作为语言的语言,而不是把语言解释为这个或那个东西,并因此与语言失之交臂。”把语言当作反映生活的工具,其实也就是解释——用语言对生活进行解释。
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有着自己鲜明的叙事个性和美学特征,隐含着彝族独特的传统礼文化,以超现实主义语境的民间叙事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彝族人,不断地上升并系统化为彝族传统的祖灵崇拜信仰情结,成为一种彝族固有的根骨溯源的神圣文学叙事传统,浓缩和凝聚了该民族独特的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该民族文化身份独一无二的标识。
四、从艺术上,我们能做什么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延续的表现,但如果传承只是僵硬地保持,没有任何变通,最终史诗会被消失。只有超越传承、并且进行适应时代变迁,尽快融入时代发展,才能显示出它强大的传承活力,获得新的生存空间。
《阿细的先基》要在当今这个社会背景下继续发展和传承,必须:一、保持着其自身所融载的民族精神文化内核,继续保持其民族的优秀优良传统;二、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积极去探寻自身的生存境遇以及生存空间。只有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问题,才能使得史诗更好的流传下去。
在《阿细的先基》这部史诗组画中,我们能做到的其一是从史诗中去复原彝族阿细的社会历史,挖掘他们深层次的美学内涵;其二是创作出既符合传统,又结合时代的画面感,给予史诗更多解读;其三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加强对史诗的保护和传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金·格兰特(英国).王升才,译.超现实主义与视觉艺术[M].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 林继富,主编.彝族民间故事[M].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2017.
[3]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搜集翻译整理.阿细的先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
原载:《戏剧之家》2019年10期;文字来源: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