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语言众多,分属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汉语和彝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两种语言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汉藏语系古代的语法特点及演变规律。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汉语和彝语在接触中一直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特别是近五十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汉、彝两族人民的关系日益密切,不仅由国家组织汉族青年学彝语,而且彝族人民更是主动积极地学习汉语,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势不可挡的大好局面,这对促进汉、彝两族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的提高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彝族是一个保存母语的民族,除很少一部分杂居区的彝族人说其他语言外,绝大部分聚居区的彝族从小都就会说一口流利的彝语,但是彝族广大群众普遍居住在高山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彝语表达都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口语,同一地区有差异的口语”,平时很少听到汉语,也无法正常表达汉语。由于受母语的深刻影响,有些彝族学生甚至读到中学、大学,还说些口语式的汉语。因此,要想让高山地区的彝族群众学习好母语以便促进对汉语言的学习和表达,熟练掌握汉语,把汉语语法说得通一点,则需要注意一些语音、语法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汉语和彝语的语法分析、比较,尤其是对汉语与彝语的语序、词类进行比较。以阐明汉、彝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共同规律,也揭示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使彝族群众通过具体的对比学习,既深入了解彝语的特点,也学到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知识,既达到提高对母语的理性认识,也加速提高第二语言水平,也能够窥见汉藏语系古代的语法特点及演变规律。
词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词的语法特点,指词的语法功能和词的词汇意义相结合的特点。词的语法功能,包括:1、组合能力:某类词能跟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不能跟什么词发生组合关系。2、造句功能:能否充当句子成分,能充当什么样的句子成分。3、形态变化:能否重叠,以什么方式重叠,重叠后表示什么附加意义等。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之一的词汇意义,是指一类词的概括意义,而不是指每个词的具体意义。划分词类,应以词的语法特点作为主要标准,词的意义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现代汉语和彝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而彝语词类可分成十一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下面我们就通过现代汉语和彝语中实词的相互比较,来谈谈它们的不同用法。
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而彝语中的实词也只有六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现代汉语和彝语实词有一下几个特点:
A、实词一般具有比较实在的意义,表示事物、时间、空间、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数量等概念。
B、实词能过作词组或句子的成分。
C、实词一般可以独立成句,就是说,实词可以不必借助其他词语,单独回答问题。
它们之间也有区别,其区别是:
A、现代汉语中把词划分成14类,而彝语则只有11类。
B、现代汉语中属实词的副词和叹词在彝语中的则属于虚词,彝语词类中少了现代汉语中的区别词、拟声词、语气词。
一、名词
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现代汉语和彝语中的“名词”都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例如“人”(ꊿ)、“桌子”(ꁱꄜ)、“汽车”(ꐕꍯ)、“思想”(ꉪꇐ)、“水”(ꀆꐒ)等。
现代汉语和彝语名词有以下几种:
1、一般名词
例如:猪(ꃮ )、水(ꀆꐒ )、老人(ꃀꌠ)、朋友(ꐋꀨ)、学生(ꌶꌺ)、羊( ꑿꍶ )、风( ꃅꆳ)、草(ꏜ)
一般名词又可分以下几种:
a、普通名词 例如:
人(ꊿ)、水(ꀆꐒ)、石头(ꇓꂵ)、书(ꄯꒉ)、太阳(ꉘꁮ)、月亮(ꆧꁨ)、衣服(ꃦꈜ)、被子(ꀀꀨ)、地(ꃄꅉ)
b、专用名词 例如:黄河(ꉸꉼꒊꃀ )、木呷(ꃅꇢ)、泰山(ꄠꎭꁧ )
c、抽象名词 例如:
思想(ꉪꇐ)、知识(ꌧꇐ)、理论(ꌧꇗ)、行为(ꃅꐨ)
d、物质名词 例如:
书本(ꄯꒉ)、课桌(ꁱꄜ)、书包(ꐣꁙ)、花(ꃨ)、电视机(ꄆꁱꏸ)
e、集合名词
2、时间名词
例如:早晨(ꃅꄜ)、现在(ꀋꃋ)、去年(ꀋꉊꄹꈎ )、今年(ꎼꈎ )、晚上(ꈊꃀ)、傍晚(ꁯꋒ)
3、处所名词
例如:北京( ꀙꏢ)、成都(ꍰꄖ)、西昌( ꀒꎂ)、中国(ꍏꇩ)、昭觉(ꏪꐦ)、
4、方位名词
例如:前(ꂴ)、后(ꊁ)、左( ꇀꃶ)、右(ꇀꑳ)、上(ꄩ)、下(ꀏ)、东边(ꁭꅐ)、西边(ꁮꐚ)、南边(ꒈꃅ)、北边(ꒈꀑ)
现代汉语和彝语语法特征的相同点:
有些名词带有前缀“老”、“阿”、或后缀“子”、“儿”、“头”、等。例如“老虎”、“阿姨”、“桌子”、“花儿”、“石头”等。
a、名词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
马吃草。(ꃅꏜꋠ. )
教室很干净。(ꌷꑳꁦꎴꐯꁦꎴ.)
张老师人很好。(ꍈꂘꃀꉾꐯꉾ.)
我们种土豆去。(ꉪꊇꑸꑽꊪꁧ.)
他们今天赶集去了。(ꋀꊇꀃꑍꇤꍤꁧꀐ.)
大家学习彝语。(ꈀꄸꑌꆈꉙꌷ.)
我唱歌,她跳舞。(ꉢꑵꉙꑵ,ꋌꀛꐂ.)
b、名词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例如:
不能说“不人”(ꀋꋀ)、“不马”(ꀋꃅ)
c、名词可以受形容词、指示代词和数量词的修饰。例如:
(1) 新书(ꄯꒉꀊꏀ)
(2) 旧衣服(ꃦꈜꀉꁘ)
(3) 这只鸡(ꃬꋋꂷ)
(4) 三个人(ꊿꌕꑻ)
(5) 三头牛(ꇌꌔꏢ)
(6) 那匹马( ꃅꀊꋨꂷ)
(7) 那条牛(ꇌꀊꋨꏢ)
d、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 ꊈ ),表示群体。
例如:同志们( ꐋꀨꊈ)、孩子们(ꀊꑳꊈ)、伙计们(ꁦꋠꊈ)
但在彝语中这类词也可以用“ꊈ”表示,意义也基本相同。例如:“ꐋꀨꊈ”(同志们) “ꀉꑳꊈ”(孩子们)
e、名词不能用重叠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爸爸”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这类词在彝语中没有用语素重叠的方式表示,而是在“妈”、“爸”等词之前加词头。
现代汉语和彝语语法特征的不同点:
在彝语中有些词带有词头和词尾的标志,分以下六种:
甲、词头:一部分表示人的称谓和动物名称的词带词头“ ꀉ”。例如:
父亲(ꀉꄉ)、爷爷( ꀉꁌ)、母亲(ꀉꂿ)奶奶(ꀉꃰ)、猫(ꀉꑐ )、老鼠(ꀉꉌ)、狐狸(ꀉꐩ)山羊( ꍶ)、猴子(ꀊꑙ)、兔子(ꀋꆪ)
乙、词尾:有一部分名词词尾有明显的标志。
a、“ꃀ ”表示阴性或者表示长者,有专长等等之意。例如:
母牛(ꇍꃀ )、母马(ꃆꃀ)、母猪(ꃮꃀ)老师(ꂘꃀ)、师傅(ꇮꃀ)
b、“ ꌺ”表示小的意思。例如:
马驹(ꃆꌺ)、绵羊羔(ꑾꌺ)、小狗(ꈍꌺ)、学生(ꌶꌺ)、徒弟(ꇮꌺ)、小孩儿(ꀉꑳꌺ)小刀(ꅅꃅꌺ)
c、表示雄性(阳性)。例如:
公鸡(ꃬꀮ)、公鸭(ꀆꊪ)、公黄牛(ꇂꁮ)公马(ꃆꀞ)、公狗(ꈍꀞ)、公猪(ꃮꇁ)
d、带有东西、工具等含义。例如:
财产(ꁨꇐ )、吃的东西(ꋠꅍ)、衣服(ꃦꈜ)、用具(ꌬꅍ)、笔(ꀙ)
e、“ꅉ ”带有处所、方位的含义。例如:
学校(ꌶꅉ)、住处(ꀀꅉ)、位置(ꐛꅉ)、优点(ꉾꃪꅉ)
f、比较抽象的名词。例如:
思想(ꉪꇐ)、知识(ꌧꇐ)、经济(ꎆꏣ)
二、动词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现代汉语和彝语中的动词都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的词。根据动词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类:
a、表示动作、行为的,例如:
走、跑、看、学习、说、唱、念、认识、看见、表演等
b、心理活动动词,例如:爱、恨、希望、喜欢、讨厌、羡慕考虑、愁等
c、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例如:在、有、出现、存在、发生、演变、生长、消失增加等。
d、表示判断的(判断动词),如:是、系等。
e、表示可能、必要的(能愿动词),例如:能、会、愿意、可以、敢、应该、要、应当等
f、趋向动词,例如:来、去、上、下、进、上来、下去、起来、进、出等。
g、表示使令的,例如:请、让、使、命令、叫、要求、派等。
而彝语中的动词还可以从动词的动作(或行为)涉及他物和不涉及他物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根据动作自动和使动情况,可以分为自动词和使动词。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甲、及物动词:动作或行为涉及他物的动词。例如:ꋠ(吃)、ꋩ(骑)等。
(1)ꉪꊇꋙꋠ (我们吃饭。)
(2)ꃅꇢꃆꀞꋩꇰ (木呷正在骑马。)
及物动词在通常情况下,都带有宾语。
乙、不及物动词:动作或行为不涉及他物的,例如:
ꁧ(去)、ꑬꆏ(休息)、ꑘꃅ(劳动)等
(1)ꋌꁧꀐ (他走了。)
(2)ꉪꊇꊼꇅꑬꆏꄉꂿ (我们休息一会儿。)
(3)ꋀꊇꑘꃅꁧꀐ (他们劳动去了。)
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
甲、自动词:由动作者自己发出的动作或者自然而然的动作,一般不受外界影响的动词。例如: ꈚ(穿)、ꅑ(穿)等。
(1) ꋌꃢꈜꈚ (他穿衣。)
(2) ꉪꊇꁱꂷꁱ(我们写字。)
(3)ꉢꈁꑓꋌ(我洗脸。)
(4)ꉪꊇꋙꋠ(我们吃饭。)
(5)ꆏꑬꅮꅑ(你穿鞋。)
(6) ꊖꁍꐡꀐ(墙垮了。)
乙、使动词:由别人给予或受外力影响的动词。例如:
ꄻ…ꇢ(给…穿)、ꄻ…ꍈ (给…吃)等。
(1)ꃦꈜꋋꈬꄻꆏꇢ (这件衣服给你穿。)
(2)ꋚꋋꈨꄻꀉꑳꍈ (这些饭给孩子吃。)
(3)ꀎꇓꋋꂷꄻꆏꄀ (这顶帽子给你戴。)
(4)ꑵꉙꑵꃅꇢꇰ(唱歌给木呷听。)
动词的语法特征:
A、动词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少数不能带宾语。例如:
你说吧。 ꆏꉉꌶ.
你来了 ꆏꇁꀐ.
他喜欢小狗 ꋌꈍꌺꉌꃹ.
公务员考试今天报名。ꇪꃷꑼꎖꉚꌠꀃꑍꂓꄜ.
我们今天开会。 ꉪꊇꀃꑍꃀꈿ.
他们都去上学了。ꋀꊇꁱꂷꌷꁧꌐꀐ.
B、动词能受副词的修饰。如“不学习”、“不走”、“不吃”、“不说”等。
但是,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以外,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例如:不能说“很学习”、“很走”,而能说“很高兴、很喜欢、很讨厌”等。
C、动词后加上适当的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
与否(或进行与否)。例如:
我读了这本书。(ꉢꄯꒉꋌꋐꀘꀐ.)(完成太,书已读完)
我读着这本书。(ꉢꄯꒉꋌꋐꀗꇰ.)(持续太,正在读)
我读过这本书。(ꉢꄯꒉꋌꋐꀘꋺ.)(经历态,读这本书的动作行为已为过去。)
她学习去了。(ꋌꌧꇐꌷꁧꀐ)(完成)
我已吃了。(ꉢꋠꀐ)(完成)
我说几句。(ꉢꑍꇬꉉꂿ)(未完成)
他明天上街去(ꋌꃆꏂꑍꏦꎫꁧ)。(未完成)
D、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例如“想想、说说、看看、走走、练练、挖挖”等;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例如“打扫打扫、计算机算、分析分析、检查检查、研究研究”等。而彝语中的动词虽有重叠现象,但不表示短暂、轻微,而表疑问。
彝语动词具有和上面现代汉语动词语法特征相同之外,还有其自己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
A、动词可以与名词性词尾等结合,结合使其成为名词。例如:
ꋠ(吃) ꋠꇐ (食物、食品)
ꉪ(想) ꉪꇐ(思想)
ꃀꈿ(开会) ꃀꈿꅉ(会场)
ꑌ(坐) ꑋꅉ(座位)
B、动词重叠表示疑问。单音词全部重叠,多音词重叠最后一个音节。
三、形容词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人、事物、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根据形容词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类:
a、表示性质的:
软(ꀁꆓ )、硬(ꀉꇨ )、甜(ꐔ )、苦(ꈌ )、好(ꉾ )、坏(ꄸ )、远(ꀊꎳ )、近(ꀁꎴ )、聪明(ꀑꁮ )、优秀(ꄞꅐ)、善良(ꉌꂵꂄ)、城市(ꇓꈓ)
b、表示状态的:
大(ꀉꒉ)、小(ꀄꊭ)、长(ꀊꎳ)、短(ꀁꎴ)、高(ꀊꂤ)、漂亮(ꎔꃨ)、笔直(ꎃꊒ )、绿油油(ꃴꍚꀕ)、黑不溜秋( ꆈꀧꇰꏸ)
c、表示不定数量的:
多(ꀉꑌ )、少(ꀁꑌ)、多少(ꈍꑋ)
d、表示分类:
男(ꌺꃰ)、女(ꅩꃰ)、单(ꄜ)、双(ꋒ)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a、大部分形容词能受副词,特别是程度副词的修饰。例如:
太大(ꀉꒉꇨ)、太小(ꀄꊭꇨ)、不好(ꀋꉾ)、非常冷(ꈻꐯꈻ)、十分明亮(ꌬꐯꌬ)、不平凡(ꎃꀋꐚ)
本身已带有某种程度意义的形容词就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了,例如不能说“很漆黑”、“十分亮晶晶”、“非常黑不溜秋”等。
b、形容词经常限制、修饰名词、动词。例如:白头发(ꀑꐎ)、高个子(ꇭꀧꀉꒉ)、干净的桌子(ꁱꄜꁦꎴꌠ)快跑(ꐳꃅꀥ)、慢走(ꀅꌳꃅꁧ)、慢慢说(ꀅꌳꃅꉉ)
c、绝大部分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例如:
院子里静悄悄的。(ꉻꈫꇬꌙꈈꀕ.)
我们这个学校很好。(ꉪꊇꌶꅉꋋꂷꃪꐯꃪ.)
今天街上人太多了。(ꀃꑍꏦꎫꊿꀉꑌꇨ.)
这个小孩很聪明。(ꀉꑳꋋꂷꀑꁮꐯꀑꁮ.)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ꐳꃅꁧ)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例如:走快了(ꐳꇨꀐ)
d、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这一点是形容词和动词的区别之一。例如:红了脸(ꈁꑓꅪꀐ)、白了头发(ꀑꐎꀐ)中的“红”(ꅪ)和“白”(ꐎ)表示事物存在的某种状态或变化,也应看成是动词。
e、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在彝语中则没有此语法特征。
一部分本身带有程度意义的双音节形容词用ABAB方式重叠,例如:雪白雪白、冰凉冰凉、笔直笔直等。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有A里AB式。例如:古里古怪、小里小气、糊里糊涂等。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例如红彤彤、黑咕隆咚等。
彝语形容词的语法特点除了和以上现代汉语相同的外,还有以下几条:
A、有些形容词有词头
彝语有一部分状态形容词,在词干前面加上“ꀊ”表示事物状态的大、长、阔、多等等语法范畴;加上“ꀁ”则与此相反。
表示颜色的一部分形容词,也带词头。
这类词的词干,也可以加上词尾组成新词。例如:
“ꅩꋻꀕ”(红艳艳)“ꏁꇉꀕ”(黄澄澄)“ꐎꏂꀕ”(白花花)“ꆈꐬꀕ”(黑油油)
B、形容词可以直接受否定副词修饰。单音词位于形容词之前,多音词位于其间。
单音
“ꃪ”(好) “ꀋꃪ”(不好)“ꎔꃨ”(漂亮)“ꀋꎔ”(不漂亮)
多音
“ꀬꅑ”(勇敢)“ꀬꀋꅑ”(不勇敢)“ꈪꑌ”(勤俭)“ꈪꀋꑌ”(不勤俭)
四、代词
代词的意义和种类
现代汉语和彝语中的代词都是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和彝语根据代词有代替、指示、表疑问三种不同的作用,可以把代词分为三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A、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自称(第一人称)、对称(第二人称)、他称(第三人称)三种,每一种都有单数、复数两种形式。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如下:
单数 复数
第一人称 我 、咱 我们、咱们
第二人称 你、您 你们、您们
第三人称 他、她、它 他(她、它)们
在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 “ 自己(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自个儿、 别人 、人家 、大家 大伙儿、彼此等。
彝语中的人称代词却没有现代汉语人称代词那么丰富。
代表二人时用双数:(我俩)、(你俩)、(他俩)
代表三人(包括三人)以上时用多数。
彝语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的区别。在许多语言中,人称代词的数只有单数和多数之别。多数中包括双数,如:现代汉语中两人(包括两人)以上都可以用“我们、你们、他们”来代替,而彝语两人时只能用“ꑊ”来表达。三人(包括三人)以上才能用多数人称代词,“ꊇ”如:
ꉪꊇꀀꅉꇬꉌꈲꋍꑊꀉꄂꐥ.(我们寝室里就只有他们俩是汉族。)
ꀋꄹꉇꃀꈿꇬꆍꑊꑞꃅꇁꑎ.(昨天开会时你俩为什么迟到?)
ꉣꑊꀃꑍꀒꎂꁧ.(我俩今天去西昌。)
上述例1中的“”、例2和例三中的“”均不能用“”(他们)和“”(你们)来代替,更不能用“”(他们)+“(两个)”和“(你们)”+“(两个)”来表达。可见彝语人称代词的“双数”和“多数”在用法上是十分严格的。
彝语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彝语双数人称代词除了表示人的双数外,它还可以表示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
(1)ꃦꈜꋋꈬꉢꈚꇬꄉꄐ (这件衣服我穿正合适。)
(2)ꃭꇁꋋꈬꉢꈚꇬꄉꄐ (这件察而瓦我披正合适。)
上面例(1)中的“”表示“人”和“(衣服)”的关系;例(2)中的表示“人”和“察而瓦”的关系。他们表示人的穿戴(衣、帽、鞋、袜等),其尺寸大小是否合适,并不表示双数,所以这是一种特殊的用法。
B、疑问代词:主要表示疑问。问人、事物、时间、场所、数量的,例如: 谁 (ꈀꄸ)、什么(ꑞꉬ)、 哪儿(ꇿꇬ)、几时(ꈍꄮ)、 多少(ꈍꑋ)、
问方式、形状、原因的: 怎么(ꑞꃅ)、 怎么样 (ꈍꃅꐙ)
问性质:什么(ꑞꉬ)
C、指示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代词。包括近指和远指两种。例如:
近指:这(ꄚ)、这儿(ꄚꇬ)、这会儿(ꋋꇅꇬ)、这样(ꑠꃅ)、这么样(ꑠꃅꄉ)
远指:那儿(ꀊꄶ)、那会儿(ꀊꄷꇅꇬ)、那里(ꀊꄶꇬ)
还有:一切(ꑞꑌ)、其他(ꀉꁁ)等,也是指示代词。
代词的语法功能
a、代词的语法功能同它所代替、指称的词或短语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代词,常作主语、宾语。如“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她是谁呀?”代替动词、形容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大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长相怎么样?”代替副词的代词,常作状语。如“多美呀!”
b、代词一般不受其他词语的修饰。如受其他词语的修饰则带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如“作为工程师的他。”
五、数词
彝汉数词都表示数目和次序。其两种语言的数次分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类。
基数词 表示数目的多少的词,可分为系数一(ꋍ)、二(ꑍ)、三(ꌕ)、四(ꇖ)、五(ꉬ)、六(ꃘ)、七(ꏃ)、八(ꉆ)、九(ꈬ)和十(ꊰ)、百(ꉐ)、千(ꄙ)、万(ꃪ)、亿(ꂡ)。
序数词 表示次序的前后。一般是在基数词前加“第”或“初”组成,例如第一(ꋍꂶꌠ)、第四(ꇖꂷꂶꌠ)、初一(ꅂꋍꑍ)、初十(ꅁꊰꑋ)等。在现代汉语里有时可以用“甲、乙、丙、丁”或“子、丑、寅卯”等表示序数。但在彝语里却没有“甲、乙、丙、丁”或“子丑、寅卯”等表示序数,却用十二生肖等表序数,例如:ꃮ(猪)、ꃬ(鸡)、ꉌ(鼠)ꃅ(马)、ꈌ(狗)、ꄯꆪ(兔)
数词的语法特征:
a、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例如:
两位老师。(ꂘꃀꑍꂷ.)
两只蝴蝶。(ꁯꆮꑍꂷ)
走一趟。(ꋍꏮꏶ)
吃两碗。(ꑍꍔꋠ)
b、数词不能受否定副词直接修饰。例如:
不能说“不五”(ꀋꉬ)
c、序数词可以直接用在名词前,修饰名词,中间不用量词。例如:
第二车间、第三餐厅、第六中学、初一年级
甚至有时不用“第”,只用基数词形式表示序数内容,说成“二车间、三餐厅、六中学、一年级
d、几个基数词的用法
(一)“二”和“两”的用法
“二”和“两”在现代汉语中所表示的意义相同,但用法却不大一样。它们有时互用,有时不能互用。
可以互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a、说明度量衡量单位时可以互用,如“二斤、两斤、二尺、两尺”等,但斤、两的“两”前边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即不能说“两两”。
b、除了个位数、十位数只能用“二”外,“百、千、万、亿”的前边用“二”用“两”是自由的。
不能互用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a、序数、分数、小数用“二”不用“两”,如“第二、十分之二。”
b、一般量词,如“个、只、件、本”等前边用“两”不用“二”。但也有少数量词前可以互用,如“二位、两位等”。
现代汉语基数次“二”和“两”在彝语中则只有“ꑍ”。
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例如:
一片叶子 ꌥꏾꋍꏾ
说了一句 ꋍꇬꉉꀐ
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例如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彝语中数量词作定语时,如果人和事物的数目是“”(一)时,可以省去数词。例如:
“ ꊿꋍꂷ ”(一个ꂷ)、“ ꇌꋍꏢ ”(一条牛)、“ꄯꒉꋐ ”(一本书)
强调数目只有“一”时,如果前面没有名词一般省。例如:
“ ꊿꁧꌐꀐ,ꀁꇬꊾꂷꑋꀋꐥꀐ ”(人走光了,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了。)
以上的例子中所省去的基数词“一”在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省,但现代汉语在表示数目的“一”限定宾语时,常可以略去不说,例如:昨晚来了个学生、我送你只钢笔等。
数词单独不能重叠。
六、量词
现代汉语和彝语的量词都表示不同物质的数量。
A、量词通常和数词连用。例如:
a、“ꋍꂷ”(一个)。
b、“ꊰꏢ”(一条)。
c、“ꃮꌕꂷ” (三头猪)等等。
现代汉语可以说“十一个”、 “十二条”等,而彝语中,数词发生变化的时候,量词也在跟随变化。如:现代汉语中的“十一个”可以是“十” 和“一”的结合说成“十一个”彝语不能说“ꊰꋍꂷ”,只能说 “ꊯꊪꂷ”。
B、量词后面加“人”、 “牛”等,可以构成有定式。例如:
a、“ꊿꋍꂷ”(一个人)。指任何一个人。
b、“ꇌꋍꏢ”(一条牛)。指任何一条牛。
c、“ꊿꀊꋨꂷ”(那个人)。指一个特定的人。
C、数词不能受否定副词直接修饰。
D、数词单独不能重叠。
基本词序
语言是符合所组成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线条性,就是说,语言单位的出现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显而易见,语序(或称词序)的问题并不是某一种语言所特有的问题。当然,各种语言在语序方面有自己的选择。
有些讲普通话语言学的书,认为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如高名凯、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说:“表达句法结构的语法手段主要有词序、虚词、构形形态、语调等几种。”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合编的《语言学引论》指出:“词序是利用词在句子或词组中相互位置来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还有不少讲语法理论的书采取了类似的说法。把语序当作一种句法手段,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
(A)语序是语言单位的序列,不是指具体的词的序列。尽管在举例时排列的是具体的词,但他们只不过是以代表的资格出现的,代表的是某些功能类别的序列。例如:“天气好”代表“名+形”的序列,“好天气”代表“形+名”的序列,等等。
(B)句法手段是用来表示句法意义的。例如汉语里的“名+形”常表示主谓关系,“形+名”常表示偏正关系。这些关系意义属于句法意义。
语序是指语法结构中词与词的排列顺序,而实际上除词之外,语素语素,短语与短语,成分与成分(主语和谓语,动词与宾语,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中心语)之间都有排列的顺序的问题。
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在汉彝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能使整个句子或词组具有不同的意义。
词序的排列在不同的句子的语言中有所不同,它的重要性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在形态变化比较丰富(例如英语等)或格助词较多(如日语)的语言里,相对来说词序有较多的灵活性,有一些句子改变一下词序并不影响意义;形态变化不丰富或格助词不多的语言里(如汉、彝语)词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词序不同意义就会不同。在彝语中的词序是十分重要的 ,它依靠词在句子中前后不同的次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各类词在句子中,一般都有固定的位置,只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如果次序颠倒了,它的意义就会相反,或者变成毫无意义。例如:(我喊你) (你喊我)
彝语定语的位置
(一)、名词、属格代词、疑问代词作定语时,置于名词中心语前。例如:
A、“ꆈꌠꐋꀨ.”(彝族朋友。)
B、“ꉪꊇꁍꇩ.”(我们的祖国。)
C、“ꁱꂷꑞꑵꉬ?”(是什么文字?)
属格代词、名词作同一个名词(中心语)的定语时,其位置为“代+名+中心语”。
(二)、形容词、指代词、数量词作定语时,放在名词(中心语)之后。
A、“ꊿꉽꂷ.”(好人。)
B、“ꃨꅪꀮ.”(红的花。)
C、“ꊿꋋꂷꉽꂷ.”(这个人是好人。)
D、“ꇌꀊꋨꏢꎔꐯꎔ.”(那条牛很壮。)
这三类词作同一个名词(中心词)的定语时,其位置为:“中心语+形容词+指代词+(数)量词”。例如
A、“ꇭꀧꀉꒉꋋꑍꂷꆹꉠꐋꀨ.”(这两个大个子是我的朋友。)
(中心语)+(形容词)+(指代词)+(数量词)
B、“ꃦꈜꀉꋨꈬꉠꃤꀋꉬ,ꋍꃤꄸ.”(那件新衣服不是我的,是他的。)
(中心语)+(形容词)+(指代词)+(量词)
如果在一句子中上述各类词作同一个名词(中心语)的定语时,他们的位置是“属格代词+名词+中心语+形容词+指代词+数量词”这种位置是固定的,不得任意加以改动。基本词序就是语词在通常情况下组合的次序,也就是主要的语词组合次序。
彝语的基本词序如下:
1、主+谓
在只有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的句子中,一般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例如:我吃了。(ꉢꋠꀐ.)
他睡了。(ꋌꀀꀐ.)
我们走了。ꉪꊇꁧꀐ.
2、主+宾+谓
例如:我吃饭(ꉢꋙꋠ)
我们写字。(ꉪꊇꁱꂷꁱ.)
我骑马。(ꉢꃅꋩ.)
他读书。(ꋌꄯꒉꌷ.)
3、介+宾
“介词词组”作动词的状语时,宾语也位于介词之前。“介词词组”位于谓语动词之前,作动词的状语。
例如:你从哪儿来?(ꆏꇿꄉꇁ?)
我从学校来。(ꉢꌶꅉꄉꇁ.)
你到哪儿去?(ꆏꇿꁧ?)
我回家。(ꉢꀁꇬꁧ)
现代汉语词序中,词序的固定是漠语语法稳定性的最突出的一种表现。主语在谓语前面,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面,动词在宾语前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往的大多数彝语语法著作里都把彝语的词同汉语一样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七大类,而把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归为虚词,即把彝语的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四类:代替名词、形容词、数词等等的词叫代词。
彝语和汉藏语系的其它语言一样,其形态变化没有印欧语系语言那样丰富。但有一部分人称代词有格的变化。这部分词大致可分为通格、宾格、属格、引述格。
1、通格:通格是和其他格相对而言的。他们在句子中即可以作主语、宾语又可以作合成谓语等等。
例如:“ꉢꋙꋠ”我吃饭。(“ꉢ”作主语)
“ꆏꉢꂘꇬꎷ”你老教我。(“ꉢ”作宾语)
“ꋋꆏꂘꃀ,ꉡꆏꌶꌺ”老师是她,学生是我。(“ꋌ”和“ꉡ”是合成谓语)
2、宾格:只能在句子中作宾语的代词,管它叫宾格。
A“ꉢꇫꇴꒉꀐ,ꋌꇫꀋꇁ.”我去叫他,他不肯来。
B“ꋀꊇꃀꈿꁧꀐ,ꀃꌐꉢꋀꊇꏯꉉꂿ.”他们开会去了,等一会儿我对他们说。
宾格代词只有第三人称有一个“ꋌ”,它既可以代替单数(例A),又可以代替双数(例B)和多数(例C)。用“”是一般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或在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明知其人或事物的情况下才使用。它除语法功能外,还可以起到避免词语重复的作用。
3、属格:表领属关系,在句子中只作定语用的代语,管它叫属格。
“ꉠꃤ”(我的)、“ꅽꃤ”(你的)、“ꋍꃤ”(他的)
A、“ꉠꅫꃀꉆꈓꀐ.”我妹妹八岁了。
B、“ꅽꃺꃀꇿꇬꌤꃅ?”你姐姐在哪儿上班?
C、“ꋍꀉꄉꆹꂘꃀ.”他爸爸是老师。
属格代词主要是单数较完整、严格,有时也可以当通格用;双数与通格代词同,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属格代词加上“”时,就成为名词性了,它们可以作句中的主语、宾语、谓语等。如:
a、“ꉠꃤꀋꎔ,ꅽꃤꄉꎔ.”我的不漂亮,你的较漂亮。
b、“ꆏꉠꃤꈚ,ꉢꅽꃤꈚ.”你穿我的,我穿你的。
c、“ꄯꒉꋋꋐꉠꃤꀋꉬ,ꋍꃤꄸ.”这本书不是我的,是他的。
第二、属格重叠后,可以组成反身代词。如:“ꉠꊨꏦ”(我自己)
“ꅽꊨꏦ”(你自己)“ꋍꊨꏦ”(他自己)
第三、有些词和属格代词搭配是固定的。如:
(她)……)、“ꋌ”(我同意)、“ꉠꉌꃹ”等等。
第三、引属格,只能用在引述中的代词,管它叫引述格代词。引述格代词只有第一人称有。例如:
A、“ꋌꉉꇬ:ꀃꑍꇤꍤꁧ.”她说:“今天去赶集去”。
B、ꂘꃀꉠꏯꉉꇬ:“ꉠꄯꒉꊿꌌꁧꀐ”老师对我说:“我的书被人拿走了。
现代汉语与彝语的基本语序比较一致,但还是有区别,例如彝语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后;间接宾语在直接宾语前;名词、代词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前;数词或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词后;数词或数量词组作状语时在中心词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词后,但有的语言加了助词以后也可在中心词前。动词、形容词作补语时在中心词后。有量词,但发展不平衡,有些语言(如彝语支、缅语支)量词比较丰富,数词必须同量词结合后才能修饰名词。量词的作用除表示单位外,还能指明名词的类别、性质、形状等特征,这里就不做一一阐述。
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种方言,有名词、动词等六类实词和五类虚词,词汇丰富,语法自成体系。现代汉语和彝语在划分词类上大概一致,分类的依据都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现代汉语和彝语都通过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把词划分成两类,既实词和虚词。两者都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
现代汉语和彝语的代词一般都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根据代词所代替词的句法功能,可以把代词分为代名词、代谓词、带副词三种。代名词,即代词所代替的词在句法功能上与名词大致相当。如人称代词,疑问代词问人、事物、时间、处所、数量的词,指示代词指示人、事物、处所、时间的词。代谓词,即代词所指的词在句法功能上同谓词大致相当。如:疑问代词问方式、形状、原因的“怎样、怎么、怎么样”,指示代词指称事物、情况的“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带副词,即代词所代替的词在句法功能上与副词大致相当。如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中的“多、这么、那么”。
学习汉、彝双语是提高彝族群众综合素质的基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向汉族聚居区接轨,进而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兄弟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实践、不断探索的任务。而掌握了现代汉语和彝语的这些区别和联系,不管对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彝语文和汉文,还是对其他民族学习彝语文和汉文都有很大的帮助。对进一步发扬民族文化传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凉山彝语语法》 李民 马明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1年
2.《彝语语法研究》 高华年 科学出版社出版 1956年
3.《彝语简志》陈士林等 民族出版社 1985年
4.《现代彝语》丁椿寿 朱文旭等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1年
5.《凉山彝语词类研究》 小门典夫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6年
6.《语法研究入门》 吕叔湘等 商务印书馆 1999年
7.《汉语词法伦》陈光磊 学林出版社 1994年
8.《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 李泉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年
9.《现代汉语语法》 王维贤 卢曼云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1年
10.《现代汉语语法分析》 范开泰 等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朱德熙 商务印书馆 1987年
12.《现代汉语语法通解》 江天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0年
13.《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刑福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年
14.《现代汉语语法概要》 洪心衡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
15.《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一卷词类》龙果夫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16.《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初探 》胡树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7.《汉语语法学》季羡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作者简介:
蒋明芳,女,彝族,1981年11月出生于凉山州越西县五里箐乡,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供职于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工作和文学创作。
田玉华,男,彝族,1981年7月出生于凉山州越西县乃托镇,大学文化,供职于凉山州越西县文联,从事彝、汉书法艺术和文学创作。
原载:中国彝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