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蜀川: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发移民问题研究
作者 刘蜀川 2020-10-30
原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摘要】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改革开放以后自发移民规模不断增大,给搬入地、搬出地及移民户带来了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政策设计上要注重既不挫伤自发移民积极奔小康的热情,同时又能有效控制自发移民搬迁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自发移民;脱贫致富;合法性规范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凉山彝族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差、基础设施弱、公共服务缺,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没能融入市场化的分工协作体系中。
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对人口的流动放松限制,在打工热、城镇化等现象的拉力作用下,凉山州出现了高山彝族群众自发自愿向城镇周边、河谷地区、交通沿线永久性搬迁集中的现象,称之为自发移民现象。自发移民现象是山区彝族群众应对恶劣气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寻求自我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为移民户、搬出地、搬入地及政府的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益处。这一现象的出现,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成本低、较稳定、能发展的易地扶贫新路子。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是,由于合理引导高山区贫困人口自发移民的政策缺失,随着无序化的自发移民规模不断增大,给搬入地、搬出地及移民户带来了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发移民现象的出现经历了由个别到普遍、由少数到多数的发展过程,其存在的问题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发展变化过程,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凉山彝族自发移民的现状和类型

少数民族自发移民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自古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1958年到1978年的人民公社时期,农业推行农村集体经济,为了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有序开展,国家建立农村的户口登记制度,限制人口的流动,农民自发搬迁现象被严格遏制。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体制改革在凉山州全面推开,彝族自发移民开始在凉山州出现。80年代初,这种移民最先产生于西昌市和攀枝花市周边,高山区的彝族自发向西昌市、攀枝花市、成昆铁路沿线、公路沿线、低山或低谷地区迁移。从户籍管理的角度,这种迁移属于无证迁移,也就是盲目流动人口,有些地方称其为“飞来户”。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到了90年代,“盲流”人口越来越多,大量高山彝族向低海拔地区迁徙,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给迁入地资源环境带来了压力,也滋生了一些社会问题。迁入地政府开始清理“盲流”人口,禁止新的盲目迁入人口,动员遣返原有“盲流”人口,部分地区甚至采取了强制遣返措施。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0年后,凉山州兴起打工潮,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涌向全国各地,凉山州劳务输出人数急剧上升。伴随着打工潮和城镇化的推进,低坝地区、二半山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空缺、土地和房屋闲置,高山彝族陆续搬入填补。农业型自发移民、劳务输出型自发移民不断增加,凉山彝族的自发移民又一次加快。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普及,地方政府更加尊重山区彝族的迁徙自由。政府意识到自发移民不仅有利于高山彝族的脱贫致富,也有利于搬入地的经济发展和整个区域的城镇化。政府不再使用“盲流人口”等概念,而是以更加恰当的“自主搬迁”、“自发移民”、“自主移民”等新概念代替。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时期,自发移民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凉山州自发移民的人口数量众多。西昌市月华乡户籍人口只有17000多人,而根据2015年的摸底核实,来自凉山州17个县市的自发移民人口已经达到10748人,这些人基本都没有解决本地户口。西昌市礼州镇同心村6组,原住户只有70多户,来自昭觉、越西、喜德等县的自发移民户达到90多户,数量已经超过原住户。普格县普基镇正街5组,原住户90户,自发移民户已经达到63户。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搬出地情况看,喜德县高寒山区170个村中,9个行政村已无村民居住,90%以上人口搬离的村达到19个,80%以上人口搬离的村有12个,70%以上人口搬离的有12个,60%以上村民搬离的村达到17个,50%以上村民搬迁的达到了34个。普格县高寒山区的搬迁情况也类似,调研组到访的普格县洛乌沟乡前进村3组原有住户53户,51户已经搬迁,只有2户以畜牧为生留下来。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2015年的摸底数据,西昌市各乡镇的自发移民人口已经超过15万,比例超过原住户的20%,其中主要以高山彝族为主。另外,安宁河、金沙江、黑水河沿岸,京昆高速、成昆铁路、307省道等交通沿线,各县市中心镇周边都有大量自发移民户存在,数量估计在20万以上。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自发移民的几种职业形式或生计类型: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务工型。指移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收入。由于缺土地,大部分移民户都通过“打工”维持家庭收入,矿产工人、建筑工人、屠宰工人、服装厂工人等体力型、低技能型为主,在省外打工居多,少部分在西昌等周边城镇打工。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昌市礼州镇同心村6组毛伍良家从喜德县搬来,搬来时,家里积蓄和亲戚借来的钱买了房子,没钱再‘买’土地,他们夫妻都在外打工,家里留下老人照顾小孩上学。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混合型。指移民户的收入来源多样,既有打工收入也有其他收入。搬迁时间长的家庭大多会有多方面收入来源,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人做些农活也在附近打点零工的形式比较普遍。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普格县普基镇阿里乔生家从高山搬下来已经有十二年,刚来时夫妻俩到处找活挣钱。后来买了农用车,再后来买了卡车,现在买了挖掘机,现在主要靠挖掘机挣钱,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三四千。家里也‘买’了十多亩地,种着水稻和玉米。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业型。指搬迁后的家庭收入主要靠务农。家庭情况比较好的已经‘购买’了土地,稍微差的靠租种土地。农业型移民户占比比较小,其中能够自己‘拥有’土地的家庭基本上实现脱贫致富,租种土地的家庭相对比较困难。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比尔狄家原住普格县甘天地乡,1997年搬到黑水河边。最初‘购买’的土地不多,租种别人土地,后来‘买’了更多土地。种植烤烟每年能卖6万,好的时候卖过10万,家里还有其它收入。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凉山彝族自发移民形成的原因

凉山彝族自发移民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如下原因: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迁出地生存发展条件差

首先是自然条件差。凉山州各区域的各个垂直剖面的生物垂直带谱极有规律,对应的生物群落包括农作物,在海拔高低变化中极富层次规律特征。高山区和二半山区的耕地以坡地为主,土地贫瘠,不适于推广机械化耕作,依然保留着主要依靠人力蓄力的原始耕作方式,耕作效率低下。凉山高山区还是自然灾害多发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冰雹等灾害不断。例如,2016年6月4日,昭觉县多地遭遇冰雹大风天气袭击,全县28个乡镇、5.5万多人受灾,一名村民遇难,经济损失达13697.17万元。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次是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市场经济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社会化的分工协作,货物、信息、资金的高效流通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关键。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且人口呈分散分布,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造成山区的基础设施薄弱,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例如,2016年广为报道的昭觉县“悬崖村”,海拔1600米,从山底的小学到山顶的村庄的海拔高差将近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钢)梯。凉山州类似的村庄不止一处。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山区公共服务缺

山区的学校硬件设施缺乏、师资力量薄弱,整体教育质量低,再加上人口分散,学生上学距离远。普格县五道箐乡中心校有学生1000余人,两人一铺也只能住327人,床位缺口500多个。早期义务教育普及率低,贫困山区的中青年中有很大部分为文盲,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寥寥无几。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区的就医条件也是极为困难,尽管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很多山区贫困人口依然处于“小病拖大,大病等死”的窘境。高山贫困人口对科学知识的欠缺,造成他们有病找毕摩,花大量钱财进行“仪式疗法”。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发展差距拉大,山区贫困人群移民意愿强

改革开放以后,低山、河谷地区发展迅速,烤烟、蚕桑、花卉、青花椒等形成产业化发展,带动了低山、河谷地区居民发展致富。而高山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进展缓慢,基本还保持在原始的自给自足状态。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在二三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条件等方面,两地差距在进一步拉大。高山彝族群众意识到发展条件的差异,发展机会的不同,移民搬迁意愿强烈。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示范效应的影响

政策移民产生了示范作用。上世纪,凉山州在部分地区开展过政策性移民。上世纪80年代,金阳县制定了“利用高山,发展中山,开发低山”和“优先开发金沙江沿江”的经济战略,将高山区彝族集中迁到沿江低海拔地区。宁南县也曾将高山彝族迁到黑水河边,建立新村,开垦荒地。很大部分当时的高山彝族不看好政策移民,搬下来的大部分居民是“没关系”,且比较贫穷的家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移民村的经济发展起来,移民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看到好处,部分高山彝族开始自筹资金、自找渠道,自发移民到低山河谷地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凉山彝族的自发移民就陆续开展。大部分早期移民户不仅站稳脚跟,很多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早期的自发移民户也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迁入地发展致富条件优

在调查中,移民户被问及新住地有什么好时,挣钱容易是最重要的原因,占到了受访户的86%。挣钱容易表现在打工方便、本地农业收入高、本地增收渠道广等方面。交通便利是次重要的原因,占77%。再次是教育条件,高山彝族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自己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将来能考个公务员或更有利于外出打工。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自由迁徙阻力小

一是政策宽松。改革开放后,农村的人民公社制度解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由市场来最优化配置劳动力,而不是由行政手段指挥。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农村向农村的流动更加顺畅。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8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脱农,转入二三产业,“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可以为农业生产向深度广度进军,为改变人口和工业的布局创造条件”。政府对农村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控制转向谨慎认可、有序引导的阶段,为打工潮的兴起创造了政策条件,也为农村内部的人口流动放松了束缚。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6年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不仅肯定了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的现实,还从政府角度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权益保障等多方面服务。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土地政策方面,政策对土地的控制也逐步放开,便利了农村人口的流动。1988年4月,修改了《宪法》的有关条款,删除了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2005年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是接收地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凉山州的民族融合加快,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民族对立的情况减少。西昌市月华乡汉族原住户陈正富说:“以前,彝族刚搬来时,有些习惯不能理解。相处多了以后,这些搬迁户带人热诚,我们相处很融洽。他们的很多东西也值得我们学习。”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土地和房子交易链的存在,彝族移民户的迁入能够大大提高当地土地和房屋的价格,很大部分原住户非常欢迎移民户的到来。从政府的角度,移民户能够填补本地劳动力空缺,增强当地经济活力。移民子女的大量流入,也解决了原住户子女外出读书导致教育资源闲置的问题,移民户的“择校费”也是教育系统不少的经费来源。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凉山彝族自发移民问题引发的诸多问题

(一)移民户自身发展问题

1.不落户导致权利丧失。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没有户籍意味着丧失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的正当权利,从而移民户被边缘化。户籍所牵涉的各方利益的复杂性,使得迁入地不支持移民户的就地落户。访谈户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自发移民户没有转移户口,时间比较久远的人户分离时间达到了十多年。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户籍导致经济权利的丧失。一、不能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自发移民的户口不在搬入地,不能以合法方式长期取得土地承包权。自发移民户只能通过私下交易的非法手段取得土地和房屋,其交易过程不受法律保护,且交易价格往往高于原住户之间的交易价格。二、不能享受惠农政策。尽管大部分自发移民户私底下‘购买’了土地,但是不能享受粮食直补、种子、化肥、农药等补贴惠农政策。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户籍导致社会权利的丧失。一、不能平等享受公共资源。无本地户籍移民户子女就地接受义务教育,需交“择校费”,每人每年800元-3000元左右,不同学校费用有所差别。部分地区,移民户在享受基础设施时,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例如礼州镇同心村6组,原住户电价是0.88元一度,无户籍移民户收取1.08元一度;普格县普基镇,原住户安装自来水管,交几十块钱材料费即可,无户籍移民户安装自来水管,需要交4000元一户。二、不能享受搬入地社保。无户籍移民户不能在本地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要到原籍参保。三、不能享受扶贫政策。自发移民户在扶贫政策方面,落入“户口所在地不愿管、迁入地无法管”的窘境。皮特阿优有个弟弟是个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难。尽管已经办理残疾证明,但是在两边都得不到扶贫政策资助。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户籍导致政治权利丧失。没落户自发移民户在居住地没有选举权,也没有被选举权,不能参与本地的社会治理。合理的意愿没有表达的渠道,也不能享受正当的政府服务,处于无政府状态。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前期发展困难。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政府对自发移民的政策不清晰,尽管没有限制合理的自发移民,但是也没有政策扶持。自发移民户本来就是贫穷人口,在条件更好的地方“购买”房屋和土地,基本花光所有积蓄,甚至会欠债。移民前期,基本没有后续资金进一步发展,都会面临一段困难的时期,甚至出现移民返贫的现象。另外,自发移民户在各项决策中,主要依靠有限的信息进行决策,对搬迁地的信息收集不够充分、对国家的政策不熟悉,经常会走一些弯路。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政策移民相比,“十三五”期间,政策移民贫困户每户有一定的资金补贴,而自发移民贫困户没有类似的补贴政策。政策移民配套有金融支持,自发移民户由于缺乏担保、自身信用度低,也很难得到金融支持。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就业致富条件受限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移民户资金有限,再加上土地价格虚高,搬迁后土地少,再加上移民户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就地致富困难。另外,由于高山彝族的语言交流能力、专业技术都缺乏,就业面狭窄,打工收入低。吉狄拉聪说:“家里土地少,只能外出打工。”“我们找的工作都是体力活,很累人,挣钱也不多。”“现在山东有些工厂不招彝族,打工挣钱也是不容易啊。”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社会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1.无基层组织问题。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户籍不在迁入地,村组管理不能覆盖到自发移民户,形成社会管理盲区,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的政策很难落实到移民户,基层产生的矛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2015年,月华乡就出现过很小的治安问题,造成了派出所与移民户的对立,差一点扩大到群体性事件的地步。月华乡党委书记余加贵说:“受到前几年清理‘盲流人口’政策的影响,移民户对基层政府不信任。”“之前,我们根本无法统计有多少移民户搬进月华乡。去年,给他们说政府有可能解决户口,他们才配合将搬迁人口统计上来。”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社会治安问题。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移民区的人员构成复杂、人员流动大、无业待业青年多,吸毒、贩毒、赌博、盗窃、酗酒闹事等违法犯罪问题易发多发,社会治安混乱、管理难度大。2015年,月华乡就出现过制毒大案。特别是移民户家庭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多,社会治安混乱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计划生育问题。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发移民户流动性大,而且人户分离,造成了计划生育工作的漏洞。移民户超生现象比较严重,无法上户的儿童增多,给人口管理工作和儿童权益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普格县普基镇正街5组有63家移民户,就有15名1岁至5岁的小孩没有上户,主要原因为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人口与资源不匹配

1.迁入地资源紧张问题。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量移民的涌入给迁入地资源带来极大压力,带来土地资源稀少、宅基地指标稀缺、教育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土地资源稀少。普格县普基镇正街5组的63户移民户中,有23户人完全没有耕地,耕地足够养活自家人的只有10户,绝大部分家庭都依靠打工维持生活。土地资源的短缺带来了毁林开荒,违法开垦的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宅基地指标稀缺。搬入地宅基地指标稀缺,移民户在耕地上违法建房,或是原住户在耕地上建房卖与移民户。宅基地的稀缺是催生不合理的农房交易链的重要原因,本地人有“关系”,能够在耕地上建房子,移民户只能高价购买原住户的房子,导致农房价格非理性上涨。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教育资源短缺。大量移民户子女的到来,给低山河谷地区的学校带来了多重挑战。前文提到,月华乡光华小学录取人数与申报人数之比为1比3。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能够双语教学的教师短缺。本来光华小学以汉族学生为主,教师基本上都是不会彝语的汉族,大量彝族儿童到来,让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挑战。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迁出地资源闲置问题。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居民迁出后,迁出地大量耕地抛荒,大量农房闲置,大量宅基地指标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空壳村,新修的通村公路没有充分利用。很多乡村人口巨减,已经成了“空壳”村,但是乡和村建制依然没有变化,导致管理资源的闲置浪费。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扶贫政策失准。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是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失准。由于扶贫项目建设资金很大程度上与乡、村建制挂钩,农户的搬离使得有些村几乎成为了“空壳村”,导致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失准。同时,部分移入地人口增加,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又没能跟上。二是精准扶贫失准。由于精准扶贫是按照原住地建档立卡,农户搬离后,原住地又未建档立卡,导致农户未享受到扶贫政策。迁入地政府也未对自发移民户进行管理和建档立卡,导致迁入地迁出地“两不管”现象,移民户无法享受相应的扶贫政策。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政策建议

自发移民具有自发自愿、自由选择、自力更生的特点,从实践效果看,凉山彝族的自发移民对迁入地、迁出地、移民户自身、区域经济、政府的脱贫攻坚工作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凉山地区的“梯级移民”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问题,活跃了迁入地经济,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减小迁出地人地矛盾,改善迁出地生态环境,推动迁出地畜牧和林木业规模化发展;增加了移民户自身致富机会及享受更好的公共资源;整体上提升人口集聚效应,提高区域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城镇化进程,同时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脱贫攻坚的压力。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由于政府的缺位和相关体制机制的缺失,给移民户、移民区社会管理、搬入地和搬出地人口资源匹配带来诸多问题。移民户的合理权利得不到保障,发展致富条件受限制;社会管理上无基层组织,社会治安和计生问题突出;迁入地资源紧张,迁出地资源闲置,扶贫政策失准等诸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在政策设计上要注重既不挫伤自发移民积极奔小康的热情,同时又能有效控制自发移民搬迁的负面影响。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课题组基于调研和分析结果,对凉山彝族自发移民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的反贫困政策制定提供新思路。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明确定位,确立自发移民为重要反贫困措施

凉山彝族的自发移民推动了山区贫困人口变苦熬为苦干、变贫困为反贫困的积极转变,是山区彝族群众主动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性行为。移民户自筹资金、自找出路,自发迁移到发展条件更为优越的低山河谷地带,是一种低成本的反贫困模式,它推动了凉山地区各民族由隔离向融合发展,对凉山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和凉山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凉山彝族自发移民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国家应予以高度重视,将自发移民也作为重要的反贫困措施之一,制定灵活合理的政策,并进行有效地推动落实。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发移民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党委政府重视的一个原因是其触碰了现有户籍、土地等一些现行的法律法规,基层行政单位难以解决。当前应当利用国家对凉山精准扶贫大力支持的“机会窗口”,灵活地处理凉山彝族自发移民问题。课题组建议凉山彝族自治州对凉山彝族自发移民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可操作的政策,确定自发移民的合法主体地位,灵活处理移民户的户籍、耕地流转、农村房屋买卖、土地属性变更、优惠政策覆盖等问题,逐步实现自发移民户同政策性移民户同等享受优惠政策。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对自发移民进行合法性规范,完成合法性改造

一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允许一个人掉队,政府要更加主动,把自发移民当作自己的亲人,而不是采取消极的态度简单的加以排斥和拒绝。要思自发移民之所思、忧自发移民之所忧;另一方面要按步骤稳步为自发移民创造条件,使其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消化近十几年来自发移民带来的各种矛盾。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要建立健全解决自发移民问题的法制化途径。为全面、彻底解决自发移民问题,凉山州应当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地方立法权下放的机遇,从州级的层级进行立法,制定有关解决自发移民问题的单行条例,从法制的角度建立自发移民的全方位管理制度,对已经完成自发移民的进行合法性改造,对正在进行的自发移民和未来的自发移民进行合法性规范。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已经完成的自发移民、正在进行的自发移民和未来的自发移民的合法化改造和规范,要分类政策工具,以系统、完善的办法彻底解决自发移民存在的问题。对于已经完成的自发移民要尊重历史,要在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自发移民以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合法化;对正在进行的自发移民和未来的自发移民设置恰当的政策门槛,这一政策门槛既不堵死自发移民但又防止盲目跟风和“一窝蜂”现象的出现,以缓解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资源紧张。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规范耕地、宅基地流转交易,灵活解决缺地难题

针对自发移民户的私下耕地和农村住房交易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导致产权混乱,与耕地和房屋相关联的惠农政策失准问题凸显这一情况,课题组建议,在规范的前提下将私下交易行为合法化,让移民户合法取得土地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建立土地流转平台,顺畅农村土地流转,遏制同地不同价的现象,逐步将土地从脱农人口流转给务农人口。在有可开垦荒山荒坡地区,不突破“耕地红线”的条件下,推广“耕地占补平衡”,即允许移民户在迁入地适度开荒,但要求其在迁出地退耕同等面积的耕地。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允许移民户复垦迁出地宅基地为耕地,并获得纯属农村宅基地的“地票”,在迁入地以增减等量挂钩方式, 将耕地用途转变为宅基地,解决迁入地宅基地指标不足问题。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 合理利用迁出地土地,争取生态补偿政策支持

第一,建立合理机制,鼓励迁出地土地依法在农户间流转;第二,发展核桃、花椒、华山松等林木经济,自己经营或是引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开发利用抛荒耕地;第三,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移民户将抛荒土地退耕还林还草,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层面给予生态补偿政策支持。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 加强治理,将移民户纳入基层行政管理体系

精准施策,解决移民户在迁入地无人管、迁出地管不了问题。一是将移民户纳入当地县、乡、村、组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在移民户与原住户混居地区,将移民户纳入本地行政管理体系中;在移民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新设村民小组,积极吸纳移民户中的精英参与迁入地基层管理工作,解决治安、计生、疾控工作无法开展的问题。针对少部分有违反治安、超生抢生、子女失学等社会问题的移民户,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针对有犯罪行为的,依法进行处罚。二是解决义务教育问题。针对未落户移民户子女就地接受义务教育需交“择校费”问题,根据搬迁户获得的居住证、购买保障房(商品房)、租住廉租房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逐步取消“择校费”。三是对迁入地基层干部考核,采取特殊政策。在清理自发移民工作中发现的移民户超生问题、吸毒贩毒问题,不作为迁入地基层干部考核的“一票否决”的依据。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 政策平等,减轻移民户的压力

搬迁过程中,自发移民要与政策移民享受平等政策。政府主导的生态移民、水电移民及扶贫移民,不仅在搬迁过程中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后期在产业发展上也予以重点支持。例如,彝家新寨项目,中央和省对贫困户住房建设补助2.5万元/户,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内道路建设补助一般贫困村为250万元/村,极度贫困村为400万元/村。课题组建议,灵活地将自发移民户特别是其中的贫困户纳入到政府的补助项目中,减轻移民户的搬迁压力。有意愿但尚未搬离住户,将其搬迁与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搬迁等政策相衔接,并尽量选择集中安置,零散安置的要正确疏导,劝其就近选择新的居住地。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迁入地长期居住又不愿回原籍的住户,采取居住证、积分落户等办法在一定时间内逐步解决户口问题。鉴于移民户情况复杂,解决户口难度大,先期可采取类似居住证的办法,让移民户与原住户一样先享受一些应该享受的平等政策。如:首先,移民户与原住户平等享受水、电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免除移民户子女的“择校费”。其次,移民户就地同等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社保政策。再次,平等享受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具、化肥、家电下乡等补贴惠农政策。最后,平等享受小额信贷、贴息贷款等金融优惠政策等等。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论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应重新统计自发移民的贫困情况。对于已搬离的贫困户,迁出地一概不做统计;对于已迁入的贫困户,无论其户籍在不在迁入地,都应作为非户籍所在地贫困户进行统计,纳入建档立卡范围。非户籍所在地贫困户脱贫问题应纳入凉山州脱贫攻坚统筹解决,原则上由原户籍所在地解决,原户籍所在地也可委托迁入地解决。5T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李星星.长江上游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  郭佩霞.凉山彝区政府反贫困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  刘弘.神奇的凉山大石墓[J].中国西部,2004(6).
[4]  胡立嘉.南方丝绸之路与“邛窑”的传播.中华文化论坛[J],2008(12).
[5]  葛剑雄.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6]  丁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1997(4).
[7]  范建荣,郑艳,姜羽.政策移民与自发移民之比较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5).
[8]  方少勇.拉文斯坦移民法则与我国人口的梯级迁移[J].经济生活,2009(3).
[9]  肖周燕.人口迁移势能转化的理论假说——对人口迁移推—拉理论的重释.人口与经济[J],2010(11).
[10] 杜书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收益问题研究[M].博士论文,2006.
[11] 文冰等.生态移民的搬迁形式研究——云南永善县马楠乡案例分析[J]. 生态经济,2005(1).
[12] 李汶娟. 少数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苗族自发移民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10(3).
[13] 雷定安,金平.论人口的聚焦效应[J].西北人口,2003(3).
[14] 陆海发. 边疆少数民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研究—基于对云南红河州开远市的调查与思考[J]. 云南社会科学,2011(5).
[15] 陆海发. 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少数民族自发移民问题研究——以云南K县为例[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2).
[16] 范建荣,姜羽等.宁夏自发移民理论与实践[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17] 张体伟等. 民族地区自发移民经济地位“边缘化”的研究——基于云南移民聚集区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2009(7).
[18] 孔炜莉、陈之曦. 宁夏自发移民户籍管理问题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2(3).
[19] 马戎.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0] 曲木伍牛.大小凉山高寒山区群众自助搬迁问题调查——以喜德县洛哈镇为例.中共凉山州委政研室内部资料.
[21] 高扬元,张体伟.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自发移民发展理论探索——以云南为例[J].学术探索,2010(5).
[22] 乔召旗,张体伟.民族地区自发移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研究——基于云南移民聚集区的实证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
[23] 白金燕,张体伟.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搬迁利弊与发展探索 : 以云南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5).
[24] 范建荣、姜羽等. 解决宁夏自发移民问题的政策建议[J]. 宁夏社会科学,2011(2).
[25] 薛昌建.安宁河谷地带自主移民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中共凉山州为党校内部资料.
[26] 贾荣敏. 三江源生态移民对于反贫困问题的意义[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5).

原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原刊编辑 孙国英
作者:刘蜀川,系中共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文字来源:彝学微信公众号;主编:巫达;推文编辑:冯溪歌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凉山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