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彝族远古先贤“布慕笃仁”和“布慕鲁则”弟兄也懂得易卦刻画符号,说明《周易》讲古代包牺氏作八卦,实际包牺氏是远古时代众多先贤的代表。将彝汉同源共祖的符号文化联系起来,将得到各民族起源及历史演变的真相。易经刻画符号有共同的“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的理论基础。八卦符号是在虚拟世界发挥五个不同层次的空间想象力的天才创造。这种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中华彝汉等多民族人类的文明的发展。所以说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八卦符号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
【关键词】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符号;共同的基础理论;空间想象力;民族智慧的源泉
一、彝族远古先贤具有汉族古者包牺氏一样观天察地的空间想力和创造智慧
近读贾银忠教授撰写的“《宇宙人文论》与中华古道佛文化间的渊源关系研究”一文,获益良多,觉得很有水平。他从彝族古文献典籍《宇宙人文论》研究与古蜀文明“文化圈”的历史渊源。论述彝族的文字很古老,对“西安半坡刻画符号”、“甘肃大地湾彩绘符号”、特别是古巴蜀文字,包括四川“古蜀国泛三星堆范围内的文字”都有学者能用古彝文进行释读。也有专家学者认定古蜀国的文字就是古彝文,因为今天的彝族毕摩、彝族专家和学者还能认识,古蜀国的文字在川、滇、黔、桂四省(区)联合编写,出版的《彝文字集》(8万个古彝字)和彝族毕摩的经卷里基本上都能查找到;“不论山东龙山文化,还是所谓的东夷文化,都是早期的彝族文字”
他认为在中华古蜀文明“文化圈”中,上古时期存在过传统文化的同源现象,比如古道文化、古佛文化、古夷族群的信仰文化,乃至古羌、古僰、古濮等族群,他们的文化越往古追溯,其“同源性”就越多,并显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大融合特征;这与上古以来各族群在基因上的融合特点相吻合。
他的见解很有价值,对于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族同源共祖很有启发。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般地说,儒学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儒学文化,也包括源远流长的彝族等各族的传统文化。
在还没有文字的人类历史早期,人们思维、记事以及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只能用刻画与口耳相传的原始方式保存。口头歌谣与神话的保存往往是短暂的,常常会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散失。直至文字产生以后,这些记录才有了保存更长久的可能。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万物的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同源共祖的明证。
彝族的《梅葛》说,讲洪水后兄妹结婚生下一个葫芦,天神打开葫芦,第一个出来的是汉族,第二个出来的是傣族,以后依次出来彝族、傈僳族、苗族、藏族、白族等。这类葫芦始祖型的创世神话在许多民族中都有,而且不少在情节或结构上还有相似之处,它们不但反映了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还表现出民族间的兄弟情谊和民族自豪感。
谈到易经刻画符号的源头,人们自然会提到伏羲。《周易》系辞下传第二章论述了八卦的产生过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包牺,也称伏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 。
在汉民族地区,人们都知道,易经是人更三世,事历三古的大成之作。《易经》成书过程,“易经先是伏羲氏作,伏羲氏没(去世)神农氏作,然后是尧、舜、禹、黄帝,一直到了周文王周武王父子,最后到孔子及其弟子,从上古开始到中古、近古历经了三个大时代,才完善,是一部集历代圣贤集体创作的经典,是真正的群经之首”。
贾银忠教授的文章让我们知道,作为中国文化源头易卦刻画八卦符号,彝族远古先贤也在研究,使用。彝族远古先贤也具有汉族古者包牺氏一样观天察地的想力和创造智慧。
在《宇宙人文论》中,贾银忠教授认为也存在两位圣贤,即“布慕笃仁”和“布慕鲁则”弟兄俩,这弟兄俩出自彝族最著名的氏族“德布氏”,他们是阿举史娄的后裔。德布氏在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在这一氏族中历代都诞生过杰出人物,他们作为古蜀国的王族之一,为古蜀国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关于他们的传奇史事,贾银忠教授2011年7月就已编写出版了30余万字的学术专著《发现三星堆王族后裔--古蜀国鱼凫王后裔今昔调查研究》,书中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多地的田野调查证实了德布氏王族及其后裔的迁徙历史,以大量的史料和出土文物证实了鱼凫王时代是古蜀国三星堆最为兴盛和繁荣的时期,追溯了这个王族数千年的兴衰演变的历史。
《宇宙人文论》中的“布慕笃仁”和“布慕鲁则”弟兄俩对宇宙的认识和观测,是在他俩漫游“皮尼山”时随口问答出来的,从他们的问与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古代就能随口讲述这么多宇宙(天文)知识,可见他们当时所具有的灵性意识、科学智慧都超过了一般民众和古代的大学士。他们对答的内容包括:空气和风,青气和红气,宇宙和万物,太阳和月亮,哎哺和且舍(天地演变和阴阳观),太极五行,八方,八卦,尼能哺,天数和地数,五生十成(指河图),十生五成(指洛书),清浊之气的运行轨道,宇宙的二十四方位,实勺的产生,人体同天体,人与天地,日月运行,日蚀月蚀,年界和月界,天气与地气,闰年和闰月,霜雪露,风和雨,云和雾,雷电共二十八篇。读完这些以诗体风格表达宇宙科学珍贵文献后,我们只能说先贤们太伟大了。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包括思想、文字、语言。而中国文化源头易卦刻画八卦符号, 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彝族的“布慕笃仁”和“布慕鲁则”弟兄等人也懂得八卦易卦刻画符号。说明《周易》讲远古时代包牺氏 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作八卦并不是一个人。包牺氏是远古时代对宇宙和未知领域努力探索的众多先贤的代表。
《宇宙人文论》第80页有一副彝族二十四山先天后天八卦合图:
这幅图内圈是彝族先天八卦。
彝族后天八卦卦象:
卦位 | 东 | 东南 | 南 | 西南 | 西 | 西北 | 北 | 东北 |
卦象 | 木 | 石 | 火 | 土 | 金 | 禾 | 水 | 山 |
后天八卦 | 震 | 巽 | 离 | 坤 | 兑 | 乾 | 坎 | 艮 |
贾银忠教授的文章让我们在追述中华的文明史之时,在怀想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之时,在回顾传统的孔孟儒学和浩瀚的中华国学之时,在讲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康乾盛世等历代帝王之时,无一不与中华彝族等多民族的根及其子孙有着同宗共祖的联系。
中华多民族文化形成的根本历史原因,会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演变过程。珍视中华多民族原本是同宗同源的这一历史事实,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华民族是兄弟民族”、“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等“同源论”就有了依据。
不仅将各民族的历史简单罗列在一起,而且寻找它们之间的文化的内在联系,这种将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八卦符号联系起来的历史观,是基于众多历史考古材料所形成的,立足于这样的文化历史观将得到各民族起源及历史演变的真相。
难能可贵的是,贾银忠教授最后引入一些与大家共同思考和让专业人士进一步研究的科学话题,这些话题《宇宙人文论》中早有一些记述,只是需要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和路径去认识和研究。比如宇宙空间与时间的再认识,再如太极的能量学问题,以及与当下全球物理学界都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引力波”有什么关系没有呢?等等。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学科交叉的方法和路径可以从易经刻画八卦符号是彝汉文化智慧的源头活水的研究开始。这个源头的实质是什么?活水活在哪里?
深入研究探索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八卦符号的智慧源头,对于促进彝汉及中华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有积极的意义。古为今用. 易经刻画八卦符号的科学内涵研究,将可以把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用来推动当前社会的科学向前发展。
本文对古代易经刻画八卦符号最基础的《周易》的原理加以分析,疏理在古奥文化中蕴含的天才思想。努力弄明白彝汉民族远古先贤对宇宙和未知领域的探索,及对人类带来的全新的视野和方法的真正的科学含义和所揭示的科学面貌。
二、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八卦符号共同的基础理论
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八卦符号历史上发展成《周易》专著。研究易经刻画八卦符号,应从《周易》寻找学术资源。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深刻宏大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虽然《周易》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说及指导思想,但尚未获得西方主流社会认可。
因为中国与西方传统认识差异太大。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其实质是不同民族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社会的特有的原始认识的不同。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中关于对自然社会非常态思考与理解的学说及行为,认为未形成公认的学说,难以用自然科学检验或根本无法检验,带有浓厚的东方特色,被西方社会称之为东方神秘主义。目前,《周易》在世界科学殿堂中还未有恰当的地位。
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有待努力。
《周易》现在在大学是文科课程。社会上大多将《易学》用于预测。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是西方的思维摸式,追随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对古奥的《周易》不易弄懂。尚未能在自已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发现,提炼,开发,研究出超越西方文明,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高新科学技术。
研究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八卦符号 ,目前可看到的是后人注解《周易》的《易传》。《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周易》的论文集。《易传》共7种10篇,包括《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系辞》总论《周易》大义,是《易传》中思想水平较高的作品。
在《系辞》中,有一句话,在不同的章节中,重复了两次: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第十二章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这样重复了两次论述,说明《易传》认为这一观点极其重要。
“赜”,意为极其深奥微妙。亦指极深奥微妙的道理。《易.系辞上》:“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后汉书.崔駰传》:“竫潜思於至赜兮,骋六经之奥府。” 李贤 注:“赜,深也。” 元 耶律楚材 《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著述归至赜,议论探深源。”一说:赜,杂;至赜,指极其复杂的事物。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卷五。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是说《周易》的所谓象,是因为圣人 看见天下万事万物的复杂繁多.
因此“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拟”,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nǐ,形声字,从手,疑声。本义为揣度,猜测,后又有类比,效仿,打算,起草等意。
释义:【动词】
(形声。从手,疑声。本义:揣度)
(揣chuǎi 〈动〉本义:测量;量度。《说文》曰“揣,量也”。《方言》十二:“ 度量曰揣”)
1. 同本义 揣度(而定),初步定下
注意:不同于单纯的猜测
拟,度也。——《说文》
行止而拟度焉。——《周礼.射人》注
考虑方面的“度”或“拟度”,不是单纯的猜测,而是一定范围(一种度量)或规则里面的推测,这是“度”的特殊性。
1)一般性质:初定(草定)
初步定下来。
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儒林外史》
如,拟用、拟任、拟是(初步认定)、拟托(打算委托)、拟定 拟论、拟题(拟定题目)、悬拟(不可靠的草定)、拟足、拟迹(揣度足迹)、
2)决定方面:打算
打算是初步决定。
拟用左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拟作(准备有所作为);拟待(打算);拟踪(打算达到);
3)写作方面:起草
命君拟旨。——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草拟(起草;初步设计);拟制(草拟制订);拟奏(起草奏章;准备奏呈)
释义2.类似化
1)比拟
复举剑拟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非它山可拟。——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
不可拟小孤。
拟之如天。——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拟主(自比作主人);拟制(比拟其规模制度); 等
2)模仿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模拟(模仿);拟经(模仿经典);拟水(古代祭祀仪式中模拟盥洗的动作);拟托(模拟假托);拟象(谓模仿其状);拟貌(摹拟描摹);拟仪(模仿其法度;仿效)
3)效法 。
如:拟制(仿效帝王制度);拟法(效法);拟则(效法;模仿); 等
“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的”拟”是释义2.类似化的2)“模仿”所包含的模拟,拟托;拟象;拟貌;拟仪;仿效的意思。也有3)效法 的含义。
“拟”是指模拟,模仿,虚拟。是指凭人的想象编造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事物。
“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
是指通过模仿的,模拟的,某种设计出来的,在虚无中以实在物为对像,创造出来独特的新符号的方法,把一个个现实的实体变为若干逻辑上的对应物。实体(前者)是实的,即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象,是人们感觉上的东西。
在形态学中,是指人类自己想象出事情和想法的行为表现,而这些事情和想法并不一定存在于真实的客观世界中。但要达到“象其物宜”的目的。
宜.《说文解字》释曰,宜,所安也。宜,通“仪”即法度,准则
“物宜”.
《宋书.谢灵运传论》:“玄黄律吕,各适物宜。”“物宜” ,指事物的性质、道理、规律等.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耒耜》:“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中的“物宜”,也有 指事物的性质、道理、规律等的意思。
“象其物宜”。
就是用虚拟的,设计出来的,模仿的,模拟的,在虚无中以实在物为对像,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新图象,来形容,表现现实中自然真实的存在物的形状和容貌,所用的形象化的虚拟的的图象,标识,符号,能代表所反映的万事万物的性质、道理、规律。
概括的说,《系辞》第八章,第十二章强调的“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和“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易》的所谓刻画符号象,是因为圣人看见天下万事万物极其复杂.就是用诸多 模拟,模仿,虚拟 ,设计出来的, 在虚无中以实在物为对像, 凭想象编造出来的独特的新图象,来形容,表现现实中自然真实的存在物的形状和容貌,用形象化的虚拟的能代表事物的性质、道理、规律等的图象,标识,符号,来代表实质性的事物。
事实说明:中华民族远古先贤早在八千年前,就以模拟的方法,进入了今天我们所说的虚拟世界 ,并设计出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八卦符号模型,来代表事物的性质、道理、规律。
这就是创作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符八卦号共同的基本科学原理!
三、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八卦符号是在虚拟世界发挥空间想象力的天才创造
思维是人类既瑰丽又神秘的一个领域。说它瑰丽是因为它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文明。思维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知道人的智力共有8种,分别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 。
说思维神秘是因为人类很难感知到自己的思维运作,因而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它还是知之不多。
曾有人认为:可惜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教育工作中,是不重视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而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素质教育的僵化、程式化方式相比西方的动手、动脑、游戏中开发智力的培养而后得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讲法是对中国彝汉传统文化的无知。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八卦符号智慧的源头活水的源头,刻画符号,名称,就来自空间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中国古代彝汉先贤最早进入虚拟世界。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八卦符号和名称,是虚拟世界空间想象力的天才创造。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思考事物的具体形状、位置。这种想象就是空间想象,而想的与事实是否一至,就是空间想象能力的体现。天宇,大地, 复杂的图形,物体很多,形状各异。看这种图形时就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大脑通过观察、触摸,以及实践经验得到的一种能思考物体形状、位置的能力。
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想象力是活物与死物的根本区别。在人类中主要为右脑,随着人类大脑进化愈加形象化,主要分布于大脑最外层,属于最高级思维。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
空间想象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特点是在头脑中构成研究对象的空间形状和简明的结构,并能将对实物所进行的一些操作,在头脑中进行相应的思考。
要在科技、工程、数学以及科学领域上获得的成功,空间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预判因素。它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
空间想象力的魅力在于他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空间想象力的作用就是可以使人享受快乐,享受惊奇,享受自由,享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激发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运用这种在虚拟世界的空间想象力,系辞下传第二章论述了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符号八卦的产生过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请特别注意:系辞论述八卦的产生过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时,用了三个“观”字。
而类似有“观”字的句式,在系辞第四章又出现了一次:
“易与天地准,是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是同样的意思,但更深入。
《观》,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卦。《观》也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国古代治国著作《黄帝四经》第一部《经法》篇里记载的一篇文章。
观的 基本解释
动词:
1. 看,察看 :观看。观止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观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观。奇观。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
名词:
1. 道教的庙宇 :白云观。紫阳观。
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 楼台 :楼观。台观。
4. 姓。
观,看,察看:视觉。对事物的看法,分为心观与眼观。观(guàn):道教徒的活动场所
《说文》曰:"观,谛视也。"。
动词:
1.(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2.同本义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3.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4.观察、审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试之刑以观其(袁可立)德,其平在额。-- 明 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
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
5.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6.示范:显示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7.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8.游览。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9.玩赏;观赏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宋.苏轼《超然台记》
10.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1.佛家语 。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2.通"劝"。如:观王(劝说帝王)。
13.阅读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日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词:
1.容饰,外观 如:观美(外观美好)
2.景象,情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4.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道教建筑。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作"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上海方斜路上的"白云观",就是一座流传下来的道观。
“观”字的基本字义是看,察看, 观看,注视,瞻望:视觉。看到的景象或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那印象 。
《易传》反复了两次论述,强调“观”的重要性。“观”字在古代是认真、仔细地看的意思。在这里含有观察、审察 ,考查或调查研究。是物质上或思想上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力。
空间想象力是在“观”中展现的。《易传》说明要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学会观察,增强直观体验。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刻画符号卦象是抽象的,若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建立空间观念必须借助于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来进行。空间观念的建立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应从图形辨认做起。所以,《易传》讲伏羲运用天地等的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空间想象力有不同的层次,可以细分为
第一:由天地实物型态出发的空间想象能力:“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这是通过观察天地的实物型态,想象看不见的,深层次的天的“文”和地的“理”。 想象大地线面继续延伸、天空,天星,天宇无限延展之后的情况。
第二:由空间维度出发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维度是地理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根据地理对象的实际分布特征以及地图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包括:0维、1维、2维、2.5维和3维。
空间维有两种。它可能很大延伸得很远,能直接显露出来;它也可能很小,卷缩了,很难看出来。水管比较粗大,绕着管子的那一维很容易就看到。假如管子很细--像一根头发丝或毛细管那样细,要看那卷缩的维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最微小的尺度上,科学家也已证明,我们宇宙的空间结构既有延展的维,也有卷缩的维。
俯观于地,地是二维空间(平面)。“俯以察于地理”。是对大地直线的无限延伸、平面的无限延展性的空间想象.
通过比较大地平面内与天宇空间中垂直线位置关系的不同;通过认识天宇长线与宽面关系,以及高度等多方面的关系,了解天的三维空间的可想象的无限性与复杂性。
“仰”观,仰视,从下往上;“俯”观,俯视,是从上往下; 实际上是包括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个或多个物体,感受观察方位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由简单到复杂,从不同角度观察,这是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符号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
第三: 由直观图型出发的空间想象能力: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大自然的造化神奇无比,无论是什么样的鸟兽鱼虫,都能与自己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都能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得其自在。表现在鸟兽身上的花纹色彩,直观地会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这种直观图型出发,想象其习性因地制宜的能力及本质.
第四:由条件出发的空间想象力:“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诸身就是指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诸物就是远处的各种事物现象。
“身”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将以人为本作为主体条件,由此条件出发的空间想象力。一定要先有“身”的主体条件,才能远取诸物。而远取诸物,要在一个“观”字上用功夫。
“诸身”---- 调动多种感官,体验移位的空间观念。理解所看到的图景与位置的关系。以“近取诸身”的条件就可以想象出空间图形(体)的直观形象的能力.
这一能力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根据诸身形体的条件,想象出直观形象; 包括了对位置的确认、对路线图的认知。
第二层次是直接由条件出发进行直观形象的想象。体验图形移位感、方向感,对图形的抽象再现,并体悟物体的阴影是怎样形成的。并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别实物的阴影。调动多种感官,这样易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第五:对空间图形(体)的分解,组合和变形的 多种途径的想象能力. “于是始作八卦”
这一能力也包括了人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论和分类的的自然观察智能。
伏羲及彝汉古代先贤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能力,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运用图形的各种特征去想象,大胆思考,深入探索。依据“ 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的创作原理,“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用“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符号八卦”这个模拟,模仿,虚拟 ,设计出来的,在虚无中以实在物为对像, 凭想象编造出来的独特的新图象,来形容,表现现实中自然真实的存在物的形状和容貌,用形象化的虚拟的能代表事物的性质、道理、规律等的卦象符号,来代表实质性的天宇,大地,鸟兽之文,诸身,诸物。
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
在虚拟中创作八卦刻画符号的过程中,根据前面对不同层次空间想象力的细分,过程第一:由天地等实物型态出发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第二:由空间维度出发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基础。过程第三: 由直观图型出发的空间想象能力,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是关键。
因为在“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时,这里的观察、审察 ,考查或调查研究所展开的空间想象能力,已上升到物质上或思想上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深刻洞察力。
这三个过程展开以后,后面第四:由条件出发的空间想象力. 和对第五:对空间图形(体)的分解,组合和变形成新的的卦象符号的想象能力.这二个过程才有望顺利完成。但是这五个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交错,相辅相成的.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要刻意做好两件工作,其一是对空间图形的直观形象的想象,其二是对空间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认识与想象.卦象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隐含着内在的空间想象力的展开过程,两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而人自我认识的内省智力也做出适当反应。人的自我意识、自身情绪状态和个性特点,以及自律、自知、自尊等能力,也能通过内省智力在构建思维模型或提出假设,然后再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这些模型或假设中发挥作用。,
八卦刻画符号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由三个爻自上而下排列而组成八种不同形式,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 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对于八卦符号,《西南彝志》说:
“哎(乾)为天为父, 首先生变化, 变成午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丙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丁方。哺(坤)为地之母, 首先生变化,变成了子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壬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癸方。且(坎)为中男, 首先生变化, 变成了卯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甲方, 右边一变化,变成为乙方。舍(离)为中女, 首先生变化, 变成了酉方,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庚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辛方。鲁(震)为长男,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丑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寅方。朵(巽)为长女,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未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申方。亨(艮)为少男,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辰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已方。哈(兑) 为少女, 左边一变化,
变成为戍方, 右边一变化, 变成为亥方。”
根据这种说法,彝族八卦应是:
哎(乾),哺(坤),且(坎),舍(离), 鲁(震),朵
伏羲及彝汉古代先贤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能力,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运用图形的各种特征去想象,大胆思考,深入探索。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易经刻画符号八卦,名称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这是一种空间想象的天才创造。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可以说,创造力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新的,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广大繁杂的现实世界,一旦用彝汉文化同源共祖的八卦代替后,就变得简单明暸。通过把握八卦,就等于把握了所有事物,而所有事物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用八卦形象模拟之后,就能够直观地把握和操作。
八卦符号名称代表了特定的事物后,虚拟的符号名称就成为了一个有系统化功能,和有特定性质内容的模型,并由这八个不同性质内容的符号名称集成系列化模型,组成了一幅模拟表现现实世界的图画,藉符号名称而观万象。
从哲学方面看,想象力是感性知性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在人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康德古典哲学中,是把具有鲜活性,特殊性,直接性的感性直观材料归摄在理性的概念即先验的逻辑规则下所借助的能力。这是一种介于感性与知性之间的中介性能力。是先天纯粹的。他能够沟通感性和知性,因为他具有感性的某些特点,想象力通过他产生的图式是知性的先验范畴有效的用于直观复杂多样。而图式就是产生图像的规则或者程序。
康德说"他为一个概念取得他的形象的某种普遍的处理方式的表象,叫做图式。"而图式是一种先验的范畴,是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在内的从经验到概念的中介。图式具有普遍性,这一点类似知性,而图式产生图像后,具有特殊性,这一点类似直观杂多,图像限定了或者说把一个范畴图式化,使得图式用于现象。这是想象力通过他所派生的图式及继而产生的图像达到将先验范畴有效用于直观复杂多样的全过程。
想象力的伟大是我们人类能比其他物种优秀的根本原因。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爱因斯坦之所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能经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想象到万有引力这一个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因为有了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中国远古先贤创作的八卦刻画符号名称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展现了远古先贤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这种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创造活动能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样的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这种真正的创造活动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这种创造力,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推动着中华民族人类的文明的发展。因此说,《周易》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
【作者介绍】
莫善朝。别名,莫善钊。1949年生.国际易经学会会员。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广东省儒学与状元文化学会会长。汕头开埠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 。
学术活动简况:
1984年5月与导师中国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出席全国首届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在会上发表了《从〈易传〉对〈易经〉的注释谈治“易”方法》,《也谈恢复〈易经〉的原貌》等三篇论文。及《台湾.港澳对《周易》的研究概况》.并在大会发言提出:“易道可以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任务包进去。海峡两岸和港澳的《周易》学者可以共同来讨论《易》学,在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伟大精神中争取国家的和平统一”。 [见《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史料辑集》第 148 页]
同年【1984年】七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国内哲学动态》 1984 年第 7 期发表论文《从〈易传〉对〈易经〉的注释谈治“易”方法》,提出在新时代用新方法研究改造《周易》的新方向。
出席十几次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演讲。如1989年3月国际汉民族学术讨论会.1994年马来西亚国际易学第十一届大会,随后1995年在新加坡, 1996年在韩国,1998年在台湾,2003年在香港,2004年在新加坡分别参加了国际易学第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第十七届,第十八届大会。以及参加2005年香港第二届国际儒学学术研讨会和2006年澳门第九世界易学大会。2013年延吉第25屆國際易學大會等。
1985年发起创办汕头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1986年3月1日在汕头市成立<<周易>>研究联络中心,广泛建立与美国华裔学者成中英.唐力权,赵自强.苏德凯及台湾和海内外学者的通信联系.1986年5月5日至此1990年7月28日连续五年出版多期<<易学通讯>>.免费寄赠出席中国武汉全国首届《周易》学术讨论会全体代表和海内外学者与民间人士.介绍成中英.唐力权.赵自强.苏德凯等学者的学术成果,学术组织和台湾,港澳〈周易〉研究资料,以及大陆高校,科研机构和民间多层次研究<<周易>>的人材与成果.1990年刊登介绍邵伟华先生出版发行<<周易与预测学>>及其通信联系地址的信息.向成中英会长推荐介绍邵伟华,霍斐然等人参加国际易经学会.推动《周易》热潮在全国的兴起。
同时,通过全国学术刊物和全国学术研讨会积极向中国大陆学术界介绍海外学者和台湾.港澳对《周易》,《老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情况。1985年起在《国内哲学动态》 1985 年第八期发表《台湾,港澳〈周易〉研究》;在该刊 1986 年第四期发表《台湾,港澳〈老子〉研究》; 1986 年 8 月出席江西教育学院在庐山举办的《朱熹与白鹿洞书院学术讨论会》,作《台湾,港澳中国古代书院研究》专题报告。论文发表在《岳麓书院通讯》 1986 年第二期; 1986 年 12 月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在浙江南京举行的全国医易学说研讨会上发表《台湾周易与医学研究》。论文编入全国医易学习班教材《医易新探中》。
用《周易》哲理填补西方经济预测理论的空白, 1989 年 1 月在香港《信报财经月刊》第 142 期[ 第 76 至 92 页] 发表二万五千字论文《从易经揭示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基础》,并指出“易经数术预测学与艾略特波浪理论相结合,将产生一种精确程度更高的预测方法”。一年后, 1990 年 12 月 19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用中国易卦预测股市兴起。
1995年12月5日至8日在汕头举办全国性的“《周易》学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讨会”.
1998年11月赴台湾在台北市出席第十四届国际易学大会.发表论文并在大会演讲<<宇宙全息易学>>,
2004年发起创办汕头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2月在汕头市组织举办有台湾<<独家报道>>创办人沈野和台东南技术学院李南贤教授及大批台商参加的<<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理论研讨会>>.在会上介绍赴台湾在出席第十四届国际易学大会学术动态.并出版发行<<海峡两岸同根谭>>论文集.
2005年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儒学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学术论文《潮汕悠久的儒学历史文化传统及对民风的熏陶》。论文收入2006年出版的《儒教儒学和儒商对人类的贡献》一书在全世界发行。
2007年10月7日 应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曾德成局长邀请出席香港回归十周年暨孔圣诞环球庆祝大典,此后每年都应邀赴香港参加全球祭孔活动。带回香港小学和中学儒家德育与公民教育课程(十本),送与市金园实验中学和朝阳小学,推动汕港两地德育文化交流。
2007年11月24日在深圳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论坛大会上发表了"解放《周易》文化生产力"的讲话 , 倡导开展新易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革新运动。 2007年11月25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论坛>>组委会授予 :"中国当代弘扬易学文化突出贡献人物"称号.
2013年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省文化传播学会张磊会长支持下,筹建成立省儒学与状元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广东省儒学会】
组织开展对唐代首中状元肇庆的莫宣卿;南汉时期南海县的简文会;宋朝时期的张镇海;明朝时期的伦文叙;顺德县的黄士俊;清朝时期潮汕的林大钦、番禺的庄有恭、吴川的林召棠、顺德的梁耀枢等 儒学状元的历史研究。出版《状元文化研究通讯》,撰写《莫宣卿是唐代全国第一年轻的《周易》经学状元》,《林大钦状元文化与潮汕商帮》等论文,提倡力争全国第一的儒学状元文化精神,推动各地方政府正把擦亮状元文化品牌与发展经济、文化、旅游相结合,以状元文化促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的发展。 促进广东文化从岭南区域文化向世界现代主流文化转型。
2016年4月9日,组织30名中高级知识分子成立汕头开埠文化交流促进会,加强对汕头市开埠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加强与海内外的交流合作,促进城市建设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2017年11月26日,出席澳洲墨尔本澳中建交四十五周年庆典大会。并到堪培拉中澳文化交流中心,悉尼等地开展文化交流。
三十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社团工作,2011年10月被广东社会科学普及周组委会评选为广东省先进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2011年11月25日被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授与“汕头市先进社会科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