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凉山地区彝族妇女的婚姻观
作者 ​吉布呷呷 2018-01-15
原出处:彝族人网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西南地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勤劳而善良的彝族妇女们耕耘了一大部分的成果。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凉山地区彝族妇女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谈凉山地区彝族妇女的婚姻观。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彝族分布的地区和支系的不同,各地社会环境和经济形态的差异,以至在其他婚俗和婚姻观表现的得尤其不同。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民主改革前,凉山地区婚姻注重血缘等级、身价聘金、包办买卖。现在凉山地区彝族妇女正处于这一过程的矛盾旋涡中,她们既受到新婚姻法观的教育和接纳,又受到来自传统的压制,形成若干心理特质。婚姻法的宣传实施冲击着旧婚姻观与旧婚俗,然而传统的婚姻规范依然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顽固存在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损害着妇女婚权的实现。严厉的异族禁婚、等级内婚,是奴隶社会婚姻制度的核心。它伴随着奴隶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并转化为观念深深内化于凉山彝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酿成了根深蒂固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彝族谚语上就有一句:“一代开错亲,十代跟着错”,这就是告戒人们遵循婚姻法规的重要性。作为一种长期积淀婚姻形态和社会习俗,它不会因为旧制度的消失而消失,而是依然产生着影响,抗衡着新的婚姻法规,制约着婚姻的完整和自由。在很多人的思想中仍然有“山羊是山羊,绵羊是绵羊”即“汉人是汉人,彝人是彝人”的意思。在现实生活中,论等级、比骨头、讲家支仍然是决定婚姻的重要条件,也是家支或家长干涉婚姻自由的依据。家支是彝人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他们已根深蒂固地形成一种深层的心理意识。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支势力对妇女婚姻观有很大的约束力。家支势力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势力,是旧婚姻形态的维护者。由于血缘家支在彝族人的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妇女的初婚、结婚、离婚、再婚,都需要求的家支的认可。新中国成立后,在婚姻法宣传实施过程中,得到逐渐的推动,彝族妇女的婚姻观也在改变,不少人树立了不受父母的约束,希望自由恋爱的观点,敢于反抗者越来越多,有的父母不得不让步。根据以下几点来谈谈凉山彝族妇女的婚姻观。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居住在高山地区且未受过教育的彝族妇女的婚姻观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她们所处的地理环境较差,生活环境约束着她们的思想。 凉山地区很多地方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恶厉的环境导致很多住在高山上的彝族妇女无法受基础教育,听不到外来的信息,这样一代一代的继承着不变的观念,形成了彝族妇女的婚姻观与其他地区的婚姻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彝族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女孩的婚嫁是一生下来就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的。时间久了她们已觉得自己的婚嫁是命中注定的,应该嫁给谁就嫁给谁。她们一生下来就只知道上有天下有地,除了做家务事和劳动外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更没有机会接收外来信息。她们的婚姻有些是由父母包办;有些等着外人来提亲;有些听天由命。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听到那些老人说一个女人一生下来就老天已给她注定嫁给什么样的男人,这种思想慢慢就在她们的心中留下来了深深的烙印。在这些妇女当中,有些运气好的就找到一个好老公,这辈子就可以过了;有些运气不好的就遇到个酒鬼或不务正业的就惨了,只有凑合过日子,在现实生活中凑合过日子的特别多,这样给她们的子女带来负面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社会家庭不稳定何谈发展呢?所以高山地区的经济文化较落后也有家庭因素的一面。要改变这样的婚姻观念必须教育放在第一位,没有文化教育的地区是谈不上发展的。在我们中国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婚姻家庭存在着很多问题,地理环境决定了她们的婚姻观,要改变这种观念必须让她们去接受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以上这些彝族妇女的婚姻是原始而愚昧的,但也是无奈的,存在着这样的婚姻观不是她们的错。今年开始凉山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这对于彝族妇女来说是一件好事,她们可以接受教育。有来了文化就可以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家庭地位也随之上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自卑依附心理,初步树立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这样可以逐步实现从男性附属者到自我实现的历史进步。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居住在二半山或平坝且受过一点教育的彝族妇女的婚姻观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村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后,自由活动时间增多,改革开发带来的集市贸易兴盛,日益繁荣的节假日庆祝活动,使彝族男女青年的交际范围扩大,彼此认识交流的机会增多,为自由恋爱,了解选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彝族妇女的婚姻观也有所改变。具我了解最近这几年凉山彝族妇女的婚姻观念变化较快,特别是住在交通较方便地区的彝族妇女。一方面,家里80%都有电视,这样她们从电视里可以得到很多外面信息,从中也可以学到如何去装饰自己(用汉装),汉语能力也随着提高。由于受到这些方面的诱惑,有的女孩不想上学,农村的一般就上完初中或小学毕业,甚至只是读过小学一或二年级就不上学了。还有些连书都没有读过但汉语说的较好的,她们可以出去打工或在本地认识外来异性朋友,这样一来原有传统的彝族妇女婚姻观就逐渐转变。特别是那些会说几句汉语或认得几个汉字的彝族妇女开始对汉族异性朋友产生一种神秘而渴望的婚姻观。常幻想如果嫁给一个汉族的话未来如何如何好,这样的思想相互影响,甚至互相帮对方介绍。特别是这几年,凉山地区有很多彝族女孩与外面汉族通婚。但这些彝族妇女当中又有谁真正的想过她们的未来呢?她们真的会过得幸福吗?谁也说不清楚她们的未来。在喜德县米市地区就有类似现象存在,有个20岁的彝族女孩不想读书,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其间认识了一个搞建筑的外来民工,还给了她家身价钱,结了婚生了个女孩。人们都说她如何幸福,可是过了2年和那个汉族离了婚,把小孩也带来给自己的父母带,现在她有说不完的苦。还有两个也是16岁就和外来的民工跑了,听说有个还嫁给了一个残疾人,大家都不知道她们过的怎么样。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首先她们的文化 水平较底,与汉族交流较困难,另外两个民族间的习俗差异大,适宜这样的环境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两个原因造成了凉山彝族妇女外嫁的幸福率底,离婚率高的原因,甚至逃婚率也高。其实婚姻虽然不分民族、种族、肤色、语言、国家,但也不能盲目的追求不适合自己的婚姻。很多没有受过教育或小学和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彝族女孩们纷纷都出去打工的打工,外嫁的外嫁,现在在大学校园里都无法看到 一个彝族美女,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这是一种我们民族的进步呢还是一种悲哀?我并不是反对彝族女孩外嫁,而是提醒那些盲目外嫁而造成婚后不幸的妇女,应该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对婚姻不能敷衍对待。首先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或一个女人,必须提高知识文化,没有知识文化一切空谈。一方面,她们的婚姻观的转变肯定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说明了外界对彝族妇女的诱惑力太大而造成当今盲目追求婚姻的普遍现象。并不是外界的都是好的,自己民族的都是孬的,不能片面看待某一件事物,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是先思而后行为好。当然也有很幸福的,只是甚少而已。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受过高等教育的彝族妇女的婚姻观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事妇联和共青团工作的彝族干部、机关单位的干部及其子女、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水平的妇女、她们的婚姻观与农村妇女的婚姻观是有区别的。她们的文化水平较高,其婚姻观念是有时代性的,敢于婚姻自由,很多人本身就是勇于向旧婚姻挑战。她们是追求幸福自由婚姻的胜利者,她们是彝族妇女中的选进代表。这部分人参加工作早,文化水平较高,受政策教育多。重要的是她们脱离了封闭环境,受传统婚姻观念和习俗少,受时代的熏陶多,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较快,冲破传统婚姻禁忌比农村妇女较容易。所以这些妇女在婚姻选择上受传统婚规的约束较少,彝汉通婚和等级外婚者较之农村为多。但如果她们的父母是农村的且具有传统思想的话,她们还是受到父母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婚姻方面既有彝族的方面也有汉民族的一面。如果从小就在单位上且受到汉民族文化影响较深的彝族妇女,她们的婚姻观就与汉民族婚姻观区别很小,甚至没有啥区别。前者的婚姻观是受到一定制约的,但自身并不想被这种传统约束,有些还是摆脱了这种传统,最后嫁给了外民族;有些嫁给了自己的民族。后者的婚姻观就和汉民族没有啥区别,所以她们觉得彝族小伙子都是男子主义较重,不做家务事,嫁给他们不会幸福,这样很多彝族妇女都是嫁给汉族或老外,甚至有些干脆独身,只是这种情况叫少而已。不过她们的这种婚姻观婚后才知道是否正确,婚姻是否幸福只有自己才知道。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白彝和黑彝的婚姻观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地区仍然保持着白彝和黑彝互不通婚的习俗。等级因素在婚姻中的作用远远超过婚姻内涵的情感因素,把它放于择偶标准的首位,作为婚姻的先决条件。同等级的可以自由恋爱、结婚,受到的挫折、磨难少,而不同等级的自由婚姻普遍受到歧视、排难和打击,所以等级地位依然决定婚全地位。多数黑彝与黑彝结婚,白彝与白彝结婚。在过去,具了解受过高等教育的黑彝婚姻一般都和黑彝通婚,有些和汉民族或老外通婚,但和白彝通婚的寥寥无几。这是有历史原因所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她们的婚姻观也改变,最近这几年来也有些黑彝和白彝通婚的。在喜德县就有一对,一个瓦扎家的女儿嫁给莫色家的,当时由于她家家支坚决反对,僵持了很久才调解好的,拿了几万身价钱给瓦扎家,但她父母也是不愿意,他们两个最后结了婚生了子,现在还过得不错,父母也没有法。这也是一种人的思想进步的表现,他们两个都是受过教育的人。去年笔者的小妹也嫁给了金阳的黑彝,可俩家的大人们都没有说啥,而且很赞同。这是自主婚的进步状况,也是代表凉山彝族妇女婚姻观的逐步转变的表现。婚改后,凉山彝族的婚姻有所进步,早婚、抢婚、重婚、基本消失,转房、等内婚中的包办婚姻减少,半自主婚和自主婚日趋增多。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具有经济独立的彝族妇女的婚姻观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凉山彝族妇女在养殖、种植、生产方面得到了发展,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各方面都有所进步。对婚姻的观念也有所改变,法律意识有所提高,对自己不利的婚姻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自我。但是历史的包袱依然存在。血缘等级、家支势力依然制约着妇女的婚权。要摆脱历史的束缚,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努力提高人素质要真正改变凉山彝族妇女的婚姻观需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需要从观念到行为的升华。提高彝族妇女的婚姻观还是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点,提高彝族妇女的文化素质,是其认识水平,观念调整,思维变革的前提,也是造就其现代意识的基础。个人素质的提高,将有助于彝族妇女的眼界开阔,胸襟开朗,思维活跃,对不满的婚姻才有抗争的胆识与能力而不是忍耐和轻身。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反之,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依存于社会的进步。总之,促进凉山彝族妇女婚姻观的进步离不开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但是女性只是构成社会主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男性。男女两性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交流互动的婚姻关系和社会关系。凉山彝族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男性的婚姻观直接影响着女性。凉山彝族妇女的婚姻观念的进步与婚权自主的体现,不仅在于妇女的觉醒和努力,还在于男性的觉醒与努力。因此,在提高妇女文化、思想文化,变革婚姻观念的同时,也要提高男性的素质,改变陈旧的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时代的变迁,现代凉山彝族妇女对等级婚的观念,已不完全同于过去,对等级内涵的认识,已不局限于纯血缘关系,有的已经演化为具有现代意识的素质差异,即新旧婚姻的交叉性。所以凉山彝族妇女既受到正确婚姻观的教育与影响,又要受到来自传统的压制,往往表现出观念与行为不一直。 beb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