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指导,对西部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同时,立足于西昌学院的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在学院图书馆已经完成的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特色数据库建设基础上,创意建设相关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
本文拟从彝族文化专题网站使用角度,探讨学科导航库建设的策略选择及实施细节。
一、彝族文化专题网站
(一)彝族文化专题网页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因特网上有关民族文化方面的网页也大量存在。在Google的搜索框中输入“彝族”进行网络搜索,返回的相关网页就达到442万项之多。我们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习惯,是只查看搜索结果的前三页。
彝族人网首页截图
(二)彝族人网使用
号称“中国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的彝族人网(http://www.yizuren.com),标识的网站宗旨是“宣传彝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红黄黑为主色调设计的网页,具有浓郁的彝族特色。细看网页,内容丰富,板块众多。包括彝族概况、传统文化、人物、旅游、彝学、书苑、音像、文艺、摄影、文学、社会、兄弟民族以及博客、论坛等频道。
网站首页上,最显眼处是“最新文章”与“特别专题”栏目,重点提示网站的最新更新和特色所在。下面是涵盖各版块精华的“文字超导”,使用文字进行内容导航;然后是展示各频道重点内容的几处导航入口,图文并茂地为使用者进行引导;最后以文字形式为相关网站做“友情链接”。
此外,可以使用“站内搜索”,在指定搜索范围内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方便预知查找对象的使用者。
与网络上各网站的内容布局一样,彝族人网的知识分类与网站一致,特色鲜明,依照特色资源化类而分,自成系统。
(三)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网的使用
作为四川省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民族自治州,凉山州所辖彝族人口占全国彝族人口的23%。其官方网站(http://www.lsz.gov.cn/)作为政府网站,其功能定位于服务与政务公开,相关于民族文化方面的信息就淹没于各种栏目频道中。经过探索,使用“面向旅游者”板块中的一些频道,可以较为完整地了解民族文化方面的信息,这些频道包括:旅游资讯、魅力发现、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其他的板块中也包括有特殊格式的信息,例如“视频凉山”、“图片凉山”就可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
使用“站内搜索”进行专题搜索:如用关键词“彝族文化”就成功地查询出3137项符合关键词的结果。
(四)彝族文化专题网站试用心得
不管是专业的彝族文化网站,还是彝族自治州官方门户网站,其信息的丰富多彩、网页设计中的民族元素凸显,以及信息层次的表达都是让人感到满意的。这些各具特色的设计在单独使用时,会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但作为民族文化的研究者,在使用专业网络信息过程中,辗转于各个不同类型的网站,需要不停地适应风格不一的网络信息分类方法,并牢记各类信息所在的路径,长此以往,会严重降低信息利用效率,影响研究工作的进行。
丰富的网络信息需要统一、专业的信息分类体系,提供给研究者的应该是符合大多数人使用习惯的知识布局体系,亦即民族文化研究信息平台。
此外,虽然各大搜索引擎采用各具特色的网页排序技术对其进行相关性排序,排列在前的网页访问量和权威性有一定保障,但埋藏于其他千万项返回结果中的网络资源往往被轻易地忽视掉了。442万项返回结果里只有效利用了前30项,这种状况不利于专业网络信息的充分运用,需要有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加以扭转。
二、全面系统地利用网站信息
(一)网站内部链接
网页链接是网站设计中常见的板块。以“彝族人网”为例,其模块“友情链接”包括这样一些网站链接:毕摩文化网、彝人博客、中国民族史讲谈、东岜艺术网、重庆土家风情网、四川旅游网、56民族服饰网、西藏志、彝学网、凉山旅游资讯网、彝族文化研究所、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三苗网、民族文学研究所、太空黑马、布依族网、鸿城娱乐网、凉山彝族自治州社会性别与艾滋病防制研究会、国际彝学专题网站。
就这19个链接网站来分析,除了有2个网站链接失效外,与彝族文化研究密切相关的网站占了有效数的412%,其余的10个网站与主题存在一定关联。
因此,使用网站内部链接,可以获取相当部分的专业学术信息网页。从当前网站到达下一个网站后,再利用其附带的内部链接又可以再找到更多的专业网站。如此循环使用内部链接,可以按照专业信息流走到链接所至的任何地方。此种方法可以方便地获知许多专题研究方面的网络信息资源,其中一部分的网页具备专业专指性强、用其它方式难以查询到的特点。
这种网络信息使用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冲浪。但在冲浪时,普遍缺乏明显的导航标识,反复链接后容易迷失在网络空间中。网络迷航对需要系统收集专业信息的研究者是不利的。而且,每一个专题网站所链接的网页数量有限,局限于较小的范围进行查询,所获知信息量不足。
(二)搜索引擎网址导航
现代网络搜索引擎都为用户设置了网页目录功能,利用这些人工收集的分类网址信息,可以让目标明确的网络用户准确地在其中查找专题信息。
例如Google首页中,沿着“网站导航”可以进入网址大全。最醒目的是“名站导航”模块,其功能设置灵活,操作方便。默认的“全部”类别中,可以输入网站名称首字或前几个汉字,甚至名称中包含的字,系统将会自动进行匹配查找,并在显示框中高亮显示关键字词。当然也可以按照网站名拼音首个字母查找相关网站。
网页左侧按照大类“娱乐休闲、科技IT、生活资讯、文体教育、行业部门”分类布置,这些大类又再细分为“视频、文学、影视、电脑、网络、编程、财经、电视、天气、考试、建筑、物流”等小类,沿着各小类进入后,可以见到小类所限定的相关网站。这时,最热门的几大类网站又依次排列在导航页中下部。
网址导航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于专业学科网络信息查询者。再全面丰富的搜索引擎网址导航也不能涵盖所有的学科分类,因为这些导航网页是面向网络大众设置的,不可能注意到专业强而用户面窄的专题研究者。
(三)自建学科导航库
前面利用网站方法的优点是直接使用网络分类体系,无需人为干扰,但是其局限也很明显。为充分利用专业信息资源,需要另谋出路,这就是建设特定学科的网络资源导航库。
1.学科导航库概述
学科导航库是针对特定学科或主题领域,按照一定的资源选择和评价标准,规范的资源描述和组织体系,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描述和组织,并提供浏览、检索、导航等增值服务的专门性的数据库网站。[1]学科导航系统既是高校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和学科咨询服务的深层次情报产品和研究成果,也是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开发和虚拟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整个宏观网络信息系统来说,也提高了网络信息的有序化程度。
我们根据西昌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开发网络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发挥和利用学院图书馆资源优势,为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网络信息保障。导航系统在资源布局和建设上,将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可操作的功能模块,包括专业网络信息的选择、评价、获取以及网络学术资源标引、组织、发布与学术资源共享平台。[2]
2.西昌学院重点学科导航库
在四川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中,西昌学院的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被列为省级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被列为省级高校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对这些教学、科研重点项目的支持,是学院图书馆的首要任务。除了基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以及特色文献数据库的支撑外,更为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与开发已成为必要之举。
于是历经对导航库建设的初步设计、明确其建设步骤后,在两个科研课题的支撑下,我们启动了“西昌学院重点学科导航库”项目建设:选择学院教学科研发展的重点方向作为建设的学科主题;按照制订的资源选择和评价标准,规划出网络学术资源类型表;制定规范的资源描述和组织体系进行网络资源的收集和组织。
首先,导航库建设的模式采用目前我国学科导航库建设的一般模式:依托一个数据库系统,通过人工采集数据,经过专家筛选,录入数据,按照相关标准组织资源,建立导航系统,指定专人负责导航库的维护。具体步骤是针对挑选出来的重点专业领域,首先采用各种搜索引擎或学科资源指南目录查找和采集学科资源;然后对采集到的资源数据进行选择,通过权威性、准确性、稳定性等指标来筛选出高质量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接着对收集的网络信息进行整序和组织,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来建立系统导航目录;最后对资源进行描述和标识,包括URL地址、内容说明、语种及评价等。[3]
然后,根据学院教学发展规划,参照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的学科设立标准,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学科分类代码表》,先后确立农学、水利工程、中国彝民族社会文化为导航库建设的学科方向。
三、中国彝民族社会文化导航库
作为西昌学院重点学科导航库的三个子库之一,中国彝民族社会文化导航库的建设最具特色。调研结果显示,这个专业方向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库只有我们这个项目在进行,其区别于其他院校导航系统的特征明显。对学院特色专业和科研的支持力度大,也能充分满足教学与研究需要。
在建设初期,中国彝民族社会文化的相关网络学术资源较为稀缺,难以建成有规模的导航资源。于是后期对其学科分类体系进行了扩展,这也体现在重新拟制了网络资源著录类型表,使用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资源分类体系,使得科学、系统的知识分类带动了资源的拓延,增加了导航库资源收集量。
(一)导航库著录类型表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彝族文化研究网络资源有其特殊性。因此,为其设置针对性强的资源著录类型是必要的。根据实际,采取不拘泥于单纯的主题对应主题分类方法,蕴含主题对应分类以及学科对应主题的灵活变化于主题对应主题的分类主流中。
中国彝民族社会文化库的“资源类型Ⅰ”除沿用常见的参考资源、黄页资源、学术资源与其他资源共4个类型外,新增加三个学科类别,分别是彝民族哲学与宗教、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前面4个Ⅰ级资源类型对应的Ⅱ级主题类别资源有16项,主要有研究机构、大学院系、会议、交互资源、网站、服务等。新增的三个学科Ⅰ级资源类型所对应的是两个Ⅱ级主题类别资源类型,分别是全文资源、教学资源。
因为具备统一的资源选择标准,不同专题网站的同类资源将汇聚到同一个类型内。仍旧以前面的网站使用为例来看,彝族人网的众多板块中“音像”频道就可以和凉山州政府网的“视频凉山”、“图片凉山”对号入座,一一归入到中国彝民族社会文化库的教学资源类型中。同样,各自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栏目会归并到数据库的彝民族历史与文化类型里。
资源类型表充分细化了各学科网络学术资源的选择标准,贴近实际的设置,对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更为重要的是实施以后,研究者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会大大提高。
(二)设计学科导航分类体系
在制定《西昌学院重点学科导航库著录类型表》中,已经涉及到导航分类体系的重建问题。经过研究相关学者的著述,为学院导航分类体系进行了定型。
我们研讨学科导航分类在组织网络学术资源中的特殊作用,比对传统分类法与新兴的网络分类所拥有的特点与异同,利用制定三个重点学科资源类型表的实践基础,充分吸取了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类目设置经验,提出导航分类类目以多元划分法来进行的观点。采用资源类型和学科主题结合设置大类的多元划分法,使得某学科下的一级类目类型多、数量大、范围广,是减少类目展开的层次,增加类表直接性的重要手段。[4]
在网络分类法中多元划分十分常见,亦即同时采用多个标准划分同一级类目。相比传统分类法的类目划分遵循逻辑划分原则,一次只采用一个标准,只有在必要时才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学科导航分类采用多元划分的方法可以说是既继承了传统分类法,又借鉴了网络分类法。[5]
(三)导航库著录
在具备了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分类体系、各学科导航库著录类型表,规定了资源组织和整理体例后,又分别制定了《导航库著录表》以及《著录细则》《著录范例》,一一规范具体的数据著录操作,严格了著录质量控制体系。
对照《导航库著录类型表》中的资源类型设置,我们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了调整。修改15个字段中的5个,舍弃1个。现存有字段14个,分别是:题名、并列题名、创建者、主题和关键词、其他责任者、出版者、日期、格式、标识符、语种、学科、资源类型Ⅰ、资源类型Ⅱ以及描述。
调整后的数据库结构与导航库建设文件相一致,极大方便了课题组成员的数据著录工作,也为数据著录后的频道发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一年多的数据著录工作,到2007年底,数据库中收纳的专业信息量已超过有1700条,系统建设初期目标基本达到。随着数据库结构调整工作完成,我们相继投入到原有导航数据的核实、修改和补充中。预计到2008年年底,西昌学院重点学科导航库的建设就可初见成效。
到那时,投入试运行的导航系统除了为教学科研服务,也会充实图书馆数字馆藏体系,并且今后的数字资源开发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结语
网络学术资源的合理使用离不开学科导航库的帮助,这里面当然包括彝族文化研究方面的网络资源。正如我们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入馆人潮不会跟随专业图书馆大幅消退一样,虽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公众对图书馆网站的使用率逐年下滑,而对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上升,[6]但作为定向于专业研究学者的重点学科导航库,其存在的合理性毋庸置疑。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规划项目“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重点学科导航库开发与建设”(项目编号:07-339-25)暨西昌学院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西昌学院品牌专业网络资源导航库建设”(项目编号:XB060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振宇:《学科导航库建设的关键问题与技术》[J],《情报杂志》,2005(8):51-52。
[2]曾红岩:《学科导航库建设初步》[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153-156。
[3]张盛强、唐李杏:《关于高校学科导航库建设模式的思考》,《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4):58-61。
[4]曾红岩:《学科导航库资源组织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154-156。
[5]刘勇敏:《学科导航库分类检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3):315-317。
[6]图林丫枝:《让谷歌与百度为图书馆打工》(上)[N],《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8.8.5:C11。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