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彝学会建设刍议
作者 佚名(欢迎提供信息) 2023-04-19
原出处:全国第八届彝学会参会论文

内容提要:彝学研究发展的组织建设,是彝族人民在自己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史无前例的新生事物,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是通过近二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办会模式和办会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我们在对彝学进行广泛研究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研究彝学研究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以保证我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抢救、整理、翻译、保护、研究、传承、弘扬、开发、利用和发展繁荣得到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image.png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8 年 11 月 22 日王天玺同志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毕摩经典译注》首发式上的讲话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彝学研究的人才现在也多起来了,一个是我们专门研究彝学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彝族的干部,他们退休之后也来做这种研究工作,象今天在座的马立三同志、阿苏大岭同志他们搞了不少的著作,这都是退下以后,加入了彝学研究的行列。另外,为了做好彝学研究工作,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云南彝学会工作做得不错,大理彝学会、红河彝学会都开展得不错。当然我们还有贵州、四川彝学会,工作都开展得很好。我们楚雄彝学会也要好好抓,全省各个州县有条件的都应当把彝学会成立起来,好好研究彝学,并且跟国外合作,使它成为一个很大的学问。大家共同努力,使彝学研究走向新的繁荣时代。”王天玺同志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和深思,当我们认真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彝学研究的每一个发展历程时,总是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组织形式,这就充分说明了有什么样组织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内容。因而,我们在对彝学进行广泛研究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研究彝学研究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以保证我们彝族传统文化的发掘、抢救、整理、翻译、保护、研究、传承、弘扬、开发、利用和发展繁荣得到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本文拟在加强县(市)彝学会建设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彝学研究的组织建设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政策又重新得到发扬和贯彻落实,为了更好地抢救彝族的彝文古籍文献,经国家民委批准,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协作领导小组,于 1983 年 11 月在昆明正式成立,标志着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有了自己的组织协调机构。在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协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先后在云南禄劝、贵州毕节、四川西昌召开了多次协作会议,进一步有领导、有规划地推动了全国各地彝文古籍的整理翻译出版工作。这一组织形式开起了新中国彝学研究的历史性新纪元,本着“救人、救书、救学科”的方针,翻译、出版了数千卷彝文经典著作,像《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勒俄特依》等彝文经典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研究。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全国各地还成立了一批彝族文化研究所、彝学中心,广泛开展彝族历史文化研究;中央民大、西南民大、云南民大、贵州民族学院,毕节学院等大学院校彝学教学研究机构相继开设了彝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大批彝族文化研究专业人才,为有力地推动国际国内的彝学研究给与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持。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先后成立了省级彝学研究会,使彝学的研究步入有章程、有计划、有组织的彝学研究轨道,为彝学研究的发展状大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会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以彝族人民重大节日“火把节”“彝族年”为载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有组织地进行学术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彝学研究工作的向前发展。1994 年,首届国际彝学大会在美国西雅图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名学者参会。大会回顾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彝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规划了未来彝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此后,国际彝学大会分别在法国(1998 年)、云南石林(2000年)、四川美姑(2005 年)召开 3 届,每 5 年订立一个重点研究主题,为彝学研究向国际化纵深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随着彝学研究的广泛深入,地、州(市)及县(市)彝学会建立犹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从二十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有云南省的楚雄州、红河州,大理州、文山州、丽江地区,昭通地区、玉溪地区;四川省的凉山州;贵州省的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等地州市先后成立的彝学会。据悉,目前正筹建中地市级彝学会还有云南省曲靖市和普洱市。县(市)级彝学会的建立基本遍及滇川黔桂的千里彝山彝族比较聚居县(市),有些彝族人口稍少的县(市)的彝学会建设工作仍在酝酿和筹备中。彝学研究组织建设有力地为彝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使彝学研究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为彝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深受地方党委和政府支持和好评,为彝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介绍一个县(市)级彝学会建设的工作经验

彝学研究发展的组织建设,是彝族人民在自己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史无前例的新生事物,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是通过近二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办会模式和办会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比如: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学学会用自己的聪敏和智慧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能体现民主运作机制,在工作实践中贯穿了一条依靠彝族人民群众办会、组织彝族人民群众办会、办会服务彝族人民群众、办会造福彝族人民群众和充分调动、发挥乡镇、村寨彝学研究力量的良好的办会理念。很值得我们县(市)彝学会借鉴。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学学会成果凸现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学学会是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原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彝学学会巍山彝学小组的基础上,于 1995 年 8 月正式成立登记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学学会,通过 8 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3 年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班子,新一届理事会班子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正确的学术研究方向,树立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开拓进取,以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推进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服务,努力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健全和完善的组织机构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 1986 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彝学学会、组建巍山县彝学小组至今,县彝学学会已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的成长历程。二十多年来,学会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州彝学学会的指导下,团结和动员全体会员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彝学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努力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彝学学会会员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学术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增大,根据工作需要,于 1995 年 8 月,在州彝学学会的指导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学学会宣告成立,并进行了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登记,建立了完善的学会领导班子。第一届彝学会共有会员 41 人,学会班子设理事 17 人,其中常务理事 7 人,会长 1 人,副会长 5 人,秘书长 1 人,副秘书长 2 人。多年来,广大会员在学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地开展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3 年 8 月,巍山县彝学学会及时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班子。学会会员的会员由成立巍山彝学小组之初的 41 名发展到 135 名,学会设理事会理事 17 人,其中常务理事 9 人,名誉会长 5 人,会长 1 人,副会长 4 人,秘书长 1 人,副秘书长 4 人。2005年 4 月,由于人事变动,县彝学会班子进行了一次调整,通过不断充实完善,截至 2007 年底,学会理事会理事已达 21 人,其中常务理事11 人,名誉会长 5 人,会长 1 人,副会长 5 人,秘书长 1 人,副秘书长 3 人,临时办公室人员 22 人,学会会员发展到 448 人。学会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独立的银行帐户,有专门的机构代码,有完备的会计财务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机构运转正常,工作井然有序。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县彝学学会在全县 10 个乡镇设彝学联络小组,每个乡镇设彝学联络小组组长、联络员各 1 人,帮助县彝学学会完成在各乡镇开展工作。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弘扬彝族传统文化 开展活动丰富多彩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活动是社会团体保持活力、体现价值的关键所在。十多年来,特别是 2003 年换届以来,巍山县彝学学会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和地区特点,按照不同时期的工作需要,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活动,既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也扩大了学会在全县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传承和弘扬彝族传统优秀文化、丰富和活跃会员以及广大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长期以来,在每年的火把节,县彝学会都要协同县民族和文化部门,组织农村业余“彝族打歌”队到县城作汇报表演。火把节是彝族传统的节日,如今变成了各民族共同的节日,来自全县四面八方的彝族同胞齐聚县城,在四方街小广场或体育场,男女老少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欢歌起舞,其他民族的同志也情不自禁地加入“打歌”队伍中,烘托出了其乐融融、热闹纷繁的节日气氛,呈现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景象。在2003 年县彝学会换届期间,组织了大型的彝族打歌队伍,在县城古楼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彝族打歌大联欢,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2005 年 11 月,南涧彝族自治县成立 40 周年之际,大理州彝学学会在南涧县隆重举办了大理州首届彝族服饰展演,巍山县彝学会派出了20 人的队伍进行了精彩的彝族服饰表演,我县东山彝族女子服饰、马鞍山彝族女子服饰、五印彝族女子服饰以及传统的彝族男子“阿闭”服饰、“赶马锅头”服饰登台亮相,深受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媒体的关注。2006 年火把节期间,部分会员和各乡镇彝学小组积极参加由县文体局牵头举办的民间歌调和民间音乐演奏比赛,获得了较好的赞誉。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值得关注的是,2006 年火把节,大理州彝学会在下关举办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彝学学会成立 20 周年庆祝系列活动,巍山县彝学会派出 40 人的队伍,参加了大型的彝族服饰表演活动,巍山彝族女子服饰表演被誉为是一流的表演。在当晚的火把节大型篝火晚会上,巍山代表队的彝族打歌表演奔放而浪漫,赢得在场观众纷纷入场痴迷。此后,我县马鞍山彝族打歌被国家文化部选中,参加了 2006 年 10 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被誉为是“最难学的舞步”。2006年 11 月 9 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举行自治县成立 50 周年庆祝活动,彝族打歌、彝族山歌等很多传统的民间歌舞被搬上了历史舞台,被所有参加庆典的来宾称赞为是一次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庆典。2007 年 3月 26 日,巍山又迎来了一个全国性的庆典活动,中国彝族南诏土主庙开光祭祖大典在巍宝山举行,从迎宾晚会到开光祭祖大典的始末,都体现出了浓浓的彝族土主文化和彝族传统文化气息,来人无不称赞,这才是真正的彝族的故乡。时下,巍山的彝族传统文化在巍山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彝族打歌在我县广大农村又逐步得到恢复,并蔚然成风。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协作 促进学会自身发展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学术团体,必须做好对外学术交流与互相协作,才能不断开阔视眼,汲取养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学会成立以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各地彝学会、各类学术单位、有关专家学者等进行交往和联系,达到了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和共同提高的目的。一是经常保持与省、州彝学会的工作联系,争取上一级学会的指导、帮助和支持,积极完成上级学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除完成好撰写学术文章、组织参加活动等常规工作任务的同时,二是经常与州内各县市彝学会和州外、省外的各级各地彝学学会勾通往来、交换刊物、相互拜访。近年来,巍山县与州内各县市彝学会、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学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彝学会、玉溪市及峨山彝族自治县、丽江市及宁蒗彝族自治县、四川省彝学会、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其凉山州各县彝学会、贵州省彝学会、贵州毕节地区彝学会、六盘水市彝学会等广大彝族地区进行多形式交流,并得到了这些地区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使巍山彝学会的学术研究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县彝学会还与州“白学会”、“回学会”其他民族学团体进行学习和交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开创彝学研究工作新局面。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努力弘扬南诏历史文化 积极开展宣传性募捐活动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南诏国是唐代由彝族先民建立的威震祖国西南边疆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是彝族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南诏国的建立和发展,对西南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祖国西南边疆的稳定,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的贡献。座落在巍宝山的南诏土主庙是唐开元二年(公元 714 年)唐朝皇帝唐玄宗接受南诏第三代王盛罗皮为南诏开国诏主细奴逻建庙塑金身的请求,下旨敕封细奴逻为巍宝山巡山大土主并恩准建盖土主庙的,南诏土主庙因此成为广大彝族最早的总土主庙和南诏根源文化的集中体现。为进一步弘扬以南诏历史文化,加快全县旅游文化大县建设的步伐,从 2002 年开始,在省、州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巍山县遵循“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建设精品”的原则,实施了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工程,建设目标定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彝族寻根祭祖的圣地”。为全力支持好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工程,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在大理州彝学会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从 2004 年 7 月开始,巍山县彝学会开始向全国广大彝族地区发起倡议,组织开展了中国彝族南诏土主庙宣传性募捐活动。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彝族地区各级领导的积极推动下,募捐活动得到了各地县彝学学会、广大彝族同胞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其他民族干部群众的帮助和支持。截至 2007 年 4 月 30 日,巍山县彝学学会共收到单位捐款数已达 100 多个,个人捐款人数已达 6700 多人,捐款总额达 218 万元。县彝学学会及时编报《中国彝族南诏土主庙宣传性募捐活动工作简报》,共发《简报》二十期,组织编写了《八百万中华彝胞寻梦南诏·中国彝族南诏土主庙宣传性募捐活动纪念册》,在举行南诏土主庙开光祭祖大典时发送给各地来宾,并邮寄广大彝族地区。2007 年 3 月 26日,中共巍山县委、巍山县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了南诏土主庙维修扩建工程竣工典礼暨南诏土主庙开光祭祖大典,巍山县彝学会承办了开光祭祖大典系列活动的关键性仪式活动。开光祭祖大典后,又组织编写了《南诏的辉煌·南诏彝王大殿开光祭祖大典记》,将这一纪实性的资料送到广大彝族地区和各有关领导、有关人士,让众人永远铭记南诏的历史。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抢救和保护彝族传统文化遗产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做好彝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是彝学会的重要职责和长期的工作任务,巍山县彝学会把抢救和保护彝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一项紧迫的首要任务,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尽最大努力抓紧做好抢救保护工作。开展彝族毕摩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彝族毕摩经是彝族的经文,由于历史的原因,大理地区的彝族毕摩经已经没有了彝文记载,是属于口传经文,而这些经文是深藏在年岁已高的彝族文化人腹中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具调查,现在已经没有了口传毕摩经的继承人,因此,彝族口传毕摩经在我们这一代中间遗失的可能性是非常巨大的。抢救整理彝族毕摩经又是 2005 年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文古籍第十一次协作会确定的重大课题,巍山县彝学会面对这种濒危文化的流失,积极组织了彝族毕摩经的编译工作,完成了《大理彝族毕摩经·南部卷》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在毕摩先生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全体工作人员历时 8 个多月的艰苦工作,顺利完成了调查访问、录音、注音和翻译整理等各个阶段的工作,于去年 9 月底将审定的稿件按时交至楚雄州彝族毕摩经编译整理领导组办公室。全书收录了我县濒临失传的口传毕摩经 16 种,总字数约 60 万字。该书将由楚雄州彝族毕摩经编译整理领导组办公室出版发行。《巍山彝族服饰》图书出版发行。巍山历史悠久,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彝族服饰文化独具特色,是彝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彝族服饰逐渐被同化,服饰文化同样面临失传。2005 年,我县的彝族服饰被列入大理州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大政发〔2005〕41 号),公布为“彝族服饰之乡”。为传承、保护巍山彝族服饰文化,展示巍山彝族服饰的独特魅力,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巍山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引导和推动彝族服饰产业发展,为我县发展旅游业服务,县彝学会在南涧县成立 40 周年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彝学会成立20 周年两次彝族服饰展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巍山彝族服饰的收集整理和《巍山彝族服饰》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该项工作从 2006年年初开始策划,5 月份开始田野调查和摄影,拍摄照片近 3 万多张,收集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该书于2006 年 9 月底定稿,11 月中旬印刷成书,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入了代表全县各类彝族服饰特点的照片 350 多张,配以介绍文字近 8 万多字。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巍山彝族服饰文化书籍的空白。该书的面世,深受省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巍山彝族民歌》光碟出版发行。巍山彝族民歌民谣,是巍山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独创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流传千古而又脍炙人口的非物质文化产品。时至今日,巍山广大彝族地区还流传着数量相当的风格、内容各异的民间歌舞和口传民歌民谣。如巍山彝族打歌流传至今仍独具魅力,巍山彝族打歌被列入大理州第一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大政发〔2005〕41 号)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云政发〔2006〕75 号),分别被州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彝族打歌之乡”。目前,县人民政府以及县文化部门正在组织申报国家级保护名录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民歌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站在为民族负责、为后人负责的高度,认真做好抢救保护工作,并不断发扬光大。巍山县彝学会通过长时间策划和收集,于 2006 年底确定实施方案,春节后开机拍摄,历时半年的组织实施,《巍山彝族民歌》光碟正式出版发行。该光碟共收入有代表性的巍山彝族民歌17 首,均属彝族地区广为流传的原生态民歌。该光碟的合成和出版,对于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巍山县彝学学会学术研究成果凸现,在民族文化建设进程中有了自己的思想阵地,逐步显现出了自身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事实证明,巍山县彝学学会是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的学会,学会班子是一个团结一致干事、积极进取、和谐奋进的班子。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巍山县彝学学会以高度自觉的民族自尊心和工作责任心,更加团结奋斗、努力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努力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我县民族文化大县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学学会的学会建设经验,只是我们彝族地区众多县(市)级彝学会中已经把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范例,还有许多县(市)级彝学会的工作更有自己的特点和成效。但是很值得肯定的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学学会把乡镇纳入学会组织建设,组织和调动乡镇的彝族群众弘扬彝族传统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的积极性,把依靠彝族人民群众、组织彝族人民群众、服务彝族人民群众、造福彝族人民群众的理念融入学会工作之中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应切实把乡镇、村寨彝学研究组织纳入县(市)彝学会建设中来

加强乡镇、村寨彝学研究分支机构建设是今后县(市)学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的彝学研究的组织建设经过近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彝学会组织从省级发展到了地市级、县市级,在各级彝学会的领导下,各地彝文古籍文献的抢救、发掘、整理、翻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各类彝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平凡,本民族重大节日的恢复方兴未艾,充分显示彝学会在彝族文化继承、发展、繁荣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我们的县(市)彝学会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也就是乡(镇)、村(寨)的彝族同胞还没有真正发动和组织起来,下一步我们县(市)彝学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心应该向彝族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村寨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夯实我们彝学研究的组织基础。我们一定要坚持彝学研究服务于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坚持彝学研究服务于彝族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坚持彝学研究服务于彝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和彝学研究要依靠彝族人民群众、彝学研究要组织彝族人民群众、彝学研究要宣传彝族人民群众、彝学研究要服务彝族人民群众、彝学研究要造福彝族人民群众的理念。团结和带领全体彝族同胞在党的“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的指引下,早日实现彝族文化复兴的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贡献。说实话彝学研究除了书本文献,有许多需要发掘、抢救、整理的东西都在基层的彝族人民群众那里,要真正承担起发掘、抢救、整理、翻译、保护、研究、传承、弘扬、开发、利用和发展繁荣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担,必须建设好乡镇、村寨的彝学会组织。如果我们没有把基层的彝族群众真正动员起来、宣传起来、组织起来,我们县(市)彝学会就将会成为一个“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空架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让广大彝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彝学研究的组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推动者和受益人。如果乡镇、村寨的彝学会组织建设好了,我们研究、传承、弘扬、开发、利用和发展繁荣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就会有广泛群众基础,只要我们真正把全体彝族同胞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了,实现彝族文化复兴的事业就会很有希望,就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力量和源泉。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县(市)彝学会建设的关键应在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运用上下功夫

县(市)彝学会的建设,一定要在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运用上下功夫。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努力做好发掘和培养人才的工作,人才是彝学会工作的基础和主体,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运用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学会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彝学研究会是民间的学术团体,一没有固定的经费,二没有固定的人员编制,我们一定要营造以诚待人、以情待人的良好学术氛围,对于积极参加学会学术团体活动中的其他民族会员,他们主要是带着对彝族文化的探索和爱好而来的,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地欢迎他们、爱戴他们加入我们的学术研究队伍,尊重和保护他们对彝学的探索和研究的积极性;作为本民族的会员,他们主要是带着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带着对自己民族文化研究的责任感,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而来的,是我们学会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也是同样要尊重和爱护的人才。其实我们县(市)彝学会要去发现的人才、要去运用的人才还有很多,我认为如:我们彝族县(市)的乡镇、村寨的离退干部、中小学退休教师,他们对当地的情况熟,大多在 60-70 岁的,他们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如果我们真心实意地去宣传他们、发动他们、组织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参与,那么乡镇彝学研究的热潮就有希望了。如果在他们中还有能完好地保存着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又是熟知自己本民族风俗习惯,这样的人才就是宝贝了。另外,我们的县(市)彝学会,要认真对自己辖区内的彝族毕摩、摩史、苏涅和对精通彝族传统文化的本民族文化能人进行摸底和登记,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为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的一些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乡镇、村寨以传帮带的形式把自己懂得的彝族传统文化传给青年一代,并把他们懂得的彝族口碑文化记录和整理下来。县(市)彝学会要充分发挥好人才作为学会发展第一资源的作用,努力形成主动发现人才、积极培养人才、随时储备人才、合理运用人才、在学会的研究和发展工作中,真正展现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这样我们的学会就能办得兴旺发达 ,彝学会就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无穷无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县(市)彝学会一定要充分用足用好党和国家的民族文化政策,充分利用自己县(市)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为推动县域经济服务

2008 年 1 月 17 日国家民委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明确了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 年 7 月 5 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29 号文件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期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要任务和总体目标。这些都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为了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古籍文化的方针政策。我们县(市)彝学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发掘、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和繁荣彝族古籍文化的工作,共同与政府部门在发掘、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和繁荣彝族古籍文化的工作方面达到双赢和多赢的良好效果,充分利用自己县(市)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为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多出谋划策。彝学会一定要努力盘活自己县(市)的彝族文化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与政府部门配合充分发挥彝学会的人才优势、学术和科研的优势抓好彝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和繁荣项目开发和建设,用足用好党和国家的民族文化政策。从而实现我们坚持彝学研究服务于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彝学研究服务于彝族文化的传承繁荣、彝学研究服务于彝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理念,把自己县(市)的彝族文化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资本优势,为县(市)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和谐平安县(市)做出有力的贡献!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结束语

我们的县(市)彝学研究会是一个带有彝族文化属性的学术团体,也是一个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社会智库,我们的彝学会组织是以理念和使命为驱动,是用内容博大精深,形式灿烂多彩的彝族文化凝聚起来的,是由很多关注和热爱彝族文化的其它民族的专家学者和彝族知识分子、彝族人民群众组组成起来的学术团体。具有很强的人才优势和学术优势。是党和国家的各级政府部门推动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最直接最可靠的民间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彝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为把彝学会办成党和政府信任,能真正推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和繁荣学术团体。我们要把为彝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为我们学会的己任,为更好地推动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ZMM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
1.《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学学会成果凸现》的文字材料来自彝学网。
2. 此文为全国第八届彝学会参会论文,作者信息不详,欢迎提供相关信息。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