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贵州毕节彝族古文字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以下简称“申忆”)工作有序开展,2025年5月,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安排专人赴京协调联络有关工作。此行在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东方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研究会理事罗乌支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馆长陈烨的协调下,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与北京民族文化宫顺利达成共识,民族文化宫将提供《西南彝志》与毕节彝族古文字档案联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高度肯定了毕节市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古文字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意义深远,并一致认为传承保护中华优秀文化不仅是贵州毕节的事情,更是全国人民的事情,甚至是世界人民的事情。
为推进“申忆”工作更好地开展,此次特邀请了罗乌支女士及原中国人社部政研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国学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授谢陆鸣、欧洲中国传统文化协会会长、法籍华人巴德玛等四位专家出任毕节彝族古文字档案“申忆”工作顾问,旨在为“申忆”工作提供专业的建议意见,确保申报材料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借助专家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经验,提升彝族古文字档案“申忆”的影响力,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推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为“申忆”工作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方法,把彝族古文字档案打造为世界文化品牌。
【延伸阅读】
2025年6月10日上午9点,由毕节市档案局、毕节市档案馆、七星关区档案局、七星关区档案馆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五家单位联手搭台,一场名为“请听档案说”的主题宣传活动在七星关区人民公园举行。
在第18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策划“请听档案说”系列活动,就是为了让这些承载历史的档案“活”起来、“说”出来。“通过这些珍贵的档案文献,展现毕节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及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特别是我们毕节独有的、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贵州毕节彝族古文字档案,让市民感受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厚底蕴。”王生才说,希望更多人一起关心、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让宝贵的档案资源真正服务当下、惠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