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南涧跳菜”研究团队探索“人—技—场”动态互动的活态传承之路
作者
郑宇 杨晶智
2025-05-17
原出处:企鹅号-云南网
日前,云南民族大学“南涧跳菜”研究团队深耕彝乡,历经长期田野调查,汇总形成《地方性非遗活态传承之困境与激活策略——以彝族跳菜为例》系列成果。这支由郑宇教授领衔的团队,以“活态传承——创造性转化——共融式发展”理论驱动,试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跳菜的当代传承提供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
山花村跳菜表演
团队走访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8个乡镇的30个村落,通过参与山花村彝族婚礼、深入当地跳菜主题餐厅等田野实践以及1412份问卷、100余次深度访谈发现,南涧跳菜在本地婚庆场景中活跃度较高,但走出村寨后却“跳得出、讲不清”,存在功能异化、技能断层、场域分裂、认同弱化的发展困境。
团队认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推动“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基于此,团队写下20万字田野调查笔记,提出“人——技——场”动态互动的活态传承之路:构建“活态传承-创造性转化-共融式发展”的动态关系框架;以数字赋能非遗主体,探索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路径;打造“AI协同能力跃迁计划”,重塑非遗劳动者的技能结构;推动“AI赋能增岗”制度化,形成文化技能型就业新体系;激励文化劳动者,构建多角色参与文化身份再建机制,进一步激发跳菜发展活力,推动跳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