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讯)2016年7月14日至15日,应曲靖市彝学学会的邀请,从全国各地到昆明参加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的近百位民族古文字研究专家来到曲靖,走进马龙县月望乡沙坡笼村委会半个山村探访彝文的起源地,并参观了曲靖市爨文化博物馆。
7月13日,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和云南民族大学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与曲靖市彝学学会承办的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云南民族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天津、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辽宁、宁夏等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民族古文献解读”、“民族古籍保护”、“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彝文的起源”等几个主题展开了学术研讨。
7月14日下午,应曲靖市彝学学会名誉会长毕志峰、会长李红昌的邀请,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辽宁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宁夏大学、贵州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民族古文字研究专家教授,走进古彝文搜集整理规范创造人阿 的家乡——马龙县月望乡半个山村进行了实地考察。
彝文史称爨文,也叫蝌蚪文。据史书记载,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彝族纳垢部酋长后裔阿 ,隐居于今天的马龙县月望乡半个山村,用三年时间搜集整理、规范地创造了1840个彝文,编撰成《韪书》,为彝族人民记录和传述事物提供了文字符号,半个山村也由此成为了彝族文字的起源地。
专家们在半个山村内走访、详细考察了有彝族特色的古民居四合院、古井、密枝山,阿 画像、古彝文、彝文秤砣,构图精美、色彩艳丽的彝族服饰,石磨、石杵等生产生活用具,月琴、皮鼓等乐器,了解了村里彝族人的节庆和婚丧风俗等情况。在座谈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彝文古籍在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有很高的位置,马龙县半个山村是阿 搜集整理、规范地创造古彝文的隐居地,是古彝文化的发祥地,彝族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应该加大对彝族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开发、发扬力度;在保护彝族古村落,传承和发展彝族文化的旅游文化开发上,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既有的民族性、特色性,提高文化品位。(曲靖日报记者 白全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