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了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云南共有3个单位入选。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位列其中!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是目前云南省唯一从事彝族文化专门研究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前身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室成立于1981年,2009年9月更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下设毕摩文化研究所、社会历史研究所、彝族文化产业研究所、影视人类学摄制与研究所、《彝族文化》与《彝族历史文献译丛》编辑部和党政办公室六个内设机构。
建所扩院30余年来,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以弘扬和繁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广泛开展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发掘、研究和宣传、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实地调查与文物考证和彝汉文献相结合的研究路子,在弘扬与应用优秀的彝族文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楚雄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彝文古籍是彝族祖先世代承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多年来,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把对彝文古籍进行收集、翻译、整理的抢救性工作,始终作为各学科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的科研内容紧抓不放,目前已经收集了近三千部彝文古籍,编辑出版了《彝族文化》(内刊)、《彝族历史文献译丛》和《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公开出版的大型学术“丛书”《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全套四十余本,通过对彝族乃至中华民族诸多文化领域进行研究,深刻而新颖地揭示了中华古代文明的众多难解之谜、世界科技史及上古文化的众多疑难问题,引起了中外专家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中华彝族文化研究的新坐标”。
同时,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还高度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抢救,先后建成了“梅葛”“母虎舞”和“火草麻布纺织”等多个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点,完成了禄丰高峰彝族大刀舞、南华沙桥彝族三弦舞、姚安左门彝族葫芦笙舞、楚雄树苴彝族母虎舞、姚安马游彝族古歌梅葛、武定罗婺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传承保护工作,在全省抢救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走在了前列。
近年来,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积极整合省内外彝学资源和优势,形成科研整体合力,切实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基础性研究与适应性研究并举,把彝族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优势资源,为“加强彝族文化研究,建设彝族文化强州”提供智力支持、理论保障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