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云南,将云南纳入中央政府管理体制之前,云南有多个大小不等,国祚长短不一的古国,如古滇国,哀牢国,白子国(建宁国),南诏国,大理国等。其中,南诏国最为著名。南诏国是以云南洱海地区为中心,由乌蛮(彝族先民)和白蛮(白族先民)为主体民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发祥于大理巍山地区,属于乌蛮的"蒙舍诏"于公元649年建立“大蒙国”,随后兼并其它五诏("诏"是洱海少数民族语言,即"王"或"首领,酋长"之意),平两爨和分散的多个独立的少数民族部落,于738年,建南诏国。直至902年亡国,历时254年。
【南诏国鼎盛期版图】
在鼎盛时期,南诏国成为在中国西南部与唐朝,吐蕃三足鼎立的大帝国,疆域东南到安南(今越南),西北连接吐蕃,印度,南面和女王国(今泰国南奔),陆真国,西南河骠国(中心在缅甸曼德勒附近),北抵大渡河,东北至四川和贵州长江南岸。
当我在寻觅诸多南诏国史迹时,仿佛在倾听着它们述说南诏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和风流人物故事。它们蕴含着理想,抱负,屈辱,仇恨,血腥,屠戮,也深藏着爱情,忍让,慈悲,对平静生活,对幸福美满的追求。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观察和审视大唐帝国兴盛和衰亡。即充满趣味,又意味深长。因此,以"寻访云南大理南诏古国遗迹”为题,分七章,我将带领读者寻访南诏古国重要史迹,穿越这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空间。
【巍宝山山门】
大理巍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南诏(蒙舍诏)的发祥地。巍山古城始建于元代,明洪武时扩建。巍山地区有南诏初期,即蒙舍诏时期建立的祖先祭祀庙,蒙舍诏最早的都城蒙舍城和龙于图城遗迹,有古色古香的巍山古城,和安静清幽的道教名山巍宝山,圆觉寺和玄龙寺。
【巍宝山山景】
巍宝山,从巍山古城开车不到一小时。巍宝山是国内10大道教名山之一。在10大道教名山中,巍宝山殿宇道观最多,依山建有22座清代道观,规模宏大,最具地方民族特色。其中,玉皇阁和长春洞为全国重点文物。长春洞八卦建筑风格,八对藻井镂空龙图,八仙过海镂空浮雕,绝无仅有。巍宝山保存有大量碑文,石刻,壁画,楹联,匾额,雕刻。这里景色优美,彩云环绕,雾气蒸腾,空气清新,游人稀少,苍松翠柏,曲径通幽。登山石道,坡度不高,容易攀爬。
【巍宝山南诏土主庙】
巍宝山南诏土祖庙是南诏国最重要的遗迹之一。巍宝山南诏土主庙由唐玄宗敕封,始建于唐开元2年(公元714年),南诏国第一代王细奴罗孙子盛逻皮时期,主祀细奴逻。唐玄宗应盛逻皮之请,加封细奴逻为巍宝山巡山大土主,为细奴逻塑金身,修大庙。“土主”是彝族原始的祖先崇拜形式,是本民族或本家族的保护神。当地彝族称细奴逻为“巡山老爹”,南诏土祖庙称为巡山殿。
【巍宝山南诏土主庙】
巍山境内有13座南诏土祖庙,多数建于唐代,分别祭祀13代南诏王。此庙创建最早,是南诏土主庙之祖。现在是中华彝族祭祖圣地,每年正月十四到十六日,二月初八等重要节日,全国以及世界各地彝族集聚于此,载歌载舞,杀猪宰羊,寻根祭祖,通宵达旦,半月不息。此习俗延续千年,至今不断。
【土祖庙前广场,大型照壁,立柱,精美雕刻记录彝族历史,神话和图腾】
【进入山门,即祖灵殿】
巡山殿建成后,历代都曾大修。清咸丰,同治年间毁于兵乱,光绪年间再次修复。原有过厅,厢房和大殿组成。1980年后又多次大规模整修,现在的南诏土主庙规模宏大,巍峨壮观,气势不凡。进入山门,即祖灵殿,供奉蒙舍氏历代宗亲祖先神牌位。
【祖灵殿供奉蒙舍氏历代宗亲祖先神牌位】
【浮雕《南诏图传》】
祖灵殿两则照壁,有精美浮雕故事,来自《南诏图传》。《南诏图传》是有关南诏国历史和佛教的重要作品,于公元899年绘制而成。原藏南诏宫廷及清宫廷。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被虏掠至国外,现藏于日本京都有邻馆。
【《南诏图传》】
《南诏图传》分为文字卷和图画卷,分别以文字和图像化形式记载了观音化为梵僧,在南诏国七化众生,传授第一代南诏王细奴罗和第二代南诏王逻盛炎(即“奇王”和“兴中王”)治国文武之道,襄助南诏兵强国盛。美国佛教艺术史家HelenB.Chapin认为《南诏图传.图像卷》是十二世纪或十三世纪摹本,台湾李玉珉认为可能更晚。不过《南诏图传》文字卷和图像卷与文献记录相印证,是研究南诏历史和佛教的重要参考资料。
【大型石雕《南诏雄风》】
【南诏彝王大殿,供奉细奴逻等13位南诏王】
祖灵殿后,沿石阶而上,便是南诏彝王大殿,两侧殿,供奉细奴逻等13位南诏王。殿前有宽阔的广场,焚香的大鼎,殿后青山苍翠,草木繁盛。大殿正中悬挂“南诏彝王大殿”横匾,两侧各有一匾,分别为题写为“雄冠南疆”和“德化方外”。我很喜欢大殿的一幅对联如下:
问南诏五百里河山,寸土皆非,归来福地洞天,不忘昔日耕耘处。
与李唐十三传终始,雄图何在,似此孤云野鹤,获逐当年崖穴心。
【南诏王谱系表】
让我们简要了解南诏王谱系,作为寻访南诏历史遗迹的重要历史背景知识。如果按公元649年,南诏第一代诏王细奴逻建“大蒙国”,称“奇王”计算,蒙氏南诏传13世,历时254年。如按第四世诏王皮逻阁(炎阁早死,无子)统一六诏,738年建立南诏国计算,902年亡国,南诏国享国164年。
【南诏国第一代诏王细奴逻是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617-674年】
据《南诏野史》记载,“细奴逻,又名独逻消,有奇相。唐太宗贞观初年,(即公元630年前后),其父舍龙,又名龙迦独,携奴逻自哀牢山避难至蒙舍川(今巍山),躬耕于巍山”。细奴逻为蒙舍诏的首领,非常有本领,他率领族人,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使部落日益壮大,威震四方。初期,建首府龙于图城。在当时唐王朝加紧对云南各少数民族部落的控制和招抚的大背景下,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位于大理弥渡的白子国(建宁国)国王张乐进求看好细奴逻的本领和蒙舍诏的实力,加之自己又无儿子,便以“白崖祭柱”形式和“天意有属”为理由(后详述),嫁其三公主于细奴逻,将白子国禅让于细奴逻。细奴逻于同年继位,建“大蒙国”,称“奇王”,年三十二岁。随后,细奴逻派遣其子逻盛觐见唐高宗,“尊唐正朔”,获封为巍州刺史。在位26年。
【南诏国母摩黎羌】
细奴逻的母亲摩黎羌,是南诏国“圣母”和始祖。摩黎羌又称为茉莉羌或沙壶。据地方史誌和民间传说,她原为保山哀牢族,私入哀牢王宫盗取玄珠被发现,吞下玄珠,跳入大江逃脱。后生下细奴逻。因细奴逻出生时,紫气灌云,显露王气,遭到朝廷和哀牢王联手追杀,全家避难蒙舍川(即巍山)。巍山玄龙寺是南诏国先祖“圣母”庙。在本文后面会提到。
【细奴逻之妻,白子国三公主】
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的三女儿与细奴逻联连姻,将蒙舍诏的乌蛮部族和大理白子国白蛮部族势力联系起来,夯实了南诏建国的基础。三公主去世后,成为大理白族祭祀的重要人物和大理本主信仰对象。巍山天摩牙寺和大理等地都建有三公主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三,大理民众拜祭三公主,成群结队来到魏山天摩牙寺接三公主回大理过节的传统一直相传至今仍。
【皮逻阁是南诏第四代王(公元679-748年)】
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继位,在位二十年。在唐朝支持下,他兼并了五诏和洱河蛮等少数民族部落,统一六诏,平两爨,击退了吐蕃进入洱海地区的势力。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入唐觐见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正式翻开南诏国历史篇章。公元739年,迁都大理太和城。
【格罗凤是南诏第五代王(公元712-778年)】
唐天宝元年(公元748年)皮逻阁去世,格罗凤继位,袭封云南王,在位30年。格罗凤有着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南诏势力得以扩张,同时也为唐朝所不容,倍受挤压。他被迫联合吐蕃,在“天宝战争”中,三次击败大唐军队,摆脱了唐王朝控制,并获吐蕃册封为“赞普钟南国大诏”(“钟”为“兄弟”之意),号“东帝”。他在权衡形势后,并不愿意与大唐彻底对抗。令收拾大唐阵亡将士尸体,建“大唐天宝将士冢”“祭而葬之”,在太和城立“南诏德化碑”表明“世世奉中国”,叛唐实属不得已。他利用唐朝安禄山叛乱,吐蕃与唐争夺河西,陇右之际,西开寻传,南征步头,东筑拓东城,北御吐蕃,使南诏疆域东至大唐,南至交趾(越南),西至摩揭陀国(印度),北至吐蕃,南诏国到达鼎盛阶段。
【异牟寻是南诏第六代王(公元755-808年)】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格罗凤去世,长子凤伽异已先亡,孙子异牟寻继位,在位28年。同年吐蕃和南诏联合攻成都兵败,吐蕃迁怒于南诏,改封异牟寻为“日东王”,由“兄弟之国”,“东帝”改为臣属关系。异牟寻惧怕吐蕃,迁都至阳苴咩城。吐蕃不仅战争中要南诏作前锋,并征收重税和劳役,双方矛盾尖锐。异牟寻的清平官(即宰相)郑回原为唐四川西卢县令,被俘后受到南诏王重用。乘机劝说异牟寻重新归唐。南诏与唐经过数年的联系商谈,于贞元十年正月(公元794年),双方于洱海之滨的苍山会盟,南诏归附唐朝。同年十月,举行册封仪式,赐异牟寻“贞元册南诏印”,南诏于叛唐40多年后重归于好。
【末代南诏王舜化贞(公元876-902年】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第十二代南诏王隆舜为近臣杨登所杀,儿子舜化贞继位,年21岁。公元902年,舜化贞死,在位五年。权臣郑买嗣杀死舜化贞之子,发动宫廷政变,杀南诏蒙氏800多人。南诏国灭亡。
【武官和文官】
【两侧殿】
【巍宝山外景】
在南诏土主庙,我简述了南诏国历史上几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国王。以后各章均会进一步详述他们的事迹和历史故事。下面快速浏览巍山古城及附近美景。
【巍山古城拱辰楼】
巍山古城以拱辰楼为中心,城内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结构,南北主轴线两侧房屋基本保持明清式样。民风古朴,安静悠闲。拱辰楼是巍山北城楼,建于明洪武年间,高大城墙上有五间重檐歇顶式建筑,城楼南面挂“雄魁六诏”,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登楼四望,整个巍山坝子尽收眼底。拱辰楼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2015年被烧毁,上图为重建后照片。
【巍山古城古街及拱辰楼重修照片】
【星拱楼】
巍山古街一瞥,星拱楼又名文笔楼,位于巍山古城四大街(东街,西街,北街,南街)的交汇点。建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重修。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毁,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重建。城楼作亭阁式,重檐歇山顶。楼底四周设廊,外观秀丽,玲珑剔透。楼上檐北面悬挂“星拱楼”横匾。
【巍山古城内文庙】
【巍山古城博物馆内“太阳宫”】
【巍山古城文化广场,大型照壁】
巍山文化广场大照壁浮雕内容为公元794年,大唐使节袁滋代表唐德宗到大理,册封南诏王异牟寻,赐银巢金印---“贞元册南诏印”。南诏叛唐40余年后与大唐重归与好。
【玄龙寺】
玄龙寺距巍山古城仅15分钟车程。原名玄珠观,蒙化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即公元627-649年,据说由细奴逻所建,供奉其母亲摩黎羌。唐代为南诏蒙氏宗祠。玄珠观所在之山也成为玄珠山。宋元后改为道观。明末毁于火灾,清初修复,因有佛教徒参与,改称玄龙寺,佛道合璧。后又毁于清同治年间火灾,光绪年间复建,但格局已大不同前。平日寺内安静清幽,节假日游人如织。再无处寻觅南诏遗迹。
【圆觉寺及双塔】
从玄龙寺经过幽静的林间曲径,步行15分钟可达圆觉寺。与玄龙寺一起成为“大小寺”,是巍山蒙化十六景之一。圆觉寺为明代蒙化土司左琳之母张恭人所建。左氏土司是彝族,自称为南诏后人。寺前双塔为明成化十四年建筑。圆觉寺是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巍山县佛协·所在地,而玄龙寺却只是县级文保单位,令人匪夷所思。历代名人雅士常到此游历。明代状元,云南名士杨慎曾留有珍贵墨迹,联曰:“一水抱孤城,烟渺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叠阁,雨晴浓淡,依栏人在画图中”。明代乡贤雷应龙在此苦读成名,官至北京督察院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