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彝族先民曾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用古老的彝族文字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文献,从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用绘画、雕刻、服饰、器具、漆器等艺术形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彝族文化提供了载体。从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文献来看,彝族的文字书写和绘画艺术常常在古籍文献中出现,而这些绘画艺术往往都出现在同一时刻、同一场所、同一场景之中。本文仅仅从彝族的石雕艺术涵盖范围、彝族图腾崇拜、彝族石雕绘画艺术去谈彝族图腾崇拜,提出个人对彝族美术的认识,意在抛砖引玉。
一、彝族的石雕艺术涵盖范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在彝族传统绘画艺术中,美术表现的不仅仅是个人智慧的结晶,而且是劳动人民不断在实践和探索中得出的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是群众艺术智慧的沉积,与现代艺术形态大相径庭。在传统的彝族绘画艺术中,石雕艺术就用质朴的手法、简单的线条、民族文化符号及灵巧的表现手法,把所雕刻的事或物通过形象的形体展现,充分体现了彝民族的审美意识。
石雕艺术是彝族绘画艺术的另一种表现,是彝族绘画艺术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化的表现载体,也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的意识产物。在实践生活中,石雕艺术主要用在房屋、院落、墓地、桥梁、祠堂、大型建筑群、公共场所等方面;雕刻内容有龙、虎、葫芦、鹰、鹃、喜鹊、狮子、蝙蝠、怪兽、山羊、奔鹿、松柏、杜鹃花、向日葵、凤、鸡、生日符号、生命树符号等等。石雕艺术多采用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形式,例如:大方奢香公园里的人口文化苑就采用了圆雕、浮雕、透雕结合形式,把彝族的婚嫁礼仪、彝族崇拜的图腾、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传统祭祀、彝族传统节日等内容雕刻其中。在石雕中,雕刻者都要把所雕刻的对象通过彝族常用的火镰纹、如意纹、图腾纹、螺旋纹、几何纹、动物纹、八卦纹、动植物纹等加以修饰。
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彝族人民用绘画艺术的手法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用艺术的造型形象来反映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信仰崇拜。石雕艺术虽然只是彝族民间美术中的冰山一角,但值得深入探索和挖掘,特别是现今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的地方,在民族古建筑群落修建中,绝对少不了石雕艺术的运用。
二、彝族的图腾崇拜
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之一,是产生于原始时期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是氏族社会的产物,它与人的关系是互惠的。在彝族民间美术中,我们可以从竹木石骨、丝麻毛布、金银铜铁等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图案纹饰的演义中看到:原始的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游牧时期、农耕时期、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都能在民族民间美术中窥见,也说明了民族艺术随着民族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在自然界当中,由于人们受文化知识和认知自然能力的限制,对大自然产生了恐惧心理,认为一切都有神灵,而慢慢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
彝族《爨文丛刻·献酒经》中祭祀的神有天、地、日、月、星、风、云、山、水、树、石、岩等自然神。除此外还对植物进行崇拜,如对松柏、草、杜鹃花、竹子的崇拜,甚至把所崇拜植物作为该部族的“尼益”或家支图腾。乃施阿育家支(大方县八堡乡天宝杨氏)把“桫椤树”(彝语称“索纳杰”)作为家支图腾。又具《爨文丛刻》记载:“……娄珠武有十二个儿子,十一个变了,过河去了。”所说“过河”,应该指的是由四川过大渡河,到金沙江两岸的云南境内;既然变,就应该是习不同习俗,树不同标志,也就是崇拜对象不同变成了其他支系。又如《彝族源流·彝人的根本》中记载,武洛撮兄弟12人,有11人过河变了,实际上指的是武洛撮兄弟分支后各自的习俗发生改变和崇拜的图腾不一样,有的崇拜植物,有的崇拜动物,只有武洛撮所崇拜的对象没有变化,因此,才说11人过河变了。
彝族是一个崇拜万物有灵的民族,在史前时期,因劳动生产力低下,导致了人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困惑和依赖,时间久了,就把大自然中产生的各类现象或事物加以神化进行崇拜。在彝族绘画图案中,所采用的羊角纹、欧云图、螺旋纹、火镰纹、八卦纹等都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因此,彝族民间美术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别是在石雕艺术表达上,它们极其注重图案的修饰,手法灵活多样。从图案结构上来看,石雕常常运用图腾纹、螺旋纹、火镰纹、几何纹、动物纹、八卦纹等;从所雕刻的主题内容来看,多涉及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三、彝族的石雕艺术
彝族的绘画美术常常伴随着彝族的生活,特别是在众多的彝族古籍文献中,绘画美术随处可见。这些绘画美术,多以简洁的线条、点画、色调勾画出一幅幅神秘怪异的图像,保留着直观、奇特、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源于自然,所表达的对象为民族生息繁衍的所需之物,或绘画、或刺绣、或镶嵌、或雕刻,汇聚成民族艺术之源,世代传承。
在石雕艺术表现上,多以立体圆雕、浮雕来呈现。圆雕多用在华表、石桌及各类柱石上刻画对象以龙、虎、马、鹿、狮、鸡、鸟、鹰等为主;浮雕则不同于圆雕,浮雕主要运用到房屋建筑的基石、围墙、立柱、石碑、梯台当中。笔者主要以“九层衙门”遗扯发现的石雕及奢香墓石雕为例。
1.九层衙遗址石雕
九层衙门是水西彝族土官制的最高首府,是慕齐齐第27世(即妥阿哲孙)必额莫翁承袭罗甸君长后,为祖创基业,完善土官统治制度,于西晋永嘉年间(307——311)在今天的大方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纪慕夺阁(五指山)下建造的九层衙院。(衙院虽然早圮,但遗址尚存,根据探测计算,建筑面积约7千平方米,依山梯建而上;头层石基高3米,宽40米,进深25米;二层23米,三层21米,第九层9米。《西南彝志》称:“象天九重,法地八层……雕鹰鸡鸟之梁,刻虎豹獐麓之栋。最美的二十四处,金银包椽角,挂十二双金铃。”衙院南侧为饮用水井,北侧山麓为街市,右后山湾处为花圃鱼池。必额慕翁把九层衙建成后,履行了祖创规章,推行了完整而又严密的以血缘为纽带,把族权世袭和宗法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九址九纵”土官制度。宋仁宗庆历初年52世额迭苴启(汉志称为得盖)复建姚州于此。
如今的九层衙遗址,留下了水西彝族先民们的脚印,那里留下的每一粒尘土,无不浸透着彝族先民世代洒下的血汗,每一块残存的瓦当无不记录着水西彝族的发展足迹。笔者曾两次前往九层衙遗址进行考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受。2013年10月,与毕节市民族研究所马昌达教授一起陪同云南楚雄州84岁老人张和东(彝族布部后裔)考察九层衙遗址,看到的是残留的九层衙遗址基石和细碎的瓦当片、上马石、柱处石等。2014年7月,与毕节市民族研究所李兴秀及毕节日报社记者一起再次深入考察,考察时又意外发现一大块青石板上刻画着彝文字,因年代久远,加上风化,已无法连成整句进行释读,但个别彝文字还比较清晰。此外,当地住户的住宅基石、牛圈、猪圈、厕所等基石都来自九层衙遗址保坎基石,下图是笔者在一家房屋保坎上发现的石雕向日葵,图案虽然残缺不齐,但仔细观察发现,该石墩上所雕刻的向日葵形象逼真。从雕刻手法上来看,简单的点和线就勾画出向日葵,没有过多地精雕细琢,向日葵籽则用粗圆且不加修饰的圆点刻画表现,质朴地呈现向日葵的结构特征。雕图虽残缺不齐,但可从雕刻作品上看出其手法娴熟,刀法古朴,造型逼真,结构严谨,构图协调,是我们研究彝族石雕艺术的实图载体。
(九层衙遗址石刻向日葵)
2.奢香墓石雕龙图腾
奢香墓前的虎座台上刻画的龙图腾,可以说是目前彝族龙图腾石雕雕刻中的顶极作品。该基座是从当时文庙遗址挖掘发现后搬移至奢香墓的,具体代年无可考。下图是奢香墓前石雕龙。
(奢香墓前狮座下的石雕龙图腾)
彝族是一个龙虎崇拜的民族,龙崇拜源于母系氏族时期,龙图腾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根据有关古籍记载,贵州西部一带彝区多有龙的图腾崇拜,如《彝族源流》第9卷记载的氏族名称中,有些是以其图腾来命名和做标记的,如“液”氏就是“水”为标志的氏族,“法”氏就是以“岩”为图腾的氏族,“色”氏就是以“树木”为标志的氏族,“鲁”氏就是以“虎”为图腾的氏族,“倮”氏就是以“龙”为图腾的氏族,“舍”氏为以“蛇”为图腾的氏族。
从彝族的典籍文献来看,自然崇拜经过演化,便出现了对具体事物的图腾崇拜,而彝族的图腾源为自然物。在彝族的图腾崇拜中,最重要的图腾是龙、虎、鹤、鹃了。彝族人认为龙、虎是民族的祖先,自己是龙的传人,君长的家支世系是龙种、龙孙。再根据彝文典籍的记载,龙的图腾也相当早,龙的族系里尚有蟒、蛇等爬行动物。在彝文典籍中,专门有一部经书叫《祭龙经》,大方每年都要举行祭水仪式,所用经书就是《祭龙经》;又如彝文典籍《物始纪略》中记载:“哎哺天地里,强锦绘龙形,四龙镇四界……宇宙天上,由黄龙掌管;大地上面,由青龙主管。”《西南彝志》卷七、八(龙的传说)也有同样的叙述,这说明水西彝族以“龙”为图腾。
从该石雕龙图腾来看,工艺大师们用简单的线条、点画勾勒出龙图腾;从雕刻结构上看,整幅雕刻作品构图大小比例协调,线条分布均匀,宛如一笔勾勒而成;从表现手法上看,雕刻者用古朴的刀法雕刻出龙的整体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是现代机器工艺无法与之媲美的典型雕刻艺术作品。
3.奢香墓石雕虎图腾
虎为百兽之王,代表力量和威严,且尚武,是彝族先民原始图腾崇拜的对象。在彝族人民心中,虎神可以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他们把自己、家庭、家族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护佑之下。
下图是奢香墓前石雕虎图腾。在图腾勾勒时,石雕大师们用简单的线条和彝族传统图案符号巧妙地连接起来,线条刚劲有力、虎气十足、栩栩如生,灵动且形象,可称为虎雕刻中的顶级作品,是彝族雕刻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从整幅图的结构来看,比例协调,笔法严谨,刀法古朴,把粗与细、繁与简、巧与拙浑然结合,并淋漓尽致地把虎的形象表现出来。雕刻通过饱满的构图、特殊的透视,使人感到整幅虎的生动形象如一气呵成。在这幅雕刻作品中,无处不蕴含着彝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龙活虎的精神面貌。可以说,该石雕作品已将虎的雕刻技艺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代表着这一时期彝族石雕技术的高峰,巧妙地将虎的灵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彝族石雕作品中堪称一绝。该石雕虎既表现出古朴的虎的原生形象,也彰显出彝族虎虎生威的向上精神,同时更加有力地反映了彝族先民在这一时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观,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笔就构成了虎,但我们却能从简单的几笔中探寻出彝族先民的图腾崇拜痕迹和虎一样的精神,其中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沉积着厚实的民族文化。正如彝族典籍《物始纪略》上记载“地上的老虎威势大,以一只老虎为主”。
(奢香墓前狮子座台下虎石雕)
另在修建奢香墓时曾出土一个石雕虎头,现存于大方县奢香博物馆内。该虎头属蜀汉年间雕刻,造型饱满,形象逼真,圆眼龇牙,有虎的原生形象,单从虎的形状特征看就虎气十足,也让人联想到当时彝族人统治这片地域时的情景,可谓一种手法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刻画风格。该出土石虎与墓前排列的石虎头相比,表现手法、雕刻刀法截然不同,所表现出虎的灵性也不一样。
需要叙述的石雕艺术作品繁多,笔者仅从九层衙、奢香墓石雕来叙述彝族石雕艺术,意在选取其中的典型案例,一是反映水西彝族图腾崇拜的痕迹,二是反映彝族绘画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雕作品在慢慢减少,甚至传统石雕工艺在慢慢消失,被现代手工艺替代。慕俄格古城的恢复重建,虽然采用了大量的石雕作品,但都采用现代机器雕刻,所雕刻出来的作品与传统的石雕技法比较,无论是手法、技法、刀法都无法达到传统工艺雕刻的境界,也正因现代机器雕刻工艺的出现,传统石雕工艺美术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消失。
除此处,古代彝族绘画美术还有岩画、壁画、纸画、木雕、木牌画、器皿漆画等等多种形式的绘画艺术,但都受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发展缓慢。传统绘画艺术以毕摩绘画为主,此外就更多地表现在服装、建筑、刺绣、手工艺品等载体上而存在于民间。本文从石雕向日葵、龙、虎图腾研究彝族绘画艺术,体现自视为“龙虎民族”的水西彝族的图腾崇拜,突出彝族人民的“龙虎精神”意识。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彝族石雕艺术不常见,应用范围有一定区域,但可透过石雕艺术,窥见彝族图腾崇拜痕迹。
原载: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毕节民族研究(四)》2017-12-01;文字来源:云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