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撒尼人“解谜”情歌调查记: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调研小组开展“解谜”情歌调查研究
作者 ​黄鑫戎 毕龙英 2021-03-24
原出处:圭山谣

“解谜”(彝族撒尼语音译,意为情歌)是从撒尼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孕育出来的。彝族撒尼人的婚恋都离不开音乐,而情歌正是姑娘小伙们在私密场合互相诉说心声的途径。年轻人通过唱情歌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对异性的爱慕之心,并试探对方的心意。
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字在西南官话中的读音和彝族撒尼语中“树枝”的读音相同,本意为树枝的枝丫,“谜”意为调子。唱“解谜”时,就像大树上生出的枝丫一样,以一个较为固定的调子为基础,乐句简短,每个乐句都是高起低落,总体呈下行旋律,中间反复跳进转折,显得忧伤,婉转,似哭泣,似诉说。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奏乐器有竹笛、竹口弦、大三弦、小三弦、三胡、月琴和树叶等。竹笛、三弦、三胡一般为男性主要使用的乐器,月琴、口弦则多为女性所用。演唱歌词内容为男女主人公的心之所想,歌词没有固定的句式,大多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即兴创作。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撒尼人的恋爱领域是不能与祭祀、待客等大宗活动放在一个层面上来谈论的。在传统的撒尼恋爱观中,男女青年十分忌讳在长辈面前嬉闹逗乐,不允许成双成对地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不能与自己的异性长辈和异性亲、堂兄弟姐妹谈论婚姻恋爱。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不准在公共场合或有不同辈份的人在场的场合之中进行,否则将会被人们唾弃。因而撒尼年轻人的恋爱只能在一些特殊场合进行,如:上圭山寺(三月三)、赶大街(过年的集市)、赶摔跤场,或到专门为年轻人谈情说爱、娱乐而设立的“公房”,即“绕本”(伙子房)和“按曼本”(姑娘房)中进行(一般情况都是小伙子结队到“按曼本”里,姑娘很少去到“绕本”里)。婚恋场合的音乐通常带有委婉、忧伤的色彩,在“解谜”中,男方一般会把女方描绘得美丽、勤劳、善良、聪明、能干,而把自己说得愚笨、贫寒、不成器,以真诚打动对方,借忧愁悲伤的歌词诉说自己的“苦衷”,以期求得对方的“同情”,这也是撒尼情歌的重要表现形式。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image.png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公房”逐渐消失,“解谜”逐渐失去了其功能性意义,也渐渐退出了撒尼人民的生活。“解谜”情歌内容丰富,对研究撒尼民俗、音乐、文学有着重要意义。对此,中央民族大学2018级和2019级共四位同学组成调研小组,在中央民族大学黄建明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前往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石林镇、长湖镇及圭山镇进行专项调研。采访了虎志兰、毕凤林、张玉英、王玉芳、金玉明等多位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调研小组拍摄记录了“解谜”情歌的演唱视频,用国际音标记录了其中的歌词,同时完成了对歌词内容的翻译工作。从民间口头文学和音乐两个角度开展研究,目前已经完成初期工作。希望此次调查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解谜”情歌,共同助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行文将至,在此感谢在调研过程中给予我们帮助的各位老师、政府工作人员和同学们!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c3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黄鑫戎,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19级本科生;毕龙英,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19级本科生。
原载:圭山谣微信公众号
原媒体:推荐:虎双龙;文章审核:毕舒颖;图文编辑:毕李燕
图片来源:快手、尼咪文化视觉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