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春梅:让彝族打歌在传承中留住浓浓乡愁
作者 巍山县妇联 2020-07-31
原出处:巍山县妇联

作为巍山文化届的名人,我与茶春梅曾有过数面之缘,巍山的各种旅游节庆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都有她活跃的身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2006年的巍山宾馆,她和她的姐妹手捧群众献上的鲜花,在我的镜头里笑成了一朵朵灿烂的映山红,那一天,她刚参加完“首届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从首都北京载誉归来。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14年。近日,因为要拍一个关于非遗传承的电视专题片,我和巍山摄影家韩勇林再次去采访她。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11.jpg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深山峡谷,彝乡小寨。青云,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美丽的地方。2020年6月6日,我们在弯弯曲曲的乡村水泥路上驱车两个多小时,走进大山深处青云,走进核桃树掩映下的茶春梅的家,再次去寻访她与彝族打歌50多年的不解之缘。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22.jpg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她是老百姓的“开心果”,只要有她的地方,就有欢笑——她组织的打歌是村民们业余文化生活的重头戏。有她的地方,就有歌声,从小山村到县城,从州市到首都,从国内到国外,都有过她打歌的身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彝族打歌的代表性传承人茶春梅,在彝族打歌的传承中,她留住的是一辈辈人的欢乐和浓浓的乡愁。茶春梅的老家在巍山县马鞍山乡青云村委会后面小山包上,当我们走进那个熟悉的农家院,一位穿着彝族服饰的中年农村妇女,正对着我们微笑,她就是茶春梅。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33.jpg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青云打歌有三件‘宝’——大刀、芦笙和笛子。打歌时要有一人舞关刀或棍。请歌头和歌手们上席,宴间歌手们用唱调子来商定如何为主人打好这场歌。歌头商定后,主人才去点燃篝火,歌头领先进入歌场,并用芦笙发出呼唤声后,打歌才能开始。”说到打歌,现年60岁的彝族妇女茶春梅如数家珍。青云村是彝族聚居区,打歌历史悠久,是当地彝家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相对闭塞,这里保持了民族民间传统歌、舞、乐三者结合的民族艺术完美形式。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png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样传统文化浓厚的环境里,茶春梅跟着小伙伴一起唱山调、打歌。因小时生于偏远山区,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再加上家中有兄弟姐妹7人,家庭极为拮据,“那时一块五的学费都要东拼西凑。”茶春梅说,她从未到学校接受过专业的歌舞教育,至今认识的汉字也不多,打歌唱调完全是口传心授,靠自己的记忆学习。遇到不会唱的调子,不会转的脚法,问村里的长辈或姐妹总能学到一些,人教了全都记在心里,然后自己也想新调子,自己也爱跳,就这样自自然然地会了。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555.jpg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歌全凭着自己的爱好,对于后来打歌‘打’到到国外去,想都没想到过。”茶春梅说。上小学时,茶春梅代表马鞍山地区参加县级文艺汇演,后来又多次代表巍山县和大理州参加省、州民间文艺汇演。中学毕业后,茶春梅回了家,农闲之时,她没有忘记打歌,经常向村里的一些老艺人请教打歌的要领,技艺日渐精进,成长为一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打歌能手。在认真组织青云打歌的同时,她还虚心学习其他地区的民族歌舞,对前来求教的姑娘、小伙们悉心指导。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腔痴情化奇葩。作为民间打歌能手,茶春梅参加过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民族艺术节,并在1987年,随中国代表队参加了第五届东南亚国际民间艺术节,先后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公演;2002年,茶春梅被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艺人”;2006年,她带队赴京参加“首届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2013年年初,云南师范大学专门请茶春梅为艺术系的学生教授原汁原味的彝族打歌,茶春梅的“彝族打歌”走进了大学。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666.jpg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巍山彝族打歌传承人后,心里很高兴,只要不要让我们民族的东西被忘记掉,愿意学的,我就愿意教,不仅教,还要给他们讲我们彝族的历史。”茶春梅说。青云小学校长茶国忠告诉记者,茶春梅如今还是青云小学编外打歌教师,经常到学校里教师生们打歌唱调,如今除在大课间开展打歌外,学校还成立了36人的打歌表演队,经常参加县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学校也因此被相关部门命名为“彝族打歌”传承点,“如今在节假日,各村各寨的打歌场上,都能见到孩子们欢快的身影。”茶国忠说。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777.jpg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装修房屋、收集民间工艺品、布置展室……这几天,茶春梅正忙着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新建彝族打歌传习所的建设。“以后搞打歌培训和传承的条件就更好了。”茶春梅说。如今的青云村,已有4支农村业余打歌队,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12名,他们都和茶春梅一样,秉承“传道授业”的理念,让巍山彝族打歌,薪火相传。mgp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肖敏 编辑: 肖敏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