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网讯)“三岔河彝族竖秋文化节、大姚纳苏民族刺绣传统手工技艺、湾碧火草筒裙制作技艺、大姚昙华四弦胡制作技艺……”2018年底,大姚县公布的第五批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杨绍明、陆兆香等5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传承人,不仅有了“身份证”,也为其编织了一张“保护网”。大姚县山川秀丽,人文风情浓郁,是彝族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的交汇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姚县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项目调查培训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线索筛选、信息采集、组织一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员现场提问讨论、观看普查录像片、实地考察非遗保护项目等,累计举办县、乡两级培训班10期,培训业务骨干200多人次,建立了一支培训有素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队伍,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项目、人员等信息做到了不遗漏,情况明,底子清。
在抓普查的同时,大姚县注重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坚持不懈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非遗保护宣传活动。拍摄制作了“国家级彝剧项目传承人李茂荣”等非物质和遗产的影像资料。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风采摄影展、大姚县民间服饰艺术精品展、大姚县文物图片艺术展、大姚县风光风情图片展、三台乡民俗风情图片展·昙华乡民俗风情图片展文化系列活动、大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龙街乡民间手工艺刺绣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四月八太子会”讲座等,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2018年,大姚县又投资拍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剧”微电影,用原生态汉语彝腔,以彝语方言故事片形式,告诉全世界彝剧诞生于大姚。编辑出版了《大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提供各类照片、撰写各类文章提供各单位使用。完成了省级传承人杞学亮唢呐录音抢救四十首传统调的保护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永久的电子声像资料,为传承、保护“非遗”织起了“保护网”,筑起了“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