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凉山彝族姓氏文化——以乐山市峨边县,马边县为例
作者 ​黄兰 2021-04-27
原出处:​《神州·下旬刊》2018年9期

​摘要:姓氏是人类文化进程中标志的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四川省乐山市的马边县和峨边县是彝族聚居地区之一,这一聚居地的彝族,多是从大凉山搬迁过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部分彝族姓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马边县、峨边县的彝族姓氏概况,当地部分彝族姓氏的来源以及部分姓氏变迁。
关键词:小凉山彝族;姓氏概况;来源;变迁

image.png

背峰山下的峨边县城(王永春摄)

姓氏是人类文化进程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而姓氏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和氏在先秦时期代表的意义各不同。《说文解字》中解释:“姓,姓者,人所生也”,由此可见,姓字从女从生,其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说明同姓的人是同一位女性祖先的后裔,所以姓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志。而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分支,是由于人口增多,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发生的分解,是地位身份的象征,主要指代的是父系社会。而到秦汉时期,姓与氏才逐渐合而为一。由此可以看出,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研究姓氏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能对部分即将消失的姓氏进行保护。这有利于同一宗族的人对祖辈根基的认同,促进同宗族人的团结,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姓氏形成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其起源时间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而且彝族的社会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姓氏在制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别婚姻、别等级”的重要依据。但在解放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彝族的奴隶取得解放,出现了一些新的姓氏,有的家支的姓氏也因各种因素而发生了改变。2018年,笔者率队赴四川乐山周边的马边县和峨边县等地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初步了解乐山马边县和峨边县等地的部分彝族人民的姓氏起源,以及加之姓氏而发生改变的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彝族文化提供一些参考。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马边县和峨边县彝族姓氏的概况

彝族是一个内部等级森严的民族,等级分类有黑彝、白彝、红彝以及安家奴隶或锅庄奴隶等。在峨边县和马边县,主要分布的是黑彝和白彝。虽分有黑彝和白彝,实则是一家。传说黑彝家的祖先因为误娶了丫鬟为妻,为了不影响其社会地位,便将丫鬟所生之子贬为白彝。其次,峨边县与马边县的彝族人民都是古侯、曲烈的后裔,是从大凉山迁居而来。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马边县黑彝和白彝概况

彝族不论黑彝还是白彝,其家族都是以家支相称,彝族语译为“此威”。家支是“家”和“支”的总称,“家”下分若干“支”,“支”下有“房”。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黑彝家支及分布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县的黑彝家支有同属于古侯系的乌抛家、恩扎家、水普家和阿紫家和同属于曲烈系的水洛家。具体概况如表1: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白彝家支概况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彝家支又称吉伙家支。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吉伙家支遍及县境内。例如:木古惹古、俄木惹古、鲁旗惹古、吉立惹黑、吉克惹石、伙俄惹石、黑波惹石、俄其曲别、啥马曲别、阿侯底惹等等。以木古惹古家支为例。木古惹古是彝族祖先古侯的后代,来自云南昭通昭阳区滋滋普乌阿普笃慕来到凉山的子孙。木古惹古共育有九代:(见表2)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的家支中,当一个家支经过数代发展壮大后,可选择自成一支而独立出去,独立出去的家支的姓以当家人的名来定。木古惹古家支的长子紫曲这一支分支四次:(见表3)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中三子克惹家支中的三子克惹吉俄后又两次分支,以父亲的名“吉俄”为姓,第一次为吉俄惹夫,第二次为吉俄甲巴。从这里不难看出,当一个家支独立出去后,其姓则是来自于名。与此一样的还有木古惹古的第四子莫恩家支,莫恩家支共育有七子,其中第五子莫恩布萨指木古布萨独立出去后,以名“布萨”为姓,后育有五子:(见表4)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县的另一大家支央古书布。央古书布家支是彝族沙玛土司后裔的统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为彝族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彝族地区流传这樣一句话,天上的鸟儿多,地上的央古书布后裔多。央古书布是一个大家族,因此家族分支后有许多姓氏,比如:沙玛曲比、沙玛俄比、沙玛诺布、吉则、吉觉、吉嘎、菩提、哦史、吉木等有28种姓氏,而且这些姓氏都是直接由人的名字转变而来。央古书布由于误娶了下等级妻子,为了自己的尊严和社会言论,就将其后裔贬为曲伙,即就是所说的白彝。但毕竟是自己的后代,也有血缘关系,央古书布为了让后人不受委屈,就让后人从事毕摩工作。现在许多央古书布的后裔依旧从事毕摩一职,祖辈的的姓由名转化而来,后辈取名时则多与毕摩有很大关系。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峨边彝族概况

峨边彝族是一个整体的民族,但其中也分为不同的家支。在峨边,家支的彝族语叫“此威”,意为同祖先的弟兄,即是父系血缘集团。现居峨边的彝族主要有十三支。黑彝家支主要有甘家、海格家、水落家、乌抛家、马家、底底家、阿陆家等七个家支。白彝家支主要有穷木、鲁子、列克、曲别等十多个家支。峨边彝族也是从大凉山迁来,以黑彝甘家为例。甘家的祖先是普铁,是古侯系传到第三十二代分出来的一支。普铁传到十六代至娘俄,娘俄生二子,一子为毕日,这是梅格家的始祖,另一子是顶本,是甘家的正宗。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老人中还流传这样两段史话:甘家最早原居住在甘洛,后逐渐从甘洛搬迁到美姑一带。有一年秋,几个猎人从美姑越过垭口进入勒乌一带,即就是今天的峨边县勒乌乡打猎。看到一禾秆上结满了粟子,一只鹰站在上面啄食。等鹰飞走后,猎人摘下剩下的粟子,就地撒播。第二年,这几个猎人又来到勒乌,看到去年播下的种子结满了粟子,他们掌握了勒乌能种庄稼的依据,于是决定迁居。从此,甘家就在峨边定居下来,并逐渐发展到西河。另一个传说是:甘家未进入峨边以前,就有彝族在西河居住,他们能开垦水田、种植水稻,被称为布谷家。后来由于疾病的传播,人口几乎死绝,甘家称这里为“斯合”,意为不吉利的地方,后来就一直称作斯合,汉族成为西河。不管是第一种传说还是后一种传说,不可否认的是甘家经过不断发展,家族不断壮大,一些家支就独立出去,现在已经发展到金岩、大堡、杨村、白杨、新林、杨河等地。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家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独立出去,但并不是意味着从此就斩断联系。彝族习惯法中的婚姻法规定:“除非已出六代以外,亲戚不能结婚。”也就是说彝族相隔七代以后经举行一定仪式就可以开亲,开亲之后的两家就可以结为亲家。虽然相隔许多代人,但他们都认同自己是古侯系的子孙,所以在大、小凉山两边都有空的时候,有的家支会举行家族大聚会,进行交流近期情况,促进各个家支的相互了解。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部分彝族姓氏的来源

上文对马边县和峨边县的彝族姓氏进行了是整体介绍。但在实地调研中,有的彝族家族的姓氏与家族传说和图腾有关,有的则以家族世代相传的职业或某一特点有联系。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图腾成为家支姓氏

图腾是原始民族在大自然崇拜的基础上产生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作用。彝族是一个有图腾崇拜的民族,每个家支都有自己的图腾,它是整个家支美好、崇高的象征,是一个家支的精神信仰。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乐山的峨边县,白杨乡月河村一组的彝族居民普遍相信姓氏起源的这一传说:在天地初形的时候,世界充满了灾难,而只有一片遥望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那座小岛才是最安全的地儿。当时所有的人们都只能岸边,远远的望着那座岛,要想过去只能乘船。而海上只有一艘船,在这艘船的主人姓“司杜”,他可以护送岸边的人去那个小岛,但过河的条件却是要承认“司杜”家族是他们的主人,过去之后甘愿做“司杜”家族的奴隶。为了去最安全的地方。有些人就卑躬屈膝,承认“司杜”是主人。而另外一部分人,则不愿甘为奴隶,所以不接受“司杜”家的护送。但也为了去到最安全的小岛上,他们想尽办法,最后在各种动物或工具的帮助下,渡过海去。为了感谢那些事物帮他们渡过海,就将那些事物作为他们的图腾。所以后来的图腾各不相同,虫鱼鸟兽各种工具都有。如“简马”家族据说是由雄鹰载过河去,就将雄鹰作为图腾,“本史”家族是有由山羊渡过河,就将山羊作为图腾等。而有的家支干脆也由那些图腾作为他们的姓氏。例如:依靠磨盘渡过海去的家支将磨盘作为图腾,磨盘翻译为“恰尔”,就将其作为姓氏。依靠公牛渡过海去的,将公牛作为图腾,翻译过来的“勒布”作为姓氏。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职业或某种特点成为姓氏

自古以来,有一手好技艺,就能安身立命,在彝族也是如此。在古时候,彝族中若是一个人有一手技术,会受很多人的重视,有的人就会用这一手艺来称呼某人,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家支的姓氏,因此就有了以职业为姓的来源。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以职业为姓。在彝族,有的家支是姓是根据祖辈的工作而定的。这些手工艺人和工匠因为一技之长在身,到处受人尊敬,而以此自诩,久而久之所操的职业便成为其代名词,后来逐渐演化为姓氏。例如“阿鲁”家支。其祖辈的职业是为贵族制定服装,专门制定有“龙”形图案的服装,因此“龙”图案对整个家支来说有着特殊意义,但其又不是龍姓家族,因此为了纪念其祖辈的功劳及意义,就取与龙字的近音字------鲁作为其家支的姓。但因为彝族家支的姓是双姓,故取语气字“阿”,组成为“阿鲁”,并将阿鲁定为后代子孙的姓。同时将“龙”作为整个家支的图腾。与此类似的还有“比者”,这个姓氏意味着教诲者,因为其祖辈的工作是毕摩,所以后辈取其工作性质为家族的姓“比者”。另外还有“恰尔”意味磨盘,也是因其祖辈是制造磨盘之类工具的能工巧匠,所以后代便也以其作为家支的姓。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以某种特点为姓。有的彝族家支本身有很多特点,而周边的人就习惯用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来称呼,久而久之这一特点就成为了这个家支的姓氏。比如苏呷,其本意是富有、富裕之人,由于这些富裕人家有一定的财产,有的人便隐去其真名实姓,称呼为苏呷,后来就成为了姓氏。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部分彝族姓氏的改变

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根,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在历史发展中,有的家族的姓氏会发生变化。比如在汉族中被抱养出去的孩子,他和他的子孙的姓氏,都只会随抱养的那户人家。而在彝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因为某些因素导致家族的姓氏会发生改变。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被本源家支认领而改回原姓

白杨乡瓦洛村的牟丛达惹改为邛莫达惹。牟丛达惹家支只是牟丛这个家支里的一个小的分支。改姓是因为邛莫达惹及其先辈都是牟丛家支的仆人,为牟丛服务,便随主人的姓。直到解放之后,由邛莫达为了扩大家支便将牟丛达惹这一支认领回归,改为邛莫达惹。与此类似的还有月河三组的“尼黑黑尔”一支改为“沙库黑尔”。也是因为沙库家支为寻找同族成员,扩大家支,便寻根问祖,找到“尼黑黑尔”一支原为“沙库”的一个分支,由于历史因素成为“尼黑”一支的附庸。为此,“沙库”和“尼黑”的德古老人聚在一起,由“沙库”出面,付出一定的钱财,“沙库”将“尼黑黑尔”一支收回,改为“沙库黑尔”。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因打猎中的事而改姓。

峨边县的尔惹家支原本也不姓尔惹,其家支改姓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件。因为有一位黑彝和尔惹家支的祖先有一次在外面一起放羊,然后黑彝就想用一只羊来招待尔惹家支的祖先,还没杀羊,尔惹祖先就拿着他的箭去打鸟,同行的还有一位他的兄弟,由于尔惹祖先打鸟特别厉害,他的一只箭就可以同时射下两只鸟,一连射出了三只箭,就已经射下了6只鸟,于是他就转过头对他的兄弟说,“我要么不射,一射就是特别厉害”(厉害的彝语为“尔”),他兄弟听到这句话,也由衷的佩服他,就笑嘻嘻的说到,“那既然这样,你以后就姓“尔惹”吧”,尔惹祖先一听,觉得挺对的,于是就在黑彝的见证下,将姓氏改为尔惹。自此之后,整个家支的姓就改变了。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因姓氏遭皇帝忌讳而改姓。

有一个家支的姓,现在姓卢,但他们的祖先不是这个姓。还在封建时期,皇帝是真龙天子。而祖先的姓的音近nong或long,当时皇帝看到这个姓与龙相像,皇帝非常忌讳,就下令让他们改姓,于是祖先就随便取了一个跟原来的姓发音相似的姓-----卢,此后整个家支的姓就改变了。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因为历史事件而改姓。

峨边彝族自治县基按乡的阿红家支。其祖籍地是大凉山一带。其祖辈是阿红家支的仆人,也随主人的姓。但因为主人没能给仆人足够的食物,他难忍饥饿便将主人家的牛杀了。彝族的习惯法对仆人是很严厉的,所以为了逃避主人家的惩罚,就搬迁到小凉山并且定居。由于祖辈因长期做工有一定积蓄,为了隐姓埋名,不被找到,就将姓氏改为当地有势力的曲比家支的姓,但实际上是自立门户与曲比家互不影响。后来经过解放,改回了自己原主人家的姓氏,姓阿红。由于之前是仆人,所以没有家支图腾。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因为利益关系而改姓。

吉特达曲改为惹古瓦尔。惹古瓦尔本是吉特家支的一部分,后来因为利益、等级关系和私心等各方面的考虑,从吉特家支分割出来成为惹古瓦尔家支的一部分(调研时,老人未具体说明缘由)。这一现象在云南的“农场彝人”中也出现过,阿布为了利益等各方面考虑多次改姓。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结语

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根,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其姓氏中更是储藏了许多文化信息,峨边县与马边县的彝族姓氏与其他彝族姓氏研究的成果,虽有共同点,但也存在地域差异。这些家族的姓氏來源、变迁,要完整的收集整理,难度还很大,因此完成所有收集并不容易。本文只是粗略地介绍两个县的彝族姓氏概况,并对部分彝族姓氏起源、变迁略加论述,存在的谬误与不足之处,还望广博的学者和专家指正和补充。Hs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乌尼乌且.彝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 易谋远.彝族史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 袁亚愚.当代凉山彝族的社会和家庭[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4] 孟慧英.彝族毕摩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5] 胡庆均.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 马尔子.凉山民族研究3[M].民族出版社,2013.
[7] 陈燕英.毕节彝族发展历史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8] 乐山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辑编.乐山文史选集,第四辑.
[9] 嘉姆日通.云南小凉山“农场彝人”的姓氏选择[J].民族研究,2010.
[10] 陈文汉 李宗放.凉山彝族的姓氏与取名述略[J].民族文化,2014

原载:《神州·下旬刊》2018年9期。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凉山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