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僰侯国是彝族建立的吗?僰人是今天的彝族人吗?被称为“世界之最”和“巴蜀一绝”的中国西南千年悬棺之谜是彝族先祖留下的古文化灿烂文明遗存?僰人至今在中国史学界眼里依然还是个不解之谜。“僰人不知何处去”,僰人与其后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之久,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从东汉西晋到唐宋元明都有过僰人的记载。僰人留下了“上古遗存,天下奇迹”的千古之谜——“僰人悬棺”以及“僰侯国”。僰人悬棺,它可称为旷世奇异之作。大约周朝时期,勤耕善种的僰人族民在长江上游流域一带建立起了第一个僰人王国——古僰侯国,就像印第安玛雅人消失在自己的辉煌之中一样,僰人也把一个千古之谜留在了一座座悬崖之上。“生以山居,死当山葬”的古僰侯国的后裔至今在哪里?
考察队员近距离观察悬棺。
“僰人不知何出去,惟见悬棺留崖陬”,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不时会发现一些至今依然无法解谜的悬棺或是悬棺遗址高挂山崖。
一、古代有僰侯国吗?
据史书记载,殷末,周武王伐纣,僰人参加了河南孟津大会,誓师牧野,以因“会飞”之战术和作战“勇猛”而帮助过周朝灭掉殷朝有功,被封为“僰侯国”。
周武王伐纣,托塔天王李靖和儿子们帮助周武王夺天下,率领的兵将全是英勇善战的僰族青年。周武王灭了纣王之后,论功行赏,将僰族青年将军哈段藤(又叫阿大王、阿达突),晋封为僰侯,赐地3000里于川南,哈段藤就在川南的长江之头建立起了古僰侯国。
“哈段”、“阿大”、“阿达”都是同音别写。“哈段藤”和“阿达突”是什么意思呢?都是古夷(彝)语,是同音汉语另写。至今,凉山的僰侯嫡系后裔家族还流传着一句话,就是“依盘丛阿觉,丛者阿达突”,直译为“吾之上再没有其他人,猛虎一样吃人凶猛的族人”。引申义是,“至高无上之家,打仗像猛虎而英勇无敌的能够征服千里沃野的人家”。这个与史书上记载的“僰人骠悍骁勇,多为历代王朝统治者不容”相吻合。
僰人悬棺。
二、古僰侯国在哪里?
《通典·州郡典六》记载说,“南溪,故僰侯国”;《史记·西南夷列转正义》说:“今益州南戎,北临大江,古僰国。”《汉书·地理志》载:“犍为郡僰道,应劭注‘故僰侯国也’。”《元和郡县志:“禹贡梁州之域,古僰侯国也。”
宜宾古为僰侯国国都,以珙县、叙永、兴业为中心,汉置僰道县,僰人生活在川滇交界处,他们曾在这里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古僰侯国的疆域领地范围还比较广:现在的四川南部,云南的东北部,贵州的西北部一带。
三、“僰”和“僰侯”是什么意思?
史书上很多学者说,僰人曾多次被征讨,加之栖身于荆棘丛林,虎豹出没之地,历经艰辛,开拓荒野,建造家园,被誉为披荆斩棘的人。“僰”,即人字上加“棘”字。其实这个说法完全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解释。
“僰”与“僰侯”系古彝语。“僰侯”一词最早来自于一个典故,后来成了人名,之后人名变地名,再后来变国名,最后来变国名于祖先名,其后人为了纪念僰侯国和僰侯国的国君之名,凉山彝族中的僰侯嫡系后裔至今依然称姓为“博火”或“博合”,即“僰侯”。“僰”是彝语指“光亮”、“明亮之光”、“不明神光”之意;“侯”是指祭奠、供奉、祈祷的意思。“僰侯”,就是“祭奠或供奉不明神光”。凉山彝语“博火”或“博合”与汉书上的“僰侯”之读音至今相差不大。
云南昭通感信县瓦石乡悬棺。
四、僰人突然间销声匿迹了吗?
僰人的记载,屡见于明朝万历年前的史书中,不过有关僰人的记载有说“神秘地消失了”。但是,你应该质疑一个问题: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民族,而且还有过自己国家的民族,怎么能够说消失就消失了呢?这个当然也就一直成了千古不解之谜。
有学者说,僰人自春秋以后,或向滇西迁徙,或已经与汉民族融合,过早地结束了作为单一民族存在的历史。还有学者说,僰人因惨遭异族杀戮而灭绝。僰人,一个曾经把历史沉淀在峭壁上的民族,一个在华夏边陲开疆拓土几千年,会突然间销声匿迹吗?僰人是一支坚强不屈,力求灵魂超脱于世,求的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旷达之民族。僰人灵魂今在何方?在今大凉山彝区。僰人后代不仅在大凉山,而且僰侯国国王的嫡系后裔至今也在大凉山,而且他们地地道道都是凉山古老的正宗彝族。
五、凉山彝族对僰侯国王的传说
僰人,其实由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地地道道是彝族的一支。据今生活在大凉山的僰侯嫡系后裔相传,他们的祖先居住在四川宜宾一个彝族地名叫“羿子玛尼波”的一座高山下。“僰侯”的那个典故是这样的:
相传在一个悬岩上,僰侯一世小时候经常在远处看见一团来源不明的亮光(后来被僰人或其他民族称其为“神灯”或“龙光”,宜宾市至今有龙光寺庙留存)。他就把那个看见过的亮光之事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和兄妹,也如实地告诉了众人。可是自己的父母和群众都在夜间去探看那亮光时,这亮光也就那么奇怪,经常没有出现。
这之后大家都不相信了小僰侯的话。有一天晚上,小僰侯照例去看那不明亮光。可是,他刚刚走到,就看见眼前高高的悬岩上,那亮光又出现了。于是,无论别人相信与不相信,小僰侯每天都去祭祀、供奉这奇异的亮光。所以大家都称他“博合”即“僰侯”。“博合”与“僰侯”都是一个意思,是古彝语另写而已。根据传说,那神秘亮光像动物的腰肾一样大小,形状也一样,是个球体。
这个光球也很神奇,后来一直跟随着小僰侯长大成人。根据彝族民间传说,这个光球经常在夜间的那座悬岩上闪亮。僰侯一世趁没人的时候就到山下去观望。
这个举动后来被其6个小弟发现了。有一天,他的弟弟们也悄悄地跟随而去。不料他们都第一次同时看见了那神秘亮光。僰侯共有7个兄弟。这7个兄弟都因看见了那明亮光球,所以都学哥哥僰侯一样去祭祀、去供奉。知道这个神秘光球之后,还有僰侯的伯叔家的两个儿子也跑来供奉。
老二给那光球供奉的是千层荞饼;老三供奉的是猪头;老四供奉的是一只高飞的雕鹰;老五供奉的是一条大鱼(另有彝文版本记载说,老五从高山上专门采摘最干净的松叶来祭祀,表示与光和睦相处,古彝文中“鱼”和“松”的字形很近,可能是后人抄写时有误);老六供奉的是一匹青蓝色的骏马(也有说供奉的是一罐蔚蓝色的泥土,语意蓝天黄土吉祥,这支后裔已经绝嗣);老七供奉的是一只大金龟。还有僰侯的伯叔家的两个儿子,一个供奉的是虎头和虎皮;另外一个供奉的是一只大绵羊。
僰侯长大后,把那个光球引进了自己的家。最为神奇的是,他家也就跟随这明亮光球开始慢慢地富有了起来。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人家。家族也越来越庞大起来,其家族势力也越来越雄厚。这个时候的僰侯呢,已经逐渐成为族长,并且已经成为一方首领。再后来,僰侯在自己的居地建立(或被封)了国家——僰侯国,成为一代皇室君主。这个故事与流传在宜宾一带并且已被改编成电影和动画片的《哪吒闹海》很近似。
六、僰人遭到明朝廷军灭绝性围剿
话说在后来的日子里,僰侯国王手中的那神秘光球,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并且也传至地方朝廷官员的耳朵里。僰侯老了,但是僰侯膝下有三个儿子——僰侯羿子、僰侯火指、僰侯博哈。正当僰侯国王准备立长子“僰侯羿子”为自己继承人在隆重举行登基仪式的时候,朝廷官兵突然追杀了进来,要僰侯国王交出那“神灯”。
僰侯国王尽力反抗,誓死保护光球。后来朝廷官兵杀死了僰侯国王,抢走了国宝,掠走了财富,烧毁了城墙,灭杀了许许多多僰侯国的部落酋长以及民众。僰侯皇后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在那盏神灯的指引下,悄悄地从后宫里死里逃生。
在腥风血雨中,僰侯国的军臣们,连夜把僰侯的三个儿子悄悄地带进了原始森林里。后来就逃到现今的大凉山躲藏。明朝军队的追兵一直追杀了过来,后来追至一座原始森林的山下,追兵没能抓到僰侯的三个儿子,就回奏说,僰道陡险,山特别凉,不能再前往追捕,追兵就这样退回。据说“凉山”一词,就此而来。
七、组成千人敢死队抵抗军
僰人在历史上是个英勇善战的群体。三国时代,诸葛亮南征“南蛮”(彝族别称)时,据说其他民族都先后被征服了,但对僰人无计可施:他们熟悉地形,善于在山林里奔跑,行走如飞,常来蜀军中放火攻营,扰乱军心。诸葛亮捉不到僰人,僰人又不投降蜀军,搞得军中人心惶惶。有传说,诸葛亮曾与诸将商议军情是说:“僰人本领高强,没有人能打败他们。”
明朝时候,据载,四川命官汪浩诱杀了僰人270个寨主,点燃了积怨已久的导火线,僰人在反亦死,不反亦亡的两难境地下揭竿而起,并组成一支千人“敢死队”反攻朝廷军。这支僰侯军队彝语叫“笃扎”或“都掌”,意思是“千人抵抗侦察兵”。根据历史记载,公元1573年遭到以张居正、曾省吾等封建地主官僚实力派的血腥屠杀。
八、悬棺是彝族的丧葬习俗吗?
悬棺,至今被称为一个“消亡民族”的历史见证,一部被历史的风霜冻僵了的民族文化史。古悬棺之葬俗已经湮灭了吗?关于僰人悬棺,有关学者只说是,“我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丧葬习俗”。
其实悬棺是彝族中的僰侯(博合)支留下的丧葬习俗。这个习俗当然源自于那悬崖上的光球故事。表示或者寄托子孙兴旺发达更显贵,至今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中,一旦老人去世等待火化之后,依然把骨灰放置于高山崖洞里保存,一来人兽不可侵犯之灵,二来活者不能去玷污死者之亡灵。同时,寄语后人吉祥或不停生长繁衍的含义。从考古发掘悬棺来看,里面有铜质的剑、刀、棉麻、丝织品。这些都是古代彝族视为招牌和珍品的宝物。
彝族人在古代或者现代都认为,佩戴刀剑是英雄、是好汉;尤其是铜质的剑与刀,是天雷都害怕的武器,彝族史书中唯有英雄之神——支格阿龙佩戴铜质的器物方能降妖除魔、征服鬼怪于人间。棉麻、丝织品是古代彝族贵族或者部落酋长才能享受得到的服饰。彝族至今称大君王、大首领为“紫敏”,意思是“穿戴丝织品、棉织品的最高掌权人”。
另外,悬棺中考古发现,死者身上所穿的服饰都以蓝色为主,这个与当今彝族年轻人或者老年人死亡后,其头帕、上衣、裤子必须要着青色或者天蓝色服装相吻合。意思是让死者的亡灵升到蔚蓝色的天堂上去。
彝族自古以来并非都像现在实行火葬。彝族原本流行棺木葬,后来因为战争中人员死亡太多,一时间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进行棺木葬,所以在战场中阵亡的将士不得不快速进行火葬。后来逐渐兴起了火葬。至今,在凉山彝族安放祖灵的“阿普玛都”,都拿一节竹子用刀削成像棺木一样的形状放置高山崖洞里。
九、从古彝文中破解悬棺之谜
古彝文与现代规范彝文中有一部分是象形文。笔者曾经对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的古彝文中对悬棺有关的文字与语句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从中惊奇发现了与悬棺有关系的不少象形文字与语句。道出了悬棺的真正含义。
在古彝文中,有许多悬棺一样的文字。如一个横立的椭圆形,中间有竖立的三撇穿过椭圆形成一字,横立的椭圆形其形状像棺木,三撇似支撑悬棺的木桩。字义的意思是“筷子”,引申义是“有吃有喝有穿,人种绝不得”或者“人种不绝”。
一个横立的椭圆形,中间有竖立的三撇,仅穿过上半部分椭圆形,成一字,这个字的意思是“动”、“颤”,直译是“子孙发芽”,引申义是“后代繁衍”。
一个横立的椭圆形,里面有三撇不出头,这个字的意思是“圆满”,“围成的苗圃”;另引申义是“日治天空中,月理全球间”。
一个椭圆形竖立,右方线上有三横因次排列,这个字的意思是“吉祥”,引申义是“做斋能发展,祭奠能吉祥”。
一个竖立的椭圆形,中间有两横排列。这个是凉山彝族规范彝文中至今还在用的文字,读“汪”,意思是“悬崖”、“岩”、“好”、“吉祥”、“万”。凉山彝族至今称“悬崖”和“岩”为“汪”或者“ldquo;汪里”。“汪里”的“里”,有“红色”、“生长”之含义,引申义是“悬崖之上人丁兴旺”。
一个椭圆形竖立,右方有两横因次排列形成一个文字。这个字的意思是“寻觅”或者“请求”。这个至今还在使用的彝文,还不能准确地用汉文翻译出来。大概意思是“派去专门人或者自己专程去寻找才获得的珍贵物品”。
从古彝文中的字形来破译千年悬棺,我们一目了然地发现古僰人的悬棺之谜,就是让那些祖先的亡灵祈祷或者保佑后代子孙兴旺发达能够繁荣昌盛、人丁兴旺。这个与元代《云南志略》中记载的“人死,则以棺木盛之,置于千仞颠崖上,以先坠者为吉”相符合。
十、僰人的嫡系后裔在当今的彝族中有哪些?
僰人果真销声匿迹了吗?僰人在历史的硝烟弥漫中果真突然被消灭了么?僰人的后裔今还安在否?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安在。当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明朝统治者虽然推翻了古僰侯国,血腥镇压了僰人,但是,僰人的后裔至今在川滇大小凉山已经繁衍成拥有60多万之众的人口。千百年来的悲风愁雨已经蒸腾了,僰人的后代至今在阳光雨露下一代又一代地茁壮成长。
僰侯国王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即太子——僰侯羿子,逃往四川雷波县、云南昭通威信县一带;次子——僰侯火指,逃往凉山布拖县一带;三子——僰侯博哈,逃往凉山昭觉、喜德县一带。
僰侯羿子支,在后来的新居地——现在的雷波县生有两个儿子。《叙州蛮传》里说的“董蛮”、“其酋董氏”,就是“羿子”的孙子。彝语称“阿洞”、“阿朵”或者“阿董”。该支,至今一直都取“僰侯羿子”或“羿子”为自己的彝姓。后来取汉姓丁、羊、杨、贾、金、马、吉、蒋,等等。
僰侯羿子的后代至今在凉山以传子30代左右不等,清乾隆时期,因作战勇敢,并助朝廷剿办“叛夷”有功曾经被封任为武官土司。目前,人口仅1000余人。现今主要居住在四川雷波、越西、甘洛、金阳、喜德、冕宁、马边、汉源和云南永善等地。这一支的人丁繁衍特别缓慢,人口至今也不太兴旺,因而人口最少。
“僰侯火指”支,火指后来生有一个儿子——火指尔恩。尔恩,生有一个儿子——阿而,后来居住在现今的布拖县木尔乡,阿而生有7个儿子。7个儿子父亲早年英逝,在其母亲的筹划下,7个儿子自立为王。现在主要居住在四川昭觉、布拖、普格、德昌、会理、金阳、石棉、九龙等县,这一支人口也不多。火指尔恩这支的后裔,后来有成为彝族中土司或土目的,如自保支(另写者保)在清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被朝廷授予“会川卫黎溪州土千户”。取汉姓“自”、“保”或“李”、“吉”等。“会川”,在今四川凉山州会理县一带。还有居住在金阳县、普格县的阿尼(阿黎)土目,已绝嗣。
“僰侯博哈”支,人口最多,这支目前主要居住在今四川凉山的17个县市,以及攀枝花、雅安、甘孜和云南宁蒗等县。凉山彝族中的尼尼(土司)八且、莫色(土目)什扎、倮伍、瓦扎、罗洪、洛米、果基、俄施、格井、布约、依火(土目)、马黑(土目)、索国、热柯、解纳、祝尔、阿说(土目),等等。取汉姓张、伍、罗、米、沈、岳、马、祝等。
“僰侯”(博火、博合、博侯),是现今大小凉山彝族僰侯三子支系的远祖。因彝族是父子联名制,在“僰侯”的三个儿子后裔中至今一直都延用“博侯羿子”、“博侯火指”、“博侯博哈”,目前,在凉山彝族中已经繁衍成了三大支系。
古僰侯国的嫡系后裔都安在,都是凉山的彝族。现今的大小凉山彝族中汉称的“黑彝”、“土司”或“土目”、“土舍”多半是“僰侯”的后裔,约占凉山彝族总人口的30﹪左右。
僰侯国已存世2600余年,在经历了漫长的抗争与炫目的灿烂之后,僰人的命运曾经降临过无数的悲痛与忧伤。曾经的被血腥剿杀与刀光剑影离我们远去了,一阵角鼓争鸣也渐渐地远去了。岁月是残酷的,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僰侯国,在繁荣威风了几千年之后,虽然说遭遇了明朝廷的突然血腥镇压,但是没有能够使他们的后人销声匿迹,这也是个奇迹。
无论是辉煌还是伤痛,古僰侯国已经成为曾经的历史,僰侯人所留下的千年悬棺文明却至今依然生辉。几千余年前长江流域上游聚居着的古老民族——僰侯人,历经了10余个朝代。古僰侯国的皇室家族以及国人曾被朝廷官兵追杀得四分五裂,已经成为川西南沃野千里之地上的一首古悲歌,是一首腥风血雨的最后绝唱。但是,古僰侯国的僰人后裔至今依然在大小凉山的崇山峻岭中,生生不息。这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