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间艺术之花:雷波民歌
作者 杨庆珍 江泽明 2023-01-31
原出处:四川经济日报

image.png

彝歌赞颂新生活。图景为雷波县马湖

地处川西南边缘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与云南省仅一江之隔,特殊的地域环境使彝汉文化相互渗透,孕育出雷波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雷波民歌不仅数量众多、蔚为壮观,而且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再加上旋律古朴自然、清新优美,可算集彝族民歌之大成。2006年,雷波被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称号。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鲜红的火把燃起来,热情的民歌唱起来,歌声飞越高山峡谷,飞往蓝天白云,飞向太阳的方向。久远以来,太阳部落的民众习惯用歌声来传情达意,或讲述民族故事,或倾诉欢乐悲伤,或消解劳作疲惫……彝族民歌,承载着彝族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是彝族人民表达思想、感情和意愿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绚烂的彝族民间艺术之花,是与火把文化、服饰文化、毕摩文化并称的彝族四大文化品牌之一。2008年6月,彝族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彝族女子演唱组合“三色索玛”(刘万前 摄)

植根民间: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歌

“苏木地伟喔,确波果拉苏,你我哽地说,莫拉果特波,你木呷节勒,纸节波果达,支张我木都,色拉你喔苏,苏呢苏达朵朵,苏尼苏达朵朵……”(汉译歌词:远来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不常聚,难有相见时,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请喝一杯酒呀,请喝一杯酒……)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桌丰盛的彝餐,除了醇香醉人的米酒、大盘大块的坨坨肉、独具风味的酸菜鸡,更少不了的是《祝酒歌》。比酒更浓的是乡情,比肉更香的是民歌。在凉山州与彝族朋友聚餐,往往吃到半途,便听到此起彼伏的歌声,烘托出热情洋溢的氛围,感染力极强。彝族民歌是绚烂的彝族民间艺术之花,是与火把文化、服饰文化、毕摩文化并称的彝族四大文化品牌之一。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逢年过节都有传统的歌舞活动,大伙儿围着火堆一起唱民歌、跳达体舞。彝族民歌或代代相传,或即兴而发,旋律如歌似泣。如歌,则优美动听,清雅悦耳;似泣,则哀怨婉转,缠绵悱恻。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雷波县谷堆乡对歌现场

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是传统的彝族火把节,青年男女都精心打扮自己。姑娘们穿上彝族百褶裙,戴上瓦盖头帕,佩上平日珍藏的装饰品,各种银饰耀眼闪光,小伙子们也穿戴一新,扎起英雄结,带上月琴,大伙儿围着火堆尽情歌舞。当男女双方互有情意时,便双双离开集体,走入树林,走进山花烂漫的原野。节日里的凉山成为歌舞的海洋,月琴声声,通宵达旦,欢歌纵舞,月升月落,许多青年男女在缥缈悠扬的民歌里滋生出美好的爱情。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儿女爱唱歌,在凉山州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歌”之说。我们在凉山州雷波县从事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常常下村入户,队友们惊讶地发现,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徒四壁,屋里却总有一台电唱机,可以放CD,有的甚至还配上简易音响,拿起话筒就能卡拉OK,飞扬的歌声穿过简陋的屋子,为贫寒生活增添许多欢乐。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活里没有歌声,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彝族同胞在节庆、丧葬、婚嫁之际要纵情歌舞,行走、放牧、劳作、小憩也要歌舞,人人都能随口唱出优美动听的民歌。“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唱歌成了彝族人主要的娱乐活动和抒发情感的方式。彝族民歌芬芳四溢,还感染了汉族儿女,当地不少汉人也是张口就能来几句。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底蕴深厚:民歌是彝族人文世界的宝库

30多岁的龙鲁者是雷波县本土彝族歌手,他告诉我,从前只有极少人掌握彝文,彝文化只能通过口传心授,民歌是传承彝文化的重要载体。“彝族民歌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为婚礼歌、丧葬歌、情歌、庆新年歌、比赛歌、劳动歌六类,另外还有毕摩、苏尼的作法歌等,曲调类型包括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各自特点不同,用途不一。”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众所周知,彝族支系繁多,分布地区宽广,各地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彝族民歌也因此多姿多彩。雷波县处于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民歌尤具特色。据不完全统计,雷波民间传承至今的彝族民歌有5000多首,较完整收录的《雷波彝族民歌集成》共有25册、1000余首。雷波彝族民歌以其海量的曲目、古老的乐器和自成体系的传承方式,延续着彝族音乐的血脉。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任雷波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贵斌是个彝族干部,说起彝族民歌,他很是自豪:“雷波县的彝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既有保存完整的原生态民歌,也有不断演绎发展的现代民歌。可以说,雷波民歌是凉山彝族民歌的代表,是彝族文化艺术之花。”他打了个比方,彝族民歌就是彝族人文世界的精神宝库,只要进入彝族的具体文化情境,就能感受到彝族精神世界的绚丽多姿、博大精深。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雷波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彝族民歌普及

在彝族民歌中,儿歌、童谣极为丰富。在过去孩子没有条件上学的年代,这些儿歌就是向孩子传授生活、生产知识的教科书,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智慧。彝族儿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风趣,曲调活泼简练。演唱时常成群结队地进行,孩子们手牵着手,左摇右晃,十分可爱天真。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8年11月,我在雷波县度过一个有趣的彝历新年,在易地搬迁的彝家新寨里,彝族同胞换上新装,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孩子们在村集体活动广场载歌载舞。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个个会唱《祖国之子》,这是一支干净淳朴的彝族儿歌,用彝、汉双语夹杂着歌唱,大意是“我走呀走,走啊走,我要看看世界,翻山越岭跨越江河,犹如梦境一样……”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孩子们天生一副好嗓子,清澈的歌声飞扬在蓝天白云下,快乐、自由,使整个村子都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年了,肥膘猪已经杀好了;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年了,荞麦粑已经蒸好了;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年了,包谷酒已经酿好了;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年了,新衣服已经缝好了;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祖宗啊,快来喝酒,快来吃肉,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保佑子子孙孙平安吉祥。”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堵呷尔是义诺彝族民歌的省级传承人(“义诺”指分布于雷波的彝族义诺方言区),他一见到我们,就弹起月琴唱起《过年歌》。毕竟年纪大了,他弹月琴的手指有些不太灵活,但唱起歌来,一点儿也不输给年轻人。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彝族民歌除了表达对生活热爱的欢歌,还有一些流传已久、保留至今的古老丧歌。2018年秋,野棉花开满山野,粉紫的花瓣摇曳风中,数日连绵秋雨给山谷带来潮润的雾气。我和队友去一个彝族村寨走访贫困户,一家户主的妻子刚去世,屋子里弥漫着哀伤,逝者遗体放在堂屋里一张木床上,家族的女人们围聚周围,一边轻轻拍打覆盖着白色床单、蓝色查尔瓦的遗体,一边低声唱着一首古老的哀歌,一唱三叹,我听不懂她们在唱些什么,但是那回环往复、浓得化不开的忧伤把我深深笼罩,半天挪不动脚步,不知不觉潸然落泪。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出大山:雷波民歌唱响世界

2006年雷波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称号。为传承、弘扬彝族民歌,雷波县成立了溪洛渡民族艺术团,发掘出20多位优秀的民间歌手,他们在各种民歌盛会中脱颖而出。中央民族歌舞团一级演员曲比阿乌就是从雷波县飞出去的一只百灵鸟,她的歌声红遍大江南北,鼓舞着年轻彝族人建立起民族的文化自信。目前,人口仅20多万的雷波县,已茁壮成长出2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表哥表妹组合、老彝腔组合、三色索玛组合、指路组合……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民歌争霸——2013中国国际民歌大会”全球总决赛舞台上,来自全球11个民族的21组民歌选手汇集北京,展开激烈对决,雷波县选送的表哥表妹组合,凭借浑然天成的原生态风格,一路过关斩将,勇夺桂冠。舞台上,男声高亢雄厚,带着少数民族特有的狂野,情感炽烈,充满生命张力;女声悠扬婉转,甜润清脆,宛如天籁,恰似高山清泉。“表哥”明亮的月琴声,伴随着“表妹”富有节奏的鼓点,配以原汁原味的彝族唱腔,将民歌演绎得深入灵魂,荡涤心胸。“能够赢得全球民歌冠军,是雷波的彝族民歌赋予了我们歌者的灵魂。”表哥表妹组合将“中国彝族民歌之乡”这张名片唱响,让世界聆听到雷波民歌之声。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色索玛”由三个美丽的彝族女子组成,她们传唱着原始、古朴的彝族民歌,曾参与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演出,反响强烈。2011年6月,在“中国西部甘肃花儿民歌(歌手)”邀请赛上,雷波原生态歌手杨军作为凉山州惟一一位参赛者,勇夺二等奖。2013年,义诺彝族民歌传承人阿余军几带着《阿么鼓》,参加中国国际民歌大会全国争霸赛,一举夺得全国总冠军。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上半年,雷波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云朵上的歌谣”彝族民歌巡演,走进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所到之处,征服无数粉丝,为年轻一代了解彝族民歌文化、雷波风土人情推开一扇窗户。此台巡演整合了彝族婚俗、彝历年、火把节、服饰、饮食等文化元素,最大程度保留了原生态民歌风格,同时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的表达手法,在和声、配器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为彝族民歌走出凉山、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仅如此,雷波还以举办民歌节、学术研讨会等为平台,开展多种交流,先后举办“2005年彝族民歌之乡金秋马湖歌会暨笔会”“2006年中国雷波彝族民歌节”“中国彝族民歌之乡·雷波2007火把节”“2008年中国·雷波孟获文化旅游节”“2009年凉山州首届民族民间歌手大赛”“2014中国彝族民歌邀请赛”等大型歌会,让外地游客现场体验雷波彝族民歌魅力,把招商引资、旅游业发展等社会事业引向深入。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展创新:彝族民歌的解构与重建

彝族民歌扎根于民族文化沃土,流淌千年而生生不息。近年来,随着物质与文化生活的日益繁荣,当代彝族音乐进入发展的勃兴时期,不仅古老的传统民歌重新绽放绚烂的艺术花朵,与此同时,在大小凉山的当代青年彝人中涌现出大批原创音乐作者。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长于凉山雷波县的原创民歌,受金沙江畔青山绿水的滋养,极富生活气息。最具代表性的是老彝腔组合。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可曾听过,山里的嘎尔莫波,姑娘的酒窝里,一首一首的情歌;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可曾听过,山里的嘎尔莫波,小伙的臂弯里,一首一首的酒歌;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哎,山也美、水也美、歌也美、人也美,嘎尔莫波……”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支叫《幸福家园》的歌,词曲优美动人,情深意长,被誉为雷波县歌(“嘎尔莫波”意为雷波),广为流传。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诺苏的孩子哟,你一定要寻找大山的方向,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你已经忘记母语的呼唤,你一定要找回妈妈的歌谣;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你已忘了英雄的色彩,你一定要寻找那一滴山鹰的血;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你已忘了雪族的荣耀,你一定要找回那一场七彩的雪……”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彝腔组合的原创歌曲《诺苏的孩子》(“诺苏”意为彝族),一度红遍网络,歌声激情澎湃,饱含对彝族文化的深情与坚守。此外还有大量情歌,如《阿果》:“我的阿果,不爱灯红酒绿,不爱胭脂粉红,她像山花一样盛开在月光下……”浑厚的男声倾诉着内心温柔的情愫,深情缠绵,随风飘荡的歌声中,彝族汉子心中勤劳美丽的阿果若隐若现。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的原创音乐灵感都来自雷波彝族民歌,是对传统民歌的还原─解构─重建。”老彝腔组合全部为雷波歌手,领队为子克龙者(龙鲁者)。龙鲁者带领团队走访大小凉山500多个村寨,收集了100余首彝族民歌,其中收集、整理的彝族民歌《祈福》在2012年获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文艺汇演表演金奖。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艺术创新来自解构与重建,龙鲁者在继承彝族民歌优秀传统、汲取其丰富营养的基础上,谱写了数十支单曲,绝大部分以雷波为题材,散发着嘎尔莫波的泥土芬芳。原创作品《诺苏的孩子》在2014年获得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音乐类创作一等奖。2015年,在安徽卫视举办的中国农民歌会上,团队以原创作品《归根》、《梦·朋友》、《幸福家园》等作品摘得农歌会“西部歌王”和全国季军。就彝族原创音乐的文化实践而言,像老彝腔组合这样的原创,始终处于动态的创新过程,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现代人的生存情境相互碰撞,共同开辟出一道独具风采的当代音乐文化风景。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心抚摸每一座山峰,只为寻找远古的声音;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努力踏遍每一条山路,只为拾起父辈留下的每一个音符;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寻访大小凉山的村寨,只为留住每一首歌谣;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把母语音符刻在心坎上,化在血液里,并把他传给每一个诺苏的孩子。”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龙鲁者已经从一名彝族歌手走上雷波县文化馆馆长的职位。谈及彝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他表示,今后会扎根彝族文化深厚沃壤,贴近时代脉搏,推出更多融合现代元素的原创作品,并将致力于培养音乐新人,让雷波彝族民歌文化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3i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四川经济日报》2019年08月20日;文字来源:四川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杨庆珍/文,江泽明/图。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