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咪苏唢呐与民俗
作者 ​张强 2022-12-07
原出处:​《戏剧之家》2016年14期

摘要: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咪苏唢呐历史悠久,起源于四川省彝族自治乡咪苏坝,因地区而得名,受到人们的关注。咪苏唢呐是四川省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植根于彝族的传统文化中,与彝族人民有密切的关系,是彝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咪苏唢呐制作十分精致,而且选材独特、旋律优美,表现了浓郁的彝族民俗文化及巴蜀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在分析咪苏唢呐的基础上,探讨其与民俗的关系,以期促进咪苏唢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遗产;咪苏唢呐;民俗;彝族

image.png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咪苏”是香甜的意思,咪苏唢呐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可以说是彝族身份的象征。彝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种音乐文化,除了咪苏唢呐,还有巴乌、口弦、马布、横笛、月琴等,咪苏唢呐声音嘹亮,十分适合重大活动的闹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咪苏唢呐概述

(一)生存环境

我国历史悠久,乐器种类繁多,唢呐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特色乐器之一。唢呐又称喇叭,在农村十分盛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地方唢呐各有不同,南北演奏风格也多有差异。四川南部少数民族彝族的咪苏唢呐,是彝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咪苏唢呐起源于咪苏坝,咪苏坝位于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交界处,在赤水河的中上游,有“鸡鸣三省”的美称。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该民族的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民族文化随着民族历史而不断发展。四川最著名的历史时期便是蜀汉时期,其实早在东汉,已经有彝族的先民们迁徙到赤水河的中上游,居住在叙永地区,清朝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实行改土归流之后,彝族居民主要居住在摩尼、水潦以及石坝等地区。上千年的历史中,由于民族冲突以及生存问题,彝族人民从平原地区逐渐迁徙到了赤水河中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这条赤水河孕育了四川彝族古老的文明和优秀的文化。经过世代繁衍生息,咪苏坝成为彝族人民集聚生存的地方,这里人口数量众多,拥有独具特色的彝族文化,随着彝族人民的安居乐业,咪苏唢呐在此地兴起并流传,成为彝族重要的文化标志。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起源

唢呐原本主要在阿拉伯和波斯一带流传,是古代波斯语的音译,在金朝、元朝时期传到我国。但是随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考古发现唢呐的实际流传时间应该更早。因为早在汉朝时期,我国曾派使者出使西域多次,与西方文化有了直接或间接的交流[1]。尤其到了唐朝,长安是古代著名的国际大都会,许多外邦人可以在长安自由出入,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更加密切,其中必然包括有音乐文化上的交流,唢呐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是极有可能的,而且由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同化性,唢呐传入中国后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特色文化,凝结了中国人民的独特智慧,成为民族交流融合的产物。咪苏唢呐是唢呐的一个种类分支,关于具体的起源时间,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人是文化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民族的迁徙发展影响它的文化风貌,如今只能通过彝族的发展史来推测咪苏唢呐的起源。根据咪苏坝地区彝族的发展,咪苏唢呐大概在明朝以前已经形成,但是咪苏唢呐的广泛流传时间应该不会比明朝早。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构造以及演奏技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咪苏唢呐的形制不断改善,早期的咪苏唢呐是呼烟果皮卷制而成的,这种材质制作的唢呐发声不稳定,后来渐渐被竹竿钻孔、葫芦作盘而制成的咪苏唢呐代替,现在仍有一些民间老艺人会用呼烟果皮卷制作咪苏唢呐,并且可以吹奏。如今的咪苏唢呐主要是木制的,一般有三种型号:小号、中号以及大号,使用得最多的是中号咪苏唢呐,大小尺寸略有几厘米之差。咪苏唢呐由五部分组成:唢呐盘、赌气盘、哨子、哨筒以及指杆。唢呐盘是唢呐的核心,用桐树木做成;赌气盘主要是封堵气流的,一般用铜或者锑质做成;哨子的材质是大麦秸秆,哨筒是铜皮,指杆也是唢呐的核心部分,取材主要是桐树或者漆树,漆树是最好的。唢呐在吹奏的过程中有许多呼吸方法,咪苏唢呐主要是循环换气法,这种方法是唢呐演奏中最难的一种[2]。每吹一首曲子要两分钟到三分钟的时间,一口气吹完,中间不换气。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活动中,咪苏唢呐可以独奏,也可以二人合奏,如果是婚丧礼,有需要为客人倒酒的可以单手演奏。进行演奏的时候,可以站着,可以坐着,也可以一边走一边吹奏,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程序而定。现在咪苏唢呐的传承主要是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需要徒弟自己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咪苏唢呐中最重要的功夫是背功,学习者要能够背奏几百首的曲目。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音乐特色

咪苏唢呐音色高亢明亮,刚柔并济,表现力强,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受到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主要用彝族方言演唱,充满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作为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彝族人民的文化瑰宝,咪苏唢呐的唱词主要反映了彝族人民内心的丰富情感以及生活、劳动的画面。根据功能的不同,咪苏唢呐一般分为两类:正牌和耍牌。两种类型的使用场合不同,正牌一般在宗教仪式、集会和婚丧等各种正规场合使用;耍牌主要表现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和内心世界,取材广泛,通常在人们的各种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使用,比如《半夜鸡叫》《逗姑娘》《下河摸鸡调》《采花调》等。正牌流传下来的曲调有进门调、过路调、拜堂调、道谢调、大鼓调等上百种。咪苏唢呐由于是用循环换气法一口气吹下来,所以极富气势,曲调中的柔美与粗犷相互映衬,抑扬顿挫,富有趣味和赏听价值。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咪苏唢呐的民俗价值

(一)婚事

咪苏唢呐在婚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彝族对婚礼的形式十分重视,尽管现代婚礼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传统的结婚习俗仍在民间保持不变。彝族需要定婚和结婚两个过程,定婚代表婚姻关系正式缔结,结婚主要是完成婚礼的具体礼仪。有人家结婚的时候,一般都会带上唢呐匠吹奏闹场,表达喜庆的意思。在路上一般吹奏《过街调》或者《过路调》,向路过的村庄或者街道传达有喜事的讯息,请亲戚朋友去参加婚礼喝喜酒。到了办喜事的人家,会吹奏不同的曲调闹场[3],比如欢迎亲戚朋友时吹奏《迎接调》,答谢主人给的喜钱时吹奏《开饷调》,如果要加酒润哨,会吹奏《加酒调》。另外,一般婚事为了图热闹会请好几家唢呐班子,相互比拼时,为了鄙视对方的技艺会吹奏《出马腔》。晚宴之后要给新郎挂红,挂红礼仪结束后咪苏唢呐重新吹起,往往热闹到深夜时才结束。到了正婚日,唢呐队伍会跟着一起走,路上变换各种曲调,一直到婚礼程序完成,最后以《道谢调》结束。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丧事

丧事活动中也缺少不了咪苏唢呐,这一传统习俗从古代流传至今,仍被广大人民群众看重,四川彝族也不例外。一般在丧事活动中,不是单纯的唢呐演奏,同时会配有其他的乐器一起演奏。从开始办理丧事到下祭,都需要唢呐吹奏,在吊丧的路上,会吹奏包括唢呐在内的多种乐器,向路上的人传达丧事的消息,请大家去某某家吊唁,吊丧之中通常演奏悲伤的、低沉的曲调,表达对逝者的哀悼。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节日庆祝

四川彝族有两个重要的节日——火把节和彝族年,每逢过年过节,都需要咪苏唢呐增添节日气氛。彝族的火把节就像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每年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火把节起源于一个传说,是为了在虎丹时节预防天虫对庄稼的伤害。火把节又称保苗会、星回节,在节日期间,彝族人们会穿着最美丽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晚上人们会高举火把,聚在一起开怀畅饮,唱歌跳舞,非常热闹。咪苏唢呐是火把节上不可缺少的乐器,许多唢呐匠在火把节这天聚集在一起,共同演奏,增添节日的气氛,一直到火把节结束。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咪苏唢呐的曲调内容有了许多改变,与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演奏出不同的流行风格。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是彝族的特殊日子,按照彝族的十月历推算而来。一般时在秋收之后,杀猪宰羊,敬奉祖先,亲戚之间相互串门、唱歌拜年。彝族年有五天,是彝族人民辞旧迎新的日子,除了传统的节日习俗,还要举行庆祝活动。在彝族年的庆祝活动中,咪苏唢呐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围在锅庄旁欢聚,庆贺自己的节日。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其他民俗活动

在四川彝族的祝寿活动中,咪苏唢呐常常给活动增添热闹的气氛。祝寿活动中一般吹奏《拜寿调》,唢呐匠的多少要看拜寿的人有多少,有的亲戚朋友多的可以请几十个,最少也要请一对唢呐去祝寿,咪苏唢呐一直吹奏到活动结束。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小孩子的“剃毛头”仪式中,也需要咪苏唢呐登场。彝族人民十分看中剃毛头仪式,这个习俗一般由舅舅来完成,除了给孩子送新衣服以及剃毛头之外,舅舅还要请唢呐来闹场。如果舅舅比较多,按照顺序进行,剃毛头时要对小孩子说几句祝福的话,还要给红包。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此之外,在盖新房子送梁以及挂红的时候,也需要请唢呐匠吹奏,而且一般要从头吹到尾,从上梁开始吹到宾客吃完饭,主要是为了传达祝福。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咪苏唢呐的现状以及传承

尽管是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咪苏唢呐在时代大潮下仍深受冲击,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迄今为止,咪苏唢呐的专业艺人已经不多,几乎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一乐器,咪苏唢呐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咪苏唢呐面临着文化传承的危机[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许多,一方面是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是年轻人多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对传统的咪苏唢呐文化没有兴趣,缺乏热情;另外,由于咪苏唢呐艺人的演出活动减少,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改行的越来越多。咪苏唢呐需要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大力培养传承人,才能保留这一文化瑰宝。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咪苏唢呐在人们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咪苏唢呐包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作为传统乐器之一,作为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咪苏唢呐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1bw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贾光辉.浅析唢呐在社会民俗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4,(6):17-18.
[2] 曾迅.蜀南苗族大唢呐与彝族咪苏唢呐之比较研究[J].四川戏剧,2013,(4):79-81.
[3] 黄东妮.论壮族唢呐与壮族民俗的关系[J].东方教育,2014(3).
[4] 王善虎,周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探析——以砀山唢呐为例[J].艺术百家,2016(1).

原载:​《戏剧之家》2016年14期;文字来源:参考网;图片:来自四川非遗,叙永县文化馆提供。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