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山彝族的哑神舞之起源
作者 开耶 图/董家泽 彭森 李向峰 2018-06-01
原出处:中国南涧

  地处无量山主脉的南涧县公郎镇新合村委会盖瓦洒自然村,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这里跳着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舞蹈,当地叫“哑神舞”,也叫“跳哑巴神”、“哑巴会”,这一天就叫“哑巴节”。无量山“哑神舞”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舞蹈,从原始的服饰打扮和独特的舞步可看出,“哑神舞”古老的、原始的、民族的文化艺术,是经过漫长时间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这一种舞蹈其实是原始的“傩舞”,与无量山彝族舞蹈“打歌”融合、演化而成的无量山地区独有的一种舞蹈。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哑神舞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因为“哑神舞”具有独特的神秘性和严格的保密性,“哑神舞”的起源、历史渊源、社会作用等从不告知别人,笔者在驻村访谈中,对道具及演出形式的分析,寻找“哑泉”、考究千年古榕树等研究后,从点点滴滴传说中加以考证、分析、讨论,形成一些“有价值”的传说故事。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有一支部队到达大理,喝到“哑泉”导致说话声音嘶哑。当时,无量山生物多样性特征非常突出,山高谷阔,树大林深,麂子、马鹿、野兔、野猪、原鸡等野生动物很多。由于部队到达大理一段时日后,食物逐渐匮乏,一名将军就特意安排部分士兵组成几个“捕猎小分队”。其中一个“小分队”共9个人,他们分别姓施、杨、李、何等,深入到无量山深山老林里,长时间捕猎已经非常疲惫、口干舌燥,到达一个稍微开阔地方,看到一口非常清澈的泉眼,一个士兵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泉水,感觉特别甘甜可口,其他的士兵就一一跟着喝了,可是第二天,他们一个都不会说话了。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盖瓦洒村。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哑神舞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会说话后,所来的9个士兵都无法沟通,他们无奈之下,烧起一垄大火,起初是为了追赶野兽和烧烤食物。当时无量山这一代“老灰狗”(狼)特别多,这几个士兵一直追不走它们。话不会说了,“老灰狗”也越来越多,士兵们觉得,他们不会说话和被狼纠缠的原因,是被“鬼害”,是“恶魔缠身”,就想着法子要“驱魔”。这9个士兵当中有一个会跳“傩舞”,他在脸上抹上泥巴,披上树皮和野兽皮,拿起杆子,跳起“傩舞”,以此“驱魔”。大家都觉得好玩,一个个跟着跳起来,确实有娱乐性。他们一边烧火一边跳,玩出各种驱赶“恶魔”的动作,后来“老灰狗”也不敢来了,几天过后“老灰狗”彻底消失了。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哑神舞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士兵们不会说话,也迷失了方向,他们走不出大山。有一天他们听到非常动听的山歌,原来是盖瓦洒下面有一个叫阿须乐的地方住着3户人,这3户人家都是当地彝族,说的都是“土鲁话”,但唱起山歌很好听。这3户人家共有20多人,其中有七个大姑娘经常在一起劳作和游玩。有一天,士兵们去“偷听”阿须乐大姑娘们唱山歌,被大姑娘们发现,姑娘们开始有些害羞,以为是当地彝族男孩捕猎,觉得谈情说爱的“机会”来了,就开始唱情歌,可是怎么唱都没有人回唱。姑娘们就觉得奇怪,慢慢靠近这群“小伙子”们,“小伙子”不会说话,用手比划动作也不灵便,姑娘们懂得了是“小伙子”们喝了“哑泉”水所致。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哑神舞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须乐的姑娘们回去告诉在家的长辈,他们三家都有共同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告诉她们说,是水土不服的原因,于是就到山上采些药,熬制好后给“小伙子”们喝下,后来“小伙子”们慢慢会说话了。其实,当时的药就是无量山的茶叶,茶叶开始是做药的,直到后期才慢慢作为饮料喝。但是,那群士兵根本不认为是吃药吃好了,以为是跳“傩舞”把“哑魔”驱赶了。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从认识阿须乐的几户人后,他们的食物就多样化了,阿须乐的人给他们苞麦、青稞炒面、苦荞粑粑等食物,他们也把所打到的猎物分给阿须乐的3户农户吃,久而久之,他们双方已成熟人。有一天,阿须乐的老爷爷八十大寿,有几户亲戚前来拜生日,也请这群“小伙子”去家里吃饭,饭后阿须乐一大家老老小小都开始“打歌”,前来拜生日的亲戚也参与打歌。为了增加喜庆气氛,这群前去的“小伙子”烧起大火跳起“傩舞”。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哑神舞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后来其中一个士兵和阿须乐一个姑娘产生感情,基本语言也能沟通一点点。这群士兵商量,他们不想再寻找部队,决定留下来。阿须乐的姑娘与士兵相好着的这户农户也觉得“小伙子”挺不错,再说当时无量山一带原住的彝族人口也很少,姑娘长大了,要找个如意郎君也不容易。于是双方情投意合,就决定结婚。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他们结婚选择了农历二月初八,就在这一天,他们烧起一垄大火,烤制美食,办起盛宴,跳起“傩舞”,打起歌。慢慢地,“傩舞”和打歌相互渗透,融合在一起,成为“哑神舞”。士兵是汉族,阿须乐的人是彝族,汉族和彝族结婚在这个地方还是首例。为纪念这个好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八就要跳“哑神舞”,所以“哑神舞”就一直传承下来。这样说来,其实“哑神舞”是驱魔逐邪、喜庆娱乐、祈祷幸福的一种舞蹈。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二月初八栅大路,这天,客人必须对赢山歌才能进村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还存在“哑泉”,就在“哑神广场”东南部约300米处,有清澈、甘甜的泉水在流淌着,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哑神舞的兴起,再放上一点无量山中的茶叶,现在喝“哑泉”就再也不会变成哑巴了。有一株千年古榕树,它见证了哑神舞的起源。这株一株千年古榕树就在进入盖瓦洒村山梁上的山神庙前,每年农历二月八,盖瓦洒村的人都在祭拜这棵古榕树。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二月初八栅大路,这天,客人必须对赢山歌才能进村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千年神树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千年神树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说中的哑泉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哑神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哑神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哑神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开耶 图/董家泽 彭森 李向峰)Ho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大理彝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