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事之以礼”的孝亲敬老习俗
作者 ​瓦西曲一 罗曲 2020-05-09
原出处:《文史杂志》2018年第5期

摘要】彝族孝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事之以礼”的孝亲敬老,主要表现于平时日常生活之中和节日活动之中。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彝区的社会生活内容日益丰富,传统的孝文化面临新的语境。所以,在社会变迁极快的当今社会里,彝区在发扬“事之以礼”的孝亲敬老的同时,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新的孝价值观。
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彝族;事之以礼;孝亲敬老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彝族孝文化研究”(批准号“16XMZ038”)阶段性成果。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孝,《论语•为政》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老人健在时,按照一定的规矩对之敬孝的行为,属于事之以礼的孝亲敬老。所以事之以礼的孝是最实在的孝亲敬老行为。彝族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对父母老人健在时事之以礼的孝亲敬老,主要表现在日常社会生活和节日活动之中,而且民族性和时代特征鲜明,是最值得发扬光大的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习俗就是习惯和风俗,是个人或集体传承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民间形成风俗的事件都很大且具有普遍性,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特殊而细小的相关事件和行为只能用“习俗”称之而不能用“风俗”称谓。彝族孝亲敬老的习俗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方方面面。在此,仅选其主要部分加以展示。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历来就是一个豪爽、好客的民族,且在招待宾客中,孝亲敬老意味浓烈。待客时视主人与客人的关系,轻者宰杀两只脚的家禽,重者宰杀四只脚的牲口:或者是猪、或者是羊、或者是牛。如果是宰杀羊招待客人,就会专门把一只羊膀留下不上席,送给客人中的长辈。羊膀指羊的前腿扇骨部。羊的前腿肉长得丰满结实,营养特别丰富。在宰杀羊的时候,总是把膀子留着,送给客人或亲戚朋友中的长辈。送羊膀起着与送猪头一样的作用,不过送猪头是送煮熟了的,而羊膀却是生的。羊膀一般不转送他人,自己带回家里拿给邻里或家里人看,表示受到了尊重,以自豪的心情交与家人烹食之。在传统社会里,人们认为这是一种荣誉,一种骄傲。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羊膀,是彝族饮食中孝亲敬老的一种礼节,送羊膀的具体对象有这样几种:一种是客人中的长辈,第二种是主人家亲族的长辈,如爷爷、父亲、叔叔、舅舅等。第三类是哥哥、姐姐等。如果是被招待的客人和其他人多,可以不送羊膀,因为最要紧的还是要让客人们吃好。如果人多肉少,客人们不够吃就不能留下羊膀送人了。羊膀肉不能放入火塘中做烧烤肉,要么作礼送人,要么砍成砣下锅里煮或者和其他的羊肉清炖。在进行相关宗教仪式活动时,羊膀或羊腿连同羊头羊皮都作为毕摩或苏尼的“胩把”报酬。毕摩或苏尼可赠送给邻居的年长者,有时也带回家自己享用。在宴请中,如果是宰杀的猪,则将猪头敬送辈分高的年长者。年长者接受猪头后,可转赠给在场的他觉得应接受猪头的其他人。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是一群人在外就餐时,一定是先请年长者入座——那应是最尊贵的位子。整个就餐过程中会对长者尊敬有加,如饮酒一定是先敬他。这样的情形在云南彝区自称阿细颇、阿哲颇的彝族支系中表现突出。在酒宴上如有长者在座,要先敬他们。敬酒时第一杯酒必须要斟满,第二杯、第三杯酒表礼,三杯后可考虑长者情况,使其量力而饮。敬酒时要双手捧酒杯以示恭敬,违者会受到人们的轻视甚至斥责。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中,孝亲与敬老历来是一种品德的体现,可以说孝亲者必然也会敬老;敬老者,也必然是孝道之人。比如,在云南红河彝区,自称尼苏颇的彝族支系,在传统社会有祭延寿神的习俗。在尼苏颇彝族支系中,凡家中有过半百或花甲的老人,且健康状况不是很好,子女就要请毕摩占卦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延寿仪式。经过占卦表明需要延寿者,子女就要准备鸡鸭祭牲,请毕摩举行祭献延寿神的仪式。届时,当事老人跪于地,准备用于做牺牲的鸡鸭祭牲放桌旁,酒肉米等祭品摆于桌上,毕摩念诵《祭延寿经》。毕摩念毕,即叫跪地老人起身,又叫老人的子女及孙儿辈,以及前来参加仪式的亲戚,按大小、亲疏关系一一向其磕头祈求,并许愿将自己的10年寿期借给老人,然后宰杀鸡鸭祭牲,煮熟后再祭一次。接着,许愿者给延寿当事老人一块布,叫其子女缝制成衣穿于身上;最后将祭品祭献给祖神、宅神、家神。祭毕,毕摩及所有参与祭延寿神的人共进晚餐。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的民俗文化中,有在路上见到老人让路的习俗。在传统社会,如果是骑在马上遇到老人,还要下马让老人先过。就是现在使用了汽车交通工具,在乡镇的公路上,有的彝族司机见老人迎面走来,也有停车让其先过的情况。如果是熟悉的、并且自己平时尊敬的老人迎面走来,要停车问候。如果老人走在前面,也要在车驶过其身旁时,打招呼问候致意。现在汽车多了,交通拥堵,尤其是在有等级的国道或省道上行驶,驾车者才因交通法规等原因,不能停车问候老人。彝族传统社会路遇老人让路或问候的礼仪还存在于相关口传文学作品之中。据资料,在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的彝族村寨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让路词》: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窄处相遇,让路有律;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重我重,应我避让;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轻老重,热心帮忙;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轻我重,亦应我让;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会让道,心地贤良;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跟老人抢道,性如豺狼。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从小受《让路词》的熏陶,彝族村寨都具有尊老敬老的美好风尚。小孩子过生日,给他们煮两个红皮鸡蛋就算了。但是,当老人过生日时则要隆重庆祝;父亲或母亲年满60岁这一天,要杀鸡宰羊备办酒席,给老人做“花甲大寿”;亲朋好友们则会带上“寿比南山”的贺联,提上合老人胃口的食物,拿上给老人特意缝制的衣服,前来向老人贺寿。有的人家还要请一班唢呐队,吹奏吹奏,或晚上放两部电影请全寨人观赏,以示庆祝。男女老少,欢声笑语,很是热闹。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些彝区,如果寨里有人家办红白喜事,都要把老人请来,作为贵客在堂屋中设专席接待。若有的老人因病、因事未能赴席,还要专门送一份到其家里去,决不会漏掉、忘掉。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彝区,家里有老人去世了,按习俗是忌用“死”表述的。若说自己家的老人死了,在旁人看来是大逆不道;若说别人家有老人死了,是对别人极度的不尊重,有侮辱他人之嫌。对于本地老人的去世,人们就用“老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词语来表示。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平时的交际中,如果一群人议事或者闲聊,有年长者或辈分高的人在场,人们总会对他们尊敬有加。比如,如果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会请他们先就坐,先给他们端上茶水或酒。如果是一同到什么地方去,总是谦让年长者走前面。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很讲究孝道的民族,其子女对自己的直系血亲长辈尽孝道之美德,对自己的直系血亲晚辈则疼爱有加。对于自己的旁系血亲尊敬之礼不忘,对旁系血亲晚辈爱护关怀。所以,在彝族的传统社会生活中,家庭成员间、血亲之间都很重感情,关系和谐。就是到了现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异,彝族孝亲敬老的美德仍然保持着,没有见到过因为不孝敬父母老人而产生的案件,而且有孝亲敬老的明星涌现。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比如,凉山州布拖县的阿都日以就是当代全国“‘保春杯’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的获得者。他的孝亲敬老是彝族孝亲敬老的缩影,只是因为他童年比较艰难而使他的孝亲敬老既有民族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都日以出生于布托县拖觉镇一个贫困的彝族家庭里,6岁时父亲去世,其母未再嫁人而与他相依为命。艰难的生活和母亲的教导促使他从小养成自强不息的性格和良好的品质,其脑海中时常浮现着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的情景,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孝敬母亲的念头从未停止过。1986年他考上凉山州民族师范校后,当地很多人投以羡慕的眼光,一些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姑娘也前来追求,愿意嫁给他。但是,他考虑到母亲年老体衰,特别是想到自己早有父母当年订的娃娃亲,现在母亲最需要既有亲戚关系、又能在身边照料自己的儿媳;所以就断然拒绝了一位已经工作的姑娘的求爱。他遵从母亲的心愿,也守望自己的良心,按当地习俗与早年订了亲的那位乡村姑娘结了婚,把伺候母亲的重担托付给她,自己则放心踏上求学的征程。婚后,他与妻子感情融洽,家庭和睦。本身就有亲戚关系的儿媳与母亲相处和谐。母亲很开心,笑口常开。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都日以从师范校毕业后,先是在小学教书,以后调到县城工作。其年老体弱的母亲觉得自己影响了儿子的形象,连县城都不去。然而阿都日以坚决地把母亲接到县城,和家人住在一起。他每次出差时都会一再告诫妻子和孩子要照顾好母亲。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都日以在孝敬母亲的同时,对岳父母也尽力孝敬。岳父去世后,阿都日以以自己的母亲无人相伴为由,将岳母接到自己家里生活。他一个人的工资供养六口人,但一家人相处和洽,十分幸福。在阿都日以的教育下,孩子们也养成了从小孝亲敬老的良好品质。他的大儿子在外读书回家时,总是要给老人带点礼物来孝敬。[1]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曾子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人乎?[2]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曾子还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志,谕父母于道。.....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3]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阿都日以的孝行为看,当年曾子所提倡的孝道中的精华部分,在两千年后的现代社会得以传承,在现代彝族人中得以传承;而且因为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孝敬父母老人的物质也“现代化”了。《孝经•纪孝行》中所提倡“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这在彝族传统社会中,是普遍的事实。在彝族的传统社会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对父母孝敬特别是对母亲的孝敬,对祖先的祭孝,是普世的价值观所决定的。正因为彝族传统社会里,孝亲敬老在物质上“大孝不匮”,在精神上“致其敬”“致其乐”“乐其耳目,安其寝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和行为准则,而且因为社会的相对封闭性,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朴素地保持着,所以到了社会演变极快的当今社会,在单位职工中就还会出现像阿都日以这样的孝子。其实,他仅仅是所有彝族孝子中的典型。如果加以考察,这种孝的事象在整个彝族社会中相当普遍。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事之以礼”的孝亲敬老中,除上述的生活习俗外,在节日中表现也很突出。彝族现行的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两大部分。其中的传统节日,其形成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社会发展变异的原因,虽然民俗节日的本质或基本要素从总体上保持不变,但某些旧的民俗质会被新的民俗质所替代,甚至出现增加民俗质或民俗链的现象。因此,彝族节日虽然自有起源,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不断融进新的内容,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它们在历史的流变中,像滚雪球一样会越滚越大,形成一种文化的“复合体”,集祭祀、祖先崇拜、“事之以礼”的孝亲敬老、节令、娱乐等文化事项于一体。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表现“事之以礼”的孝亲敬老的节日中,火把节和过年节表现比较突出。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火把节的民俗事项看,孝亲敬老的习俗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社会里,当前几年已经为儿子举行了结婚仪礼,但媳妇还没正式到男方安家者,每年要在火把节时将其接到家里过节,并为儿媳准备羊腿或上好的牛肉、猪肉等作为儿媳返回娘家时孝敬其父母的礼物。这种礼物作为儿子的父亲则是对亲家的礼仪礼节,对亲家的尊重;作为儿子的角度,则是孝敬岳父岳母的礼仪礼节表现。如果媳妇已经到男方一同生活了的,则于火把节期间或火把节后,儿子和儿媳会背上礼品专程拜望岳父岳母,岳父岳母也会送给女婿、女儿相应的衣物作为回赠。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四川彝族称之为“诺苏库史”。“库”是“年”“岁”“轮回”“回转”的意思,“史”,有“送”“过”“开始”之义,汉语意译为送旧年迎新年。彝族年节既是送别旧年迎接新年的时日,也是人们孝亲敬老的载体之一。孝亲敬老的习俗内容基本上涉及彝族年的整个过程,其中对在世老人“事之以礼的孝”主要反映在“拜年”习俗之中。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拜年是彝族年的最后项目也是孝亲敬老最典型的表现。拜年作为彝族年的重要内容,其形式是向长辈送上一定数量的拜年礼品如猪肉或猪头、酒等,以示对长辈的孝敬和亲近。本村邻居之间的拜年,一般在过年第二天,过年的第三天或第三天后,开始给远在他乡的长辈们拜年。给远在他乡的前辈亲友的拜年彝语叫“施莎纠姑”(背拜年肉),这是彝族过年中的重大礼仪活动,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孝敬和亲友间的情谊。彝族人最讲究拜年,视为孝敬长辈和加强人际关系的最佳时机,也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礼俗。背拜年肉主要是晚辈们背给年长的前辈,表示对前辈的孝敬。晚辈把过年猪最好的部位(猪前胛骨或猪头)和用年猪肉做好的冻肉浆背给最亲近的前辈。在彝族人看来,猪前胛骨是肉最多的部位且肉质鲜嫩,用于拜年最能体现出真心实意;猪头是猪最前面的和最高的部位,因而象征最尊贵,反映出拜年者的敬意,所以猪胛骨和猪头成了拜年肉最佳选择。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拜年作为彝年节的重要内容,也是彝族传统社会中一项主要的社会交际活动。拜年的对象较多,其中给父母、岳父、岳母及叔叔、舅舅等长辈拜年,是彝族传统社会“事之以礼的孝”表现。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传统节日外,在彝族社会的新型节日,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晚辈也会拜望老人,并带上礼物以示孝敬,或请老人到家中聚餐享受美食,或请老人到特色餐馆宴请老人。新型节日里孝敬老人的礼物,和火把节、过年节有所不同,主要是糖果、穿戴之物等。在当代,还有向长辈老人敬送耳机、手机、甚至电视机等礼物的。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社会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在劳动方式上,淘汰了大量旧的劳动工具而使用新的劳动工具,从而带来劳动方式发生了变迁。劳动方式的变迁,必然会带来社会时间内容的变迁。比如,粉碎机在农村的使用,让人们不再用推磨来加工食物面粉。新农村建设中几乎每个农户都安装了自来水,所以过去靠女性背水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有了汽车,人们出行时步行或骑马的情况已经很少了,不仅减轻了体力消耗而且大大节约了时间。在现代社会,因为劳动工具的进步而使必要劳动时间大为减少,闲暇时间大为增加;再加上现代传媒的使用和普及,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娱乐生活亦有改变。比如,现在的彝乡村民,不再是晚上坐在火塘边或月光下倾听老人讲彝族神话传说、“撮确阿妈”(相当于“熊家婆”)的童话故事,而是以看电视、玩手机、上网聊天、下棋、打扑克来打发闲暇时间。有的则到歌舞厅进行唱歌、跳舞的高消费娱乐。这样一来,传统的一家老少相聚而享受天伦之乐的现象大为减少。这些说明了传统的孝价值观需要适应新的社会生活。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劳动工具的进步而导致的劳动方式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消费生活的变迁,娱乐生活的变迁,最终会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使人们有了商品意识和致富意识,大多数人走上包括经商在内的劳动致富的路子;极少数者则误入“致富”的“捷径”,违背良心和社会公平、公正与正义,去贪赃枉法,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政策的宽松、环境的改善、劳动效率的提高而收入增加后,一些人没有把多余的钱用在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改善上,以提升幸福指数,却是纵容沉渣陋习泛起,从而增加了生活压力。主要表现在:婚嫁开支方面,由过去的几万增加到几十万。最为滑稽的是婚姻中的“身价钱”与学历挂钩,比如一个本科学历的女子身价为20万,则硕士研究生学历者为30万到40万,博士研究生学历者身价相应增加。[4]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的现象,使作为父母的老人备感压力而焦虑愁惘,不开心。从儿女的角度看,这显然是不孝的表现。在丧葬仪礼方面,因为政策环境的改善、国家的扶持而收入增加了,但是一些人并没有把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或者改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而是用在丧葬仪礼牺牲祭献的比拼。一个老人的病逝,在祭献上有的要宰杀几十头甚至上百头耕牛。这不仅使生产力大为削弱,而且也使家庭重新贫困,使活着的老人愁苦无乐。以上这两种现象不是某一晚辈造成,而是社会风气所致。所以,需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解决新形势下孝价值观的问题和行孝的方式问题。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以来,彝区的社会文化变迁很快,人们的思想意识变化也很大,从过去比较封闭的境况进步到现在的开放常态。与此同时,由于彝区土地承包制的实行,生产力的发展,彝族农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以前多了,支配时间的自由度也更大了。所以,不少彝族农民特别是青壮年,有的走出家乡到外地城市打工,有的则相约到附近矿山打工。出外打工者回家乡过节或探亲时,会带回一些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生活观念,一些新的工具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外出打工,不用说开阔了彝族人的眼界,也使彝区的生活内容比过去更丰富,精神文化娱乐较过去多元化,积极地影响了幼年的一代;但又不可回避的是,彝区有的家庭却仅剩老年与少年儿童。按彝族习惯,家里来了尊贵客人是要宰杀牲口的,但因为家里没有了青壮年,招待客人时或只能从邻近村寨请人帮忙宰杀。这种宴请,虽然桌上的菜肴丰富,但过去那种团团坐,其乐融融的景象不再有了。尽管外出的晚辈子女有时可以汇寄物品或现金孝敬老人,然而亲人相隔两地不能相见,总是难受的事。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过惯了过去那种全家团聚天伦之乐的生活,面对远方亲人汇寄的物品或现金时,反而更加深了忧愁和孤独感。这种对老人的“不孝行为”,不是子女晚辈个人的行为,而是社会发展变迁的“阵痛”使然,需要从社会的角度来以综合解决。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最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后,由于对外来的某些消极文化的影响估计不足,彝族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即极少数人走上了吸毒贩毒、偷盗等犯罪的道路。孟子说: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5]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样来看,近年来彝区出现的吸毒贩毒、偷盗等个别现象,不仅触犯法律,而且也是一种不孝的表现。因此,在当下的彝区,进行遵纪守法、事之以礼的孝的教育,树立社会主义的孝价值观势在必行。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之,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而言,孝的层次中让老人愉快即老有所乐是最高层次。所以在彝区社会变迁的大气候下,彝区老人在生活中有了新的需求,传统的孝亲敬老处于新的语境。当下彝区老人需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避免炫耀式消费给老人心理上的压力、经济上的负担,希望后代遵纪守法,平安健康;希望外出打工的晚辈一切顺利,并能常回家看看。所以在社会变迁极快的当今社会里,在避免轻养重葬和轻养重祭,从而重视生前老有所乐的“事之以礼”的孝亲敬老的同时,必须树立新的孝价值观。为此,须得从娃娃抓起,高度重视彝区小学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参见阿都日以:《激情燃烧的火把》,四川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第91-93页。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转引自杨天宇:《礼记译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47-348页。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转引自杨天宇:《礼记译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21-622页。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 笔者最近得到的信息,女博士研究生的“身价钱”有的和硕士研究生不相上下,有的则不如硕士研究生了,其原因是女博士研究生岁数大了,影响生育。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 金良年:《孟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页。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文载《文史杂志》2018年第5期)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瓦西曲一,系凉山州美姑县合姑洛乡中心小学校教师;罗曲系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字来源:彝学公众号,主编:巫达)zV8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