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和谐的松元彝族刺绣
作者 顾世丹 2018-06-19
原出处:玉溪日报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活在松元的彝族妇女自古便擅长刺绣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草、鸟等植被和动物,是松元彝族刺绣中使用的主要图案。观之,凸显喜庆和谐。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元位于澄江坝子东南的山区,距离澄江县城约40公里,居住着彝族、苗族和汉族。过去,这里交通闭塞、山高林密,但彝族群众却在这里创造了不少古老的民族文化,除非物质文化遗产松元太平花灯外,当地的彝族刺绣也颇具特色。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刺绣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口耳相传的一种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刺绣制作精美、异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澄江松元以彝族居多,生活在这里的彝族妇女自古便擅长刺绣,刺绣是她们在农闲时的一种手工活计。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元彝族刺绣并没有人们所熟知的“传承人”这一称谓,但或者人人又都是“传承人”。其原因在于,松元彝族刺绣的延续靠的都是母传女的方式。也就是说,只要是母亲会刺绣,女儿基本都能掌握。在这样一代代的延续中,松元彝族刺绣传承到了今天。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一路弯曲的山道,来到松元村委会时已是下午。和很多村落一样,当地的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做农活。据当地人说,这里的刺绣可追溯到清代。远古时候,彝族先民以穿着黑色的衣物为主,没有任何图案。当彝族先辈们掌握了刺绣这门技艺后,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植物和动物,以及自己民族的图腾等进行勾勒,用红、黄、蓝三色丝线,通过刺绣的方式呈现于所穿的衣物、头巾和手帕之上。在增加美观度的同时,进行了多种图案的融合,自创了针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地处山区的松元植被繁茂,栖息着很多动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了彝族先民的创作源泉。这大山之中的花、草、山鸡、太阳等自然万物,成了他们进行刺绣时使用的主要图案。这样的刺绣,凸显出喜庆和谐的特点。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梅今年36岁,她的刺绣技法源自母亲。那时,杨梅也就有10岁左右,尽管母亲认为小孩学刺绣会影响学习,但出于对刺绣的喜爱,年幼时的她在上学之余,经常利用外出放牛或空闲时间偷偷学习刺绣。鞋垫,成了她偷学刺绣时绣得最多的物品。经过5年左右的学习,15岁那年,母亲开始正式传授她刺绣技法。她说:“母亲教我刺绣时,基本是在农闲,或天阴下雨时,一般就是她在做,我在看。其实,学刺绣看着长辈做一下,也就自然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教授方式。不过绣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把要绣的图案先用纸绘图后剪下来,粘在绣片上,再依照图案进行刺绣。那时,我也没有很投入地去做,只是平时有空做一下,母亲经常会对我的针法等作一些指导。而就针法来说,我们这里的彝族刺绣包含长针、短针、平针、扣针、十字针等,其他的我一下也叫不上来。我学刺绣的时间不长,基本上经过年把的时间就可以自己绣了,这是个边学边绣的活计。”杨梅笑道。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朴实的杨梅面对记者显得有些不善言辞。不过,对于当地彝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她有这样的愿望:“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绣这些东西了,只有上点年纪的还会绣一些。我想把我现在所会的刺绣方法传给儿媳,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当地人学习它。”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松元村委会虽然地处山区,但当地的彝族刺绣却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并举办了多期刺绣培训班,同时还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在其传统针法上融入现代流行的刺绣针法。目前,整个村委会掌握刺绣技艺的已有200多人。LZ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