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妇女的服饰
作者 罗艳 2002-08-17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云、贵、川、广西等各地的彝族同胞们既传承了古风,又创造和发展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带有浓厚地方色彩。而凉山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受外来冲击极少,是彝族服饰习俗保存得较为完整和传统的地方。Iy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妇女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图案,并且用灵巧的双手,采用多种极丰富创造性的缝制方法,亲手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妇女们的服饰集工艺于一身,花纹丰富多变,色泽艳丽而和谐,整体雍容典雅,最富有民族特色,而少女服饰在彝族妇女服饰中最具代表性。Iy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因语言、地域以及服饰特点的不同分为圣乍、所地、依诺三种,服饰也大致分为三种式样。少女的服装颜色鲜艳,常用红、黄、绿、粉等颜色,搭配大胆,对比强烈,而且花纹样式繁多,充分展现了妙龄女子的青春风彩,婀娜多姿。但衣服的底色仍以黑、蓝、青为主。上衣有衬衫、罩衣、坎肩三种,上衣均右衽大襟,盘肩,胸襟,袖口等处以滚花装饰。在右衽各种形状的盘扣,做工精细,匠心独运,彝族女子以颈长为美,而且尤其重视领部装饰。依诺地区少女的衣领齐耳,领上饰以彩绘、挑花或贴上银泡、银片。圣乍地区罩衣长及膝,袖长齐腕,袖口窄小,里为红布,穿时卷起袖口显露红色以示美观。滚花以鸡冠形、窗格形、火镰形花为主,其独有的一点是底襟滚以大块蕨菜纹花样,美观大方。外套坎肩襟边及衣摆均镶以一圈白色兔皮毛,别具一格,所地地区女装于罩衣外套一短袖大襟衣,长不过腰,衣上以羊角、火镰纹贴花为主,还饰以镶嵌、盘花等,风格粗犷又不失细腻。女子多穿百褶裙。圣乍,依诺地区裙子从腰至膝为直筒,膝以下分散成扇状细密皱褶,中下部以艳色布一圈圈拼接而成,色彩耀眼。依诺地区有一种白裙,全为白色,只在裙边缝贴上五、六寸宽青布一圈。所地地区白褶裙自腰便渐宽,至下摆四散开,多以纯羊毛织成或用白、蓝色布缝制,下部用红、蓝、白、黑等到拼合成皱褶。有一种裙全系纯毛织成,为蓝或红色,质地厚重,色调和谐,经久而穿。行走时裙摆飘逸四散,色彩晃动,格外引人注目。Iy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少女成年之前一般梳单辫,行成年礼后分为双辫。并在头上戴头帕,将双辫盘绕于头帕上固定,依诺地区帕为数层蓝布折叠而成,平直的压于头顶,圣乍地区头帕带夹层,里面红色,外面表层挑绣各种花纹,精美细致,戴时喜使用粗大的假发辫固定。所地头帕式样独特,是一条花线锁边的青菜地色宽布条,戴之前,先将一长条塞草布袋立于头顶,发辫盘于其上,再用绳缠绕固定。最后折戴头帕,帕面立于头顶,两边在后合拢打结,圣乍、依诺地区的耳饰是两端红、中间黄,并垂线穗的密腊珠串或珊瑚串;所地则多戴银链珠或银质花饰耳环。这些耳环一般都较大,或垂于肩际,或倒悬着插入发辫两侧,摇 多姿。除此之外,少女们常配三角形荷包,针线包,口弦等于衣服上作装饰。荷包呈三角袋形,包面饰以各种花纹,下垂一排细长箭头开五彩飘带,色彩缤纷,用于装针线,烟叶等杂物,口弦是彝族的一种乐器,因其小巧玲珑,可挂于衣襟上作装饰用,少女通常还戴银镯或铜镯,手指戴金、银马鞍形戒指或饰百红珊瑚的戒指,古朴大方,过去还流行在手腕,手臂处刺墨色纹样的作装饰,也有避邪的作用。中老年妇女服色单调,常用青、深蓝、黑等暗色,一般无花纹,只认不同于底色作边饰,款式也无大的变化。Iy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妇女集智慧、勤劳于一身,并且富有创造力,心灵手巧,她们既是彝族人民丰富多彩服饰的创造者,又是其传播和发扬光大者。她们在彝族服饰习俗和服饰文化的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Iy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