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石林刺绣
作者 刘惠珍刘建明 2005-03-07
原出处:云南日报

  石林彝族刺绣,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服饰文化,分挑花、绣花、镂空三种,是彝族服装的装饰品。LB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挑花:一般采用纹路明显的平布作绣布,绣花时顺着布的纹路,手工缝成两针相交成十字状,由十字组成方形、菱形、长方形的花、虫、鸟等图形。绣花线采用丝线或毛线,色彩对比鲜艳。挑好的绣品作为装饰在衣服的领、袖子上的花边和挂包、钱包等饰品上,绚丽多彩美丽大方。现在有多种图形组成的绣品,年轻人喜欢挂在房间作为壁挂,装饰居室;也可用做桌布、头巾、座垫等房间装饰。另外一种挑花是顺着布的纹路,数着布纹平行穿插成图形。这种挑花一般是用黑色的布缝上白线,组成的图形黑白相间,作为围腰带、帽子带、挂包带等的装饰用。LB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绣花:用纸剪裁出花样后,贴在绣布上,照花样和不同的彩线把纸样缝满盖完。彝族绣花针法不同于苏绣湘绣,彝族绣花主要用作装饰,绣布是长方形的,花纹形状是朵花和叶子相配。装饰在小孩的帽子和妇女的挂包、包头、鞋子上,也绣在镂空的云图上装饰点缀。LB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镂空:多是用黑色绒布贴上厚纸晾干,然后剪出花、云等图形,贴在颜色对比度不同的布上,用手工沿剪口缝上金线和银线,缝好的镂空花样主要镶在妇女衣服的胸前、男女挂包、黑彝妇女的围腰上,有浮雕的美感。LB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女孩10岁左右就开始学绣花。一般是母传女和女伴在农闲时相互学艺。改革开放以前,彝族民间刺绣自产自用,成为商品出售的很少。石林旅游业日益红火后,国内外游客十分喜爱石林彝族刺绣,争相购买。彝家妇女抓住商机,用绣品做出各类规格的钱包、挂包、壁挂、围腰和座垫等商品出售给游客。彝族刺绣成为商品,为世代务农的彝家妇女打开了商品经济的大门。她们把自己的绣品拿到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售,用卖刺绣的积蓄办起了旅游服务行业。许多妇女收集民间绣品加工出售,形成独特的旅游商品,销往全国著名旅游胜地;有的开办民族绣品厂,在收集加工民间绣品的基础上,用电脑绣花机大批量生产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全国著名旅游景区都有销售;有的办起饭店,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彝家妇女在卖刺绣品的实践中,还学会了用英语、日语和外国客人交谈做买卖。LB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刺绣品市场在石林湖边形成,县城还有彝族民间刺绣品交换场地。为深层次开发彝族刺绣,县妇联不定期开办刺绣培训班,培训各族妇女的刺绣技艺。“阿诗玛刺绣包”曾荣获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金奖。绚丽多彩的彝族刺绣装扮了新一代“阿诗玛”、“阿黑”,石林旅游中的人文风情更加美丽动人。彝族刺绣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商品,也为石林彝家致富增收开拓了新的门路。LB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