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创世史诗《查姆》的魅力
作者 苏轼冰 2016-02-16
原出处:楚雄日报

《查姆》是一部彝族创世史诗,在主要流传区——双柏大麦地、安龙堡两个彝族乡镇,“查姆”彝语为“采姆”,“查”直译是“源”的意思;在当地车苏支系的彝语中,“姆”是“大”的意思,即内容很多、丰富之意;“查姆”意译就是“万物起源”的意思,是讲述、追溯人类起源和万物起源历史的创世史诗。“查姆”译成汉语译意为万物的起源。据说原来有一百二十多个“查”,其篇幅浩大,内容博大精深是可想而知的。彝族人民把记叙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做一个“查”,全部是用古彝文记载于彝族的书面文学—— “彝书”和“贝玛经”中。
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hamu1.jpg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名列彝族创世史诗之首,与流传在姚安、大姚等地区的《梅葛》、弥勒的《阿细的先基》、凉山的《支格阿龙》被称为彝族四大创世史诗,是彝族的根谱。搞研究的人只知道文本的“查姆”,即创世史诗《查姆》;事实上,“查姆”是一只文化现象,双柏的一切彝族歌舞都属于“查姆”的范畴,这就是我们说的广义的“查姆”。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双柏,“笙”就是舞蹈的意思。双柏的“笙”种类有数十种之多。在众多的“笙”中,尤以虎生万物、神锣祀天、豹子拯救人类的彝族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为代表,故称“三笙”。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虎笙是法脿镇小麦地冲和大庄木九郎彝族罗罗人的祭祀性舞蹈。他们自称为虎的民族,虎的后代。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都要举行隆重的虎神节,即跳老虎笙,意为接虎祖回家过年。祭祀用卜卦选拔出16名男性舞者跳模仿老虎亲嘴、交尾、孵蛋、搭桥、开路、盖房等反映生活和农耕生产的12套舞蹈,舞姿粗犷古朴,生动形象。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锣笙流行于法脿镇、大庄等地,是反映彝族罗婺支系祭祀和娱乐性的原始图腾舞蹈,由16个舞蹈套路组成,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和农历正月初二祭龙节跳,以驱邪出祟,乞福求祥为主要内容。舞蹈扑朔迷离、神秘异常。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豹子笙是流传于大麦地峨足一带的古彝民祭祀舞蹈。当地村民自古信奉土主山神,信奉万物有灵。好灵则祭,坏灵则驱。他们视豹为灵物,是他们的守护神。每年六月二十四火把节和七月十五祭祖节时,都要举行饰豹驱鬼逐疫活动,以消灾免难。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笙”和双柏彝族的各种歌舞,组成了内容丰富的“查姆”。这些“笙”不仅彝族的各个节日跳,平时娶亲嫁女、盖房入宅、粮食丰收、祈福迎祥之类的喜庆时刻也跳。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锣笙在火把节期间只跳三次。双柏的火把节与其它地方不同,二十四日是当地的彝族“喜鹊神”喜鹊姑娘避难日,忌一切娱乐活动,二十三日点火,二十五日才跳。整个过程,二十五日大锣笙开场跳六折,二十七日跳七折,二十八日跳十二折,即一年十二个月之意。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查姆除了各种各样的“笙”外,还有“调”。在双柏的方言习惯中,民歌俗称“调子”,主要是在田间地头、山间野外、红白喜事、节日活动等跳笙场上弹唱、对唱的一种山歌。县内广为传唱的阿乖佬、阿塞调、仁意调、阿苏喳、冷气腔、四句长腔、三月六,与千枝百朵的“笙”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的“查姆歌舞”。PH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章原载:楚雄日报;图片来自: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