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前,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在《贵州彝学通讯》上发表了《贵州省纳雍县境内的彝文彝汉文碑刻》一文,介绍了当时调查统计到的8块彝文彝汉文碑刻。自1989年抉,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统计,又收集到11块彝文或彝汉文盒璧碑刻,现分别简介于下。
(一)李犯叔夫妇墓碑
此墓碑今存董地苗族彝族乡青龙村,碑头横书汉文“永垂万古”,碑左侧直书汉文“大清乾隆重贰拾染年二月初三日立”,左侧还有彝文30字。碑中直书汉字“清故显考妣李公讯犯叔老夫从之墓位”,碑右落款为汉字“孝子:“结狗 结猴 颂仁 者车 者明率孙李朝、娥包公立”。碑系石质,高约1米,宽约0.5米,彝汉文合璧,均第阴刻,其中彝文直书2行共30字。
(二)王应会墓碑
此墓碑今存姑开苗族彝族乡前进村塘边,碑系石质,高1.56米,宽0.83米,碑头有汉字“子山午向”。碑右有阴刻彝文20字。左下署汉字“孝男:王开举李氏 王开义杨氏 王开祥”落名。碑中汉字直书“皇清待赠故显考王公讳应会老大人之墓”。碑左阴刻彝文42字,并有汉直书“咸丰十年季春月上完吉日立”。碑右下署“孙:王会忠 王会理”汉字落名。全碑彝汉文合璧,彝文书法稚拙肥润。碑左直书彝文3行42字;碑石有直书彝文2行20字,碑右下有彝文4字。
(三)王者吐把夫妇墓碑
此墓碑今存姑开苗族彝族乡前进村塘边,拓片已收入1994年10月出版的《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缺“者”字,而原碑上刻有“者”字,应补上漏缺,以利易于辩识。碑系石质,高1.3米,宽0.83米。碑中汉字直书“皇清待赠上寿故祖考王公讳者吐把老大人妣胞老孺人之坟墓”。碑左下暑“孙:阿木猜;重孙:阿摸保 阿保;重孙:侯溪居把;玄孙:龙保把立”。全碑彝汉文合璧。彝文书汉自然朴拙。碑石有阴刻彝文直书5行。从原碑上抄录的彝文与收录入《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的字体有小差异,因为彝文一个字有多种异体字写法。按收入《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的彝文意译如下:
“朵把尼益,阿觉鲁格之后裔阿妥白家,把祖宗的教导传给子孙,于癸未年冬月二十七辰日立碑。
从撮娄卜泽之世到卜泽纳轨和勾笃兄弟之时,就居住在纳轨启米地方。
寿终星陨,子孙繁衍。请工匠慕阿布为吐巴和顾勾夫妇竖碑作纪念”。
(四)李沙陆夫妇墓碑
此碑今存姑开苗族彝族乡安坪村法地包包上,碑系石质,高1.5米,宽0.68米。碑两旁有汉字直书对联“清山千石秀 流水成年新”分列左右。碑中汉字直书“皇清待诰故表兄考李公讳沙陆夫人之神们”。碑右下署“孝表弟孙贵么立”汉字落名。碑右有阴刻彝文直书2行共24字。
(五)李不前夫妇墓碑
此碑今存姑开苗族彝族乡安坪村法地包包上,与李沙陆夫妇墓碑同存一地。碑系石质,高1.5米,宽0.67米。碑头汉字横书“辛山巳向”。碑左右汉字直书以联“人杰地灵遗泽长 山清水秀流芳远”。碑中直书汉字“皇清待诰故岳李公讳不前妣余氏三人之神位。”碑右下署“外甥孙贵么女婿沙君立”汉字落名。全碑为彝汉文合譬。碑左阴愿望彝文直书3行共38字。第三行彝文之下有汉字“长女立”一字。
(六)安定国墓碑
此墓碑今存姑开苗族彝族乡前进村法它下面山坡上,拓片已收入《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碑系石质,高1.8米,宽0.9米。碑头汉字横书“万古佳城”。碑左右有汉字书对联“一方道垂训,万古仰仪型”。碑中直书汉字“皇清待曾祖安公讳定国老大人之墓”。碑右汉字直书“乾隆拾柒年岁次壬申仲春月下浣吉 孝男:正国 田垂;孝妻:安氏立”。全碑为彝汉文合璧,彝文书法飘逸有致。碑左阴刻彝文直书5行,碑右上彝文横书一行。第一次考察查明有彝文365字,经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重新复查明确有彝文360字。今将抄录入《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的彝文的意译移录如下:
“天群耿纪的箴言和智慧的阿鲁察天地,都是教育人们作善事。笃慕的子孙都是正直的人,他们凿石建桥,在人们行善积德,古今各方各族都有同类说法。”
“旨姆梅雅逝世,旨舍天举行祭祀,使其返回老祖宗的发祥地。策耿纪天君接见他,换上华丽服饰。行善积德,孝敬父母的人,全家得到好处,遇难呈祥,在天地间掌权守境者,也应行善积德。”
“从前,阿哈恒乌嫁到点苍阿卧,她是细努阿罗的母亲,后来有一天,德洗迄逝世,阿哈恒乌家各自奠祭,香烟缭绕,丧礼隆重,世上少有。德歹濮卧地方的菲额合珠嫁到慕卧勾地方,她是必额孟迭之母。孟迭是世舍尼益,后代子孙发达昌盛。到官二哥孟迭时,独自掌权守境,如天空雄鹰,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也是受民尊敬的贤人,终年39岁,给他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丧礼,我做了妻子应做的事。
“人死有三魂,一魂守坟茔,人都这样说。关于人生,有各种议论,总而言之,无论地位多高,财富多大,死后一切都如江水东流。”
“我凿石建桥,是为了纪念丈夫,在适宜的时间请来工匠,打石志震天。按彝人行善积德的规矩,修建坟茔,立下一根石柱,追述共生前事绩和行善的美德。其与天地同寿,永世其昌。”
(七)安四斤墓碑
此碑今存姑开苗族彝族乡前进村法它下面山坡上,与定国墓碑并存,系两重台圆形大坟。拓片已收入《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碑系玫瑰南,高1.8米,宽0.94米。碑头汉字横书“万古佳城”,碑左右有汉字直书对联“日天赐门青吉 月春照万年兴”。碑中央直书汉字“清故安公讳四斤老大人之墓”,碑右下督“孝男:正国 定国 田垂;孝媳:安氏立”汉字落名。碑石汉字直书“皇清乾隆十八年岁次孟春月谷旦”。全碑为彝汉文合璧,彝文书法结构工整,瘦硬流利。碑左阴刻彝文5行,初次考祭有彝文300字。再经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认识鉴定查明有彝文362字。今将彝文意译抄录如下:
“耿纪的箴言和智慧的阿鲁察天察地都是教育人行善,凿石建桥,在人间行善积德,古今各方各族都有同类说法。”
“死去的旨姆梅是旨舍天的母亲,当时旨舍吞才生下三天,他长大后请布摩作了祭祀,让她返回发祥地,与策耿纪见面,换上华丽的服饰,在天地间行善积德,有福禄也有好名声。天地间孝敬父母的,全家都有好处,遇难呈祥。在天地间掌权守境者,也应行善积德,直到如今,仍然如此。”
“德歹濮卧家女儿菲额合珠,是世舍尼益家必额孟迭的母亲,后代子孙交往频繁。”
“我父是有官职的人。他在世时掌权守境如天空雄鹰;他聚敛财富,如禽鸟哺雏般让我们过着美好的生活。”“到了癸酉年,贤者归基位,辞世知天。世舍尼益家,君威高,臣势大,布摩搏学多闻,他们深思熟虑,定下遗训,父母的教导,子孙要牢记心间。”
“人死有三魂,一魂守火葬场,人们都这样说。工凿石建桥,是为了积德行善。”
“癸酉年辰月巳日,孝子向父献祭,孝媳向翁祝祷。坟墓座北向南,十一个月之后立碑时,我找来工匠,打石声震天,按彝人行善积德的规矩修建坟墓,请名师精心指导,巧匠精斫,众人搬运。好事如期竣工。”
“继承祖宗美德,子孙在人间威望记,其与天地同寿,后代子孙永世其昌。”
(八)龙神保墓碑
此墓碑今存厍东关彝族白族张新街村仰天窝。碑系石质,高2.17米,宽0.67米。碑头汉字横书“癸山丁向”。左上角有两个神符字样。右上角有“贴谋”两个汉字。碑之左右汉字在书对联:“秋霜春露千年履,滇水黔山一脉长。”碑左汉字直书“云南东川府三山坝起祖泽远落业于大定府管下仁育里六甲地名大水井乾隆已亥年生长人氏享年七十三岁故。”碑中汉字直书“皇清待赠上寿故显考龙公讳神保老大人之坟墓”。碑右汉字直书“大清咸丰三年三月初八日吉日立”。碑右下署“孝男:龙得 海元;孝孙正起 得明;玄孙朝□□□苍直立”汉字落名,全碑彝汉文合璧,碑左有阴刻彝文2行另2字,均系直书,共计彝文55字。
(九)安天宝夫妇墓碑
此墓碑今存姑开苗族彝族乡安坪村乌嘎老包,拓片已收《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此墓共三碑四柱七顶,墓碑共3块并立,均为石质。古碑高1.35米,宽0.58米全系汉文;碑头有汉字横书“永乐佳城”;两边有汉字直书对联“明堂广阔龙根固□玉带围腰福更长”;碑中汉字直书“皇清待赠上寿故叔考安公讳天宝妇妣安门陆氏夫妇老人合墓”;此行直书之右又有一行汉字直书:“大清道光岁次己亥年正月初九日妻安陆氏立”;碑右下署“孝侄安佩三良明”汉字落名,右副碑高0.97米,宽0.36米,有彝文直书4行45字(《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考察查明认为是49字)。右副碑高1.17米,宽0.36米,有彝文直书4行46字(《彝文金石图录》查明为48字)。左右两块副碑上有汉字直书对联“乾坤其合撰 福禄自无疆”。兹将《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上关于此碑彝文意译抄录如下:
“白索尼益、阿姆蔡卡家阿陇和舍卡默家妮迭夫妇合葬”。
“为了报孝父母之恩,于道光十六年岁次壬申、癸巳月初九卒酉荣建坟竖碑作纪念。”
“孝男:轨依 啊哎巴 义巴
媳:妮彩 约恩 妮艾“
(十)安孟卿夫妇墓碑
此墓今存姑开苗族彝族乡塘坎村,拓片已收入《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碑头分左右各自两字汉文直书“乙山”、“辛向”。碑中汉字直书一大行分两小行排列“皇清待□考安公讳孟卿母杨太君老大夫人之坟墓”。碑右汉字直书“道光七年季春望二日立”。碑右汉字落名“男:安鸡□□□”并“和黄氏□□氏”款识。碑通高1.25米,宽0.6米,系石质。碑右有直书彝文2行共计20字。兹将《彝文金石图录》(第二辑)有关该碑的彝文意译抄录如下:
“白直尼益,纳补阿卧之裔,纪奎、婆几夫妇坟墓。”
“丁亥年三月十二日立”。
(十一)安氏亡子墓碑
此墓碑今存猪场苗族彝族乡新寨村倮咪营上。碑系石质,已被雷击碎,将碎石片接合到一块高级1.14米,宽约0.6米。碑头有两个汉字“兰芳”。碑左依稀可见汉字直书“地灵人杰佳城代代振古贤龙”字样。无立碑年代,亦均立碑人落名款识。据当地群众介绍,此系当地土目安氏夭亡少子坟墓之墓碑,传说腊月三十夜,安家少年出去小便,不慎被豺狼抓去,人们知道及时追赶,但只找到孩子的一只脚,只好将这唑腿拿回来安葬在倮咪营箐上,乃立此碑为记,年代已记不清楚。该墓碑有直书彝文12行共计359字。
新发现搜集到的这11块彝文彝汉文碑刻集中于紧邻贵州省赫章县(古代彝族乌撒部)的纳雍县西北部。在清代,曾经有过一个彝文碑刻的繁荣时期,新发现的11块彝文彝汉文碑刻除无立碑年代而暂不可考证者,都刻立于清朝;从碑版的排列形式、书法、图案的镌刻、落款、署名形式等方面看,反映出墓葬碑刻文化的彝汉文化交流主要还是对汉文化的形式方面的借鉴,同时反映了彝族人民在对汉文化的吸收交流有不断加强的趋势。
从墓碑文字中可以看出,夫妇合葬墓多。这反映了彝族人民传统的男女平等思想。在彝族历史上,男尊女卑思想、大男权主义等不平等思想并不突出。彝族历史上许多有很大影响的名人都系女性。如率从起义反抗元朝暴政的组织著名的“宋隆济奢节起义”彝族女将领奢节(也作“蛇节”);可以接替丈夫之位袭“贵州宣慰使”之职的明代彝族某种名女政治家奢香;与彝族文化大师举奢哲同时而齐名的彝族文化大师阿买妮等。
立碑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不仅有后代子孙为先祖先余立碑的,也有“胞侄”为其“叔考”立碑的如《安天宝夫妇墓碑》;也有长辈为晚辈立碑的如《安氏亡子墓碑》。特别值得捉摸的是《安定国墓碑》的落名是“孝男:正国 定国 田垂;孝媳安氏”,可推知安四斤与为其立碑者就是父子关系。而《安定国墓碑》和《安四斤墓碑》两碑上的落名和年代,《安四斤墓碑》的落名却也署“孝男:正国 田垂 孝妻:安氏”,按前述安定国与安正国、安田垂应为兄弟同辈关系,那么此处“孝男”应为“孝兄弟”之误。这也许是没有弄准汉族墓葬文化“孝男”即“孝子”的含义而引用(学习)之误会了。又:安定国之墓碑立于乾隆十七年。安四斤之墓碑则立于乾隆十八年却又有安定国落名,这又是一处值得注意的地方。这大约是因为安定国是“皇清待赠”的官,死后当然要为他树碑立传,而安四斤虽早亡(?)于安定国,因无官而未立碑,然安定国既是“皇清待赠”之官,当然可能是父因子贵,要为之立一块来光宗耀祖,于是在乾隆十七年为安定国立碑之后又于乾隆十八年为乃翁安四斤补立一碑并署上安定国之大名,以明确父子关系,或者是安定国早亡于乃翁一年,为乃翁立碑时也落了安定国的名字。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一些墓碑上叙述了宗族谱系和祖先迁徙的情况。这反映了古代彝族人民比较注重讲宗族的根系来源和重视历史源流的观念。《青龙村彝汉文墓碑》即《爵布碑》上写明是“史吐尼益,布塔额胄之后裔”,“布塔额胄”在王子尧等整理翻译的《彝族诗文论》中译作“布塔厄筹”,是彝族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及诗歌理论家(也是大布摩),此碑刻将其大名刻在墓碑上,体现了这户人家对自己有这样的一个伟大的祖先而自豪,说明自己是有根底的人。《龙神保墓碑》则写明了该户人家系“云南东川府三山坝起祖”。据《西南彝志》等史籍记载,由祖先勿阿纳带领了彝族的一支一约公元前的西汉末年由滇入黔,在蜀汉时期就在黔西北一带建立了彝族政权。先祖妥阿哲因功被蜀汉封为“罗甸王”,还镌刻了《妥阿哲纪功碑》流传至今(此碑今存贵州省大方县奢香博物馆,拓片已收入《彝文金石图录》(第一辑)。黔西北彝族来源的由滇入黔说,可以从《龙神保墓碑》上又找到一个佐证。
从墓碑上的称为及实地调查访问的情况看。能够修建墓碑树碑立传者,多系古代彝族上层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古代的“官家”或土目后裔,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定地位和权势,如掌管宗教祭祀和文化知识传播的布摩等人物,他们多半掌握彝族文字,也粗通汉文化,思想比较开通,眼界较为宽阔,经济也较宽裕,能够吸收他民族文化。从实行墓葬并建碑刻字这种形式的丧葬文化而言,也许正是他们带头移风易俗学习文化的结果。而这又是一般平民百姓在经济上文化上都没有条件做到的。当然,他们虽然是地方彝族土官,但在清朝“改土归流”后其权势也在逐步衰落。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情况。在这些彝文或彝汉文合璧碑刻中,立碑者据调查情况并非全系彝族。通过多方调查证实,笔者前文所述《赵土母汉彝文墓碑》及《盐井彝文墓碑》两块,现葬在墓中死者的后裔仍然生活在当地,其中一姓为赵姓,一姓为钱姓,两姓人均系南京人认同白族。现在他们的老辈人仍然在使用彝语,大部分风俗习惯与当地彝族风俗(他本人也是南京人认同白族),他家也立有一块彝文墓碑,但已经风化驳蚀严重,无法辩识考证。
附记:
本文在写作时,纳雍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李开友同志提供了几块彝文碑版的拓印件和少量彝文抄录文字及说明介绍。本文中抄录的翻译彝文系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罗正仁、王世忠二同志的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199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