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先:彝文古籍收藏情况概述
作者 朱崇先 2018-07-07
原出处:彝族人网

  彝文古籍分布广表、浩如烟侮,有必要对藏书情况作全面论述。本文仅以目前所反映的资料和统计数字,似对彝文古籍收藏情况进行简要的概述。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一种超方言的音节表意文字,史称“缀文”、“韩书”、“老彝文”……等。历史上用古彝文著书立说,写下了无数的经卷典籍,将大量古籍得以流传于世。彝族人民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珍视文化、爱惜古书的优良传统。彝族人民把传统文化看作是自己生存发展的根本,将先世遗留下来的古书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天书,在几经焚书厄运的历史条件下,将大量的彝文古书存下来,为保留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古彝文未曾得到普及运用,只掌握在彝族知识分子毕摩(经师)、慕史(歌师)等少数人的手里。因此,大部分彝文古藉都保存于毕摩世家。为什么如此种类繁多、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多学科的彝文古籍主要由毕摩传承呢?这是彝文古籍承传与收藏中的重要特点,也是研究藏书历史与现状所必须探讨的问题。要弄清这一间题,仅以现在毕摩所具有的文化素质与宗教职能为根据,作简单地解释是很不够的。要揭示问题的实质,应当对毕摩沟历史进行系统地探讨。很据彝文典籍记载的有关内容的综合分析,彝族社会曾经有过兹(君)、慕(臣)。毕(师)、耿(匠)四位一体的统治权力机构。毕摩为学识渊博,足智多谋、能说善辩的知识分子阶层,在统治集团内发挥着重大作用。许多彝文经典中沦述某个朝代和时期的社会,状况,往住把社会进步与文明程度同当时的毕摩水平高低联系在一起。因为古代彝族社会里,无沦从事什么样的活动都离不开毕摩,诸如;渔猎、耕牧、作战、建筑……等邪要事先占卜预测吉凶祸福之后方可决定,每当联姻通婚、攀亲寻根需要毕摩叙述谱系,查明宗亲渊源,部落氏族内部发生案件也要由毕摩执行神明裁判。除此之外,毕摩有义务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劝导君主以明理教化万民以怀德”。(《昆明西乡明代夷人手抄经典》摘译)彝谚中也有“听见官吏怒世欲死,问到毕摩通优死欲生”的名句。从毕摩的职试想其能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如同军师或参谋;在历史、文化等方面也具有文史官员的责任;在刑事案件的判决中犹如神圣的司法者。由于地们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对彝族社会务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手中又掌握着文字工具,因此,他们在记录社会历史、聚积人类文化之精华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承传彝族文化的使命也就历史地落在他们的肩上。以此观之,彝文古籍主要由毕摩世家收藏这一特点,是由毕摩在古代彝族社会中具有特殊职能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彝文典籍中的内容多数是在上述历史条件下载入的。当君、臣、师、匠四为一体的统治权力机构在彝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解体以后,毕摩也就从官场沦落于民间,由昔日身兼数职的高级知识分子变成为只从事一般性宗教活动的祭师。因此,后世的毕摩无需去探究前辈的精深学问,只要学会各种祭祀仪式的规程及具体操作方法和熟背、念诵有关祭文咒语也就可以胜任其职了,这也是为繁的文化知识趋于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彝文古籍收藏情况也充分证实了这一历史事实,据调查,承师历史较久远的毕摩家里保存的古书更为系统完整,其内容十分丰富,种类也繁多。反之,承师历史稍短的毕摩家里藏书数量、质量都不如前者。一些后学的毕摩家里只保存少量的祭文门、辞等类的经书,且多为转抄本,因认字水平低或图便省事,抄经过程中任意删改,伙经文错乱疏漏,有甚者使人难以辨认。由于历史原因,毕摩的地位、职能等方面发生了根大性变化,但是历代毕摩在收藏彝文古籍、保留文化遗产方面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不傀为彝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古籍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彝文古籍和收藏彝文古书,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阶段于1873年至1930年。1873年外国神甫从云南彝文手抄经典拉开了学术界搜集和收藏彝文古籍的序幕。其后外国传教士和有关学者不断从彝区搜集彝文经典邮寄和携带回国进行研究和介绍,并把经书原件收藏干有关图书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阶段是1930年至1949年。1928年至1930年间,杨成志先生赴滇调查民族情况时从云南和四川搜集了70卷彝文典籍,对《十二生肖经 》、《太上清净经》作了解释。1931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以地质学家特有的气质发掘彝文古籍,从云、贵、川三省搜集了十一种彝文古书集成了他主编并由贵州大方县彝族罗文笔先生注音、汉译的《爨文丛刻》,是一部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的合壁`巨著。其后中央研究院四川生物考查队亦曾收集过彝文经典。四十年代马学良先生深入彝区研习古彝文,对彝族社会历史、宗教礼俗、文化教育、语言文字等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发表了《作祭献药供牲经译注》和《作斋供牲经译注》。并搜集了二千余册彝文经典分藏于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国立北平图书馆及北大、清华、南开等图书馆①总之,在这个阶段从民间搜集了一大批彝文经典藏于国家文化部门及图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个阶段,由1950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当年一些来京开会、参观的彝族代表把彝文古书作为珍贵礼物敬献给毛主席,事后转藏于有关单位。第四民族语文工作队也曾搜集了一批彝文古书。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搜集和翻译了《西南彝志》、《奴仆工匠记》、《阿者乌撒兵马记》、《笃慕史记》等一批彝族历史文献。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四阶段,从1979年到现在。国家民委发出了关于抢救彝族历史文献的(79)341号文件,要求“不管是中央或地方的有关科研、教学单位,都应根据自己的人力和藏书条件,把整理和研究彝族历史文献的工作列入本单位的科研规划,并迅速付诸实施”。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各地都建立了一些整理研究彝文古籍的机构或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班子,并有专业人员从事彝文古籍的收藏整理工作。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彝文古书存放到各级古籍整理部门。如云南省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在短短的几年内收集到672册。贵州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发挥五十年代就有整理经验的优势,恢复原来的机构,充实和扩大队伍,先后搜集到10多种彝文古书约1000余卷,2500多册,此外还查清了民间藏书约1900多册。凉山州搜集到彝文古书388种②总之,在这一阶段里,大规模地把散存于民间的彝文古书集中到有关古籍整理部门,为系统全面地整理研究彝文古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文古籍集中收藏是系统整逛研究的开端,为彝文古籍的永久保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从前收藏状况看还有待于改变和完善的地方。例如:古书中自然损坏十分严重,1981年对北京现存的部分彝文古书进行编目时发现,659部书中完好的只有248部,37%;边残的有168部占26%;半残的有123部占19%;全残难以整理的有120部占总数的18%。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但是由于条件差,除了北京图书馆对年代久的古书进行修整、祛糊、装订之外,大部分单位只能照原样保存。又如;收藏条件差,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无固定的藏书室,也没有专人负责保管,收来后任其虫蛀、鼠啃,甚至遗失。再如:一些收藏单位和个人对古书封闭保存,自己没有条件整理研究,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过去散存民间,开明的毕摩可以向调查研究者开卷讲解,甚至相赠。表面上看他们对古书特别珍惜,事实上在埋没彝文古籍。让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会愧对于彝族人民和彝族知识分子——毕摩,愧对搜集彝文古书的先辈,对历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呼吁各有关部门应重视彝文古籍的收藏和存在问题的解决。各藏书单位应当争取改善藏书条件,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改变封锁状态。从而提高古文献的利用效率,努力为系统整理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解目前彝文古籍的收藏层次与数量分布,特列出部分藏书单位和个人的藏书情况。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北京地区彝文古书收藏单位与个人及其收藏册数③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北京图书馆善本部  551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文化官文物宇  57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央民主学院文物室  64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若干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中央民族学院杨成志、中国社科院民研所武自立、陈士林、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均有收藏,数字不详。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云南省彝文古书收藏单位与个人及其收藏册数④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  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省古籍整理办公室  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民族学院  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昆明市官渡区安拉文化站  约20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南县金国库  16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南县李正兴  8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南县毕永清  12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路南县赵 信  20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禄劝县古籍整理办公室  399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所  672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县民委  约30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平省中山区戈丫村毛荣昌等  9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元阳县杨文经  22本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届县龙武区大练庄李才旺等  13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屏县哨冲区罗家训  4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水县马兴才  15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峨山县  27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平县政协方锦明  6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绿春县牛扎区土摹村李长山等  12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江城县彝文翻译组  26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墨江县孟弄区坤康村黄连昌  20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河州群众艺术馆、红河州文化研究室、大理州图书馆等均有收藏,数字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贵州省彝文古书收藏单位与个人及其收藏册数⑤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省博物馆  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民族学院  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节地区翻译组   2500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威宁县唐文康  140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威宁县彝文翻译室  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水城特区舍夏区彝文学校唐开贤  66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盘县特区民委  2867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四川省彝文古书收藏单位与个人及其收藏册数③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奴隶制博物馆  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翻译局  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越西县中所区端捻大队沙玛作古  4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越西县语委   5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布拖县语委  13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喜德县语委   8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理县语委   31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县语委   21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县公安局  20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广州中山大学天津南开大学  50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津南开大学  不详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国外彝文古书收藏单位及其收藏册数③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学校  30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学校  30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馆  4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法国巴黎天主教外国教会  20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17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法国巴黎民族志傅物馆  2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8册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述单位与个人人所收藏的彝文古书预计在万册以上,基本反映了目前彝文古书收藏层次与状况。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 马学良《云南彝族轮俗研究文集》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 马学良、巴莫阿依《进一步作好彝文古籍的整理翻译工作》  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北京现存彝文部分书目》内部油印)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⑤⑥参考1984年彝文古籍专业调查资料。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⑦见杨成志《中国西南民族中的罗罗族》载《地学杂志》民国三年第一期抽印本。Gl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