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到底始于何时
作者
李方清
2006-01-02
原出处:湖北日报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彝族聚居区时,先遣队领导人刘伯承在海子边与黑彝头人小约丹按照彝族传统习惯,杀鸡喝血酒,结盟为兄弟,在中国革命史上传为美谈。
彝族有古代传承下来的古彝文,史称“韪书”、“文字左翻倒意,亦有象形、会意诸义。”清代学者袁嘉谷说:“彝文半书于象形,其无形者之于会意、谐声。不得于形、意、声作记号以别之。”显然彝文造字方法也是象形、指事、会意、假借等。
彝文始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学者余宏模先生在《试论彝族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说:“彝族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渊源甚早。仰韶彩陶刻画符号,那是汉字的原始阶段,而与彝文的创造渊源可能也有关系。”有人还依据彝族文字的形、音、义,释读出了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有的专家根据彝族先民家谱,提出彝文产生于6千年前。王正贤先生认为,彝族古代先民产生十二生肖,也产生了图形文字。
刘应珍先生把甲骨文、金文、篆书与彝文进行比较,她得出的结论是“彝汉两种文字具有许多共同特点,可是汉字的特点大多数发生在先秦以前的时代,汉字到两汉基本固定下来,如果彝文始于唐,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在要倒退一千多年”因此她认为彝文初创不在唐,它在先秦或更早的年代产生。
还有一派认为,彝文创于东汉或更早。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学良、丁文江等。马学良说,彝文始于何时,无明文可考。据前人考证,有“后汉白狼王歌为彝文前身”的观点。
更多的人认为,彝文始于唐朝,他们说,史书已有记载,“唐阿轲、纳垢夷之后(裔),隐岩谷,撰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号韪书,人至今习之。”
学者们各说一词,孰是孰非,尚无定论。这也说明,祖国民族文字研究还有许多盲点等待我们去探索。这些文字都是祖国文化宝贵财富,我们还须下大力气去挖掘整理、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