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的历史与传说
作者 中国民族报 2010-08-07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

  彝文又称“爨文”、“倮文”、“夷文”、“白狼文”等,据汉史《华阳国志·南中志》所载,爨本是倮倮(彝族旧称)的大姓,后来才演变为族群的名称。另据樊绰《蛮书·名类篇》记载:“在石城、昆川、曲阪、晋宁、哈献、安宁至龙和城谓之西爨。在曲靖州、弥鹿州、升麻川、南至陟头谓之东爨。”著名学者丁文江认为,倮倮当即卢鹿的转音。所以称倮倮为爨,称古彝文为爨文。在云南陆良地区发现的《爨龙颜碑》和在曲靖地区发现的《爨宝子碑》,都是彝文最早期的记载,距今有1600余年的历史。tx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作都夷下有白狼王唐取作远夷乐德歌诗三章。”《白狼王歌》被认为是东汉初年彝族诗歌译成汉文的重要历史文献,据今有2000多年历史。《东观汉记》也有“载其歌并载夷人本语,并重训古以为华言”的记载。显然这些彝族诗歌在译成汉语的基础上还保留了原来彝语的读音。可见,2000多年以前,彝族的文字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文字,它不再只限于祭司的祭祀和祭仪,而广泛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彝族诗歌不但在彝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而且还流传到汉王室,被译为汉文并载入汉史。据部分彝文学者和彝学专家考证,著名的彝文文献《勒俄特依》、《玛莫特依》、《妈妈的女儿》、《阿诗玛》等的成书年代约在1500年前。tx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爨文丛刻》的彝文译者、彝族学者罗文笔记述:“从人类始祖希母遮之时,直到武老撮之世,共有三十代。此间并无文字,不过口授而已。”到了武老撮之时,上帝差下一祭司宓阿叠者,他来“兴祭奠、造文字、立典章、设律科、文化初开、礼仪始备”。从彝族氏系到译者年代(1921年),已有120多代人,如果每代按30岁算,彝族兴祭奠,创文字,立典章,设科律的年代已超过4000年。况且彝文的形成与其它民族文字的形成一样,也非一人一时之所作,而是远古先民共同智慧的结晶。彝族文字的发展也不能例外地经过了从原始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彝族的语言文字最初也起源于原始的记事符号和象形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文字也在不断地交流和总结,不断地进化,成为原始人类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与其它许多民族的文字一样,彝文字在它发展的最初阶段也只能掌握在少数祭师的手中。tx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在19世纪,法国传教士保罗·维亚尔就深入彝族地区,对神秘的彝文着魔似的进行了发掘和研究。1898年,他以彝、法两种文字在巴黎出版了由他翻译的彝文典籍《宇宙源流》一书,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彝族的文化,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1909年,他又在巴黎编纂出版了第一部法彝字典——《法倮字典》,为外国人研究彝文和彝族文化提供了工具书。受他的影响,法国学者亨利·科尔迪埃也来到了中国。他深入西南彝族地区,对彝族的文字和彝族文化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07年,亨利·科尔迪埃在法国巴黎《通报》发表文章,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彝族及其文化。从保罗·维亚尔、亨利·科尔迪埃开始,不断有外国人来到中国,深入彝族地区,对彝文进行研究。tx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代我国学者在彝文研究领略也作出过不俗的贡献,近代地理学家丁文江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丁文江首次发现彝文时就发出赞叹:“彝族文字是与汉文完全不同的文字!”后来他找到了彝族学者罗文笔,并与他合作,于1931年编译出版了著名的彝文经典丛书《爨文丛刻》。《爨文丛刻》收录了彝族经卷11部,共10余万字,是现存最早的彝汉文对照的彝文经典。tx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3年,四川省博物馆在郫县发现了一件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的铜戈,铜戈上有神秘的文字符号。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神秘的文字符号是一种与汉字迥异的古老文字,断定其属于古代巴蜀文字。《凉山彝族奴隶制》编写组的有关学者前往识别,他们确能按彝文的识读方法破译这些神秘的文字。同样,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彩陶红质黑纹,钵口上刻画着各种各样的文字和符号。这些符号与贵州威宁中水出土的陶文刻画惊人相似,其年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凉山和贵州的彝文工作者,分别识别出了其中的部分符号和文字。这不能不让世人感到震惊,也不得不让世人对彝族古老的文字刮目相看。目前,学术界将彝文起源的年代初步确定在8000至1万年左右,彝文成为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tx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彝文和彝族文化的发展,大小凉山地区还有这样的一则传说。传说著名的毕摩阿斯拉者的儿子拉则格楚隐居山林,潜心整理彝文经卷,其母不知其故,故意跟踪,泄漏天机,导致格楚没法完成经卷,致使彝族失去了医治麻风等病的药方,令后人为此追悔不已。阿斯拉者及其儿子格楚是彝族毕摩中的集大成者,从阿斯拉者、格楚的谱系推算,距今约800至900年,约在元朝初期。从现存的彝文典籍大多成书于明代看,彝文发展到明代时,进入了一个鼎盛阶段。现存最早的彝文碑刻是在贵州大方发现的用彝汉两种文字镌刻的《千岁衢碑记》,成字于明代嘉靖丙午年(1546年)。贵州罗甸水西地区发现著名的彝文刻本《劝善经》,其成书也是在明代。全书2290余字,是一部大型经卷。在贵州还发现了距今500多年的现存最早彝汉铭文铜钟。在云南楚雄地区还发现了成书于明代,比《本草纲目》成书时间还早的彝文药书。据语言学家马学良在1985年前的统计,仅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彝文典籍就多达659部、1000余册。其内容涵盖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历算、宗教、祭仪、占卜等。txi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茅草人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