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香味美的会理小吃“油茶与稀豆粉”
作者 ​何宗林 图/文 2021-11-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会理,在古代彝语称为“涅底”,会理城为“涅底尔库”,系由古代彝族涅理部落居住区域而得名,其意为“春天长驻的地方”。进古城会理有微风,吹入整片城巷的空间,风儿撩动人的思绪万千,随着风的方向飘来了美味的馨香,吸引着你走进店里看看,你食欲瞬间被唤起,看到会理小吃“油茶与稀豆粉”,你不得不驻足品尝。
Jj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吴大妈的油茶店

在你品尝之前,先听我叙叙两美食的溯源吧,这样你吃起来你会更带劲,让你满口添香。历史上,会理曾长期由云南的南诏、大理政权统辖,“川滇锁钥”的特殊地理位置,奠定了会理乡土风情既受川文化影响、均受滇域文化浸润,既有本土文化根基、又有外来文化渗入,既有汉文化风貌、又有多民族文化特征的特殊格局。其小吃美食也深受川滇文化和各民族风俗影响,风味独特,颇具特色。会理小吃品种繁多,令人大快朵颐,历来有“小成都”之称。稀豆粉、油茶便是其中有名的小吃。油茶老少皆喜、稀豆粉是会理人早餐中的最爱。Jj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会理名小吃——稀豆粉

油茶与稀豆粉由于制作方法都差不多,所以它俩常挨在一起。油茶材料由三部分组成:米浆、馓子和作料。米浆的制作,将大米打制成米粉并放入锅内炒糊制成糊糖,然后将香米粉放入锅内掺水煮,边煮边加入糊糖,熬制成粥便成了。油茶的作料为芝麻油、花椒油、食盐。吃油茶时在碗中满满舀上一瓷碗熬成糊状的奶黄色的米浆粥,抓上几把香酥的馓子撒放在上面,再放上一小勺芝麻油、花椒油、食盐,一碗油茶就好了。那尖尖的一大碗油茶呈面前,会令你垂涎三尺。用匙子轻轻搅匀,四溢的香味令人迫不及待连吃几口。米粉粥甜香,馓子香脆,真是酥软可口,略带香麻味,别具一格。Jj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会理名小吃——油茶

稀豆粉则是熬成的奶黄色的豌豆粉脂浆,铺上金黄色的馓子,加上生姜汁、红油海椒、食盐,那满满一碗美食保证会诱你垂涎欲滴。稀豆粉口感细腻芳香,馓子香脆,麻辣爽口。稀豆粉材料由三部分组成:豆浆、馓子和作料。豆浆的制作是先将豌豆泡胀后,用磨子磨细并过滤去豆渣,将沥出的豆浆煮熟待用。馓子的制作,将面粉和食盐水揉好,拉成细条,边拉边撒上洋芋淀粉,拉好后放入清油锅中炸黄,捞起来折成二寸左右备用。作料的配备,主要是生姜汁、红油海椒、食盐。在碗中盛上煮熟的豆粉(也可以用豆浆),放入馓子,加上生姜汁、红油海椒、食盐,便可以吃了。Jj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烹制好的粉浆

两美食可谓色、香、味俱佳,品尝上几大口后,你就会用餐巾纸来擦头上冒出的汗滴哟!大声直呼,好爽,真是麻辣得有滋有味。Jj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说这两种小吃的历史可追溯到很远很远。这还与元朝统一中原,绕道南征有关,那时元军队伍中有许多西北回族进入会理后,他们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的饮食习俗出现了大融合。稀豆粉、油茶中的“馓子”便是受回族食俗的影响。“馓子”用精面粉调水揉捏成细条状后,用油炸。因其香酥可口而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并融入了当地的一些口味。稀豆粉、油茶便由此应运而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受到食者们的青睐。
Jj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金黄的馓子

如你是地道的会理人,都尝过稀豆粉和油茶。如今在会理城稀豆粉、油茶是最为有名的小吃。这两种美食吸引着许多远方的客人都慕名而来,都想品尝会理古城特有的小吃的美味。Jj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今会理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的名声在外,随着名城会理成功举办了第一、二届国际会理石榴节,举办会理端午第一、二届万人宴,会理名城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声誉越来越响,还有会理的稀豆粉、油茶(稀豆粉,会理县北关路110号);老字号稀豆粉(会理县城北菜市场后门),在第二届世界石榴节名小吃评选中榜上有名,于是乎在会理从事稀豆粉、油茶的小吃店的生意将会非常红火。以后不仅会理人对此小吃青睐,慢慢地将会有越来越多来会理观光的旅游者,也会去青睐它。祝愿会理名小吃走向全国乃至海外,让这名小吃,引出大的饮食文化,力促会理经济、文化的大跨越,大繁荣。Jj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何宗林,四川会理人,彝族,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员,四川温江微篇文学会员,会理市作协会员。有新闻、诗歌、散文、论文发表报刊、网站,有作品入选书刊,有作品获奖。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beley工作室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