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彝族密且人的饮食文化之肉食习俗
作者 米切若张 2020-10-15
原出处:彝族密岔人

云南是我国彝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彝族又是支系成分最繁多的民族,“密且”就是云南二十个彝族支系中的一支。较其他彝族支系而言,“密且”的居住分布相对集中,仅武定、禄劝、昆明、祥云四个县市有之。
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彝族密且人的饮食文化之肉食习俗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密且人分布在县城周围的近城、九厂、插甸三个乡镇内,居坝区和半山区,耕种兼畜养是其基本经济形态。“密且”又称“密切”“民期”“米切”,自称“密切颇”,他称“密岔”“麦岔”“麦插”。彝语“密”为“水田”(旱地、山地称“吱”),“且”是“谷物”,“密且”意为“种水田栽稻谷的民族”,从语意来考察密且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是适宜恰当的。康熙《武定府志》对密且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麦岔,居白沙。樵耕野作,治生勤苦”。其实,密且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发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惯制,代代承袭延续,自成体系,有其鲜明的特色。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饮食民俗是人类物质文化、物质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创造性的饮食方式,这些独创性的饮食民俗曲折地反射出各民族的居住环境、自然生态、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民族心理素质以及文明程度的高底等。本文试图将从田野中收获到的武定密且人吃肉习俗客观地概述出来,以期抛砖引玉,提供民族学、民俗学研究工作者参考。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杀年猪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且人杀年猪,是十分神圣和重大的事件。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杀年猪一般在农历冬腊月间,具体的日子要严格选定(密且人称“捡日子”)。忌禁属猪日(亥日)杀年猪;此外,还要避免在家庭中成年人的属相相同的日子杀猪。亥日杀猪,被认为对后养的猪畜有害,不利于猪的饲养繁殖,甚至导致本家所养的猪不会成活,所以,亥日是密且人杀猪的禁日。假如婚丧嫁娶的日子是属猪日,则要提前杀好以待。在主要家庭成员(成年人)属相相同的日子杀猪,被认为是克人本命的大事,且有损于家运,是故,这种日子也不得杀猪。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密岔人杀年猪前的祭祀
彝族密岔人杀年猪前的祭祀

在杀年猪肉席上,最常规的品种的肥墩子肉、剁肝生、排骨炖罗卜、青蒜炒瘦肉、芹菜炒猪血和其他小菜、豆腐等。其中最贵重而又别开生面的是剁肝生。剁肝生的制作方法是取精瘦肉剁碎,炒熟;另剁碎生肝成泥状,加白酒腌榨成白色,佐以花椒粉、生姜末等,再拌匀熟肉生肝,生肝的比重约三分之一左右,呈半生半熟状,色泽酱紫,味道鲜美可口,密且人男女老少皆极喜食。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岔村落杀猪宴上必不可少的硬菜—肝生
密岔村落杀猪宴上必不可少的硬菜—肝生

众客盈门的杀猪日,亲戚朋友、乡村父老们聚集在一起,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地共同喝酒吃肉,既体现密且人纯朴厚道的待人风尚,具有浓厚的原始共产主义遗风(本族有俗语:“有肉在伙吃,有酒大伙喝,好酒好肉留着待客人”);又是联络族人思想感情,增进民族团结和睦的一种重要手段。酒足饭饱,入夜,人们聚拢在一起,主人家火塘边坐不下,再升起四五个火盆,边烤火这唠叨家常、交流生产、生活经验,交流思想感情,兴之所致,往往讲述老祖辈的经历传说、民间故事,男女对起山歌。密且人的山歌分为野外喝的“山调”和家中喝的“家调”两类。“家调”必须是男女老少都能听的曲调,很忌讳“山调”粗俗放荡的喝词。所以,密且人的杀猪日,也是进行文化传播、交流生产经验,教育子女后代的重大日子,难怪密且人把杀年猪看得那么神圣、庄重呢!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烧猪头蹄
烧猪头蹄

二、岁时节令的肉食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年三十晚饭吃猪头是密且人的传统的规矩。这天,家家户户煮猪头,一寨子的喷香缭绕。猪头必须要完完整整的趸煮,不能砍开成瓣,更不能缺舌少耳。煮熟的猪头,得先端到家堂前献祭祖先,谓“给祖先们先吃”,祝福祖灵春节快乐满足,祈求祖灵保佑后代子孙无病无灾,家运顺利吉祥,一年到头清洁平安;然后,再端到猪厩门口献厩神,点香奠酒,请厩神享用猪头肉,祈求厩神保佑六畜兴旺,牲畜勿病勿瘟,繁殖昌盛;尔后,又端到松蓬底下供山神、奠野鬼,娱愉山神保佑乡民平安幸福,五谷丰登;招呼没有家主、绝的后代的孤魂野鬼来饱食豪饮,祈求他们不要侵害人间。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祖先、诸神供祭结束后,才能撕拨下猪头肉,切肉成片,加青蒜苗煎炒。“青蒜”是“清算”的谐语,民间从付口彩而演化成教育后代的方式:人不能糊里糊涂地过一年,到年底必须清清楚楚地计算(回顾)一下一年来的所作所为:田产粮食的丰歉、经济收入的多少,一年中所作的善事坏事亏心事等等,作一次彻底的结算反省,还要算计下一年的大谱气预算。所以,猪头肉中掺青蒜是密且人必不可少的年节菜肴。这种理性精神通过迷信仪式表现出来的民俗事象,是民俗得以世代延续传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年初一日,密且人禁忌吃任何肉类。三十晚上吃剩的猪头肉、鸡肉一律收紧储藏,到初二日后方能继续吃它们。这天,人们禁吃肉荤,而火塘则享有殊荣:早晨由主妇选一块肥肉丢入火塘内,任其烧化,谓“祭火神”。不神,在密且人的信仰习俗中,犹如汉族的灶神(君)。尽管密且人和汉族杂居的情形较普遍,是汉化程度最深的少数民族之一,密且人所聚居的村寨,如近城镇的恕德村、铺西要,九厂镇的小云关村等,周围皆是汉族村寨,现在50岁以下的密且人大多不会说彝语,但依然保持了古老的祭火神习俗。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杀猪宴上用来待客的猪脚
杀猪宴上用来待客的猪脚

猪肚和密且人的生产习俗紧密结合可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闻。新春之后,到了气候逐渐温暖,水温也逐渐上升,寒霜减少的农历二月间,密且人便择日撒秧,在撒秧那天必须煮腌干的猪肚子。取猪肚大肚能容,装得进大量食物的形态,兼猪一日两顿食,日日肚饱腹胀,不会挨饿的通感,来祈求谷物丰收,吃用不愁。煮熟的猪肚先在家中祭献泡好的谷种,经过供奉的谷种才能背到秧田中去撒。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秧苗长成后,移栽到水田中去栽的头一天,密且人称“开秧门”。开秧门时,先由妇女在田头间祭上一枚煮熟的鸡蛋,为地母叩三个头,祈求地母赐福,粮食丰稔,尔后才下田栽秧。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武定密且人居住的半山区气候,小满节令必须赶紧栽秧完毕——“关秧门”。关秧门的那天须煮吃带猪尾巴的后腿肉,庆贺栽秧顺利结束,“扫尾”活计完工。也在栽秧大忙季节劳累之后享受猪身上精肉最多的后腿肉之美味,借机再祭粮神,真是一举两得,科学加趣味的巧妙安排。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栽秧
栽秧

清明上坟是密且人敬祖娱祖的规模最大、也可以说是专门祭祖的日子。分了家的兄弟叔伯们带领妻子儿女浩浩荡荡地聚拢在祖坟前,谓“陪老祖宗吃饭”。不管祖坟葬地远离十里二十里路,家族中的男女老少必须亲自走到坟山上去煮饭吃(或者煮熟后背到坟山上吃)。家族人到齐后,实行分工干活。青壮男子抬石头砌坟沿,挖土垒坟顶,把一座先祖的坟墓垒得圆实丰满,焕然一新。还要找一蓬肥大的虎掌草栽在坟头上,草发得越健旺,兆主家越昌盛,和汉族的清除干净坟上的杂草习俗俨然迥别。妇女们则专门烧火做饭,大米、猪甲子、鸡、蛋、蔬菜等上坟供品,俱是各家凑齐,共煮共食。煮熟的一切饭菜、胛子、鸡肉等,都要先行祭献祖先,浇酒烧纸祭奠,全部长幼男女,均要上祖坟前磕三个头。诸礼完毕,方能开餐吃饭,一切严严肃肃,不得轻慢失礼。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明祭墓龙树
清明祭墓龙树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也是彝族的小年日,“过小年“一般杀羊、宰鸡,饮酒对歌,入夜则围着火把跌脚跳舞,通宵达旦地狂欢不息。关于火把节,已有诸多文章简绍、论述过,与密且习俗无所大异,不赘。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七月半(七月十五日),也是专门祭祖的节日,绰号“送鬼节”。密且人要提前在七月十四日接回祖宗神灵,烧香奠酒化钱纸,供给“刀头肉”。七月半是烧钱、阴币最多的敬祖日,以供给十五日阴魂赶“鬼街”时大量花销。密且人不但要祭家鬼,还要祭客死他乡、绝的后嗣的孤魂野鬼。密且人敬鬼又怕鬼,认为鬼魂在日落天黑后出来,鸡叫天亮前返回墓穴。所以,七月十五日日落黄昏后,人不能出门在外,以防闯着恶鬼生病,是故,十五日晚饭后,村道上空无一人,只有烧不尽的纸钱明明灾灾,一堆堆的纸灰随风飞旋。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历八月十五日前后,密且人割谷收稻回家,家家户户过“偿新节”,这天的日子各家选定。但必须煮足够吃三天的饭(讨食有余粮的口彩),先把所有的筷子直插在饮甑里,磕头供奉老天先吃,感谢老天的赐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还要舀一大碗新米饭捡几块肥肉喂狗;最后,大人小孩才能品偿新米饭,老腊肉。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密岔人制作的腊肉
彝族密岔人制作的腊肉

三、婚丧场合中的吃肉习俗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丧嫁娶,是人生和家庭中的重大事件,也是各民族风姿各异、五彩缤纷的风俗习惯得以充分展示的重要场合。武定彝族密且人有关婚丧过程的吃肉习俗也很为丰富,现简介如下: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踩门户宴席:密且人的婚姻实行严格的媒人说合方式,即便是姑舅表优先婚所公允的近亲婚配,也必须托请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充当名义上的媒人。媒人一职男女均可充当,只要是男方家信得过的熟人即可。通过媒人提亲后,若女方家放出愿意结识的口风后,媒人就带着伙子,带一壶烧酒、一些红糖去女方家相亲。如果女方家初步同意,就收下礼物。几次返往之后,媒人就不与小伙子去了,而是由小伙子自己去帮助女方家生产劳动,使女方家进一步观察小伙子待人接物的性格,劳动生产的本领等外在表现,以及是否具有勤劳、善良的内在本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姑娘和家长均认为满意时,则又必须进一步亲蹈男方家庭里进行最后一道程序的实地了解——“踩门户”。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踩门户的日子一般选择吉日,提前通知男方家。到时候,姑娘本人由她的舅舅舅母、叔伯、亲兄弟等近亲头面人物陪同,由媒人引路,组成女方代表团体到男家进行实地考察。对男家住宅的宽与窄、地方水土的好与不好,经济的贫穷与富裕、伙子与老人(父母)小姑待人的厚与薄等综合体验。诸般满意后,代表团先征求姑娘本人的意见,再由舅叔当场拍板定案,同意结缔这场婚姻,并由媒人转达可以择吉日前来吃订亲酒,如果女方“踩门户”人众不满意,就从此中断往来,这门亲事就算彻底告吹了!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岔村落中的腊肉
密岔村落中的腊肉

由于踩门户的人选是女方家的全权代表,具有一言九鼎的至高权威,直接关系到这场婚姻的成败,所以,男方家总是竭尽家中最好的食物来招待他们。除腊肉外,麂子干巴、小兔干巴等山味也纷纷端上桌来,以显示男家的能干、富有、诚恳。肉食品种的多少,味道的好坏,成为评判男家的重要条件,也成为男家博得踩门户人众好感的重要手段。故平日难以吃得到的精肉、野味、山珍都能在这时品偿得到,简直可以算作是荟萃密且人风味佳肴的最高水平的宴席了。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味需要用时间磨砺
美味需要用时间磨砺

“吃订酒”的肉食习俗:经过女方家族的实地察看(踩门户)通过后,男方家就来吃第一次订酒——“火塘酒”。“火塘酒”(也叫“喝小酒”)仪式较简单。由男方携带足够的白酒到女方家,女方家则叫齐本村的掌事老人,家门的长辈,晚饭后围在火塘喝几盅寡酒,借机向本寨人宣布这门亲事初步结成。按密且人习俗,喝过火塘酒还不算正规的订亲,若姑娘家反悔,只需悉数退回男家带来的礼物即可,但这时悔婚的情况很少见。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真正具有民间习惯法律性质的订婚仪式是第二次吃订婚酒(喝大酒)。这种独特的风俗是密且人婚俗礼义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男家须将选择好的日子提前两个星期至一个月前通知女方家。女方家则计算出要参加吃“订亲酒”的人数,一方面给男家去准备办订亲饭所需的大米、肉类、酒、蔬菜等;一方面由女方家去通知远方的舅舅、叔伯、孃孃等近亲,村乡中的头面人物,让他们按时赶来。“渴大酒”时,一齐事务均由男方家操办,女方家则闲在一方当旁观者。订亲饭的大米、酒肉等原料全部由男方家背去,女方家不倒贴一粒米、一棵菜,只借给男家锅灶、供给木柴,且男家要请去烧火作饭的亲属,亲自煮饭做菜,服伺女方本家及亲族、乡村长老,恭恭敬敬,不得待慢,从始至终不用女方家动手。因为参加订亲酒席的都是家族、村乡中有地位的头面人物,所以,这顿酒席也要办得体面大方,肉吃不完、酒喝不尽、烟也发得档次较高、频率勤快,竭力为女方家在亲戚、乡亲前争得脸面光彩。吃完饭后,女方家提出向男家要彩礼的具体数目,内容是各种不同的衣服六套,父母养育一场的象征性酬劳“奶母钱”60—80元(近年来有所提高),父母各缝一套衣裳的布料“奶母布”。姑娘本人缝鞋子、鞋垫、围腰的“针线钱”60元以上,以及各种家具用具,日常用品等。还要讲定讨亲时候挑来几斤“讨亲肉”、“讨亲酒”,这些彩礼双方可以讨价还价地商定。但这种商定只是象征性地走过场,娶方嫁方都在整个密且人的婚姻风俗中形成常规性的习惯法则,嫁方不会多要,娶方也不会少给。这种奇特的订亲仪式,体现了密且人对妇女的尊重。密且人男女平等,很少对妇女歧视虐待,甚至十分尊重妇女,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很高。直到今天,许多密且家庭还是传统的妇女当家作主,这一订亲习俗和姑舅表优先婚联系在一起来考察,是母系社会残存的体现。喝了订亲酒以后,订亲的双方都要“改口”,按各自的辈份互称对方的亲友。如订亲的这对男女,要互称对方的爹妈为“阿婆”“阿嫫”,自此以后,就互认为一家人,并且一般不得再行反悔。否则,要承担道义上的责任,被人看不起。但特殊情况下也有悔婚的,这类悔婚若是女方家先提出来,要悉数退回男方从第一次跨入门坎时所带来的实物(劳动力无法偿还),如糖果、酒、衣服等,不得缺少一件;但若是男方先行悔婚,女方家则一概不退还男家所送过的礼物。这也是母权制残余的一种体现。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岔人的娶亲礼(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密岔人的娶亲礼(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婚宴上的肉食:密且人婚俗,无论是男娶女嫁,办喜事的日子均为两天:第一天为“搭蓬日”,第二天为“嫁囡日”(女方)或“讨亲日”(男方)。密且人赴婚宴为“芝柏叨”(喝酒)。婚礼第一天由前来帮忙的乡亲到山下砍青钢栗树枝搭青棚,拴松毛铺地席,一切围绕着煮饭做菜办婚宴而忙得团团转。婚宴分“正顿”和“便席”,男妇双方均办两顿“正席”两顿“便席”招待亲友,但各家的日子是不同的:女方的“正顿”是搭蓬的头天晚上和第二天即出嫁的早饭;男方的“正顿”是新媳妇进门的当晚的次早。“便顿”只需简单地以青蒜炒瘦肉、排骨炖罗卜、肥肉片再加二三个小菜和酒款待帮忙的村乡即可。而“正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人家的脸面,往往竭尽财力操办。所以,正席办得铺张豪爽“尽力对得起人”。若主人家经济转换不过来,还有借钱办喜事的习俗。为办喜事而欠帐,密且人并不以为羞耻。[旧社会,密且人生活极端贫困,故有“讨媳妇不差帐除非到老,盖房子不差帐非到倒(死)”的俗谚。言旨“等到讨媳妇的欠帐还清时,姑爷已经老了;盖房子的欠帐还清时,已到了将死的年纪”,是族人生活贫困和自我宽怀的复合式的自慰。]密且人的“正席”,可谓是“全猪席”,猪身上的一切肉类、肠肚均要齐全地端上酒席:精肉炒蒜、炸苏肉、高里肉拌蜂蜜,排骨茴香粉蒸,凉盘猪肝、猪肚、猪头,猪肠煮罗卜,肥墩子肉等是传统的婚宴食品,如果桌上少了如肚子、肠子之类的下水,则会被戏谑:“这家人的猪怕是不长肚子、肠子啵?!”弄得主人家难以下台。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宴上的大锅羊肉
婚宴上的大锅羊肉

讨亲肉:男家前来讨亲时,要携带吃订酒时口头订下的酒肉。肉必须是上好的肋条肉、后腿肉,一般在16—46公斤不等,但无论多少,末尾均须带“六”字,讨口彩“有福有禄”。讨亲肉以略补女家办出嫁饭的支出方式,隐含对女方的尊重,也是密且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较高的一个表现方面。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丧仪上的肉食:密且人办丧事,称“办白事”。一家有白事,全村人都主动地去帮忙,不用主家相请。白事的饮食也较婚事(红事)简单得多,一般用羊肉招待前来吊丧的亲戚、帮忙办理丧事的村乡。这时,在密且人婚宴上禁忌的鸡肉却大出风头,派上了整个丧仪始终的重要场合。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办丧事时,远嫁的女儿女婿、近亲的舅叔、同辈、侄孙都要拉一只山羊赶来悼念;远亲、密友则要抱上一只鸡,再提上一升子(约四公斤)米或包谷,村乡则以米、包谷及三五元钱凑给主家办丧事。办一场丧事,主家接到十多只山羊,三、四十只鸡的场面很常见,吃(杀)不完的鸡羊,主家可以留着畜养或出售。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丧葬场合,羊肉用以待客,鸡肉则有很特殊的用途,先用一只活鸡绑在棺材上抬到至坟山,挖坑凹下葬后,当场鸡敬山神及死者,然后煮给挖坑人、抬棺人,觋波(毕摩)在坟山上吃尽,不许剩于带回家中。葬毕祭毕,送葬的人众将至家门口,要烧一大堆稻草火于大路当中,坟山上回来的大人小孩均要从火焰子上跨过,让炎焰燎去身上的污秽,这样才能消灾禳邪,无病无灾。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鸡肉派上最大用场的是送葬归来的当晚的“半夜饭”。“半夜饭”是生人跟死者一起吃的最后一顿“离别饭”,在夜间十二点以后举行。斯时,母舅的权威得以最充分的发挥。密且人有谚:“天上天官大,地下舅舅大”,这顿晚餐只摆三、四张桌子,给母舅家族的来人坐着吃鸡吃肉吃米饭,而其他远亲、帮忙的村乡只能站着或蹲着吃包谷饭、麦果饭(麦面粉拌水成粒状甑熟),喝白菜汤。母舅居上位地边吃边假装生气,大声训斥死者子女们不尽孝道,虐待老人,使他的亲姐姐受苦受累而早死,包括吃肉时不捡好的给她吃,不卖好衣服给她穿,不让她老来享清福,还要她天天干活计……等等,死者子女要自始至终站在一旁恭恭敬敬地听着舅舅的发威怒骂,忍气吞声,不得反驳,不管是否符合实际,舅舅骂过之后反问“咯是这样?”时都要点头承以错误。真是别具一格的“母舅发威图”!骂完之后,舅舅们又列举姐姐生前的待人接物、疼爱子女、勤俭持家的种种好处,情到深处往往母舅家族、死者子女 们痛哭成一团这顿“半夜饭”至少要吃两个小时以上,方显得对死者的敬重,整场仪式笼罩着严肃、沉痛的气氛。密且人的这顿显示母舅权威的象征性晚餐,同时又是深刻地教育后代尊老敬老的一部活教材。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主持葬礼的密岔毕摩
主持葬礼的密岔毕摩

四、密且人的吃肉禁祭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密且人忌食狗肉。传说狗是人类洪水浩劫后凫游过茫茫洪水给人类带来谷种的、善良的、通人性的灵物,有大恩于族人,所以严禁宰杀,而且每年新米出来的尝新节,必须先舀新米饭、搛肥肉给狗吃饱后,密且人才能开始品偿新米饭。因生病和老死的狗,密且人将它虔诚地埋葬入地下。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年初一忌杀死。无论鸡、猪、牛、羊等一切动物都不能在初一日宰杀,谓“大年初一不杀生害命”。而且这天也禁吃各种肉类,只能吃粑粑丝、蒸糕等。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末成年和末婚的青年男女禁吃猪蹄叉、鸡脚杆,认为食后会倒致婚姻不顺利,将成末成之际会被别人多嘴舌插嘴插足叉脱掉,使婚姻屡次遭到失败。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且人的结婚喜筵上严格禁祭吃鸡肉,也万万不可以鸡作为婚典的贺礼。在密且人的心目中,鸡仿佛是专门祭祀祖先、鬼神的牺牲物。认为婚典上吃鸡肉会带来鬼魂的不满,变生灾祸。所以,即便是很富裕的人家,一律不得以鸡肉办喜宴,密且人至今还遵循着这一古俗。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孕期、产期的妇女禁吃未经阉割的母猪肉和怀孕的母羊肉。未生育过的女性禁吃母鸡的蛋窝、胎蛋、胎羊、胎兔等“没有见过天”的动物肉也在禁吃之列。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密且人看来,他人养育的畜类,如猪、牛、马、羊等跑到自己家中来,是给本家带来极大不利的凶兆,故自己的家门严禁别家的牲畜进来,如果别家的牲畜误入家中,严禁窃而杀食之,而是要郑重地通知它的主人认领回去,并承认愿代这家人替受灾祸。这一戒律对鸡、狗稍宽待,不追究它们主人的责任,但绝偷地宰杀或冒认为已有。否则,老天会降下灾祸,使主家“贪小便宜吃大亏”,密且人有一句立身处世的格言:“白米白肉吃不得,白钱使不得。”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岔羊汤锅
密岔羊汤锅

参加围猎的青壮男子,有一项很严格的禁忌,这便是出猎之前必须将家中煮熟过的鸡、猪、牛、羊等肉吃完,如果家中还有剩肉,就认为这次行猎肯定打不中猎物:“家中有剩肉,野味不进家”,密且人下河摸鱼也遵循这种古老的禁忌。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密且人奉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鬼神崇拜,敬天地鬼神的祭品,小到一般的“刀头肉”(专门用来祭祀的有皮有肉的一块煮熟的腊肉),大到猪头、猪前甲、猪肚、趸鸡,严禁在献祭祖先、诸神(鬼)之前动手吃它。祖先、诸神在冥冥之中看得见凡人的一举一动,人先吃过的供品,他们不仅不吃它,还会发怒变化成各种灾祸危害家人。所以,大人小孩不得馋嘴偷吃,要等到供奉完毕之后才能吃所供过的食物,且供过的“刀头肉”、三碗献饭、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才能吃它。Ea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载:《昆明社会科学》,直接文字来源:彝族密岔人微信公众号(图文编辑:商宇宏)

作者简介:米切若张,彝族。作家,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痴情》,散文集《情感高原》,长卷文化散文《天遣狮蹲留宝地》、《三潭日月》、《秘境高峰》、《雾里阳光—大姚桂花风韵》,长篇小说《鞋不跟脚走》,报告文学《攻坚》、《大地根系》等,发表民族文化论文十余篇。多次获省级报刊奖,《情感高原》获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
本文相关专题更多专题 >
彝族美食 ….